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院排名:高中高三生物上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8:26:57

本学期,我担任三个理科班生物教学(一个实验班,两个普通班),作为第一次从事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不小。现将高三这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准确把握高考的脉搏,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由于每年的高考理综合题都是国家考试中心命题,按照一般规律来说,生物学科的试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认真研究以往的试题以及大纲和考纲的变化,对指导高三的复习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高考,我认真学习了相关的材料,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周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了07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生物试题,并精选了部分试题作为考前训练题,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和对高考题的认识理解,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今年的理综第31题,就是07年上海生物题的原图,将题干进行重组和变形改造后重新拿出来的,因为练了去年的高考题,所以学生在答这道题的时候,很容易就能读懂图并分析到位,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学一定要克服盲目性,要善于挖掘和捕捉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和信息,才能准备充分,有的放矢。
二、合理安排复习内容、进度、和教法
在第一轮复习中,基本上按教材的顺序,将选修内容的相关章节作为对必修知识的扩展,编排到必修相应章节内,避免学生认为一轮复习就是高二课的快速重复,产生厌烦心理。另外我们注入新的教法:课堂上以问题——知识点——典型题为主线,构建知识网。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采取学生总结讲解,集体讨论,教师点评,纠正、重点强调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第二轮复习着重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概括、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生物来说这段时间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专题复习加强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本学科知识体系,同时,通过一定数量的典型习题,训练学生运用知识、提炼解题规律、培养敏捷的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积极有效组织模拟训练,当堂考当堂讲析,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课下不留作业,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支配,进行各学科的补救,认真总结以往学生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克服。
三、注重教学常规,扎实搞好高三复习工作
加强作业批改和小考的反馈检查工作,从作业中和小考中获得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是搞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本学期我除了与同备课组教师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了作业的检查和批改的力度,因为有时中间隔几天才有生物课,因此我采取每天都留一点作业的做法,量不多,但求精,重实效。这样能起到督促学生每天都复习生物课的习惯。有时我们批不过来,就着重检查学生做没做,也对学生有一个促进的作用。二是加强了小考,目的是进行滚动复习,因为学生负担较重,许多学生复习后面忘了前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备课组以小考的形式进行复习,每次课前考查的内容都是以前学过的,以便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也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几乎每天都要选题,粘贴,复印,还有就是每上一节课后都要批改小考卷,并进行讲评,以便解决小考中暴露出的问题。三是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加强了对每一章节知识结构的梳理,具体的做法是把知识结构或体系以预习提纲的形式打印出来,然后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督促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复习的内容,并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效果很好。四是加强了课后的辅导和答疑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和自习期间,能够经常深入班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由于作业量的增加,学生每节内容暴露出的问题得以被及时地发现,在自习课期间,及时进行辅导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四、注重联系新课标,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一是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对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一个高层次的考查,以探究性学习角度作为实验题命题原则也是课改思想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主要从生物科学角度出发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注重联系实际;二是注重培养图表分析能力。通过图表分析的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各类相关知识的整理联系的能力,它通过一些科学实验的数据形成相应的数据表格或绘制成数学坐标曲线图,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如何从图表图象中抽取生物信息,注意整个曲线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曲线的的升降变化原因,还要注意给出的相关条件之间以及与整个题目的联系,注意区别给出对照曲线的变化含义:是增加了,降低了,为什么?限制因素是什么?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就是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新进展,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分析、综合、迁移,理解生命科学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反思及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反思自己半年来的高三教学工作,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加强或改进: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一切有效手段,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服务学生的思想理念,把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二是要及时研究高考动向。要多关心高考,研究历年高考题,认真研究高考考纲,准确把握高考方向,搞好高考复习工作。三是要重视基础知识。在基本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四是要善于教学创新。问题的设计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要善于打破常规,开阔学生的思路,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五是要始终坚持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善于用生物术语表达问题,用生物学的思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008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将来,希望自己在新的起点上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新的高考试题已经完全不可能仅仅凭过去传统的记忆——重复式学习方法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它的核心不单是学生对知识记忆程度的考查,而更多的是对思维的变通性、完整性、连贯性、敏锐性和精确性的全面测试,目的就是要将考生熟悉的题目别开,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能力考查。“题海”战术所培养出来的熟练工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发挥作用。那么,高三生物教学应如何适应灵活多变的考题呢?
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立足基础的指导思想十分明显。基因突变、食物链、营养级和种群的概念,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等基础知识都有涉及。而每年评卷都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这个网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与农业生产中作物增产、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等联系起来。
这种知识网络的构建在高考复习中十分重要。因此,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达到精确(要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精巧(学过的知识要用得上、用得准)、精炼(要形成知识网络,使书本由厚变薄,最后要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同化到自己的观念中)。
二、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跨学科命题是高考命题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学科间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对这种改革,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生物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本学科的教学,“种好责任田”。在此基础上,应努力介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但从本学科,而且尽可能联系、类比相关学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时,不但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了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了解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可以联系到化学知识,让学生复习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进而了解如何鉴别葡萄糖。
三、改革课堂教学
从目前来看,高考中《生理卫生》的内容已逐渐淡化,因此,复习过程中也应相应地把与高中内容无关内容淡化,突出与高中密切相关的内容。另外,应根据高考的要求,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对高三的教学进行调整、改革。
(1)复习内容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加强学科内综合: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概括、综合、归纳形成知识链,进而构成知识网。例如我们可以将教材知识结构重新组织,分成这样几个单元: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甚至可以以问题的形式组织教材,如生物体是如何构成的?生命活动是怎么进行的?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亲代与子代有什么联系?等等。B、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见前面。C、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生物学的热点,主要是指哪些影响最大、几乎人所共知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而不是指偏、难、怪的内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指将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例如: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环境与生态学知识、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D、加强探索性实验:如后所述。
对高三的教学内容的拓展宜从上述四个方面着手,切忌超出大纲要求、超出高考内容的范围、超出新高考试题的难度和知识深度的要求滥加拓展。举个例子,复习遗传和变异时,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就不要涉及,对各种遗传几率的计算也要适当控制难度。
(2)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法要灵活多变,要彻底抛弃一讲到底、一练到底的教学形式,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过程式的教学。在学科内综合的教学中,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例如,复习细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导式,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有哪几种方式?每一种方式有何特点?细胞分裂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何意义?细胞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何联系?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成链、连成网。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来选择和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高三的复习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求同存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3)把握尺度,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一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高考命题不考虑直接从课本中取材的比例,复习时应做到课内得法,课外得意;得法于内,受益于外。教学中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和科研的热点问题都必须以教材为依托。二是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是深度与广度的关系。要广挖坑,不要深挖井。今年考过的明年不一定会考,也不一定不考,今年没考的也不一定明年必考,复习时知识面必须广泛覆盖,但是难度要控制好。四是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根本,但资料不能缺,而且要博采众长。一本资料往往是几个有名的人编写的,一本书就是一个智囊团,多看几本书等于请了一批有经验的教师帮助你备课。当然粗制滥造、只为赚钱的资料现在也很多,那就要靠我们去精心挑选。五是陈题与新题的关系。题目都是用来检测或训练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载体。新题测试价值高,但陈题的训练价值也可能高,不必一味求新。六是考试与练习的关系。谁都知道练球和比赛是两回事,考试和训练也是如此。在高三的教学中不能“以考代教”,以考代练也不妥当,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考试还是练习都必须注重讲评,讲评比考练更重要,讲评要从试题立意、命题角度、干扰项的确定、解题思路等方面分析,要通过讲评一道题,让学生弄懂一类题。七是好生与学困生的关系。过去高考升学率低,只是少部分的学生能上线,所以我们把注意点主要集中在少数尖子身上,现在不同了,高考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且将继续逐年增加,只抓尖子不行,必须面向全体。
四、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连续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强调考生的实验能力。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它给我们一个导向: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010年3月由大足县教委领导,进修校具体组织各个学科教研员进行了高三视导,我参加了全县6所高完中的生物教学视导。本次视导共听课15节,课后与老师都个别或集中进行了交流、评分和等级鉴定。此次视导还检查作业与资料、备课组与教研组等工作。  全县生物教学的总体情况较好。教师们能精心备课,较好的钻研教材和大纲,精心组织教学素材,努力学习使用多媒体技术,认真批改作业,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评讲时能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学科备课组教研活动有声有色,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总结教学的得失,认真反思教学,有很多教师在实践中进步提高很快!如大足中学等学校坚持让每位生物教师命制高考模拟试题,极大的促进了教师更加深入的钻研教材、体会教材,极大的提高了高中生物复习课的针对性。在视导中看到,绝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中,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情感的,他们深刻体验教材,讲述问题深入浅出,分析问题细仔严密,联系实际生动形象,较好的体现了复习时以旧知引新知,围绕典型生物学事例广泛联系相关章节的知识,网络知识宽深适度,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贯彻了高考生物试题是以能力立意的“大纲”要求和标准。从课堂情况看,印证了城南中学和大足中学在考试统计数据显示出来的良好成绩,这充分说明了这些统计成绩是有极高的可信度的!
这次视导中看出,《直击高考》这本资料具有较高复习参考价值。这本资料的显著特点是:一是内容精练。二是以揭示真实客观的生物原理和生命本质为立足点。三是突出“STS”精神。
这次视导中看到,很多教师对教材的知识点都很熟悉,具备较好的学科综合素质。注重应用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理解记忆,而不是机械的叫学生死记硬背。他们舍得花功夫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深钻教材,虚心好学,态度端正,治教严谨。
全县高中生物教学总体上来讲,转变教育观念上还要进一步落实,钻研教材还有侍进一步深入,教育技术的学习还有侍进一步提高。希切米做到,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引导和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归纳综合表达能力,以不断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教学坚持“说理”就是硬道理,坚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是核心。
这次视导中,和部分生物教师讨论到以能力立意,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必要性问题。不少人认为,分析理解试题与以记忆为主的知识点分值分配,应6:4甚至更强一些才符合当今的生物高考总体要求。再一次与一线的生物教师讨论了,在考试中,辅助分析思维过程能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有好多学生,就是不用草纸来分析解生物试题,全凭脑子想一下就答题,随意性大不严密。
生物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根本,是最终目标。当然,一定量的简单记忆还是必要的,但必须指出,不能把这个任务作为特别重点来进行教学,一是这些简单记忆的内容的确不需要教师过多研究教法,学生是很容易自己获得了,二是的确这些简单记忆的内容也没有多少教的必要。我们必须在如何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钻石教材插图,钻研教材辅助阅读资材,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上下功夫。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放一个插图?为什么要在这部分加一个边栏、一段阅读材料?我们还必须要在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上下功夫,如何学习新媒体技术上下功夫!
这次视导中,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基本功情况:
①教学语言:语气语调、语速语量、节奏等,个别教师还有侍加强训练或改进。
②板书:字迹工整、精练精简。要求尽量把中心词、关键词写出来,尽量简略表述出来。尤其是精简板书。个别老师书写字迹太差,极不规范。建议按楷书字帖加强练习。
③肢体语言与情感:关爱学生、亲近学生、注重教育性原则。
2、教育技术与教具使用情况
①板书与板图:主板书必要时在抽象和概括原理用,应少而精,辅助板书例外。板书字迹要足够大,建议到教室最后一排去看一看,就知道要写多大了。
②媒体效率:不少教师在复习中直观性做得这很够。“百闻不如一见”,建议大家还是要注意生物复习时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复习效率。
3、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⑴容易忽视课本插图的教学。
要深入钻研插图内容。必要时,还要补充讲解初中形态学所学的内容。
⑵做资料的主人,而不是做资料的奴隶。
教师要对资料进行大力取舍,努力驾驭资料,把资料作为辅助材料用,自己要有主见,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要贯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方法,强化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不是让资料牵着走。
⑶高三复习时知识网络化程度问题。
高三复习时,知识网络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要尽量多一点,在学生能接受的情况下,尽量多一宽一点,关键词、重难点知识在教师口语中的重现频率要尽量多一点为好。
⑷高三复习思维的开阔性和发散性有待加强。
对于某些生命规律,要尽量举例说明它的特例,即使不作重点也要提一提,以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生物科学的概念。从而避免知识片面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
⑸复习时结合STS精神。
关注典型生物科学事例,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命活动现象,生物原理、规律,以及对它们的价值评价。以使学生在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中,获得一个科学客观的知识体系,结合STS精神(Science、Technology、Society),分析“社会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高考试题取材都很朴素,都是日常生活常见到生命现象。
(6)高考考题问题。
高考考题几乎不在资料中,在哪里?在生活中、在科学实验中、在农业林业医药生物技术等应用中。所以,我们要大量引用这些方面的典型实例,大量利用这些典型实例,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的能力。
(7)复习时突破教学中的思维定式。
在碰到与教材中讲述的规律稍有不一致的生命现象或规律时,学生就可能找不到解题的方向。这可能和教师长期的思维定势的教学有关。复习时最好是能通某些特殊的例外的生物学事例,去突破这些定势。教学中要培养一定的思维定势,但最后还要让学生突破这些定势,去进行发散思维。
4、学生学法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①不能很好运用排除法解题。
②思维不严密,不仔细。不能很好的用抄稿纸来辅助自己的思维过程,把复杂问题分解、简化成若干简单问题,从而逐一加以解决的解题思路。
③忽视身边生动的生命现象,不注意观察身边充满处理机与活力的生命现象,思考并挖掘隐藏在这些现象中的生命本质,努力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初中知识与高中学习内容的连续性问题。
④语言表述、逻辑表达问题。语言表述不尽规范,“与、或、且、较”等副词在答题中用得少,用得不准,因而解答题逻辑不严密。

