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时美景罗宾:民间常用的健脾益胃方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3:46:55

民间常用的健脾益胃方

君子之道

  健脾益胃方
  在医学中,胃气是脾胃功能的总称,而脾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靠脾胃供给。若脾胃功能减弱,则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古代养生家特别强调“胃气”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曾说:“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黄帝内经》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总之,要养生,要延年益寿,必须要保养胃气。
  [方一]
  猪肚1枚,莲子40粒,将莲子用水浸泡4小时,猪肚洗净,内装水发莲子(去心),用线缝合开口,勿令泄气,放入锅内,加水,炖煮至熟,待冷,取出莲子,单盛;猪肚切成细丝,入香油、食盐、葱姜、大蒜等调料拌匀,装盘盛之,佐餐食用。
  本方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乏力、身体消瘦、大便泄泻者食用。
  [方二]
  将新鲜粳米1000克置于蒸馏瓶内,加水适量,依法蒸馏,收集蒸馏液1000毫升为止,装瓶贮存备用。每次50毫升,每日3次。
  本方健脾养胃、益肺生津,可作为脾肺虚弱者的保健饮料,经常饮用。
  [方三]
  牛肉2500克,砂仁6克,胡椒15克,良姜6克,荜茇15克,陈皮6克,生姜50克,草果6克,大葱50克,食盐适量。牛肉剔去筋膜,切作大片;胡椒、荜茇、陈皮、草果、砂仁、良姜研为细末;生姜、大葱捣成汁,入诸料末加盐,调成糊状,把切好的牛肉片,放人调味糊内,拌匀,腌2个小时后取出,人烤炉中烤熟即可。或上火煨1小时,经常食用。
  本方温中健脾、益气开胃、消食,适用于脾胃虚寒,不思饮食、脘腹冷痛、满闷不舒者食用。
  [方四]
  大枣、生姜各250克,甘草]O克,食盐适量。大枣去核,生姜切片,二者焙干待用;甘草与食盐炒制后,与枣、姜研为细末,装瓶收贮备用;每次10克,开水冲眼,每日2次。
  本方补中益气、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不欲饮食或食之呕吐者服食。
  [方五]
  淮山药15--20克,鸡内金9克,小米或大米150克。山药、内金研为细末,与米共煮粥,熟后加白糖调味食。
  本方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脾虚泄泻,食少体倦。
  [方六]
  大麦芽30克,红茶3克。大麦芽加水煮沸5分钟后,滤取汤液,倒人装有红茶的茶壶内,温浸10分钟即可饮用。代茶饮。
  本方健脾养胃,行气消食,适用于食欲不佳者食用。
  [方七]
  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鸡内金、神曲各30克,橘皮15克。诸药干燥,共为细末,每眼6---10克,米汤送下,日3次。
  本方消食导滞,理气健胃,适用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呕恶暖气等症。
  [方八]
  萝卜 500克,蜂蜜适量。萝卜洗净,捣碎,加适量蜂蜜和清水煎煮,水沸后煮10分钟即可停火。代茶饮。
  本方健脾消食,可用于食积所致的“翻胃吐食”,脘腹胀满,暖腐吞酸等症。
  [方九]
  大红枣10枚,鲜橘皮10克(或干橘皮3克)。将大红枣用锅炒焦,与橘皮一起放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10分钟,饭前代茶频饮。
  本方开胃、消食,适用于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症。
  [方十]
  山楂960克,麦芽、神曲各140克,白糖840克,蜂蜜适量。将前三者共研为细末,加白糖,混合均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温开水送下。
  本方消食化积,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
  [方十一]
  鲜茉莉花250克,水适量。茉莉花置蒸馏瓶中,加水适量,依法蒸馏,取得蒸馏液1000毫升为止。
  冷饮或温饮,每次30--50毫升,每日2次。有健脾行气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口臭、口粘、胸腹胀闷等症。
  [方十二]
  桂圆干14枚,生姜3片,食盐适量。桂圆干洗净,放人锅中,加清水浸泡后,再加入生姜、食盐,煮约半小时即成。
