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萌图:我自豪,因为我们生于70年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4:52:55
有些历史你永远不会在书本上看到,却影响着我们,有些历史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只有生于那个年代才能有共鸣。这是一段电台的录音,不知你听了有何感觉...   我们自豪,因为我们生于七十年代。在网上看过一篇《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感慨万千,往事一幕幕涌现,过去的点点滴滴依稀在眼前,流失的岁月一去不复返,记录我成长的片段在这个时代已成为了绝版。   我生于七十年代初期。小时候跟着父母参加过生产队劳动,知道什么是工分。偷过生产队的“黄瓜”、“西红柿”、和“西瓜”,吃过生玉米、生茄子。挖过毛毛根、吃过猪尾巴菜和地瓜叶。对大人把黑玉米馍馍用菜篮高高挂在房梁上印象很深。七十年代初生人都有几次掂着凳子偷馍馍的经历。 羡慕过红小兵、吆喝着打倒“四人帮”、打倒“江青”。参加过毛主席的追悼会,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对墙上标语印象最深的是“阶级斗争是纲, 家里厅堂中央挂的是毛主席和华主席。两边墙上张贴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斯大林。知道苏联是老大哥,美国是纸老虎。           ; u5 @# z+ h3 j4 q. s
      吃过两分钱的冰棍;拉过蛔虫,吃过“宝塔糖”(七十年代末的人也许没有经历过),上过育红班(现在这个名字很少听了)。- R1 七十年代初的人一般都兄弟姐们好几个,经常在家打的一塌糊涂,各不相让。大人能点吃的,别说是孔融让梨了,都是争先恐后,吃了自己的还要抢别人的。 因打邻家小朋友被父母满街追着打的经历。打过邻居家的枣,偷过隔壁家锅灶上的火柴。爬过树,在上面捉过谜藏,不止三次从树上摔下过。 小时候的娱乐活动就是玩琉璃蛋、摔洋牌、砸杏核、敲两头忙(用木棍削的两头尖尖)、推铁圈,用纸做风圈用棍顶着风跑。不止一次用弹弓打碎别人家玻璃。捡过破烂,卖过牙膏皮,腰里别过木头枪,大一点玩过火药枪。 小时候的顺口溜:“太阳当头照,花儿都死了,小鸟说,呸呸呸,你为什么背着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轰隆一声学校不见了!”,“老一开飞机,老二撂,炸死老三王八蛋,老四老五都来看”,“半夜三更,想起雷锋,来到厕所,打扫卫生,节约用电,没有开灯,一不小心,掉进茅坑,与粪搏斗,壮烈牺牲,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说他傻卜楞登”等等。 走在路上赶不上前面的小朋友,就在后面喊:“前面走是条狗,后面跟是红军”,前面的小朋友就开始大叫:“前面抗红旗,后面跟着刘少奇”(当时刘少奇还没有平反)。  小学时候和女孩一起玩过沙包、石子、踢过毽子、跳过大绳。和女生划过三八线。通常用粉笔在墙上或者黑板上写过“某某是个大坏蛋”,再大点就写“某男和某女好”,常因这个被老师罚站在教室外。和小朋友玩过打土坷拉游戏。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和小朋友玩摔交,把别人的腿给摔断,花去家里医疗费十元,结果被父母关家一个星期,最后老师说情才得以继续上学。 每天傍晚守在收音机旁听“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听过大灰狼小红帽、听过半夜鸡叫和现在都忘记的许多童话故事。看过露天电影,搬着小凳子划过圈圈占位置。 整天盼着过年,一年只穿一次新衣服。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男女同学就开始不说话,位置也开始被调开。在课桌上刻过“早”字。五年级开始喜欢班上的一个女孩,但是没有勇气和她说半句话,曾想着给她写纸条,但最终没有勇气而作罢。当时不谙世事的我们现在孩子都好几了。         
       在夏天的时候带席乘凉睡过大路边。拣大人的烟头抽,听大人讲七仙女和织女牛郎的故事,在故事中昏昏睡去,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同睡的小伙伴和大人都走的一个不剩。 看过社戏,晚上偷过人家的毛豆、花生和红薯,几个小朋友在野地里面烤着吃,结果满嘴都是黑碳。 晚上一个人在野地里看过庄稼,深夜一个人走过乱坟岗。放学大人不是让做作业而是去给家里的牛羊打草。早上打草的时候曾在野地里睡过,捉过豆虫,逮过知了,挖过老鼠洞。  学过雷峰和全国十佳少年---赖宁。作文中最多出现的人物是张海笛大姐姐。 看过《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平原作战》、《平原枪声》。童话剧有〈七色鹿〉、《哪吒闹海》、《猪八戒吃西瓜》等等影片,知道杨子荣、李向阳, 没头脑和不高兴。         
       看过的电影最有印象的是《少林寺》,还看过《少林小子》、《木棉袈裟》、《武当》,〈自古英雄出少年〉,电视剧是《霍元甲》,接着是《陈真》、《霍东阁》,还有《再向虎山行》、《十三妹》。 最有印象的电视剧的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 
