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collection价位:不能忘却的爱国者------李鼎铭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5:40:47

【中华史林】不能忘却的爱国者------李鼎铭先生

  • 发表于:2011-01-14 10:55:55
  • 作者:旧日的战友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博客
勋章:级别:五级士官积分:1849

    李鼎铭先生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爱国开明人士。“在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斗争的困难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者进攻中国时期,在美帝国主义者援助蒋介石匪帮举行反革命内战时期,抱着正义感,毅然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人民民主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那热爱人民、正直刚毅,与党荣辱共存、肝胆相照的崇高品质,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李鼎铭先生,原名丰功,1881年9月28日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桃镇桃花峁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家贫,无力延师,13岁时寄读于舅父杜良奎家中,八年钻研,孜孜不倦,遍览经史子集,兼及医学经典著作。他还精通地理、数学、天文、气象,曾自造地理仪、天文盘,计算日月食,分秒不差。因学有所长,乡里闻名。1903年绥德应试,考为廪生。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1913年,李鼎铭先生任米脂县米东区区长期间,他利用临水寺庙开办米脂县第一所国民小学,并兼任校长。1916年受聘于榆林中学,担任国文、数学、历史等科教员,并编写了《蒙古史教科书》。1918年,他辞去榆中教师职务,回乡在桃镇创办了国民高等小学,并担任校长。李鼎铭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十余年,治学严谨,成绩显著,群众颇多赞誉。

 

    1923年,李鼎铭被委任榆林道尹公署顾问、民政科长等职,但不久即弃厌官场,借病辞职,返回故里。他一面以行医维持生活,一面潜心钻研祖国医学,医术益精,临床诊治,多有奇效。至1930年起他由桃镇搬住米脂县城东街设堂治病,登门治病者络绎不绝,群众多受其惠,成为米脂县远近闻名的名医。

 

    李鼎先生在行医的同时,更加热心公益,主持正义。当地土豪勾结官府,横征暴敛,巧取豪夺,他不畏强暴,据理力争。一次,当地群众与陕北镇守使井岳秀部下一个专门敲诈勒索老百姓的所谓剧团发生冲突,打死了一名坏头目。他们想趁机敲诈百姓,李鼎铭挺身而出,亲自奔赴榆林找井岳秀交涉,使事态平息。尽管他经济拮据,但多次拒绝了杨家沟大地主马醒民等要他做总管家的邀请。1925年群众送给他一块“造福桑梓”的金字牌匾,并镌刻了250字的赞词,称颂他一不贪财,二不要官,为民造福;赞美他行医济世、排难解忧、为人公正、刚直不阿,称他为识时务的英雄俊杰。

 

    1937年冬,八路军进驻米脂后,在他的儿子李力果(早年参加革命)的影响和学生郭洪涛、艾楚南等多次争取、地方共产党组织的帮助下,他怀着强烈的正义感,以爱国主义者的目光与胸怀,纵观全局,明确表示拥护共产党的团结合作、抗战救国的主张,反对蒋介石消极抗日、反共反人民的政策。米脂县建立革命政权后,他参加了革命工作,并担任了米脂县财务委员会主任。

 

    1941年,陕甘宁边区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设,实行“三三制”(即一切政权和民主机关在人员分配上,必须是共产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进行普选。开明人士李鼎铭先生作为中间派的代表,被选为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议员。年冬,在边区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上,他又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参加“三三制”民主政权,改变了他隐遁山村的闲适生活,并且扩大了他的政治眼界,激发了他的政治热情。从米脂搬家到延安时,他将全部家产献给了当地政府。对此,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他是个“开明人士”。

 

    1941年,正是抗日根据地处于最艰苦的时期,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包围封锁,加之边区地广人稀,民力、物力和财力有限,李鼎铭先生目睹了当时边区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军政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的现状。他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参议员要知无不主、言无不尽,实行党内外民主合作,团结战斗的号召,主动在边区第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精兵简政”建议。其主要内容为:“对于军事实行精兵主义,加强战斗力,以兵皆能战,战必能胜为原则,避免老弱残疾滥竽充数现象。对于政府实行简政主义,充实政府机构,以人少事精、胜任职责为原则,避免机关庞大、冗员充塞,浪费人力、财力等现象。”他这种以诚相见,坦荡无私,热心为共产党出主意、提意见的崇高品质,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的建议受到党中央的特别重视。毛泽东主席还一字一句地把它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把重要的部分用红笔圈起来,旁边还加了一段批语:“这个办法好,恰恰是改选我们的机会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同年12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实行精兵简政的指示,并把它列为抗日战争时期十大政策之一。毛泽东主席还为延安《解放日报》写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论,论述它的重大意义。陕甘宁边区从1941年至1944年,先后经过三次精简,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官僚的五项目标,克服了根据地“鱼大水小”的矛盾,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增强了部队战斗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渡过难关,巩固边区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再次高度评价了李鼎铭先生的这一建议。“精兵简政”是李鼎铭先生对党的重要贡献之一,它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李鼎铭先生致力于边区政务,赤诚与党合作,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三三制”,他认为是共产党和其他阶层开层相见,无党派人士不应采取旁观态度,他要求大家都要站在一条战线上,,打倒共同敌人。对1942年党的整风运动,他真诚拥护,积极合作,有时直言不讳提出批评意见。在1942年7月接见晋西北绅士参观团时,他说:“共产党是进步的党,余今年虽六十,但决心和共产党患难与共,休戚相关……。共产党已切切实实谋取与党外人士合作,对此我更深信不疑。”1943年10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邀请党外人士举行的座谈会上,他称赞了党的整风运动后,又提出了党外人士与党合作的许多合理建议,受到与会者高度赞扬。他还多次通过演讲、报刊文章斥责蒋介石指友为敌,发动内战,欺骗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共反人民的卑劣行为行径,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和平民主而斗争。抗战胜利后,在中国面临两个命运、两种前途大决战的历史关头,李鼎铭继续站在广大人民的一边,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反革命内战政策。1946年6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三届一次会议上,他连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47年,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党中央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边区的重点进攻,主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这时鼎铭先生虽然年岁已高,但他仍以衰老身躯,随边区政府转移,跋山涉水,辗转工作。

 

    李鼎铭先生在边区政府分管文教卫生,他对发展卫生医疗事业十分重视。在忙碌操劳之余,他还经常给边区的领导和干部看病。他到杨家岭给毛泽东主席看病探脉,开了三服中药,就治好了毛泽东主席在长途中所患的关节病。毛泽东主席称赞他的医术高明,并将他介绍给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看病。毛泽东主席根据他提出的意见,要求人们尊重中医,支持中医,号召西医向中医学习,实行中医西医相结合。鼎铭先生在兼任陕甘宁边区中医研究会会长时,举办了专门训练班,培养中医人才,并以自己的行动打破过去的陈见,与西医密切团结,共同为边区人民服务,为开创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实行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12月11日上午9时,为党为人民积劳成疾的李鼎铭先生因患脑溢血病,在边区政府临时驻地绥德县义合镇不幸逝世。1948年2月25日,边区各界在绥德县城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各有关部门以及解放军领导均送了挽联挽词,表示哀悼。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李鼎铭先生家乡父老要求,将米脂桃镇小学命名为鼎铭小学,同时在无定河畔树起了高大的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林伯渠同志题写的“爱国典范”四个大字。

 

    1990年,县档案馆内设立了“李鼎铭纪念室”。位于桃镇的李鼎铭陵园与故居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李鼎铭先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