  本方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本方出自《泉州本草》,原方用于“脾虚泄泻”,为治疗脾虚泄泻方。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则见泄泻,法宜补脾止泻。方中以桂圆为主,补脾胃以止泄泻;以生姜为辅佐,温中止泻,合用而为补脾止泻之方。本晶偏于温补,对脾虚偏寒之泄泻尤为适宜。《泉州本草》以本品加大枣煮汤食,变补脾上泻方为补益气血方,原方用“妇人产后浮肿”。
  本方重在温补,对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方十三]
  薯蓣240克,防风300克,山茱萸240克,人参180克,白术、五味子各240克,丹参、生姜各180克,黄酒15公斤。将薯蓣、防风、山茱萸、人参、白术、五味子、丹参、生姜切碎,以生绢袋盛好,用黄酒在瓷制容器内密闭浸泡7天后,过滤使用、每次饮用1—2盅,每日2次。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乏力、眩晕、易患外感等症。
  人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山茱萸、五味子补肝肾、固精气;丹参活血祛瘀;防风疏风散邪;生姜和胃降逆。全方配用具有健脾益气,补肝肾,固敛精气,增强抵御外邪能力的作用。
  [方十四]
  香油100克,蜂蜜200克。香油和蜂蜜分别用小火煎煮至沸,停火,凉温。油混合调匀即可。每次直接食用1汤匙,每日2次,适用于治疗先兆流产漏血症。
  香油为芝麻所含的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及甘油脂。芝麻气味芳香,是传统的滋养强壮晶,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将其列为上品,谓其“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名医别录》载:“补中益气,润养五脏,利大小便,产生赢困,催生落胞。”与蜂蜜配合,可以补中益中,安五脏,定神志。
  [方十五]
  乌骨母鸡1只,草豆蔻20克,草果2枚,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乌骨母鸡去毛及内脏,冲洗干净备用。豆蔻、草果烧存性,装入鸡腹内,用棉线扎紧,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白、生姜,旺火烧沸,撇去污沫,小火炖至熟烂,再加食盐,略炖即成。
  本方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久泻。本方出自《本草纲目》,原方用于脾虚滑泄,为治疗脾虚久泻方。泄泻日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成脾虚久泻,法宜补脾止泻。方中以乌骨鸡为主,补脾胃,止泄泻,而无鸡肉之腻;以草豆蔻、草果为辅佐,温燥以止泻,兼以增香调味,诸料合用,共成补脾止泻之方。本方偏于温燥,对脾胃虚寒或寒湿未净之泄泻尤为适宜。又本方补脾止泻,还可用虚寒之痢。
  此外,《普济方》以本方去草豆蔻草果、加茴香、良姜、红豆、陈皮、白姜、花椒、盐炖食,名“乌鸡煎”,用于“噤口痢,因涩药太过伤胃,闻食口闭,四肢逆冷。亦可治久痢”。
  本方宜空腹进食,对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方十六]
  干山药、白术各30克,人参3克,面粉500克。山药、白术、人参研成细粉,加面粉、清水合面,斡薄切片煮食。
  本方有补气健脾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大便泄泻,疲倦无力。本方出自《圣济总录》,原方名“山芋丸”,用于“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为补气健脾常用方。脾胃虚弱,运化无权,生化无力,则见食少便泻,疲倦无力,法宜补气健脾。方中以山药为主,补气健脾;以白术、人参、面粉为辅佐,白术补气健脾,人参大补中气,面粉补养肠胃。诸料合用,更增强补气健脾功效。本晶补气之力较强,对于元气虚弱也可应用。
  本方对外感及实热病证者不宜食用。
  [方十七]
  白术30克,干姜6克,鸡内金15克,熟枣肉250克,面粉适量。白术、干姜、鸡内金研粉,加枣肉,制成枣泥,再加面粉、清水,合面作薄饼,烙熟进食。
  本方有补气健脾,消食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食滞,消化不良,大便泄泻,完谷不化。本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方用于“脾胃寒湿,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为治疗脾虚食滞常用方。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饮食停滞,则见食少便泻,完谷不化。法宜健脾助运,消食止泻。方中以白术为主,补气健脾,并能燥湿止泻;以干姜、鸡内金、枣肉为辅佐,干姜温中补脾,鸡内金运脾消食,枣肉补益脾胃。诸料合用,共成补气健脾,消食止泻之方。本方健脾消食,并能温中燥湿,故还可用于脾胃寒湿泄泻。
