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静电接地报警器:林家大湾:忠诚与站队—在“林副统帅”家乡反弹琵琶“讲政治”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21:35:53

林家大湾:忠诚与站队

 

—在“林副统帅”家乡反弹琵琶“讲政治”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中心教授陈海春

    我在上课时告诉学员们,一个领导者首要的品质是要学会讲政治。讲政治的内涵主要有三点:一是立场坚定,二是头脑清醒,三是旗帜鲜明。在这三条中,立场坚定是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这是因为,政治既不是一个以善恶为逻辑起点的事业,光做个好人是不够的;也不是以对错为逻辑起点的事业,光做个能人是不够的。政治是一个以利害为逻辑起点的事业,因此,要学会做一个明白人。做一个明白人的基本定义是:你要自始自终知道,你站在那一边,替谁说话,为谁办事。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明白,有些人糊涂;有些人表面明白,心里糊涂;有些人表面糊涂,心里明白。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谁是明白人,谁是糊涂人呢,你只要看他们在两个问题上的表现即可,那就是:忠诚与站队。

2001年底,我在湖北省黄州市(原黄冈地区)给当地的在职研究生上完课后,一位身为某局副局长的学员问我,陈教授想到什么地方去看看。我说,黄冈地区我来过多次,许多地方都去过,如果你们不反对,能否让我去看一看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文革”中被称为“林副统帅”的林彪的家乡——林家大湾。我原以为,这是个较敏感的话题,他们会有所顾虑,没想到他们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在路上我才知道,为了发展旅游业,征得有关方面的认可,黄州市开始打“林家大湾”牌,不仅不反对,而且鼓励人们到那去参观。

林家大湾座落在湖北省黄州市回龙镇,回龙镇因回龙山得名。回龙山上常有祥云瑞气云雾盘绕,仙气十足。离回龙镇约六七里,耸出一座形神俱似一头山羊的山岭,山岭海拔约300米,山势不险不陡却气势不凡。白羊山南麓,山势三面环围着一座小山村,这就是林家大湾。我们专程爬上山顶,看了看“风水”,不错,典型的“山抱村”,但与韶山冲相比似乎差了点,村前如簸箕式的田贩太广、太散,不聚财,不留人。林家大湾出了共产党三位大人物,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林彪。林彪(1907—1971),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少年时期沉稳内向,善动脑筋。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他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1973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林彪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得不到善终的人,也是中共历史上最复杂,一段时期最红火,而下场又最惨的人。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许多令人深思之处。不过现在《解放军报》的网站上他还是被认为是共和国当代36个军事家之一,而某些与他并列在一起的人,从军事家的角度看绝对不是一个层面的。用一篇短文来评述和评价这样一位复杂的人,既不可能,也不可以。但是,林彪又不能不写,在他的身上,你可以看到政治舞台上的许多潜台词。 “林彪事件”是个政治事件,林彪这个人物是个政治上的悲剧人物,因此,我仅从“讲政治”为切入点做些文章。一篇不行,就搞他几篇吧,权当是一场智力训练。

谈到立场坚定,首要的是“忠诚”。什么是忠诚,它是指一个人赤诚无私,诚心尽力的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作为一种态度,忠诚的人总是偏好那些赤诚无私,诚心尽力的事情,并且做出好的、善的和美的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忠诚的人在判断事物时总有一把尺子,这个尺子的刻度就是赤诚无私,诚心尽力。作为一种行为习惯,忠诚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去做那些赤诚无私,诚心尽力的事情,而不需要别人告诉他该这样做。当然,有人对忠诚做了区别,一种忠诚纯粹是一种习惯,一种感觉,一种朴素的感情,而不论所忠之事、所忠之人是否是正确的。因此,这也叫“第一种忠诚”,有人贬其为“愚忠”。另一种忠诚则是在理性基础上的忠诚,这种忠诚是在判断一件事、一个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是善是恶的基础上,再来做出选择。因此,也叫“第二种忠诚”,有人尊其为“真忠”。另外,也有人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政治上的忠诚,认为大忠者往往会导致大悲,而不是大喜;不过,大忠者虽然大悲,但是日后有出头之日,至少可以平反昭雪;而大奸的人也许当时得到好处,但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时机一到,全都得报。