2009年高考已经结束,本学年在几位校长的正确领导下, 高三生物组全体成员与其他高三教师一样,工作充满了激情和热情!苍天不负苦心人,我们一年来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2009年我校的高考成绩给了我们很好的安慰和鼓励。下面对我们组一年来的备考复习工作作一简单总结并对今后高三生物复习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的高考趋势
2008年山东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开创了全省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先河,被媒体称之为素质教育的“山东样本”。 以规范为前提,以课程为载体来实施的素质教育,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的素质教育正在我省稳步推进。2008年1月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齐涛厅长讲过:“仰望星空,使人眼界高远;脚踏实地,更知使命重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负重前行,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努力”。可见素质教育是大方向,在这种形势下的高考,也必然与素质教育难解难分。让我们看一下普通高考命题的原则:坚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 ,再让我们看一下普通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注重能力考查,引领素质教育,力求平稳推进,确保试题宽严适度,确保命题安全和命题质量”,这样我们就十分清楚,在课堂———这一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必须强力推行素质教育,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生物学科素质教育目标
培根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那么生物学的课程目标是什么呢?课程标准上讲,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在复习教学中关注这些目标,抓好落实,就会有的放矢,更加贴近高考。
三、钻研教材和集体备课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是发展学生各项能力的前提。在第一轮复习中,课堂教学采取新授课模式,知识点讲解面面俱到。但与新授课相比,应有重要的区别:一是讲出新意;二是知识容量要加大,用的时间要短;三是应开始进行小范围的联系,与其他章节相关知识做些联系。怎样体现复习课的上述特点,上好这样的复习课呢?这首先要进行钻研。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一核酸的教学,教材的顺序是:1、核酸的功能,2、核酸的分布实验,3、核酸的基本单位和连接。如果我们还按教材顺序讲,就没有新意,就索然无味,学生就认为教师是在念课本,只不过比新授课快点而已。所以讲出新意特别重要。比如这节,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进行:将核酸与蛋白质类比,它们同样是生物大分子,都是基本单位连接而成,都有相应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故可调整讲授顺序为:1、核酸的基本单位,2、基本单位的连接,3、空间结构,4、核酸功能,5、核酸分布实验。其中核酸分布实验也可以从结果讲起,然后让学生思考实验的选材,实验的步骤,实验的结论。讲出新意,就是角度新,知识还是那些;讲出新意,就是讲出本质的东西,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看,就是从无机小分子物质进化到有机小分子物质,再由有机小分子物质进化到有机高分子物质;讲出新意,需要善于利用类比等恰当的思维方法;讲出新意,还可以是设计新的恰当的学生活动。新,就是换一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它特别重要。复习课知识容量要适当加大,比如本节,可提出DNA的空间结构是什么?细胞中有两类核酸,遗传物质是什么?这种问题的提出,也是与后面章节做小范围的联系。集体备课是取胜的法宝,在一块是一种缘分,要经常交流,特别是充分的快乐的交流益于教师,更益于学生。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举例来说,高考要考实验,怎样提高实验题的得分?集体备课时有的老师可能想到1、应注意实验组别的编号,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或甲、乙、丙……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有的老师可能想到2、应注意分步描述实验步骤,使卷面清晰,如:“第一步……;第二步……;……”“1、……;2、……;……”有的老师可能想到3、对在量上难以准确描述的,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用相同型号的……”“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大小数量相同的……”“等体积的”“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加入等量的……”等。有的老师可能想到4、叙说中应注意语言规范、表达准确,不用含糊的口语,如:“盖玻片”不说成“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说成“晃动”“摇动”;加碘后,“不变蓝”不说成“无色”或“没有颜色变化”;“不变”不说成“无现象”等。有的老师可能想到5、应注意操作细节的合理性,如:⑴溶液或培养基灭菌后是否要冷却后使用?冷却后。⑵向淀粉糊中加了唾液后是否要振荡试管呢?要。⑶酶促反应的试管如何加热?是直接加热,还是水浴加温?水浴加热。⑷用酒精溶解叶中叶绿素时,酒精直接或隔水加热?隔水加热。⑸使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进入动物体内的方法应如何操作?是饲喂,还是注射?甲状腺激素饲喂,胰岛素、生长激素注射。⑹不同的情况下要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水。如:清水、池水、凉开水、蒸馏水、生理盐水。有的老师可能想到6、应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例: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方案(1):将幼苗中运载Mg2+的载体去掉。方案(2):用去掉镁的砂性土壤培养幼苗。方案(3):将植物体内的Mg2+分离出来。方案(4):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镁离子的完全培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方案(1)、(2)、(3)均缺乏可操作性,正确思路应该是方案4。这样每个人想到一点,总结起来,就很全面,就可以印刷出来,提醒学生进行精细化操作,夺取高分。
四、采取的措施
2009届高三生物复习,我们依旧采用了三轮复习的方法,各轮复习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1、夯实基础的方法
本轮复习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夯实基础,也就是将《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教材知识点全部讲到、讲透,不留一点疏漏(包括必修教材<相关链接>和<课外阅读>)。具体实施办法:集体备课前,将本周甚至下一周所讲内容,按照考纲的分类轮流分给每一个老师,教师需要提前对自己负责知识点要求的层次、《考试说明》对该知识点的要求以及教材中涉及到本知识点和隐含本知识点的方方面面,都按内部联系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整理成书面材料。集体备课时,各知识点负责教师对知识点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其他教师再对该知识点内容进行补充,从而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保证了各知识点掌握的全而透。另外,教师精选题目组成小卷,在该知识点全部复习完后,当堂将小卷发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对小卷进行全批全改,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第一轮复习,我们还要求紧紧围绕知识点,对有关联的知识点作适当的联系,并不展开深入讲解。
2、培养能力的措施
根据《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将这些要求不同程度的渗透进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方面
按照《说明》的要求去做,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时,不仅要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涵义,还要联系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范围以及多种表达形式。通过将图、曲线等形式转化成文字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采取将文字转换成曲线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方面
让学生在掌握好课本上已有实验的基础上模拟课本实验,并很好的利用每一章开头的课题研究以及教材中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方面
在相应的章节,给学生提供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材料的具体题目让学生分析,一般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便能够正确分析并得出答案。这样也起到将课本基础知识与相关的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浅层次的联系的作用。
(4)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方面
要求学生将课本的某些基础知识转化为图、曲线、数据,对生命现象进行量化处理(如:必修三教材将种群年龄结构的椎体图转化成曲线图等)。经常让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上挂下联,既培养了学生解题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长时间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3、课堂模式与习题选择
在第一轮复习中,课堂教学采取新授课模式,知识点讲解面面俱到。练习题的选择:一要利用知识点小卷巩固知识。二要翻阅大量的复习资料,筛选出适合提高学生能力的资料,进行适当地补充与删除,提供学生练习。
第二轮复习:构建网络、提升能力
本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基础,强化主干知识,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自主建立起知识体系。
1、构建网络的方法
具体的做法:以专题(如细胞的生命周期、遗传、变异等)为切入点,理清专题所包含的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的层次,穿针引线,承上启下;以单元课题知识为纵向联系,以相关课题内容为横向联系,构筑知识框架,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明确主干知识包含的概念和命题,以及考试说明要求的认知层次。这些工作由教师指导,学生来做,每专题复习之前完成,以便学生在下面专题复习时,目标明确。
2、提升能力的措施
(1)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
结合教材经典实验,教师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实验题的类型以及解题思路、方法。单元复习时,将该单元教材中标明的实验和教材中隐含的实验改成实验设计;实验专题训练时,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进行较多的实验设计训练,在训练中熟练掌握这些原则和方法。
(2)加强识图、识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结合各专题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该类题目的训练,包括将相应的生物学事实“翻译”成图表;将图表形式的内容“还原”成生物学语言。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用数学形式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加强分析问题、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
高考题中的非选择题,几乎都是通过分析,然后选择应用哪一种基础知识进行解答。所以,在二轮复习中,我们通过针对性地选择简答题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与考题之间建立起桥梁,做题时,多想想该题在考什么知识点,提高学习运用基础知识来回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3、课堂模式与习题选择
在第二轮复习时,我们把课堂更多的放给学生,学生说知识点,教师理顺知识点并补充,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有明确的板书,避免出现学生上课很活跃,但不知道该记什么,课堂效果不佳的现象。
习题的选择:本轮复习,主要是教师大量翻阅资料,选择适当的复习参考书,精选高质量的试题,再穿插以往考题中的易错题,供学生使用,但要尽量避免用成题。
第三轮复习:查缺补漏、巩固能力
1、查缺补漏的方法
本轮复习的侧重点是查漏补缺。具体包括知识上、答题技巧上的误区与盲区。
具体做法:首先,教师研究了各地的新信息,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不断强化可能会出现的考点。其次,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沉着应对学校以及教师安排的各次考试,帮助他们提高做题质量,提示他们对照出错的题目看书、翻看笔记甚至纠错本等,找出错的原因,查到知识上的漏洞,清除再错的可能性。再次,我们都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学生,让学生无论何时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以便我们及时地彻底的解决学生的疑问,这样学生才有了一个平和的、积极的心态,最后满怀着信心步入考场。最后,我们整理了三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的基础知识回顾(填空题的形式),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填写,最后老师将答案发下去。这一点在巩固基础知识方面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巩固能力的措施:
教师精选试题,学生限时完成、教师精讲试题,学生落实总结。
具体做法:每周考二套理综试题。通过理综考试,学生能合理的安排三门学科在整个考试中所占用的答题时间、锻炼了他们审题的能力、思维转换的敏捷性、各科答题表达的准确与完整性。每周2-3套理综模式的生物试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考场上处理生物部分试题的能力。在反复讲解、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巩固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以及生物学科要求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等等(如选择涉及文字表达、绘图、观点评价和联系实际、社会热点等问题来巩固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通过出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的实验思路、组织答案、体会答题的技巧,来巩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此外,我们还补充了部分的实验题和热点分析题(附有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做。
五、建议
从2009山东理综生物试题看,知识覆盖面较大,能力考查力度较大,特别是选择题难度很大,突出考查理解能力,在非选择题中,突出考查了综合能力,实验能力,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2010届的复习,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讲细、讲透,积累学生中常出现的错误,找出错误的根源,在理解上狠下功夫;二是在基础知识的准确、规范上狠下功夫,非选择题学生觉着容易,阅卷者言得分并不高;三是让学生多活动,我们常常是多讲,但能力的提高常常是欲速则不达,教师不要常常表现出比学生高明,要愿意听学生的奇思妙想,喜欢看学生的七嘴八舌,欢欣雀跃,要把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作为课堂的主旋律;三是尽可能的收集高考信息,如我们用的资料中有二个选择题(烟台模拟题),与今年高考题完全一样,淄博开备课会时讲今年有遗传系谱题,老师们都不信,结果真考了,而且有一定难度。这似乎说明烟台、淄博的信息是较可信的。