  本方用于脾虚泄泻,可去鸡内金制饼食。
  [方十八]
  胡萝卜、粳米各50克。将胡萝卜洗净,切成碎丁,与米同煮为粥,每日2次。
  胡萝卜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的根。别名红萝卜、黄萝卜、红芦菔。味甘性乎,宽中下气,健脾化滞。据现代营养学研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突出,在蔬菜中名列前茅。它在小肠受酶的作用,能变为维生素A,维生素A有维护上皮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预防皮肤粗糙,毛囊角化,面生粉刺的作用。还含有维持皮肤健美的纤维素,可清理肠道,防止便秘。
  本方胡萝卜与粳米为粥,宽中下气,健脾和胃。经常食用,可促进皮肤健美,细腻光润。
  [方十九]
  鸡肉200克,面粉250克,葱白适量。鸡肉剁成肉末,葱白、生姜切碎,入碗中,加入适量花生油、黄酒、食盐、清水调馅。面粉加水合面,作成薄皮,包作馄饨,下锅煮熟,佐餐用。
  鸡肉为雉科动物鸡的肉,含蛋白质24.4%,脂肪2.8%,另外还含有钙、磷、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P等矿物质。由于鸡肉结缔组织少,肌纤维又较柔细,故肉的硬度较低,易为人体消化吸收。
  原方用于老人脾胃虚弱、肌肉消瘦、面色萎黄不泽症。鸡肉味甘性温,补中益气,填精补髓,再配以面粉益心脾;葱白通阳气,而成补益脾胃之方。经常食用,水谷充,脾胃健,肌肤得以濡养,颜色光润有泽。本方不局限于老人,凡脾胃虚弱、面色不泽者皆可食之。
  [方二十]
  赤小豆30克,粳米50克。将二者洗净,人锅,加清水煮粥成;每日2次。
  赤小豆,又名红豆、赤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的种子。味甘酸,性子偏凉,善下行,能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肿消身轻。所以古代有“赤小豆久食瘦人”之说。凡水湿停滞的肥胖,多与脾虚有关,补脾健胃的粳米与赤小豆合用丽成滋养性利水消肿之品,经常食用,可减肥轻身。
  每100克赤小豆含蛋白质21.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钙76毫克、磷386毫克、铁4.5毫克、维生素BiO.43毫克、维生素B20.16毫克、维生素P2.1毫克。从中可以看出:其脂肪含量很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较多。赤小豆蛋白质中的赖氨酸丰富,宜与谷物混合使用。本晶中赤小豆与粳米同用,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搭配方法。
  豆科藤本植物相思子的种子,半红半黑,亦有“红豆”之称,有毒,切勿混淆误用。曾有报道,个别地区曾将相思子误作赤小豆使用,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应引起重视。
  阴虚津亏者慎用本方。
  [方二十一]
  鲜柠蒙500克,白糖250克。鲜柠檬洗净,去皮、核,切块,与白糖一块放入锅内,浸渍1日,待柠檬肉浸透糖后,再以小火煨熬至汁液耗干,停火待冷,再拌人少许白糖即可,装瓶备用,经常食用。
  柠檬南方多见,北方少有。当熟时节,可多买些,便于贮存。有妊娠食少、恶心呕吐的妇女,可作小食品经常嚼服,既能生津开胃,又可安胎止呕。
  [方二十二]
  菱粉30克,粳米50克。将粳米淘洗干净,如常法煮粥,待米熟时,调入菱粉,用小火炖至粥成,每日2次。
  菱为菱科植物菱的果肉,别名甚多,诸如菱实、菱角、水菱、水栗、菱肉等,盛产于我国南方。菱肉味道甘美,可供作水果、菜蔬、粮食及药用等多种用途。梁武帝曾赋诗道:“江南稚女珠腕绳,桂棹容兴歌米菱。”菱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据现代药理实验报道,菱有对抗艾氏腹水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日本有一种防癌保健饮料,主要原料就是菱角及其叶、茎、根。菱味甘性凉,生食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熟食则健脾益气。与粳米为粥,能益肠胃,解内热,防癌肿。可用于年老体虚,慢性泄泻。胃肠道癌者食用。
  [方二十三]
  香菇10个,冬笋100克。香菇用温水泡发后,去蒂,切片;冬笋切片,备用。锅内油热时,放人香菇、笋片翻炒,调入鸡汤、食盐,煨至汁液将干时即可出锅,佐餐食用。
