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网上交易前景:冷兵器时代的霸主: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2:46:30

冷兵器时代的霸王:古今中外的弩

 

 

万里船冷兵器时代的霸王:古今中外的弩

在欧洲中世纪,一个刚从田地里抓来的壮丁,仅仅需要几个月的训练便能熟练地用弩杀死花一辈子时间进行格斗训练并且全副武装的骑士。

弩作为一种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在两千年左右的人类战争史上一直扮演着一个冷酷的角色。因为弩的存在,古代的士兵远在火枪之类的热兵器出现之前就能以现在人端步枪的姿势进行射击了。在欧洲中世纪,一个刚从田地里抓来的壮丁,仅仅需要几个月的训练便能熟练地用弩杀死花一辈子时间进行格斗训练并且全副武装的骑士。弩是如此的易于使用并且含有巨大杀伤力,因而在古代比其他任何远程作战武器更为普及,甚至引起了极力维护封建庄园及神学统治的欧洲基督教会,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于1139年发布赦令禁止使用弩。

弩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战国时期,有说法甚至追溯到春秋之前。但到战国便有了关于弩的史料记载,从《孙膑兵法》和《战国策》中能得知弩在楚、韩、齐、魏等国被使用。最有名的就是秦军,弩是其主要远战武器,甚至首开先河将弩作为骑兵的主要作战兵器。前260年的长平战役中赵国将领赵括便是死在秦军的弩箭之下。战国的弩构造简单,弩弓多由富有韧性的松木削磨而成,弩臂大多是木制,但考古发掘中也有青铜弩出土,普通士兵一般使用木质弩以保证机动性。

弩的一个关键部位是弩机,这是决定这只弩仅仅是模型还是具有令人恐惧的杀伤力的武器的构件。弩机由三个做工精巧的青铜零件拼装而成,如下图所示。持弩者用手指向后勾悬刀,稳定悬刀的钩心下推,弩弦脱牙后回弹将箭矢推出。望山则使弩更有资格被称作杀人机器,弩手的目光、望山的顶端和目标成同一水平线时,符合了弹道曲线的箭矢的精准度几乎达到完美。现代枪支的扳机和准星的原始形态便是如此。秦汉时期由于长期和游牧名族作战,弩的威力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弩机也有所发展,汉代出现了带有刻度的望山。匈奴人偶然缴获了一把弩后,弩弓和弩臂都能轻易仿制,唯独弩机因其工艺极为精细而无法用原始冶炼技术制造出来,因而无法普及(当然游牧民族对他们配备的复合内弯弓的威力还是比较自信的,否则他们无论如何也要造出一把弩来)。

汉代后由于政局稳定,国力提高,又长期与匈奴作战及领土扩张,弩有了很大的发展,种类增多,出现了如擎张弩(轻弩)、蹶张弩(中弩)和大黄弩(重弩)等。但真正令后人瞠目结舌,堪称当时最顶尖科技的莫过于连弩。连弩在西汉就已出现,可连射二、三矢,三国时期出现了可连射十矢的连弩,一般认为是蜀国丞相诸葛孔明所发明。诸葛连弩的名气之大以至于能享誉海内外:不少国内外兵器爱好者都有收藏或希望收藏诸葛弩;一些即时策略游戏如《帝国2》、《帝国3》中都有诸葛弩手这一兵种;诸葛弩还出现在了《暗黑2》的装备谱中……

诸葛弩如下图所示,舍弃了弩机,在弩臂上加装了一个箭匣和推拉杆。通过杠杆原理,连弩在无需重新装箭的情况下将十支箭矢全部点射射出。如此高效战斗力使连弩的制造工艺要求极其严格,部件只有在尺寸误差极小的情况下才能顺利组装并发挥作用。因此在生产力有限的封建时代连弩并没能大量普及。不过其在破坏步兵阵式及防守要塞时表现出来的独特优势使其在鸦片战争以后仍装备于一些清朝部队中。