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会考”展开进行。由于会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对于理科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对于第一年参加教学工作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
在开学初,我们高二年生物备课组就今年的会考制定了计划。我根据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参考教学大纲和会考计划,统筹安排了学期计划。在熟悉教材教参的情况下,视各个班级不同水平层次进行认真细致的备课,课后总结教学所获得的效果,认真布置各个班级相应程度的作业和练习并及时批改,以及发现学生缺漏点和适时辅导强化。在新课教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应宜细不宜粗,尽可让学生细嚼慢咽直至消化,而不可心急气燥,急功近利,囫囵吞枣,这样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这学期教学中,“复习”是教学的主战场,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科学、系统、有效的进行复习,那么,我们的学生就可以顺畅的通过会考的考查并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根据自己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前辈教师的悉心指导,针对复习中出现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六忌”。
忌“重放轻抓”“自由式”复习法又叫“放羊式”复习法。这种复习方法,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如果教师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不佳。正确的复习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自由支配。这在临近会考的最后一个月的复习中,尤其注意学生复习的效率,避免做无谓的无用功!
忌“重练轻讲”总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对高二学年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因此,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只有把这一基础打牢固,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而仅仅靠做题是难以达到上述目的的。在复习中,有的教师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地理解为以练为主、以练代讲,从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和钻研,把复习课当成了练习课。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一旦遇到较为陌生的题目便束手无策。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把复习课本知识与恰当的练习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理解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练代讲、以练代学。在这次复习中,我设计了会考考查的相关重点内容的专项练习,在全面复习重点内容后,再让学生动手实际操练,从而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
忌“重文轻图”在现行的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从近几年生物会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98年至2002年的会考生物试卷,图像和图表的题目约占70%,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时应重视课本图像的复习。而实际上,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对图像的复习,片面地认为,只要把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记住,就万事大吉了。这样复习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成绩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复习时,应强调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教师讲解时,应该重视图的作用,以图引文,以图释文,而决不能忽视图的作用。
忌“重死记硬背,轻能力培养”很多学生乃至部分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复习时只要下功夫死记硬背就行了。结果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稍微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这学期第一次生物月考试题便能说明这一点。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缺乏深刻理解,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错误的认为,会考仅只是考查基础知识,因此背一背会考考试纲要就可以了。于是在第一次模拟考中就出现学生答案张冠李戴的笑话。至于那种“猜题押题”,划分“重点题目”的复习方法,就更偏离了正确的复习方向。因此,复习时,一方面要求学生需要对教材的知识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背代教,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忌“重难轻易,重大轻小”难题、大题和易题、小题在复习考试中各有其作用。一般来说,易题和小题偏重于打基础,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而难题、大题是建立在易题、小题的基础上,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几年的生物会考试题和高考生物试题来看,选择题占了整个试题的一半,再加上填空题,小题占的比重就更大了。究其原因:一方面,小题目在考查知识,扩大考查的覆盖面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改变死记硬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试卷的客观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总复习时,应当立足于以小题、易题打基础,以大题、难题促提高,从而提高整体复习水平。对于小题、易题,我们可以采取重复复习、重复练习加以巩固,而对于大题、难题,可设置典型的专题进行强化。
忌“重数量,轻质量”在复习中,设计适量的练习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但在设计练习题时,有的教师往往只注重练习题的量,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练习题的质量,这是不妥当的。一道好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辨析、运用能力,启发他们举一反三、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相反,一道不科学、不严密的题目,会把学生引向“歧途”,不利于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复习中选择练习题时,一定要重视题目的质量,坚持精选、精练、精评,使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而不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无谓的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复习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生物复习中注意和防止以上现象,就能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

3+X高考改革进入第三年,由于2000年各大院校对选考生物的专业录取面收窄,所以在本学年度选考生物的学生只有7人(其中1人是高三下学期才从物理班转到生物班),且选考生物的学生中,中下层面的学生占了80%以上,给生物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且今年高考实施“3+X+综合”五科合在一起划录取分数线的“捆绑”政策,因此又让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所以在今年的生物教学中,我除了继续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方针外,还作了一些调整,以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协助学生顺利通过考验,取的好成绩。
一、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坚强的自信心给人带来顽强的毅力,可以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蔑视困难和失败。”而这几年选考生物的学生以中下层面的学生为主,有些学生是每门学科都很差,所以这些学生比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在困难面前失去信心。因此我认为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1、客观分析选考生物的情况,让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树立信心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认为知己知彼,信心信增。所以我在高三第一课时、一模、二模后,都分别给学生分析了今年各层次学校选考生物的考生的情况,以及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与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差距,以及存在的有利因素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由此树立起信心。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对教师树立信心
课堂教学是教师想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人格魅力的舞台,是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令学生信服的最好机会。所以认真将每一节课上得精彩、生动、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就能取得学生的信服。同时注意将许多新的信息、新科技、以及引起人们关注的生物学热点问题,溶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也由此影响学生自觉地去关心、留意生活中的生物学和生命现象,既丰富了他们的生物学知识,也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
3、关心、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稳定信心
平时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甚至生理状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同时也通过接近学生,及时得到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其实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也让学生对你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使学生对你产生了信任感和亲切感,,营造了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进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配合你完成教学任务,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常表现出一种“丢三拉四”,看似粗心大意的毛病,其实这是他们思维缺陷的表现。于是我要求他们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要求他们不能边做作业,边看书,或边讨论,而是在复习后才进行练习,完成后才进行纠正,并自我评析。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练习基本上在课堂完成,并要求他们单人单桌,这是对学生进行完善思维的训练,有利他们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2、培养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由于生物班只有7名学生,为主体性教学提供了方便。我经常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精心创设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寻找答案,堂上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评议。学生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刺激了求知欲,强化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2)章节小结时让学生归纳、提问,再由学生自己解答,学生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们对己有的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并有了进一步的探究,才能提出质疑。而学生在相互解答的过程中,就是一个思维互补和提升的过程。
(3)测试后让学生自评自议、互评互议。每次测试后,让学生先对自已的错题进行分析,然后摆出来,共同讨论,确定正确答案,再由我作出引导和小结,帮肋学生把主动探求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提炼升华抽象的理性知识。同时由于每个人都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杜绝了思维偷懒的现象,使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全情投入,收到良好的效果。
3、传授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第一次模拟考试后,发现学生在解题能力方面有较大的缺陷,如:不理解题意,找不到关键词,不懂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等,还有答题不规范、表述不清、答非所问、条理混乱等。所以在后期的训练中,注意教学生如何在审题中找到关键词、主语、隐蔽因素等,通过典型题例,教会学生如何从生物图表中提取整体信息、局部信息、文字标注信息等,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要求学生在答题的时候,落笔要准确、要从生物学角度、要条理清晰,答题不能抱有成见,要尊重题目,就题论题,不能不着边际等。
三、         在应试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素质
在高三一年的教学中是不可能脱离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的。当然我不赞同以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因为那样会给学生带来困惑,会造成学生心身疲惫。关键是在每一道题中,我们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帮助学生从中获取什么?
1、兴趣、情感的培养
在生物的学习中,有不少知识涉及到生活、社会、人体自身等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青春期生理和保健、科学用脑、生物技术培育新物种、环境保护等问题,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既引起了他们了解生命现象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探究奥秘的欲望,也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远大前景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由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
2、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每一份练习中都会有容易的题目,也会有难度较大的题目。通过训练,教会学生胜不骄、败不垒,易不失、难不妥。由己及彼,水涨船高等等心理战术。
经过一年师生共同的努力,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生物高考平均分是618.14,超同组(三组的平均分573.15)平均分55分;超上一组(二组的平均分595.01)23.13分。700分以上2人(最高分724分),最后与五科一起划线,二人上重点,二人上本科,二人上省大专,超额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2008年我们面临着江苏省实施新课程以来的首次高考,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全新的高考模式,是机遇?是挑战?面对着“用成绩去说话”这一衡量教学成果的亘古不变的定律,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高三生物教学工作者,我们深感压力,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如何让学生在一年的复习课上真正有所提升,让他们充满自信迎接高考?我和周海旸都从未带过高考班,压力很大,但我们有优势,我们是第一批进入课改的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熟悉,对教材熟悉。所以我们在集体备课中统一思想,认为应以新的生物课程标准为主导,遵循复习课的客观规律,使用恰当的复习策略,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彼此融会贯通,形成合理化的知识结构,建构完整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掌握解题技巧,从而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新课标下的新高考。
在进入复习时,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教材的差异,因为江苏省只有南京和徐州市用的是苏教版教材,虽然在一个课标下,但知识点确实存在着差异,为此,备课组对苏教版和人教版的教材进行了梳理,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及时进行了补充讲解,在一轮复习时,我们订购了《世纪金榜》的人教版本,并设计了必修一、二、三的教学案,复习时稳打稳扎,每一章节后进行一次检测,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讲解。精细化的复习夯实了学生的基础,一模、二模时我们考出了较好的成绩,(1)班同学的均分始终高出市均分15分左右,是玄武区的第一名,高于十三中生物班,这一成绩大大鼓励了学生。
二轮复习的主导思想是继续强化基础知识,同时进行综合习题的演练。我们订购了《世纪金榜》的二轮复习资料和一套《猜题卷》,按照《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归纳编写了考前知识点梳理,按专题进行复习。另周海旸老师还编写了一套根据人教版本教材梳理的知识点,在二轮复习时给学生们进行了默写,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无论是布置的作业题还是测试的试卷,每一道题必须经过批改才讲评,及时发现学生的细微不足,只要错题在5人以上的,一定在班上进行集体讲评。在二轮复习时我们强化选择题的得分率,进行限时训练,因为在120分的总分中选择题的分值达到了55分,这是我们的学生得分的关键,而这一次的高考中,主观试题偏难,如果选择题能得到高分,对总分过B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轮复习时,距高考还有一个月,纵观学生的总体水平,我们把重点放在了主观题的训练上,教会学生主观题的答题技巧,选出部分主观题进行训练。这一个月是学生进行自主梳理和调整的关键时期,但理科学生的物理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语数外总分对录取有关键性作用,由于学生在几次的大型模考中生物成绩相对比较稳定,因此从整体考虑,我要求学生把复习的重点放在物理和其他学科上,争取2B过关,这一策略的实施并没有使我们的生物成绩下滑,相反,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物理的复习上,对理物生的整体上线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高考中(1)班的生物有7人达到A+,12人达到A,45人中有40人过B;(2)班虽是理科弱班,也有12人过B,其中有2人达到了A,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分析这次高考试卷,不难发现,今年的生物高考试题比起以往几年难度增大,特别是强化运用难度的增加。考题中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较大,尤其是对课程中新增内容和传统内容有机结合,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加强了对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有丝分裂、酵母菌培养、加酶洗衣粉变量控制、半透膜透性的探究四个实验均有考查。试题还特别注重考查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知识点的覆盖率较高,着重考查了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主干,以重点知识为主线组织全卷的内容。不少考生出来后反映时间不够用,题目阅读量大。试卷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如图表解读能力、文字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等,这也将是未来高考题的走向,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强化知识运用,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等级。

