艾尔之光创建不了角色:印度“崛起”:前面的路还很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5:32:09
人均GDP仅1200美元左右 基础设施落后拖发展后腿

印度“崛起”:前面的路还很长


日期:2011-01-26 作者:赵干城 来源:文汇报

更多精彩内容可登录文汇网博客部落查阅                           关于印度的崛起,很多人认为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改革,自那时起印度崛起就逐渐蔚然成势了。其实这是一个不怎么准确的说法,尽管印度媒体乃至官方有时候也持这种说法。
    
    根据权威的统计,印度在1990年代初启动经济改革后,在相当长时间内经济增长实际非常有限,GDP年平均增长率基本不超过5%,而且各地差别还很大,如喀拉拉邦及南方的一些邦,自由化的经济政策确实带来了好处,给企业松了绑,特别是一些积年甚久的规则,如企业许可证制度、进出口管制等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规则得到破解,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的大多数邦,经济改革毫无起色,从统计上看,有些邦的经济增长率还不如改革前,拖了全国的后腿。
    
    当然全国年均4%-5%这个数据与印度之前更为缓慢的增长速度相比,可以算是一个成就,但与世人一般理解的经济起飞所代表的所谓“崛起”,其实还是有相当距离的。
    
“孟买共识”——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印度经济真正取得持续快速增长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事。特别是2003年后,印度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渐攀上独立后从未有过的高速率,年均增长率达到8%,个别年份甚至接近两位数,这在世界上掀起了关于印度崛起的讨论。印度崛起从此不再是一种愿景,而成为令印度精英振奋的现实。
    
    当时印度政坛由比较保守的印度人民党率领一大批小政党组成联合政府执政。印度崛起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促使印人党提前举行大选,打出了“印度光芒四射”的竞选口号,认为乘着印度经济崛起的东风,可以将政治权力进一步巩固。因为这个估算,当时大部分预测都十分看好印人党,可见印度崛起无论在国际上到底信者有多少,至少在国内政治这一头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事实。孰料“人算不如天算”,大选结果居然让近10年未执政的老牌政党国大党反操胜券,并且一口气又在2009年再次赢得大选。
    
    印度经济究竟崛起成什么模样了?对这个问题,很多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都有分析和预测,近年来有些研究特别注意到了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些比较独特的方面。例如印度人均GDP1200美元左右,可以算是国民收入非常低的发展中国家。按一般规律,这样低的国民收入,其产业中服务产业的比重应该也较低,但在印度,服务产业的产出居然超过50%,远远超过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与此相对应的是印度国内消费占其GDP的比例也相当高,这导致了经济学上很难解释的一个现象,姑且称其为“国内消费和投资推动型的经济起飞”,是印度的特殊性,因为这种方式一般只见于发达国家成熟的经济,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一般都要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和高储蓄来实现经济起飞,而在此阶段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都比较大,印度的发展进程似乎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最近也有喜欢用标签者,将印度模式称为“孟买共识”,以对应于“北京共识”或“华盛顿共识”。
    
小政府大社会——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影
    
    对印度的经验或教训存在着不同的解读。由于和印度最有可比性的中国有着更高的发展速度,因此大部分看法倾向于认为印度模式是落后的发展模式的代名词,认为印度经济之所以落后于中国,主要是政府能力太差,决策程序繁琐缓慢,官僚体系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盛行等。
    
    但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印度发展模式有新的解释,认为印度走的是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模式,是最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同时也具有较大的经济修复能力,一旦经济运行出了问题,社会本身拥有的纠偏机制将阻止问题继续恶化,从而及时补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印度是受影响较小的大国之一,因而经济复苏也特别快。
    
    印度政府在危机开始时,为了防止经济下挫浪潮对其影响过大,也公布了货币刺激措施,但联邦政府很快就发现实际上并不需要这样的政府投资来挽救经济发展,因为印度经济并未发生预料中的快速下滑。这样,在世界其他国家一度极力主张宽松货币政策的高潮中,印度却悄然收场了,并在2009年率先走出了阴影,重回8%的GDP增长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印度的模式确实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发展相对缓慢——印度式民主具有的软肋
    
    驱动印度经济成长的动力来自于需求。这听上去确实挺不错,但仍不能掩盖印度经济发展相对较缓慢的事实。去过印度的人大都对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产生较深的印象,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推行小政府大社会模式的窘迫之处。由于发展中国家都有资金与技术匮乏的问题,而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正是需要高效决策和大量投资的领域,这两者印度都有问题,导致了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10年中严重不足,这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发展和外国投资。
    
    印度今天的经济规模大约是中国的四分之一,这是印度崛起这一说法不易被人们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最近一段时间,国大党政府中电信部长等高官发生严重的贪腐案件,使政府的执政公信力受到冲击,这也再次使外界对印度式民主产生了怀疑。如果印度模式既不能促使经济高速发展,也不能防止贪腐现象,那还有什么可以让人羡慕的呢?
    
    对上述问题,经济学家和政治学者都在努力寻找答案。印度国内则对印度未来的目标有着相当充足的信心。
    
古老文明重生——世界将变得更加精彩
    
    长期来,印度国民深信印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现代印度的缔造者尼赫鲁早在印度尚未取得完全独立时就在他的自传中代表印度国民宣示了印度在国际上要实现的目标,那就是“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有意思的是,尼赫鲁当年就认为印度绝不可以逊色于任何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可以排在印度前面的,按尼赫鲁看来,就是美国、苏联和中国,印度也许可屈居第四。
    
    在印度独立后的60多年历史中,这个国家为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常常以失望告终,但印度国民并不灰心,对自己的国家应有的前程仍然充满信心。支撑这种信心的就是印度经济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
    
    在这个进程中,印度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印度排名前列的大软件公司最近都在忙着建造最具前沿艺术风格的办公楼,不惜投入巨资,理由是只有伟大的建筑才能让客户信服,并给员工提供最佳的工作场所,这可以激励公司奋力向前。从这些豪言壮语和恢弘的建筑中,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中国的经验正在印度复制。在印度企业家和民众的不断实践中,世界将因印度这个最古老的文明在新世纪中得到重生而更加精彩。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中心主任  赵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