  香菇又称香蕈,为食中佳晶,《本草求真》认为:“凡菇禀土热毒,惟香蕈味甘性平,大能益胃助食,及理小便不禁。……取冬产肉厚,细如钱大者食。”香菇每100克中含蛋白质16.2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60.2克、钙76毫克、磷280毫克、铁8.9毫克,及多种维生素。
  香菇的有效成分是多糖。香菇多糖有很强的抑癌作用,这种作用与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有关,抑瘤率与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百分率呈正相关。单独应用多糖对肿瘤的抑制率为98.0%,但加入抗T淋巴细胞的血清后,抑制率下降到43.3%,表明香菇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来达到抗肿瘤的日的。冬笋富含膳食纤维,有预防肠道癌症的作用,功效清热消痰、利尿消肿。
  本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增强免疫力、防治肿瘤的作用,老少皆宜选用。
  [方二十四]
  党参、黄芪各15克,白术10克,山药、茯苓各15克,菟丝子11克,黄精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柴胡10克,葛根15克,炙甘草3克。每次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约250毫升,日1剂,煎2次,早晚温服。
  本方为湖南著名中医李传课验方,功能健脾益气,活血明日,临床上主要用来主治:脾胃气虚之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及早期视神经萎缩等眼底退行性病变。症见纳少便溏,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不华,视物昏暗,视野缩小,夜视差。
  病证相符者,不必加减,以本方服用3个月为1疗程。若脾虚明显,可将党参易白参,以加强健脾益气之功;若兼血虚,可加熟地黄、白芍以补血;若兼心悸失眠,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养心安神;若视乳头边缘欠清,可加郁金、石菖蒲以疏利玄府。因本病系慢性疾患,特别是视网膜色素变性为慢性进行性疾病,须终生治疗,待汤剂取效后可改丸剂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我们运用本方多年,近年将本方改制成丸剂,系统观察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3例45眼,早期视神经萎缩20例34眼,共79眼,结果:视力提高者54眼(68.35%),视野扩大者47眼(59.49%),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比粘度、血球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均有改善,取得了近期疗效。
  [方二十五]
  党参、炒白术各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陈皮、姜半夏各10克,炒枳实、厚朴各15克,炒菜菔子30克,熟军3克。每日1剂,煎煮2次,取药液300毫升,分3次于餐后半小时服。用上方制成冲剂,取名胃胀冲剂,每袋6克,餐后半小时用开水冲服2袋(12克)。
  本方为北京著名中医李乾构验方,功能补气健脾、理气消胀,临床上用来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属脾虚气滞证者。症见:胃部胀满,食欲不振,餐后饱胀加重,恶心,暖气,大便溏干不定,疲乏无力,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弦。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其患病率高达20%一30%,占消化科门诊量的50%左右。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西医药治疗疗效尚不确切。随着胃动力药物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影响其临床应用,其远期疗效亦不能肯定。中医学虽然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周“胃痛”、“痞满”、“嗳气”、“反酸”、“嘈杂”范畴。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所伤,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气机阻滞引起胃肠运动功能紊乱而病。