本学期,我担任三个理科班生物教学,虽然相比上学期来说,所教班级少了,但压力更大了。由于是多次上高三,对于高三教学有一定经验,但在很多时候会显得很彷徨。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基本情况:
今年下半年,高三年级共进行了四次月考,月考中,我所教的班级有一次第一、一次第二、两次第三,其中2班成绩基本保持在前三名之内。在教学中,我尽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力做到使学生学好,学扎实。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我对于教学工作,理解更加地深刻了。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应当要对学生负责,要用恰当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学校的全新理念,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能学有所成,并学以致用,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一些大学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各种高三复习资料、高考真题等,以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我坚持向其他老师请教,向他们学习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经验。有压力,也会有长进,我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抓紧40分钟的课堂时间,特别是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课堂教学更为重要。在第一轮复习中,要让学生吃透每一个知识点,这样就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一直想努力地抓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现在还在摸索当中,还没有做到很好,但我会努力。
二、不足与反思:
近段时间,我对我三年半来的教学工作做了总结与反思。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努力:①:在课堂教学上,还没有做到每堂课都坚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的把握上要坚持向其它老师学习,积累经验;②对学生,对教学工作要更加用心;③不管做任何工作,要坚持,认真,踏实;④要多做高考题,要认真研究高考考纲,才能正确把握高考方向,搞好高考的复习工作。
我相信,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中创出自己的风格来。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2)、(3)、(4)三个理科班的生物科教学工作,时间转眼即逝,特将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我是一名新高三教师,暑假里我及时收集2008年各地生物高考试题,认真做题,深入研究,为教好新一届高三作好准备。
一、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完成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好基础知识,把握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选修本的内容与必修本的内容在知识上相互交叉,互相渗透。在如何夯实知识基础上,齐心协力,下足工夫。具体做法是:
首先,认真仔细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福建省2009年高考复习建议》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用其来指导课堂教学。
其次,尽量将最基础的东西讲深、讲透,同时注意减少不必要的课外知识的补充,减轻学生的负担。
第三、生物学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验总结归纳而来,应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对难点知识的设计问题和解决,将知识的发生、形成、探索过程体现出来,可为学生对知识作深层次的理解和思维方法的借鉴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要下功夫挖掘基本知识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其实质,可以举一反三,真正达到“源于书本,高于书本”。
二、在课堂中下功夫,提高复习课效率
1.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夯实基础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设计和解释实验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等能力的培养。
重视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归类和整理,复习中不一定要墨守成规,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如将选修本中细胞工程一章内容整合到细胞专题中;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合并为细胞增殖专题。这样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的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可以使得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备课组通过精选往年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而不是仅仅知道答案,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的占很大一部分,且失分主要也在这方面。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琢磨,还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课后我们精心挑选五道选择题和两道大题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练习中关于表达错误的习题应重点评讲纠正,有助于形成一种科学规范的表达意识。
第四针对有些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的自信、毅力、习惯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所以,平时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包括表达方法、记忆方法、解题方法、复习方法等多方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故应将学习方法的指导渗入平时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反复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
2.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
高三第一轮复习,对书本知识的复习与回顾是必须的,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石,处理不好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第一轮复习必须非常扎实。但是,复习可往往让学生感受到仅是课本知识的重新再现,出现厌学或不学的情绪,以致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不牢,到进行综合复习时,这些基础知识又运用不起来。另一方面,老师也感到复习难度较大,上课没有什么新意,全是陈旧知识的累积。因此,我们备课组一直在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如何创新?创新决不是赶时髦,更不是脱离课本的代名词,立足课本的创新,是课本知识的升华,给学生一个全新的知识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展示的全部是学生思维与课本知识的重组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同时课本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大大提高。我们尝试减少老师的讲解而让学生自己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或难点问题进行构建表格和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知识;在讲解试题时,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改编试题,多角度、多层次理解题意,也让学生能不断拓展思维。
三、积极参加校际听课研讨,取长补短。
积极参加晋江高中生物协作组会议,加强与协作组教师之间相互的联系。同时参加了泉州市特级教师讲师团巡回讲座,我们也听了南安国光中学黄辉跃老师的《伴性遗传》的复习课,我们专门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每个章节难点还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进行认真交流探讨。听完课后,我们互相交换意见,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进进行讨论,取长补短。这样坚持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一、明确备考指导思想,为教学指明方向
基础考题年年变化,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参与高考必须具备的。当然仅是熟记这些基础知识是远远达不到高考要求的,要通过认真过关复习实现深刻理解和把握概念、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做到合理运用,能够解决考题中的情景问题。
要兼顾复习中的点和面,学科内的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因而也是考核的重点内容,值得特别关注,兼顾点和面,做到全面系统的复习是应对考题内容变化的必要措施。对于一些非重点内容由于平时疏于练习而往往在高考中失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些内容往往在考试题中出得并不难。要让我们的考生把该得的分都拿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与实验有关的高考题材逐年增加,认真组织好实验课的复习,是抓好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掌握实验技能,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实现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解决万变不离其中的考题。
二、掌握学生情况,以便有的放矢
1、高三第一次月考分析:
第一次月考的考查范围,是第一册的第1—第5章。学生选择题作答情况较好,满分70分,最高分68分,平均分49分;第二卷简答题,满分80分,最高分75分,平均分48分,答题情况不如第一卷,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综合分析、实验创新能力较差。全卷平均分100分,最高分130分,及格率65%。
2、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两个生物专业班共有学生87人,4班 学生基础较5班好,学生整体情况也比5班好,5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5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步很大,相比之下4班在第1次月考中,选择题的作答情况有退步,说明了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今后4班要加强基础训练,5班要加强非选择题训练。总之,两个班学习主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较少,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兼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三、制定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将教学落到实处
纵观多年的生物高考试卷和试题都没有脱离《生物科考试说明》的要求范围。因此,认真研究《生物科考试说明》是提高生物高考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生物班学生特点制订教学计划。
1、复习进度
2007、7-2008、1月完成生物必修1、2册和选修3册的第一轮复习。
2008、2-3月完成第二轮专题复习。
2008、1-3月进行综合复习及其强化能力训练,并完成查漏补缺。
2008、4-5月回归课本,进行高考模拟训练。
2、教学措施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认真过关复习,以不变应万变。
从落实教学环节入手 , 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利用复习资料展开教学。
①复习目标:了解本章/节 要掌握的内容及程度。
②基础自主探究: 课前预习基础回扣,让学生把主要知识填写上。
③基础自测:作为小测,初步掌握学生对本内容的了解程度。
④要点导悟:对章节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疑难内容进行精讲,并训练。
⑤ 能力训练:通过检测题的形式,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力争人人通过。
把握好单元过关
精选题目,组成一套单元过关题 , 进行统一考试和批改 , 在班内张贴成绩单 , 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分别设置不同的过关线 , 对不过关的同学要进行二次过关。
重视统考
在月考、市统考前要留下一定的总复习时间 , 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模拟训练。月考和统考后,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及讲评,注重错因归纳和方法指导。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完成下阶段的教学。
第二轮复习目标: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利用专题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以重点知识为主干,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中要根据高考能力目标要求,注重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综合表达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信息的呈现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图表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在平时的测验练习中要运用设问的手法: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我的解法错在哪里?”、“思考这个问题该如何入手?”等等,通过对解题思维过程的训练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复习目标:强化综合能力训练,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解答的综合练习题,严格、规范训练,认真批改练习,发现知识遗漏及时补缺,以学会快速审题,正确运用专业术语答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解题速度为教学目的。
高考模拟训练目标:回归课本,模拟训练,把知识点融会贯通
回归课本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对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死记硬背,而是为了加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运用的准确性,因为书中概念、重要知识都有实例说明,并且各章节都有内在知识的联系段落,回归课本可以使学生在高层次上理解问题,使知识得到升华,对高质量回答问题非常有利,同时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实践证明,拿一点时间来看课本,抵过做一百道题。认真抓好高考模拟训练,锻炼学生阅读速度,提高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训练中体会时间的合理分配,思考问题的技巧,把握好各种能力的运用,真正做到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的高考试题已经完全不可能仅仅凭过去传统的记忆——重复式学习方法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它的核心不单是学生对知识记忆程度的考查,而更多的是对思维的变通性、完整性、连贯性、敏锐性和精确性的全面测试,目的就是要将考生熟悉的题目别开,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能力考查。“题海”战术所培养出来的熟练工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发挥作用。那么,高三生物教学应如何适应灵活多变的考题呢?
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立足基础的指导思想十分明显。基因突变、食物链、营养级和种群的概念,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等基础知识都有涉及。而每年评卷都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这个网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与农业生产中作物增产、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等联系起来。
这种知识网络的构建在高考复习中十分重要。因此,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达到精确(要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精巧(学过的知识要用得上、用得准)、精炼(要形成知识网络,使书本由厚变薄,最后要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同化到自己的观念中)。
二、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跨学科命题是高考命题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学科间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对这种改革,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生物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本学科的教学,“种好责任田”。在此基础上,应努力介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但从本学科,而且尽可能联系、类比相关学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时,不但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了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了解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可以联系到化学知识,让学生复习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进而了解如何鉴别葡萄糖。
三、改革课堂教学
从目前来看,高考中《生理卫生》的内容已逐渐淡化,因此,复习过程中也应相应地把与高中内容无关内容淡化,突出与高中密切相关的内容。另外,应根据高考的要求,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对高三的教学进行调整、改革。
(1)复习内容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加强学科内综合: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概括、综合、归纳形成知识链,进而构成知识网。例如我们可以将教材知识结构重新组织,分成这样几个单元: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甚至可以以问题的形式组织教材,如生物体是如何构成的?生命活动是怎么进行的?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亲代与子代有什么联系?等等。B、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见前面。C、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生物学的热点,主要是指哪些影响最大、几乎人所共知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而不是指偏、难、怪的内容。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指将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例如:无土栽培与植物的矿质代谢、癌变与生物的变异、环境与生态学知识、光合作用与粮食增产等等。D、加强探索性实验:如后所述。
对高三的教学内容的拓展宜从上述四个方面着手,切忌超出大纲要求、超出高考内容的范围、超出新高考试题的难度和知识深度的要求滥加拓展。举个例子,复习遗传和变异时,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就不要涉及,对各种遗传几率的计算也要适当控制难度。
(2)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法要灵活多变,要彻底抛弃一讲到底、一练到底的教学形式,多采用讨论式、引导式、过程式的教学。在学科内综合的教学中,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例如,复习细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导式,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有哪几种方式?每
一种方式有何特点?细胞分裂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何意义?细胞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何联系?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成链、连成网。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方法,我们都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说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基础来选择和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高三的复习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求同存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3)把握尺度,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一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高考命题不考虑直接从课本中取材的比例,复习时应做到课内得法,课外得意;得法于内,受益于外。教学中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和科研的热点问题都必须以教材为依托。二是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是深度与广度的关系。要广挖坑,不要深挖井。今年考过的明年不一定会考,也不一定不考,今年没考的也不一定明年必考,复习时知识面必须广泛覆盖,但是难度要控制好。四是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根本,但资料不能缺,而且要博采众长。一本资料往往是几个有名的人编写的,一本书就是一个智囊团,多看几本书等于请了一批有经验的教师帮助你备课。当然粗制滥造、只为赚钱的资料现在也很多,那就要靠我们去精心挑选。五是陈题与新题的关系。题目都是用来检测或训练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载体。新题测试价值高,但陈题的训练价值也可能高,不必一味求新。六是考试与练习的关系。谁都知道练球和比赛是两回事,考试和训练也是如此。在高三的教学中不能“以考代教”,以考代练也不妥当,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考试还是练习都必须注重讲评,讲评比考练更重要,讲评要从试题立意、命题角度、干扰项的确定、解题思路等方面分析,要通过讲评一道题,让学生弄懂一类题。七是好生与学困生的关系。过去高考升学率低,只是少部分的学生能上线,所以我们把注意点主要集中在少数尖子身上,现在不同了,高考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且将继续逐年增加,只抓尖子不行,必须面向全体。
四、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连续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强调考生的实验能力。有的题目是改正错误的实验步骤、有的是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有的要求预测实验结果或分析实验现象等。这些题目从方案到结果的分析都是开放的,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它给我们一个导向: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实验设计依样画葫芦做实验也不行。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过去了,现本人对这一学期的工作做一个简单回顾。
一、政治思想素质
一学期来,本人思想健康上进,遵纪守法,自始至终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树立素质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治学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从组织安排,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二、业务能力
1.  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3)-(8)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教学任务重,包括生物X科、理科和文科的教学,但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认真按照学校教学常规的要求做,认真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以积极的态度上好每堂课,在实践中探讨、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
本人在开学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学期的重点工作是完成高考的第二、三轮复习工作。
(一)关于第二轮的复习
在复习中应注意复习目标,做到:(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2)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复习中,要结合专题复习进行各种题型训练,主要有:多选题、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训练等。可根据同学们掌握的情况,选择其中几个题型开展训练。
在第二轮复习中,鼓励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和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为重要,老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尝试去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指导他们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在复习中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复习后期可穿插适当的综合训练,如各地一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要特别注意运用生物学语言规范答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中要注意挖掘知识块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使同学们对各大知识块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例如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联系,遗传变异与生殖发育的联系、代谢与调节的联系等,提高自己解题能力。
(二)关于第三轮的复习:
在这一轮复习中,开始阶段要以练为主,通过每天做模拟试卷,促使自己适应高考,并在过程中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后阶段由于临近高考,应以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为主要目标。在复习中指导学生做好三个调整,即知识调整、心理调整和身体调整。在知识调整方面使同学们重温课本内容,特别是课本中一些结论性语言。熟悉课本中的图形、表格等。注意课本实验,归纳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注意分类比较,归类记忆。
在复习中提醒同学:熟悉课本中的图形、表格等。针对某些常见病的病因、癌细胞特点、衰老细胞的特点等,注意分类比较,归类记忆。注意课本实验,归纳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例如怎样叙述实验原理,怎样安排对照实验,实验步骤的准确简捷的叙述等,对照自己在大型考试中遇到的实验题,重新进行实验设计。
做好查漏补缺:一是通过习题,发现常错的问题。 二是通过试卷查出自己的漏洞。三是通过重温课本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漏洞。然后通过再次复习相关章节知识,加以弥补。
2。教研方面:
积极参加每次市、区、学校科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加强和外校老师的联系,积极按时完成区教研员安排的任务。
3.本人担任高三生物备课组长,充分利用每周三的常规的备课组教研活动,和王文老师认真研讨教学案、每周理基测试试卷、研究进度,教法、学法。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一起交流、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做到资源共享。
三.继续教育
本人积极参加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顺利修完本学期全部课程。