从忠诚的角度看,林彪的早年不能说他不忠。他是黄埔四期的学生,北伐战争开始后,奉命参战,北伐军打到武汉后,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任排长。大革命失败之后,在血雨腥风的恶劣环境中,林彪选择了革命道路,他随本部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的队伍在南下途中失败,队伍多被打散,逃者甚多。而林彪始终与队伍共存亡,随后参加了湘南武装起义,并随着武装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成为中央苏区的开创者之一。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林彪初任工农红军第四军的营长、团长,因指挥作战有方,提升很快。1930年6月,林彪升任红军第四军军长,时年二十三岁, 而他担任军团总指挥时,也仅二十五岁。林彪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其思想也发生过动摇,曾经发出过“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议论,为此毛泽东专门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批评这种思想。遵义会议后红军初战失利,许多干部对红军绕着圈子走表示不理解,对比,林彪曾给中央写信,建议由彭德怀出来接替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此事也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斥责。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敢于表达观点,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而且是放在桌面上,也无可厚非。否则他就不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从排长逐步升为军团长,并以此奠定了他一生的重要领导地位。

林彪是一个极度精明的人,知道只有得到主席的认可才是安身立命之本。为此,多年来,特别是后来在八届五中全会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后,他总想让毛主席感到他是忠诚的。“文革”时期,林彪提出了毛主席是“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可是,主席在与斯诺谈话时明确提出:“四个伟大讨嫌,我只承认自己是个导师,great teacher。”林彪有一句名言:“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但是,强中还有强中手,为了得到主席的认可说假话,就是大不忠了,就是大不智了。虽然林彪在文革初期是以大谈“忠”字著称的,但在“忠”这点上,他不如他井冈山的老战友,也是后来最厌恶他的陈毅元帅。林彪死后,已患癌症的陈毅不顾医生的劝阻,大饮烈酒以庆贺。无怪陈毅的“右派”好友,与他相交颇深的张伯驹,在元帅去世后,写下了这样的挽联,此挽联被穿着睡衣,临时赶来参加追悼会的毛主席捕捉到,并连声说好:“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尤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如果说,忠诚是立场坚定的核心,那么站队就是立场坚定的表现形式了。从政是要学会“跟”的,跟什么,跟大方向、跟组织、跟人。从政者要自始自终跟大方向,跟“顶层设计”的方案保持一致,用我们党的行话叫:“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政者要自始自终跟组织,跟组织就是跟一个单位的领导集体,虽说组织是抽象的,人是具体的,任何组织内都会有一些具体的人让我们为难,但我们还是要跟。因为,只有跟组织才最可靠、最安全。从政者不要轻易跟人,跟人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你跟的人强了,他不仅对手多,流动性也大,他走了后你如何办?你跟的人弱了,他不仅不会保护你,下台的概率也大。从政者不要轻易不跟人,不跟人也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你不跟人,谁赏识你?谁提拔你?谁重用你?我们党的委员会有一个运行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经验告诉我们,人事问题上的“个别酝酿”往往是与跟人的结果密切相关的。

应该说,林彪是会跟人的,否则他就不可能在十大元帅中排行老三,超过了他黄埔军校的学长和老师,这点上光靠会打仗是不够的。早在1929年春,在红四军高级干部中发生了一场波及全军、异常激烈的争论。争论主要在毛泽东与朱德之间展开。朱德认为军委与前委分清彼此的职权范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毛泽东坚决反对,他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分权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危及党对红军领导的重大原则问题。在这场争论中,林彪表现出鲜明的立场,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在红四军准备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召开前,林彪派人给毛泽东送了一封信,谈了许多对军委的看法。会议开始时,毛泽东公开了林彪的信,一下子将林彪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林彪也不含糊,他毫不隐讳地声明,自己这封信是专为军委问题而写的。朱毛之争只不过是朱毛漫长合作过程中的小插曲,但林彪却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对此,有人说这是林彪政治上的“第一桶金”。其后许多年,林彪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都是紧跟毛主席的,直到他在党的九大上被确定为“接班人”。不知为何,一年多后,在由他公子林立果起草,本人认可的《“571”工程纪要》中,他不仅对毛主席表示出极为不满,大加鞭笞,还表明要脱离毛本人和他代表的路线。追随了一生,直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言背叛,切不说,林彪所说之事是否合情合理,就是这件事情本身就足以给他带来杀身之祸了。

政治呀,你是天底下所有行当中,不确定性最大的一个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