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王启航基拉:勿指望靠经贸联系能“怀柔”住周边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56:23
 吴楚克


  在对外关系中,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相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合作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但从来没有像美国与日本和韩国那样建立军事同盟关系。这使我们在与日美或日韩发生冲突时往往处于军事上的劣势。改变这种战略上的不对等不是不可能,但那将意味着我们可能要调整一贯奉行的独立自主与不结盟政策。


  中国的不结盟战略思维源于传统中的“羁縻怀柔”意识,即总想与各国保持某种意义上的“等距”外交,不远不近。然而,如果把保持外交上的独立自主与“结盟”看作是一对矛盾,我们就无法从当代国际关系的复杂结构中建立有利于中国的战线。


  “羁縻怀柔”政策起源于周朝,是一种最早的地缘统治思想,并在传统中国国策当中占有绝对统治思想的位置。所谓的“羁縻怀柔”政策,形象地表达了一种中央王朝与藩属国之间“软”性的连接,似一根绳牵着,可长可短,可紧可松。“羁縻怀柔”政策,简而言之,就是一方面用军事手段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另一方面用经济和物质的利益给予抚慰。从宏观角度看,“羁縻怀柔”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中心位置向外联系的一种被动政策,势必产生被动适应的外部形势。


  “羁縻怀柔”在一些大国呈现出现代版,即“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这是大国对待弱小国家经常使用的一种战略手段,但正如封建时代中央帝国的面子和形象需求有时超过国家实际利益的需求一样,今天我们有时候为了“大国面子”付出的“胡萝卜”往往也是巨大的,然而,效果却是不显著,甚至有反效果。


  今天中国政府当然不能对其他国家采取“羁縻怀柔”的政策,而且还要时不时警惕“羁縻怀柔”思维的干扰。然而,有时,我们难免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摆到“克制的文明大国”位置上,处理双边争端时常表现出“不屑于斤斤计较”,同时,却又在言语上表现得非常强势,结果对方正是抓住了我们的这种心态,时不时地损害或窃取我们的国家利益。比如,在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中,虽然我们采取了正常的交涉态度,但国际舆论认为中国“罕见地强硬”;而在朝鲜半岛危机时刻,韩国置中国善意于不顾,表现出“罕见地强硬”,这却被国际舆论视为正常的,这也反映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处理中上存有的一些问题。


  中国周边的国家大多经历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过程,国民心理中带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伴有实用主义的想法。这种社会状况导致一些国家一方面依靠与美军事结盟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依靠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如果仅仅依靠于以经济关系,希望只用一些贸易联系就能够“怀柔”住周边国家,那么,当国家利益真正发生冲突时,我们所依赖的“伙伴关系”就很容易会烟消云散的。▲ (作者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