2008年高考生物题同样体现了能力要求,其中凸现出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正如专家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题目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些原本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目也变得识记性的东西了。今年高考试题正好体现了这么一句话。我们不能说今年的高考试题多么的没有价值,事实上高考同样贯穿这淡化识记,重视能力的特点。
今年考完以后学生普遍反响良好,给我第一个感觉是:可能是老面孔,新思维。可事实是老面孔,老思维。整个生物试题,只有选择题第3题不能很好确定,其他所有的试题都是我们平时练习过的,有许多题目都是没有任何变化。即使是主观题中,生物实验题也可以得满分,这一点是我们所没有料到的。按常理,生物的实验应该重视设计能力,若有学生自己设计整个实验步骤,甚至是几个步骤,学生肯定或多或少要扣分,而今年的实验题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这就使得难度系数一下之下降。也许这不是生物教学大的趋势,但这也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
1、        每年高考结束后,要关注社会各方面对高考试题的反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个学年高考试题的变化。去年普遍反映试卷难度大,今年就变的这么简单。
2、        加强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我们才能走出猜题的怪圈。高考试题我不赞成猜题,往往是我们所意想不到的。
3、        重视高考前各方面的信息。高考试题虽然泄露的可能性不大,但我觉得他出题的方向被泄露还是有可能的。
教学策略
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上的。例如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生命的自我复制和发育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系统,这四大系统共同构成全书的知识系统。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高中生物分为三大板块,四大知识系统。这四大系统又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体现生命不同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特征。每个大的系统下,又可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二、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就生物本身的复习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可进行专题复习。
1.按体系分专题———体系专题,包括:
(1)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
(2)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
(3)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
(4)生物与环境系统。
三、学法、解法指导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
1、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部份;读《高考说明》。
2、总结: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在心理方面为高考做准备。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太仓市最近几年高一招生实行市场化招生,我校高一学生入学的分数线大都不足500分,生源很差,相当一部分学生选理科并非是喜欢理科或是理科学的好,而是选文科有大量的、枯燥的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在高二年级时,我经常还是凭借以前的教学经验,保持以前的教学风格(语速较快、课堂容量较大)实施教学,但效果不好,随着知识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课堂气氛异常沉闷,我虽然很卖力,讲的东西也很多,课堂容量较大,但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我为此也感到很苦恼,后来我想不能看老师讲的多少,应该看学生真正接受了多少,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学情因材施教,应一定程度地降低课堂容量和难度,努力使自己的语言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结果情况有所好转。
升入高三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一般把高三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从暑假到10月中旬:完成新课的学习,利用的复习资料是《世纪金榜》,由于该资料题目数量、质量以及难度比较适于我们的学生使用,所以一般没有另外编写讲义。
2、从第一学期10月第二学期中旬至的5月10日:完成第一轮复习,用的复习资料仍是《世纪金榜》,由于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本轮复习用的时间很长,主要任务是立足课本,以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面向全体学生,低起点,小步走,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从而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确保学生拿到基础分。在每节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在看好书的条件下,将《世纪金榜》上的知识梳理和例题完成,在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的条件下,仍要对自己的语言反复推敲,使语言更生动,更有启发性和幽默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配合,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哪怕是说错了也不要紧等,从而营造一种宽松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内容上,高度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让学生吃透课本,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基础知识只是作适当的拓展和挖掘,但更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其次重视实验题和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因为实验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达20%,我们除了将书本的实验分解到基础知识中复习外,还对一些典型的、经典的实验题作详细的剖析,如让学生搞清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性的还是探究性的,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现象和结论只能是一种并且与验证的问题相吻合,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实验现象和结论可能有几种等。
3、从5月10日至5月30日20天时间进行第二轮复习,将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章节放在一起组成专题,编排的顺序尽量按书本的顺序以有利于学生看书,使用的二轮复习一般使用题量较小、习题精选的资料,从理论上讲应该把每个专题的理论知识一个粗略的框架,但由于时间紧张一般只是让学生看书做题,以做题带动看书,老师只是讲解,讲解时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偏、怪、不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题目坚决删掉,选择题每个学生都要做,对难度度较大的非选择题则鼓励差生能做几问就做几问,只要努力就能学有所得有所进步。由于时间不允许我们一般没有进行第三轮复习。
在日常复习中,每周发给学生一份前一年及本学年江苏省各地区高考模拟题,按照试卷难度逐步加大的顺序(第一学期期末、一模、二模等)发给学生。即使时间再紧也要批一下选择题,打上分数,由于课时紧张,每份试卷只抽几个重、难点的题目讲解,其余的题目只将答案印在16k的讲义上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习课上对答案和提问。
高考前的最后一段时间,看书虽然很重要,但我们仍没有停止做题训练,更没有让学生自己看书,因为高考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准确的将就是对学生做题能力的考查,如果较长时间不做题,那么做题的状态和感觉就要下降,就如同一把质量不好的菜刀,几天不切菜就要生锈一样,更何况我们的学生自觉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弱,更应该对他们适当的包办,给他们每天布置一定的看书任务,第二天课上提出10个问题让学生默写,每个问题计10分,共计100分,对于不达标的学生决不姑息,限期补上其余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做题、老师重点点拨,让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做题状态,从而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迎接高考。
经过高三的两轮复习后,学生的成绩一般有了较大提高,以上做法肯定存在很多不妥之处,这些做法也许只是适应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恳请各位老师提出指导建议。

一.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2007年《考试大纲》为依据,重点考察高中必修和选修基础知识与主干知识。立足对双基的考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新课改方向。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生物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简答题共40分。
(二)试卷的内容
考查知识的内容包括《生物》(必修·第一册)、《生物》(必修·第二册)和《生物》(选修·全一册)的内容。
1、试题的分值分布
全卷必修内容分值为77分,(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简答题共3大题,共27分),选修内容分值为23分,(其中选择题共5小题,共10分,简答题2题,共13分)。
2、试题特点
(1)知识的覆盖面广,各主要知识点均有涉及。
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全面而且比较细,经统计各专题考查的知识点大概分布为:细胞部分占15%,代谢部分占18%,生命活动的调节占12%,生殖和发育占2%,免疫占2%,遗传和变异占17%,进化占2%,生态占4%,绪论与微生物占8%,实验部分24%,基因工程4%,反映了这次考试的主要目的——对学生进行学科基础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全面检测。
(2)立足基础,围绕主干,突出重点。
①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的考察侧重于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生命活动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考查。②主干知识重点考。试卷对课本中的重点重点章节、重点知识(如:新陈代谢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减数分裂与遗传;选修教材中的四大工程的知识等等)进行了重点考查。
(3)注重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应用,加强了能力考查。
①试题重视对图表与图解的理解和分析的考查。全卷共有18道试题涉及图表与图解,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图表与图解所表达的内容和含义,并能进行适当的迁移与运用。②注重理论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了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试卷的第1、10等题目就分别以猪链球菌病、劣质奶粉等为试题背景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试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查。全卷除少数题目直接来自课本外,大多数选择题和简答题中小问题往往都跨章节,跨了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扎实的概念辨析、原理分析和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能力。如第18题“松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学生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联想多项生理活动之间的的区别及联系。又如第5题这是一道关于实验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4)体现生命科学的特点,重视实验的考查。
试题不仅要求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对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理解,而且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假设的确定、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等。全卷涉及到实验内容24分。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率
71.1
78.5
71.2
92.3
76.5
60.6
75.9
78.4
68.9
59.6
74.3
70.4
76.7
42.2
67.0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得分率
58.4
86.0
43.0
83.0
78.4
76.3
79.0
54.9
77.9
59.0
76.4
49.9
83.0
76.2
38.6
题号
31
32
33
34
35
得分率
64.5
68.6
79.7
74.4
62.9
1、肯定之处:
(1)主干知识掌握较好,反映了大部分学生对重点知识能认真学习,部分考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2)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采取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进行解题操作;学生基本能根据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
(3)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从考生答题的情况看,大部分考生都能依据题意较准确地解答;考生也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较全面地思考,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
2、不足之处
(1)基础薄弱,学生记不得,记不清,记不牢。
①基本概念不清。
②基础知识不实。许多内容虽然已经复习过,不算陌生,但学生答题时依然不能清晰地再现教材内容,遇到相似情境时模糊不清,表达不完整、不全面,显示出复习的巩固率很低。
(2)审题不严,分析不准。
审题不仔细,不能正确使用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3)表达不准确,不规范。
①学生答得不严密、不具体,答不到要点上,不能根据题设的的意图给出正确答案。
②不能正确使用生物术语。
(4)读图及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较差。
3、具体问题例析
(1)第3题,错选B/D。部分学生不能确定分泌蛋白分泌过程是否为跨膜运输。
(2)第14题,错选D。原因:对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综合分析能力有限,糖尿病人饭后血糖降低的原因不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利用脂肪供能这一知识点不清。
(3)第16题,错选ABC。原因:学生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淋巴细胞的起源知识掌握不好。
(4)第18题,错选B。原因:学生对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不清,不理解“有机肥料”必须被微生物分解才能吸收。
(5)第27题,错选C。原因:该项题干叙述有不严密的方面,“华南虎种群数量较其他类群数量少”也可能是营养级高造成的,近年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6)第30题,错选BD。原因: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限,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联系不清。
(7)第31题,
①C3、C5含量变化不会分析。
②学生分析能力有待提高,不能把光合作用的知识点和相应曲线、图象没有有机的整合,即不会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第三问,比较两个“点”相应化合物含量时,不会找变量。
④不注意审题“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
(8)第32题,原因:
①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掌握不牢。
②书写不规范、不严谨。如“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写成“纤维素和果胶酶”。
③不能正确使用生物学的概念、名词。如“植物组织培养”写成“离体培养”、“细胞培养”。
④单抗优点和杂交瘤细胞的优点混淆。
⑤PEG写成PEP。
(9)35题:原因:
①审题不清,实验变量是脱落酸而不是研究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导致后面的实验设计和预测结果有问题;预测结果与题干的意思写反了。
②没有弄清是哪类的实验设计(验证、探究),也导致预测结果有问题。
③学生不会写实验假设,最常见错解“脱落酸对植物抗逆性有影响”。
④不能正确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造成实验设计思路出错。
⑤实验步骤的书写不规范;没有注意书写实验步骤应把握的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四、教学建议
二轮复习要动脑筋,要讲策略,不能是一轮复习的机械重复,也不是单调的做题目,对答案的过程,而是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再认识、再提高过程,是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升华过程。
(一)加强工作的计划性,提高督查的力度。
1、各备课组要周密安排复习计划。计划要具体,专题、练习的安排要细化到做几节课,讲几节课。要有备课组对练习命题的详细分工情况,充分发挥计划的指导作用。
2、加强对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的检查,使计划能落到实处。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督促学生做,所以检查要点面结合,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包括教学案上课前的学生准备情况、作业练习的完成情况、作业练习的订正情况。尤其是要加强作业练习的二次检查。
3、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师教学情况的督查。督查包括对教学案的二次备课情况、作业练习的批改情况。练习如果只做不改,一是发现不了学生的存在问题,二是学生就会丧失做练习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二轮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有专题复习和试卷评讲两种模式。
1、专题复习课:一是要重构知识体系,使知识网络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夯实基础。复习就是要把知识点连成知识块,再进一步整合成知识网。就是要把知识系统化、活化。在二轮复习中,要进一步坚持以本为本,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应把三本书中的生物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归类、整理和提高,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从而使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学问,形成自己知识网络图,加强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能力。二是典型例题的处理,要先练后讲再总结。三是课堂训练,做——学生回答——学生纠错、补充——老师公布正确答案。
2、讲评课: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要进行统计,还要精心准备,认真编写讲评教案,教案中要有详细的教学流程设计。评讲时要按知识分类讲,操作方法为:讲思路(先学生后老师)——学生做答案——对照正确答案。
(三)切实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加强知识巩固和能力培养。
生物高考的能力目标主要包括: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综合表达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该主要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因此我们要强化训练。
1、强化过程性训练。过程性训练即课内训练,每节课都应有相应的练习,并且质和量都要到位,确保课堂复习的实效性。
2、坚持专项训练。如选择题、图象题、实验题等。要从课题的确立,直到形成结论,都要精心组织。通过专题的训练,要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
3、重视纠错训练。纠错方法有集中纠错和个别纠错。集中纠错包括平时作业的订正、周练中纠错,提高复习效率。
4、加强变式训练。改变题干的条件,变换题目的有效信息,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不断进行变式训练。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5、突出综合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闭卷完成。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知识的构连,提高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增强对考试的适应能力。
(四)重视实验复习,理性看待热点问题。
在复习实验时,一是要把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实验逐一复习,掌握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及实验现象、结果的解释与分析,明确实验设计的思路,训练科学思维。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增强学生对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图表,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步骤的纠错能力等等;二是要把实验复习的重点放在训练和提升实验的设计能力、对实验结果的统计能力和实验的分析能力上。尤其要强化实验题高考趋势方面的训练。
(五)注重学法指导。
1、阅读记忆的指导
对书本上的插图,除了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阅读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讲清插图的内涵和外延,使课本有关图象及其深刻含义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便于提取和利用。二是在阅读时要做笔记,记下教材中关键性的词语、结论性的语言。
2、审题的指导。
要指导学生能准确把握题干中的条件,充分挖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迅速提取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引导学生在自主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去掌握知识。
3、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一是要指导学生做答案时要弄清答案要点,要围绕题干条件和问题紧扣基本观点,表达要准确,逻辑严密。二是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生物述语,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本次考试生物得分率比较低,2个创新班32、33分左右,普通班在22、23分左右。这次试题7题72分,考查的内容来自必修和选修,侧重于必修课本,仍然以主干知识的考查为主。1至4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都各有3、4个,只有第五题只考查了一个方面的知识点,2道非选择题所包含的知识点也达8个,去年的高考非选择题考查的知识只有2个,所以说这份试卷更加强调了学科能力的考查。
第一题的命题立意是考查生物学实验中有关试剂的使用情况。误答率D最高,主要原因是学生看题不仔细,色素的提取剂应该是丙酮,而D选项是丙酮酸,差一个字,也暴露出学生审题比较粗心导致失分。
第二题的命题立意是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了4个知识点。误答率B最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未能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误答率A也教高,原因是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掌握的不够扎实。教学反思:在今后的复习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提高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
第三题的命题立意是考查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点。误答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记忆不清,再加上学生审题不仔细就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教学反思: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第四题的命题立意是考查社会热点,知识点出自选修课本的免疫和病毒2部分。本题相对其他4题准确率要高些,主要原因是知识的落点还是比较低的。误答的原因是学生对体液免疫的场所理解不清,与细胞免疫的知识有点混淆不清。教学反思:今后对容易混淆的知识要加区别。
第五题的命题立意是考查生态农业的特点和优点。误答率D最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生态农业的相关联系还不够,导致失分。教学反思:今后要加强对学生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知识的教育,因为生态方面的知识点高考每年都考到一题。
第30题I考查了细胞器、细胞增殖、细胞工程相关的知识点。
第30题II考查了酶的浓度与催化速率的关系,考查学生设计表格和绘图分析能力。
第31题考查了代谢、基因工程、遗传规律、遗传图解的知识点。遗传方面的知识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难点和热点。
2道非选择题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的容量大,考查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力立意特点鲜明。与去年高考所不同的是少了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而改为考查学生设计实验表格和绘图分析的能力。失分原因的分析:学生答题速度慢,生物是最后面的2题,很多学生都来不及做。学生对知识的发散能力不够,对实验的分析不到位。
教学反思:在复习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情景下的材料,引导学生体会和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能力,锻炼实验设计的能力,锻炼图文转化的能力。在复习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公布答案,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有帮助。
在复习中既要强调理解和能力,又要重视学生的准确记忆。