  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射雕英雄传》更具有影响力了。黄日华就是郭靖,翁美龄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在班上和同学练过一阳指,学着和同学摆天罡北斗阵,用九阴白骨爪恐吓过同学,整天拿着木棍说是打狗棒,有的同学还拿着纸扇整天在女生面前扇来扇去,上面还写着自以为潇洒的书法。那时我们一下课,操场就成擂台了,一百多个靖哥哥在那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甚至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当时对黄蓉简直是迷恋到痴狂的地步,日记本里全是她和郭靖的帖图。当时还看过一部《血疑》,山口百惠和大岛茂,黄日华和翁美玲,上学时还专门找人画了他们四个人的画像。翁美玲自杀,使我伤心了好一阵子,当时还怪黄日华没有照顾好蓉儿。前段时间央视拍的新版〈射雕英雄传〉,看了一两集,我就开始止不住的呕吐,不说了,气死了,全是一部装出来的片子。
       看过《霍元甲》就开始唱“春水(沉睡)百年......”;看过《陈真》的歌我们喜欢唱成“怀机,窝黑雷爸爸!”;看了《再向佛山行》“老包喂老包(留步喂留步)” 然后就虎着声音说到:“男沧海,北铁山,一岳青天绝世间!”四个人就是容沧海,姜铁山,苗一月,李青天;看过动画片《好猫咪咪》就开始唱:“老鼠怕猫,本是谣传。一只小猫,有啥可怕。壮起鼠胆,把它推翻……”;看过《警犬卡尔》,就经常说:“卡尔,上!!”;看过《恐龙特级克塞号了》就开始“人间大炮一级准备,人间大炮二级准备,发射”;看过“圣斗士星失”那时最流行的话是“去死吧,星失”,这是后来。看过《霍元甲》就开始绑沙袋打,整天打的满手是血;看过《射雕英雄传》就开始练降龙十八掌;看过《陈真》就开始练飞腿,脚上帮沙袋开始练轻功;看过《鹰爪铁布衫》开始练鹰爪功;看过《济公》就开始整天摇个破扇子,嘴里阵阵有词“鞋儿破 帽儿破 身上的袈裟破”;看过《聪明的一休》就整天双手合十,眯着眼“咯吉,咯吉......”看过《加里森敢死队》就整天练“飞刀”,教室的门上到处是窟窿 听过最多的广告词是:“威力,威力 够威 够力”还有“偷去吧偷去吧——新时代的东芝”等等。出生于70年代,最大的41岁,最小的31岁。正如一首歌,我们无奈,因为我们存在,我们存在实在是无奈,我们生于70年代。0 W- g" i8 c- ~2 N
 $ W: Z$ ~2 a2 u0 v! f70年代是个淳朴的年代,而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更是由一个淳朴的年代进入一个信息时 代。而这代人有人平步青云,有人怀才不遇,有人欢笑,也有人哭泣, 他们在生活中承受不同的压力,感受着不同的遭遇。其实,和其他年代出生的 人也没什么不同, 只是生活对我们来说,有了太大的变化。    
 ' \. G+ C% }65 K, o+ n" \一起来回忆我们曾经的故事,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曾经吃过的零食,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一点点长大的。还记的那个时候的爆米花吗?一个老头背着一口葫芦样的黑锅,那个时候,他是最受 欢迎的魔术师;还有一种东西叫做棉花糖,那是最不可思议的小吃,5分钱一团,一小勺糖,一团团 棉花就出来了,棉花能吃,还是甜的;那种红黄铁罐的麦 乳精和长江牌奶粉, 就是那时的大众化营养品了,经常背着父母偷偷干吃还不冲水,还记得麦乳精和现在的麦片味道有点象;过年时才能盼到那种用面粉和糖做出来的蛋卷; 你还记 得那时的蛤蟆酥吗?还记得泡泡糖吗?长长的一条,用一半红一般白 的纸包着,上面 还有小姑娘在吹泡泡,记得那个泡泡糖是上海生产的,5分钱一块,在大大出世以前, 那绝对是个大哥大。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零食还有酸 梅粉,棕色的,一小袋一小袋的,里面有个小勺,勺子上面有个小动物或戏剧人物; 还有鸡蛋片,麦芽糖,至于还有一种叫猫耳朵的,现在不多见了,当然这些东西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已经不能用“普 通”两个字来形容了。可能有些东西他们甚至没有见过,但在我们小时候确实很受欢迎的。% t9 L) X3 ~7 P/ a9 d5 h7 y6 D5 H8 N
   除了这些,值得我们回忆的还有很多很多,还有一些和现在比起来非常单调 但又陪我们度过童年的卡通片.来自日本最早的《铁臂阿童木》,片中聪明的阿 童木对当时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人们在记住阿童木的同时,也 记住了日 立牌电器,从那个时候起,以日立为代表的日本电器就和阿童木一起走入了千万个中国家庭;跟着来的 就是《森林 大帝》;小女孩们最爱的《花仙子》; 聪明的一休,善良的小叶子,卤莽的新佑卫门,和蔼的长老以他们充满哲理的动 人故 事深入人心,孩子们纷纷以一休作 为自己的榜样,这部卡通片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温馨的回忆。相信你一定还记得阿滋猫,不过《蓝精灵》里你能 说出几个呢?蓝爸爸,蓝妹妹,聪聪,蓝蓝,苯苯, 厌厌,乐乐,健健,爱爱,美美,有爱做蛋 糕的蓝精灵,有爱做木匠的蓝精灵,有爱吹小号的蓝精灵, 有爱照镜子的蓝精灵,他们都非常可爱,非常聪明,而且有着非常值得学习的 团队合作精神。       \1 o" F/ E* k$ Q