宋朝时的经济繁荣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弩在此时也有了更多改进。床弩是在对以前的大型弩炮改进后的产物,因其体型笨重而固定在木架上,多用于攻守城战。比较著名的一种如下图所示,弩弓分主、前、后弓,其中后弓反向而置。滑轮的应用是这一器械的一大突破,使床弩的三条弩弓能同时发力从而增大射程。一座床弩需要数人进行操作,发射大型弩箭,效率较低,看似实战价值不高,但在火器发展的宋代,若将炸弹绑在弩箭上再发射出去,其作用就近似于一颗火箭弹了。

欧洲的弩起步较晚,早期的弩是装备在古希腊、罗马军队中的弩炮,可发射弩箭和石弹,多用于攻坚守城的战斗中,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在东征过程中曾使用弩炮轰击推罗港的城墙。但弩炮在攻城中仅起到辅助的作用,原因是其体型的笨重和发射效率的低下。

古罗马的弩炮(下图)较为著名,不过我觉得仅仅因为外形好看,其笨重体型和低效率仍未被克服。但其结构体现了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如安装在弩炮前部的两个金华火腿一样的长筒中的扭力弹簧为石弹提供推力。

真正适合单兵使用的弩在九、十世纪才出现,不过欧洲弩的产生源于中国弩的西传的说法并不十分可靠,或者说中国弩只起到间接的影响。也许是和阿拉伯人或罗马人有直接关系,也有可能是欧洲人自身在军事实践中的产物。欧洲的弩在构造上与中国弩的最大不同就是扳机结构,欧洲的弩机和中国的铜弩机相比显然不能算是进步的,一条弯曲的金属托柄沿着弩臂后部伸展,弩手用力握住弩臂和托柄使弦牙前倾,弦脱离弦牙并将箭矢推出。这一装置的最大缺陷就是灵敏度低,弩手需用较大臂力,因而易造成弩臂晃动影响准确性,而且瞄准时持弩托的肩膀需抬得很高,姿势上的不适也会降低命中率。同时弩托的长度占了几乎半个弩臂,在弩臂的长度有限的情况下,箭槽不可避免的缩短,弩弓便只得用强韧性的材质制作以弥补箭槽的缩短导致的杀伤力降低,因而张弦的难度加大。一个普通的士兵无法单靠双手张弦,只得利用各种装置。早期的欧弩依靠一种羊角形拉杆张弦,但这只适用于轻弩,重弩发展后出现了曲柄卷绕器和滑轮组,15世纪后重型钢制弩发展起来之后,又出现了齿轨,甚至还出现了运用一套复杂系统的连弩。这些装置虽然解决了张弦的问题,保证了弩的强劲威力,但增加了弩的发射周期,一个技术熟练的弩兵一分钟也只能发射两支箭左右,欧洲弩的这一缺陷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充分暴露,在诸如克雷西战役、阿金库尔战役中,英国长弓兵在对抗法国弩手时取得了一次次经典的胜利。尽管这一系列机械张弦器给欧洲弩带来了这样的耻辱,但却显示了当时欧洲机械工艺的发展印记,也影射了其机械行业的发达。

欧洲人在制作弩方面的最大贡献是制造金属制弩,15世纪出现的重型钢制弩有效地增强了弩的战斗力并延长了寿命。步入近代后,受益于火枪的结构的发展,类似枪械扳机的弩机得到了应用,弩的发展到此时达到了极致。但其战争潜力已经远不足以和火枪相比,随着实弹枪械结构的不断完善所带来的战争革命,弩逐渐不适应战争的需要,最终与弓箭、石砌要塞、抛石机等一起退出了战争史的舞台。

在两千多年里被人类士兵奉为至宝的弩如今已不再是战场宠儿。但它仍有一些新的实战价值被发掘出来,比如其在丛林和沼泽作战时所具有的隐蔽性(弩是优良的消音兵器)和安全性(普通枪械在沼泽附近开火时易造成沼气爆炸)而为一些特种部队所青睐。现代枪械上的许多部件都曾经体现在弩上,准确来讲,枪支是弩的升华形态,如同鸟类是恐龙的升华形态一样。而弩,这种射杀了赵将赵括、狮心王理查;帮助秦国统一天下,汉武帝击败匈奴以及唐朝军队将突厥人赶至西亚;和火枪火炮一起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的兵器,谓之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武器之一是有道理的。 (本文来源:网易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