质量分析报告:数据分析;学生情况分析(知识点掌握程度);今后措施(本学科的临界生本科)。
一,           数据分析:
姓各
第Ⅰ卷
第Ⅱ卷
生物(总分)
四科
易云婷
68
63
131
415
赖永恩
68
58
126
331
李珊
62
53
115
337
黄德成
61
56
117
309
戴晓欣
57
54
111
351
欧阳穗华
54
50
104
321
劳倩怡
54
49
103
317
各组次
第Ⅰ卷平均分
第Ⅱ卷平均分
总分(平均分)
一组平均分
65
55.83
121.17
二组平均分
58.36
48.79
107.14
三组平均分
57.61
47.95
105.56
四组平均分
56.21
47.95
104.16
第Ⅰ卷全市排名
8名
60.5
第Ⅱ卷全市排名
6名
54.5
全卷在全市排名
7名(本组第4名)
115
全市学生 889 人:    100分以上 480人,占54%
五科总分/单科上线分数:
第一批 495/125   易云婷;
第二批450/115赖家恩  李珊  戴晓欣
第三批 430/105
第四批 340/82 黄德或    欧阳穗华   劳倩怡
二,           情况分析:
单从生物学科,7名学生的生物成绩中上以前(语数英综在全级排名) 从一模的成绩看全卷难度0.67, 第Ⅰ卷较易, 难度0.72 (平均分54.15) ;                   第Ⅱ卷难度较大,难度0.60 (平均分45.20) 。而本校学生第Ⅰ卷平均分60,得分率0.80 ;第Ⅱ卷平均分 54.5     得分率 0.72;相对而言,第Ⅱ卷成绩较好。
〔一〕教学分析
因为一模前刚好完成专题复习,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学纲中第3 、5 、6 的能力) 。而第Ⅰ卷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等以上难度的题不多,但学生反而未能达到预想成绩。从一定程度上反应我们注意抓能力时却导致学生忽视基础,或对识记内容的遗忘率较高(学生自己在试卷分析中也提到,只着重做题,而忽略课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原理等知识。) 所以遇到考第Ⅰ卷能力(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方法、概念和原理) 时,反而出现了不该有的错误,而丢了分。
其次,今年高考出现多项选择题,而以前基本上还没有进行多项选择的训练,学生对似是而非的选项把握不住,多项选择的分数比重较大(每题3分) 。所以学生在此失分较多,有些题的得分率,还低于市平均得分率。
㈡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
1,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记不住、记错、记不完整。
2,能力欠缺:⑴识图能力不强:①不会从图表中提取首效信息;
②不能将图表中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解决问题;
③弃图答题想当然,盲目推测而下结论。
⑵文字表达能力欠缺:答题不规范;用词不恰当、不准确(不能运用准确的生物学名词,用俗语、口头语) 。表达叙述不清楚,有遗漏,答非所问。不知如何表达,过于累赘,重点把握不恰当,条理混乱,错别字。
3,审题问题:⑴审题有漏,找不到关键词所在。
⑵不理解题意;
⑶判断错误,分不清主语是哪一个;
[4]不懂从题干提取有效
三、今后措施:
㈠狠抓基础,对应考知识融会贯通。对于重点,具有共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理,有序贮存。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和原理等基本知识还是非常重要的,离井了知识的积累,能力也很难形成和提高。所以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扣准重要的概念、原理,搞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杜绝似是而非的现象。这样既扎稳基础又为提高能力奠定基础,又解决了多选题(其实多选题不少就是学生概念模糊似是而非,不知该选还是不该选。) 又不能靠单选题那样可用排法,同时又使学生注意用准确、规范的述语去表达意思,解决问题。总之争取稳拿基础分。
㈡适当做题,重视评所卷,提高解题能力。
1, 选题要精,涉及知识点的面要广,试题的素材还要与生物学科社合影,以及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懂得用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以达到考试能力的第3、4、5、6 方面的层次要求。
2, 通过练习,教会学生从图表题中提取和转换信息的技能。近两年生物高考中试题的匙干的表达形式大多为图解和表格。因此会看图、图解和表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前提条件。学生平时习惯文字叙述的题目,遇到抽象的曲线,数字表格时,往往不能明白题意,提取不出有效信息,找不到图表与相关知识的联来,从而出现失误。以后阶段,通过一些典型题例,教学生如何读图表,如何提取有效信息,排除干扰因素,如何将图象与文字进行转换等技能。
3, 单题的训练:⑴题目的核心足什么?  关键问题在哪里?
⑵读懂了题目的要求没有?
⑶题目的己知条件、未知条件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何闪在的联
4, 表达能力训练:使用规范、准确的生物学术语;简明扼要的语言叙述;                条理清晰、前因后果、有头有尾。
㈢应试心理和生理的训练:  易不骄;难不馁。易,要小心谨慎;难, 反复阅读题,力求从题目上找到突破口或先暂时放一放,看能否从后面的题解中得启发。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试卷特点
1.指导思想。高三一模是学生在高考之前一次十分重要的考试,承载着重要的功能,是对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次重要检验。《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理科综合)》与2007年的相比,没有实质上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高考中平稳过渡的原则。本试卷的命制以2008年《考试说明》、近三年北京卷高考生物试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依据,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等,对学生高考报名、教师下一阶段教学的导向以及区高考前的预测和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试题特点。在试题的命制上力争与高考保持一致,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在尽量加大知识覆盖面的同时,突出对生物学科核心知识的考查,注重对《考试说明》中提出的四种能力的考查。注重利用图形、图表、数据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所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4题利用“黑—白瓶”调查水中氧气浓度变化的实验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光合和呼吸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第29题则以08年抗灾抢险为情境考查学生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及调节的知识等(见表1)。在此基础上力争体现试题的创新,如第31题以生物科学发现史赤霉素的发现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增加试题的新颖性。
题号
考查知识点
考试说明要求
能力要求
1
原核生物细胞结构、核苷酸种类、代谢类型、可遗传变异来源
Ⅰ、Ⅱ
识记、理解能力
2
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发酵工程)

理解能力
3
减数分裂和配子形成、遗传规律、概率计算、遗传病
Ⅱ、Ⅰ
识图、理解、综合运用能力
4
光合、呼吸

识图、理解、获取信息能力
29
三大物质代谢、调节(体温、水平衡)、稳态
Ⅲ、Ⅱ
识图、理解、获取信息能力
30
生态因素、光合作用过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微生物培养
Ⅰ、Ⅱ、

识图、理解、获取信息能力、实验分析能力
31
植物激素、设计实验方案(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Ⅰ、Ⅲ
实验和探究能力
31
植物激素、设计实验方案(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Ⅰ、Ⅲ
实验和探究能力
表1
二、总体情况及分析
1.全区总体情况分析(见图1):
图1   08届生物一模成绩统计图表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一卷4道题,预估值0.60,实测难度值0.59,与预估值基本吻合。但从实测每道题得分率来看,第一题预估难度值在0.8左右,但实测难度值为0.67,表现在学生对基本事实、概念理解不到位,致使容易题学生没有得到分,这在二模的命题中将作调整;而第4题考查光合和呼吸的相关知识,为《考试说明》中Ⅲ水平的知识点,而且此题较新颖,题干信息量也较大,本设定为难题,但实测难度值为0.68,说明学生对此部分知识掌握较好,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对此很重视。二卷难度值0.55,多数学生对所学的重点知识,核心主干知识掌握较好,表现在对《考试说明》中Ⅲ级水平中植物、动物代谢和调节知识掌握较好,如29题考查代谢与调节的相关知识,得分率较高。对图形、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有提高。
2.各校情况分析:
(1)各校平均分 (见图2)