        小时候幼儿园听得最多的是“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老师常常教育我们, 要象蜜蜂一样勤劳;从“我在马路边检到一分钱,把它交到民 警叔叔手里边”开始, 到“小燕子穿花衣”;到“泥娃娃”;到“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到我们的少先队歌; 到“让我们荡起双 桨”,就是这样的歌曲,伴随我们一点点成长起来。7 e' a  _3 r/ S  Q! e8 U( b; D
70年代出生的人,是最后一拨男女生心里明明有好感却故做嫌恶状在课桌上 划“三八”线的人;是最后一拨开会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人; 是最后一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还见识过basic语言的人;是最 后一拨赖 在别人家看电视死活不肯回家,有过被父母打骂经验的人;是最后一 拨“六一”节还必须找齐白 衬衫蓝长裤的人;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 珠、拍洋画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 叶蛋春游的人;是最后一拨用过粮票 、油票、 布票、拎着瓶子打酱油的人;是最后一 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却始终 搞不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 有”新人的人;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人;是最后一拨看小人书的人,厚的2分钱, 薄的1分钱;是最后一拨男孩子喜欢滚铁环、女孩子喜欢跳 皮筋时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是最后一拨的人;每天存5块钱,指望小学毕业能去看天安门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写作文时会写着“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人;最后一拨当年 在看了《排球女将》后,逢中日排球赛就紧张万分,生怕日本真的练成“晴空 霹雳”抢走中国女排五连冠的人,是最后一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泪唱小虎队 那首 《再见》的人; 最后一拨享受过品质最佳的国产卡通片的人,《九色鹿》, 看一回感动一回,《大闹天宫》,让我们初具审美的情趣;只要你生于70年代, 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对这些产生共鸣。  
    转眼间,我们背着书包上小学了,“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如果我没 记错, 《上学歌》就是我们上小学学的第一 首歌曲。那时候学校门口有很多无 证摊贩,什么 都有的卖,那种小的,遗像似的香港明星的照片,5份钱一张,翁 美玲的最 好卖,卖 着卖着还真的成了遗像,估计那就是最早的盗版。 
    那时候还有《少年报》、 《小主人报》,《儿童时代》、《少年文艺》, 《故事大王》等等一些杂志,流行拍洋画,还有一种印花纸,沾点唾沫就能印出图案,非唾沫不可,干净的水还不管用。男 孩子喜欢滚铁环,女孩子喜欢跳皮 筋。出生在 70年代城里的人,家中姐妹一般2-3人, 农村稍多一点,大的不肯带着小的玩,小的总爱粘着大的,经常看到大的撒腿就 跑, 小的在屁股后面哇哇大哭。当然,70年代末期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这种待遇。  " _4 u: E# A/ h9 U4 J  上了小学,没多长时间,我们就加入了少先队,少先队队歌还记得吗?还记 得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激动的心情吗? “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 能让你回忆起学校时的生活吗?那个时候,什么事情都是为革命,你还记得眼保健操 是怎么做的吗?如果你愿意,还可以重新温习。 + r; J% N/ S5 c+ L
  当我们慢慢成长起来,我们的国家也开放了,我们听到很多来自国外和港台的音乐。而这个时候,小虎队伴随我们度过 了中学的生活,我们已经步入了青春期,随心所欲的跟着感觉走,比任何一代更宽容、更随和,也更冷漠,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 这一代人头一次不再赋予自己生存与高尚的目的,没有为国家民族 的生死存亡奔走的焦虑和悲壮,也没有领导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受苦 受难人民的伟大志向, 甚至没有 重建价值体系,寻找心灵归一,在张扬自我和理性重扬之间找到一个合理中 央的热情。认同人性的平庸,理性力量的有限, 不再试图改变世界,而倾心于营建自己的世界,没有了中国知识分子最明显的特点: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敏感心理,是这一代理解对社会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