其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二脏,本病以脾虚为本,气滞为标,临床多表现虚实相间,治宜通补兼施。方中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为基本方,用党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化湿;茯苓补脾益胃,利水渗湿;甘草补脾,调和诸药。考虑到情志因素在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脾土与肝木之间的相克关系,方中大剂量用疏肝理气之品,以枳实苦泻辛散,破气消胀,消积导滞;厚朴味辛行散,疏利气机,为行气消胀要药;肝郁不舒,横逆上窜,犯胃雍土,则脾胃升降功能受到影响,加入陈皮、姜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消痞散结。饮食因素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重要原因,方中有炒莱菔子下气消食,除满消胀。
  据临床观察,健脾理气汤不仅能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舌象脉象,实验研究表明,健脾理气汤还可以促进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患者胃的排空功能,改善患者空腹血浆胃泌素、胃动素低下及胰高血糖素升高的状态,使患者D——木糖排泄率低下的状态恢复正常。临床与实验研究说明,健脾理气汤具有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胃肠运动,增加胃排空的作用。
  [方二十六]
  太子参15克,炒扁豆10克,淮山药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10克,云苓、炒苡仁各15克,炒神曲、炒麦芽、石斛各10克,枳实3克。水煎服,每日1剂,1剂2煎,头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二煎加水300毫升煎至50毫升,分3次服,连服3剂。
  本方为江苏中医吴正石验方,功能健脾和胃,适用于儿童厌食,拒食,消化不良、慢性咳嗽,大便粗糙或挟不消化残渣,大便不成形。
  [方二十七]
  云苓、藿香各10克,木香、川朴、川连、砂仁各3克,焦曲10克,内金3克,栀子6克,焦谷、稻芽各10克。每日1剂,2次分服。
  本方为北京老中医梁宗翰验方,功能清热化滞,理脾助运。在临床上,可用来主治脾胃不和所致的厌食症。症见食欲不佳、偏食择食、面黄、口渴、烦躁、断齿、寐时多汗、手足心热、腹痛、夜卧不安,喜伏卧、舌绛苔黄、脉数。
  便燥或如球状,加川军3克、火麻仁10克润肠通便,缓下无伤;口渴加花粉10克、石斛10克养阴生津;滞热腹痛加赤芍10克清热凉血;受寒饮冷者,加肉桂3克、生姜6克温中散寒;鼻衄加茅根15克、藕节15克凉血止血,去木香、砂仁、藿香;躁急加莲心3克,清热除烦;惭齿加赤芍凉血活络;头汗多加莲心3克、浮小麦10克清热养心止汗;滞去脾虚加白术10克、黄精10克补益脾胃。滞去脾运,后天之本得以恢复即愈。
  [方二十八]
  连翘12克,神曲、麦芽各16克,山楂20克,茯苓、陈皮、川朴各12克,砂仁5克,鸡内金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为河北著名老中医马新云验方,功能和胃消食,临床用来主治儿童厌食,脘腹痞满、胀痛、纳呆、嗳腐吞酸、恶心呕逆,睡眠不宁,大便于结,或便下酸臭,舌苔黄腻。
  [方二十九]
  洋山芋250克,素油、醋、盐、葱、味精各适量。洋山芋去皮洗净切薄片,用清水洗一下捞出,沥干水,油烧热,放进洋山芋片,急火煸炒片刻,加点水、盐、醋,盖上锅焖一会,出锅前放点葱、味精即可。
  本方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作用,可强健身体。
  [方三十]
  云豆500克,红枣250克,白糖90克,糖桂花适量。云豆用水泡发,加适量水煮至熟烂,冷后用洁净纱布揉搓成豆沙;红枣洗净水泡发,去核煮熟烂,趁热加糖、糖桂花,拌压成枣泥;将云豆沙摊在案板上,用铲或菜刀子抹成约1厘米厚的长片,上面再摊抹一层枣泥,纵向卷起成一长条,用刀切成小块方糕装盘即可。
  此糕清香爽口,有健脾利湿功效,适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患者食用。
  [方三十一]
  鲜蚕豆(水发蚕豆亦可)500克,山楂糕30克,白糖如克,糖桂花、素油各适量。蚕豆剥皮洗净,放入锅内煮烂捞出,放入凉水中冷却后,放莱墩上砸成泥;山楂糕切成小丁待用;油烧热,下入白糖、蚕豆泥、糖桂花,中火推炒,炒透后装入盘中,撒上山楂糕丁即可。
  此菜富含优质植物蛋白、磷、钙、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并可健胃消食、补脾利湿、活血化瘀,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方三十二]