汇文中学平均分53.22分,比区平均分高出13分,优秀率25.18%,比期末统练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仍然从整体上表现出明显优势。广渠门中学平均分44.92分,2名最高分70分都在广渠门中学;109中学与期末统练一样,基础知识落实比较到位,进步显著。50中学一模平均分低于区平均分,11中学与96中学基本没有差距,但从及格率和优秀率来看,96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50中分校较期末也有一定的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对学科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不够透彻、全面和准确。表现在对某些基本概念没有形成清楚的认识;对于多个知识点简单综合的题目分辨不清,语言表述准确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于低、中档题拿不到分,答题正确率偏低。如第2题关于生物工程涉及到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等知识,第30题的计算等。
2.有效获取信息能力有待于加强。学生不注意审题或不能从题干中获得重要信息,对题目缺乏认真、深入的思考,导致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如30题第3小问“微生物C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此空是一个基本知识点,正答率应当很高,但多数学生不注意题干图形中隐含的重要信息,此空错误率较高;第31题第1、2小问,考查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但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正答率也不高。
3.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有待于提高。如第2题、30题考查的都是学科间各章节知识间的联系,选修与必修知识间的联系,但从答题情况看,学生知识的迁移、思维的转换能力都有待于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4.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训练还需进一步提高。高考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是属于高层次要求,生物实验在高考理综生物部分所占的比例很高,教师对实验的教学也都十分重视,但仍存在对生物实验题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原则都能够清楚明确,但在实际答题中不能加以运用或表达不准确。
四、教学建议
1.认真研读《08年考试说明》,领会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要求,获取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2.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查缺补漏。对照考试说明中落实生物学概念、原理等知识点。在习题的选择上,精选知识点相同但设问角度不同的题目进行训练,强化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3.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好目标定位,加强能力训练和分层指导。分不同的层次定时、定员给予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限时限量答题训练,同时采取引导学生读题、画图,寻找显性条件和隐含条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4.科学合理地用好各区县的模拟试题,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认真做好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学习)目标、扩充的知识内容、变式训练等设计以及对学生易错问题和思维障碍点的估计、对解题策略和方法的归纳、讲评后的检测与反馈等。尤其对实验题一定引导学生理清设计思路,明确实验目的等,要求学生做到会做、会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还要会表达,切忌不要包办代替。
5.进一步加强合作,善于反思,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关爱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使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总体情况:
总体上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生物部分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细胞代谢和增殖、遗传、激素调节、生态、生物工程等。试题整体难度不大,体现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推理能力及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二、试卷特点
(1)各模块及分数比例
模块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三
题目
1、26I
2、4、27
3、5、26II
32
分值
21
27
22
10
(2)试题的优点、缺点
1、试题的优点:
①.试题的难度较适中、灵活,但没有偏题、怪题。题目中所材料、内容都是课本中提到过的,学生不会陌生。简题的表述量适中。
②.重视考查学生对文字、图表、图解等的理解能力。选择题有2题有图(如3、5题),简答题有2题有表图(如26I、27题),要求学生能从试题给出的图表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③.重视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选择题1、简答题26I(3)就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对自变量、无关变量、因变量作出合理的判断等。突显了生物实验科学的特色。
④.综合性较强。如第1题涉及高中生物基本探究性实验。第2题涉及到细胞结构、DNA复制和转录、有丝分裂等重要内容。第32题涉及到基因工程、胚胎工程。
2、试题不足:
①.区分度较差。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一般的学生成绩没有明显拉开,原因是本次省质检对某些主干知识(如细胞代谢与遗传部分)的考查力度不够,对教材中实验原理、方法、技能的迁移运用较少涉及。因此,造成对中上学生的区分度不高。
②.从整份生物试卷看,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题目少。
三、学生答题情况:
1、成绩分析
由于我校生源差,成绩不够理想,参考人数共109人,最高分66,全年段平均36.23分,及格率31.19%。分数段分布如下:80—70分 0人;70—60分,6人;50-60分,22人;40-50分,21人;30-40,19人;其余35人在41分以下。从数据上看,我校稍好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较好,但大部分学生解题仍是一知半解。
2、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①、读题不细致,审题不清楚:如26I(2)的第二格,学生应区分物质和能量,才能准确回答,不遗漏,否则只能回答出“ATP”而遗漏“[H];27题(1)第二空格、(2)第一空格部分学生基因型写不出,原因有些学生审题能力较弱,有些学生不懂从子代逆推出亲代的基因型;还有些学生却把表现型也写出或只写出表现型,没有符合题目的要求。
②、体系不全,解题无思路:
知识体系不全面、不牢固,无从全面理解题目意图,这是基础薄弱学生,致命的弱点,导致严重失分、低分。
③、识图及分析图表的能力仍然较差。
如何从图表中获得信息、如何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欠缺。如第3题,有的学生不能把图象信息转化为反射弧结构来解决问题。
④、答题书写不规范:生物科在基因型书写有其特定的要求和特殊性,英文字母的正确书写,一些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答题答案要在答题卡特定的位置上书写,而不在指定的位置书写,可能导致2个连续的错误,如27(4)。
四、省二质检后的复习
①、明确生物在理综的位置,协调物理、化学两科作好理综磨合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②、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控制难度,回归课本,把抓基础落在实处,狠抓基本功.紧扣基础,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本思想方法以及生物基本技能的渗透。
③、加强训练学生识图及分析图表的能力,第一步:让学生熟悉课本上的图,第二步:把教材上的文字转化为图、表等,用直观的东西来展示,以及把教材上的图、表转化为文字知识,或用语言表述出来;第三步:让学生把有关的图、表串联起来。
④、加强训练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每一个试验、每一类实验的操作与探究,培养学生领悟实验设计的思想,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等能力,借助必要的练习,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到新情景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中。特别要注意强调书写的规范性、表达的准确性。
⑤、训练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一是要求学生多写多练;二是要求学生多用教材上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以达文字的精练和准 确。

全省理综报名考生41920人,下表是随机抽样1330人的结果。平均分为29.33分,难度0.41,属于中等难度。
一、考生答题情况及分析
(一)全卷答题情况统计
题号及分值
选择题(30)
30题(22)
31题-1(8)
31题-2(12)
合计
平均分
9.94
10.35
6.31
2.73
29.33
难度
0.33
0.47
0.79
0.23
0.41
(二)第Ⅰ卷(选择题)答题情况及分析
题号
所考查的知识点
满分
通过人数
平均分
难度
1
蛋白质
6
75
0.34
0.06
2
细胞增殖
6
639
2.88
0.48
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6
684
3.09
0.51
4
基因工程、基因的表达
6
449
2.03
0.34
5
遗传的基本定律、变异、遗传病
6
355
1.60
0.27
选择题
30
9.94
0.33
说明:试题难度<0.35为难,试题难度>0.7为易,在[0.35~0.7]区间为中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总分30分,平均分为9.94分,难度为0.33,偏难。
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生成二肽,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氨基
B.植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各种氨基酸比较均衡
C.纯化的单细胞蛋白中的营养成分不全是蛋白质
D.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和空间结构有关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蛋白质的理解,只有6%的考生选了正确答案C ,有94%的考生错选了答案,其中大部分错选成答案D.,这反映出考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不扎实,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与氨基酸的结构混在一起。
2.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最主要的差别是无丝分裂没有DNA的复制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D.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X与Y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考生对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答案是D。平均分为2.88分,难度0.48,属于中等难度题。
3.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采蜜、鸟类迁徙属于动物的本能
B.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体液调节的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考生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理解。正确选项是A,错误选项主要集中在B选项,问题主要出在考生不能正确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的区别(记混淆了)。平均分为3.09分,难度为0.51,属于中等难度题。
4. 我国科学工作者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导入棉的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棉”。棉铃虫吃了这种“转基因抗虫棉”的叶片后就会死亡,但该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针对上述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毒蛋白合成的基因结构中,只有外显子能够编码毒蛋白
B.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
C.“转基因抗虫棉”培育过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D.转基因作物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分析: 本题以“转基因抗虫棉”这一热点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原核细胞基因的结构、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等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对当前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基因的安全问题的认识,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正确选项是B,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选D项的考生很少,说明考生普遍对这一观点有正确的认识;考生也能认识到苏云金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的基因结构中没有外显子;错选成C的考生很多,多半属于审题不认真,其实这是教材上的一个复习题(判断题),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考生不重视对教材的阅读。不能正确选出该选项的考生,主要是因为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真正理解,能够控制毒蛋白合成的只是其中一个片段,而非整个DNA分子,所以碱基对的增添若是发生在非有效片段,不会导致该基因突变,即便是发生在有效片段,若部位在非编码区,同样不会导致基因突变。
本题平均分为分2.03分,难度0.34,偏难。
5.针对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请做出判断
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能产生雌雄两种配子,且数量比接近1:1
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基因型为AaBb)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用赤霉素处理纯种矮秆玉米,获得了高秆玉米,让其自交,后代中高秆:矮秆=3:1
④单基因病是指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白化病、并指等
A.只有①③不正确                     B.只有②④不正确
C.只有②③不正确                     D.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考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变异、人类遗传病等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正确答案是D,从图中可以看出,高频错误是A选项,暴露出了考生对上述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一知半解。本题平均分只有1.60分,难度为0.27,属于难题。
(三)第Ⅱ卷(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及分析
题号及分值
30题(22)
31题-1(8)
31题-2(12)
合计
满分
22
8
12
42
平均分
10.35
6.31
2.73
19.39
难度
0.47
0.79
0.23
0.46
第Ⅱ卷满分42分,平均分19.39分,难度0.46,属于中等难度。
30.(22分)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E
C
B
D
F
G
H
A
(1)在组成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未表示出来的是                                    。
(2)A和C的关系是                     。
(3)生物E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为                          ,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种。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5)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E种群的数量将           (上升,下降,基本不变),因为                          。
(6)据实验测定,该生态系统中某种生产者在黑暗中(有氧呼吸作用)每小时释放出440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每小时释放出320 mg的O2,则该植物在光下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        mg。
(7)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第二步是          ,其场所是叶绿体内的                。要提高生产者对光能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分析:30题是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总分22分。平均得分10.35分,难度0.47,属于中等难度。该题考查的内容有: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能量流动中损失的多少与食物链的长度的关系,营养级别的划分,能量流动的渠道以及能量流动中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还考查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每小时实际产氧量=每小时呼吸耗氧量+每小时光合作用净产氧量 ,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的第二步电能的转化和提高光合效率的措施。学生答题情况如下表所示:
第30题学生答题情况
编号
参考答案
通过率(难度)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0.43
(2)
捕食和竞争
0.75
(3)
B→C→D→A→E
0.25
(4)
5
0.49
(5)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0.46
(6)
基本不变
0.67
(7)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或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0.50
(8)
640
0.22
(9)
电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
0.36
(10)
囊状结构薄膜
0.44
(11)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控制光照强弱,提高CO2浓度(答对任意两条即可)
0.79
从上表可以看出,答得最好的是提高生产者对光能的利用率所采取的措施,答得最差的是该植物在光下每小时实际产生的氧量。通过率只有22%。下面对该知识点从学生答题情况作进一进分析。
植物在光下每小时实际产生氧气量的学生答题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该植物在光下每小时实际产生的氧量,考生的答案有760mg、640mg、320mg、120mg 、0 mg 和没有填写这样几种情况。并且有比较多的同学答了760mg,其原因是考生误认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和释放的CO2的量相等,所以用呼吸产生的CO2的量440mg +320mg释放的O2量。
31.(20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请回答下面两个关于水分代谢的有关问题:
(1) 有A、 B两种鼠,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在相同的环境下饲养,每天只吃100 g大麦种子(假设含65%淀粉和35%脂肪),已知每克淀粉和脂肪各自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分别是0.55 g和1.05 g,实验过程中不再给鼠喂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失水量(g/天)
尿液
粪便
汗液
A种鼠
15
5
50
B种鼠
30
15
75
①若实验持续进行且无病菌感染,首先死亡的是_________种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中要将__________________(一种环境因子)控制在恒定不变状态。
③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推断,_________鼠的正常生活环境更干旱缺水。
(2)下图是测定植物枝条失水速率的装置,请回答:
①本实验的前提假设是_____________。
②组装实验装置时,必须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利用本装置测量失水速率的最佳方法是
第一步:记录下玻璃刻度管中气泡的刻度数为起始点;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过程中,若去掉枝条上的全部叶片,将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分析:第31题(1)是关于鼠的培养与水的关系。该部分考查的是能从题干和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并依据相关数据计算鼠在代谢过程每天排出的水量及每天供给的食物所提供的水量。从中分析两种鼠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哪种鼠先死亡,并分析在该实验中影响水分代谢的一种主要的生态因素,推断哪种鼠更能适应更干旱的环境。该题平均得分6.31分,通过率79%,属于容易题。学生答题情况如下表所示:
第31题(1)学生答题情况统计
编号
参考答案
通过率
1
B鼠最先死亡
0.94
2
100g 大麦种子每天最多能为A、B两种鼠提供72.5g的水(100g 大麦种子被完全消化和吸收),而B种鼠每天的失水量为120g,因此,B种鼠会因缺水死亡
0.23
3
温度
0.73
4
A
0.92
从上表可以看出,31题中,学生答得最好的是“最先死亡的鼠”,答得最差的是“得失水量的计算”。问题出在考生只是直接观察而得出结论,而没有去定量计算100克大麦种子能提供的水量和两种鼠每天消耗的水量。
31题第(2)题是一个实验探究题,其实验目的是“测定植物技条失水速率”,并给出了实验装置图,要求回答的问题有四个:①实验的前提假设,②组装实验装置时的注意事项,③实验操作步骤,④去掉全部叶片后植物技条的失水速率。该题的分值为12分,学生平均得分2.73分,通过率为23%,通过率最低。
第31题(2)学生答题情况统计
编号
参考答案
通过率
(难度)