  嫩玉米粒180克,红绿柿子椒30克(喜食辣者可用红绿小辣椒代替),糖、盐、味精、素油各适量。玉米粒洗净,柿于椒切小丁;油烧热,放入玉米粒、盐煸炒3分钟,加少许水再炒3分钟,放人柿椒丁翻炒片刻,放糖、味精拌匀即可。
  本方补中健胃、祛湿利尿,且富含粗纤维、维生素C等,是夏秋季中老年人理想的食疗佳品。
  [方三十三]
  粳米约50克,白糖适量。煮粳米做粥,加糖食用。
  本方健脾益气,对保护胃粘膜,促进胃部溃疡面的愈合有一定效果;老年人,脾胃虚弱及溃疡病患者,可经常服用。
  [方三十四]
  紫皮大蒜30克,粳米60克。将大蒜去皮后放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然后取粳米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重新放入粥内同煮为粥。
  本方暖脾胃,行气滞,降血压,止痢,对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泄泻痢疾有较好疗效。
  [方三十五]
  鲜生姜6--9克,粳米或糯米60--90克,大枣2枚。将生姜切为薄片,或切细烂,同米、大枣同煮为粥。
  本方暖脾胃、散风寒,适用于脾胃虚寒、反胃赢弱、呕吐清水、腹痛呕泄、感受风寒,头痛鼻塞,以及慢性气管炎肺寒喘咳。
  [方三十六]
  白豆蔻2克,面粉500克,酵面50克。把白豆蔻除去杂质,粉碎成细末;再把面粉放人盘中,加水和酵面,揉匀成团,待其发酵后,再加入适量碱水,撒人白豆蔻粉后,开始揉面,将碱液药粉均匀后,试剂子合格时(不黄不酸),再把面团揉成面径约4厘米粗的长条,按量切块,每块生坯约60克,最后把面坯放入笼内摆好,间隔距离合适,盖上笼盖,水沸时上笼武火蒸约15分钟。作早点,作粳米粥食用。
  本方温胃健胃,适用于春寒伤人人里所致的胃脘胀满,不思饮食,甚至疼痛。
  [方三十七]
  栗子、杏仁各100克,核桃仁60克,红枣30克,鸡1只,调料适量。将栗子切成两半,放入开水锅中煮至壳与肉剥离,取栗肉备用;杏仁、核桃仁分别用沸水烫后,去皮,沥干水分,再分别放人四成热的菜油锅中,用漏勺上下翻动,炸至金黄色,捞出放盘中摊开,待冷脆后,用木棒滚压成细末备用;鸡洗净,剁成小方块,鸡腿斜刀斩成条块,翅膀斩成三段备用;炒锅烧热滑锅后,加入猪油,用大火烧至六成热时,摊入鸡块,煸至皮成黄色后加入料酒、姜丝、白糖、酱油,烧至上色,放人白汤,红枣、核桃仁,烧熟后移至小火上加盖焖烧1小时,推人栗子,又焖15分钟至鸡肉酥透;再端回大火上滤浓卤汁,用漏勺把鸡块捞出,皮朝下扣放在碗中,排齐;捞出栗子盖在鸡块上面,覆上盘子翻过来,使鸡块整齐地装在盘中;锅在大火上烧滚,放入芝麻酱拌匀,淋上少许湿淀粉作成薄芡,加入八成熟的猪油50克,用勺反复推拌,使芡膨胀起泡沫,再放人麻油略拌,出锅浇在鸡块上,撒上杏仁末,佐餐食用。
  本方健脾养胃,补虚温中,敛肺定喘,适用于体虚食少,病后虚寒,妇女产后血虚、腰膝酸软、咳嗽哮喘、老年肠燥便秘等。
  [方三十八]
  胡萝卜 250克,猪肉100克,食油25克,葱、姜、香菜、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将胡萝卜洗净切成丝,猪肉切丝;锅内加食油,烧热下葱姜丝炝锅,加肉丝翻炒,再加胡萝卜丝、醋、酱油、盐,炒熟加味精、香菜,淋人香油翻炒即成。
  下气补中,利胸膈,助消化。
  [方三十九]
  白鱼1条(500克)。肥肉50克,冬菇、火腿各15克,油菜心50克,冬笋片15克,大葱、姜片各6克。料酒、味精、精盐、高汤、花椒各少许。将白鱼去鳃、鳞、五脏,洗净,在鱼身上剞5分见方的花刀,用水一烫,洗净捞出盛入盘中,将肥肉剞上花刀,切成片,大葱切段,冬菇、冬笋、火腿、油菜心都切成片。或将鱼上面撒上精盐、味精、料酒、花椒、高汤、肥肉、葱段、姜片、冬菇、冬笋、火腿、上屉蒸熟,取出将汤净入勺内,取出葱、姜、花椒,将鱼摆人盘中,冬菇、冬笋、火腿、肥肉摆在鱼身上,油菜心烫一下摆在四周作装饰。
  或将勺内汤烧开,撇去浮沫,浇在鱼盘内撒上姜末、香油即成。开胃健脾,消食行水,通脉。可辅治脾胃虚弱,肝虚视物昏花。
  [方四十]
  鲜茉莉花250克,水适量。茉莉花置蒸馏瓶中,加水适量,依法蒸馏,取得蒸馏液1000毫升为止。冷饮或温饮,每次30--50毫升,每日2次。有健脾行气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口臭、口粘,胸腹胀闷等症。
  本方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原用于“宽胸理气”,为除气郁不畅所选用。茉莉花辛甘温,具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之功效。茉莉花露《纲目拾遗》记载,能“解胸中一切陈腐之气。”本品可单独使用,也可兑配其它同类性质饮料,少量亦可作调香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