植物的失水( 蒸腾作用)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0.04

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所有连接处均应涂上凡士林以保证装置密闭 )
0.38

一段时间后,测量气泡移动的刻度,并记录
0.26
打开开关,利用储水使气泡移回起始点
0.19
多次重复第三、第二步
0.04

气泡几乎不移动
0.50
从上表看出,答题最好的是去除叶片后出现的现象。通过率是50%。答题最差的是前提假设和操作步骤四,通过率都是0.04%,偏难。
从试题所给出的实验装置图来看,该装置所测定的实际上是植物技条从玻璃瓶中吸收水分的速率,与其实验目的“测定植物技条失水速率”之间存在差距,学生已学过植物吸收的水分中95%是以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失,只有5%用于新陈代谢。要用测定吸水速率的方法来测定失水速率,就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假设植物枝条失水速率=吸水速率”,这也就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前提假设”。关于前提假设,中学生物里并不多见,在数学、物理和化学里就比较常见,例如我们就经常假设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为圆形(其实不是正圆),子弹与空气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超导情况下电阻为零等等。所以说同学们对“前提假设”并不陌生,只是生物教学在这方面的训练不够,因此学生也基本答不出来,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教师应在生物复习和训练当中做适当训练。
操作步骤四答题情况较差的原因是,不清楚这是一个重复实验,也不清楚对于重复实验需要求平均值。在以往的复习中比较多的强调了分组对照实验,并做了大量的训练,而这次所考查的不是分组对照实验,而是一个重复实验。一般来说,对照的结果要进行比较,而重复的结果则要进行“求平均值”。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应就重复实验作适当训练。
二、复习和备考建议
1.  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复习
高考试题年年都在推陈出新,年年都在发生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基本保持稳定的,这也提醒广大教师,抓基础一定要重视教材,尤其要重视有关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生物学原理在生物技术领域的运用。在给学生讲解教材实例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题,更要注意教会他们领悟解决问题时的生物学思想和方法。复习题的选题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要盲目的大搞题海战术。
抓基础一定要有重点,重点内容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也是高考的重点,如;细胞代谢、减数分裂、遗传规律、育种、生态、调节等内容,一定要重在对这些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和应用。
2.理解概念要在“准”字上下功夫
本次考试特别注重对核心概念的考核,尤其是选择题,结果暴露出考生对这些核心概念的理解还很不到位,一知半解,导致了第I卷选择题通过率很低,在最后这个月的复习中,应该加强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复习。
理解概念要在“准”字上下功夫,要做到准确理解概念,就不能把概念孤立起来去理解,而应该把它放在一个系统中去理解,可以采用建构核心概念图的方法进行复习,把与该核心概念有关的概念和知识串联起来,这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应用,尤其是分析综合迁移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3.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力的考查一直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从命题的角度看,考查实验能力的试题,不外乎由4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其中,实验方法是关于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的内容,常常是题目的核心成分,实验原理部分是考生应该懂得的基础知识,也是命题的基本依据;实验设计部分,要么是实验求答的主要内容,要么是考生评价、推断问题的素材。实验结果,若给出,则要考生解释并得出相应结论;若不给出,则要求考生预测并推断相应结论。实验结论,则常要求考生从结果出发给出陈述性说明。
从解题角度看,不论题目从哪个方面求答,考生都必须做到:理解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对实验原理的运用,总是解题时最核心的能力要素,而实验原理则是考生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所以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才是应考最重要的解题技巧。
此外,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实验法以外,还有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测量法等等,不可否认,实验法是生物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所以历届高考把它作为热点来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高考时不一定只考实验法,例如,2004年高考天津卷就出现了调查法的试题,所以,教师在复习时还应该注意其他研究方法的介绍。

一、考试成绩分析
高三年级共有4个班级选修生物,为物理生物和历史生物组合。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同类型班级间差距不大,但总体分数不高。
二、试卷结构和考点分布
本次命题的依据是生物课程标准与江苏省高考生物学科考试说明,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
试卷结构根据江苏省高考的要求,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单选题20道,分值为40分;多选题5道,分值15分;非选择题9题,分值65分,总分120分。
考试范围为必修一以及必修二一到四章,但试卷偏重于必修二,考查知识点分布全面。试卷除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也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教情分析:在学校严格执行省“五严”要求的背景下,忙于赶进度,疏于了对学生的跟踪检查、课堂教学中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正规练习偏少,学生还未掌握本学科本模块的答题要领。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没有方向,更没有动力,因此基础知识薄弱、答题时不去理解题意,胡乱答题。二是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对遗传问题的理解存在障碍。,
四、具体措施和办法
一、使学生明确学生的目的和意义,树立学生的信心。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理想和前途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安排时间做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答题能力。
四、加强课外的辅导。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对一的辅导,面对面的交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一、         试卷简评:
本次市生物质检采用福建省质检试卷,命题的范围和要求是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来命题的,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适当难度,符合生物学科特点。试卷结构分为单项选择35小题和非选择7题两部分,各占50分。试题量较多,实验题比重较大,大部分学生较匆促地完成作答,没时间能认真检查分析。以考查能力为中心,通过考查主干知识中的重点知识来考查能力,如非选择7题中新陈代谢占3题、遗传占2题;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选择有7小题涉及、非选择有3题;注重对生物综合能力的考查;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人类生活与健康,如42题:请你用巳学的生物学知识,比较使用疫苗、抗生素在防治细菌性疾病中的利弊。试卷分值100分,应届与补习总平均为62.24分。最高分93分,最低分一位数。
二、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认真、切题方法不准。如:第16题中坐标图的纵轴指的是种群增长率,而不是种群增长数量、30题选项中杂合子的数目不断减少,而不是杂合子的比例,很多同学错选、又如个体发育与胚胎发育、种类与个数、直接模板与根本模板、遗传物质与染色体等等。
2、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或规律的理解不深入。如:第5题中对四个细胞图的分析,很多同学错选,认为细胞核大的细胞其染色体就是清晰,没考虑到是处于间期,根本都不存在染色体,类似的如第10、12、14、18、21、22、32题等等。
3、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扎实、文字表述能力差,缺乏各种规范。如: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生物专业术语、名词(如完全营养液与缺素营养液)的应用、实验设计中分组实验的编号及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均衡额外变量等等。
4、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下一阶段复习建议:
(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特别关注与2005年考试说明不同的地方。
认真仔细研究和学习领会“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走向的脉搏,把握考试范围、重点知识、深浅度,有助于我们在复习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立足基础,强化能力,构筑学科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永远是立足之本,基础不扎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要把具体的知识点放在特定的知识板块中去认识,同时也要放到学科知识网络中去理解,使每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科知识网络中的枢纽和支点,只有这样才能在认识过程中不断整合、重组、交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复习生物学科内容时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以全面而又扎实的复习去应对各种能力的考查。要重视 “考纲”中每个知识点的深化解析及知识点的综合与应用。
第一轮复习是按章节理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接下的第二轮复习要重知识重组,重专题归纳,重实际应用。这一阶段主要以专题知识串讲为主,注重专题知识、板块知识的归纳综合,重视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平时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多想问题,多提问题,多讨论问题,把知识转化为学科能力,形成知识网络。在改卷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中最根本的还是基础知识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回归课本也很重要,要求学生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将自己的缺、漏知识和薄弱环节及时补上,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上些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知识,在“懂——能——用”上下功夫,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三)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除对课本实验的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等复习外,实验复习的重点要放在训练和提升实验的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对实验的评价能力上,要注意高考实验题型的分析,重在实验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四)加强审题训练,强化解题规范化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仔细分析题意,逐一提取出题目所给的有用信息,挖掘出隐含条件,不可急于求成,要充分体会题干的内涵和外延,抓住关键词,真正领会命题人的意图,如果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作答可能就会出现偏差。对于客观性题目,一定要认真分析,看究竟是考查理解和记忆的,还是考查推理的,要提防“陷阱”,越是简单的题目,越不能掉以轻心。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有时题目总体难度不大,但考生却不能得到高分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要强化解题规范化,学生平时解题往往只关注会不会做,做得对不对,而对于书写如何规范很少注意和研究,高考阅卷结果表明,在这个问题上导致丢分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在后面这一阶段复习中一定要加强指导学生审题和解题技巧及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如何抓住“关键词”,答题时如何抓要点,正确而又科学运用学科术语,规范解题,尽量运用学科语言流畅地表达答案。若对所用知识不熟练,还要翻看课本和资料,从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五)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在讲评课中,要根据测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补缺补漏,进一步夯实基础,增加学生对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练时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训练,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教师在讲评练时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一.    考试成绩分析:
班级
单选
多选
选择
简答
总分
人数
高三6
2646
666
3312
3153
6465
56
47.25
11.89
59.14
56.30
115.45
高三7
2473
699
3172
2954
6126
54
45.80
12.94
58.74
54.70
113.44
高三8
1978
498
2476
2299
4775
47
42.09
10.60
52.68
48.91
101.60
高三9
2182
609
2791
2546
5337
48
45.46
12.69
58.15
53.04
111.19
高三
9279
2472
11751
10952
22703
205
45
12
57
53
111
班级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人数
高三6
192
416
349
269
429
355
197
310
287
349
56
3.43
7.43
6.23
4.80
7.66
6.34
3.52
5.54
5.13
6.2
高三7
177
400
326
263
433
320
186
288
254
307
54
3.28
7.41
6.04
4.87
8.02
5.93
3.44
5.33
4.70
5.7
高三8
129
289
235
185
310
274
140
247
222
268
47
2.74
6.15
5.00
3.94
6.60
5.83
2.98
5.26
4.72
5.70
高三9
169
361
275
226
337
286
159
250
207
276
48
3.52
7.52
5.73
4.71
7.02
5.96
3.31
5.21
4.31
5.75
高三
667
1466
1185
943
1509
1235
682
1095
970
1200
205
3.25
7.15
5.78
4.60
7.36
6.02
3.33
5.34
4.73
5.85
分值
6
10
10
7
10
8
6
6
9
8
二.对试卷的分析:
本次苏、锡、常、镇一模试卷的试题涵盖了高中生物的全部内容,试卷题型同高考,是由无锡市教研室命题。
1、从试卷各部分的统计数据来看,选择题班与班之间存在的差距增大,最高与最低相差5分。
2. 简答题得分情况班级之间成绩差异增大。
3、高分人数班与班之间有一定差距,低分人数班与班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4. 在区内,与省锡中仍然保持原有差距,但玉祁与我校的距离也缩小了。
(具体情况见分析表)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本次考试的情况来看,目前学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单选题的不均衡,班与班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⑵画图、读图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⑶对应用知识的应变能力不强
⑷答题不完整性
从班级情况看,三(8)的成绩较差,主要还是学习和考试的态度不够认真严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反馈做的不够,教师的个别辅导也不够到位。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⑴提高各成员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⑵ 要夯实基础,重视课本。
⑶ 要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重视基本技能的掌握。
⑷针对学生的问题所在,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⑸在抓好基础的同时,注意能力培养。
⑹关注工作线学生和临界生。
⑺针对班级情况,①提高课堂的有效性;②作好检查督促反馈;③提高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一、试题分析:
(普通理科班)
本次考试主要考察了学生一轮复习以来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及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前四节的内容,答题时间预计90分钟,试题共46题,满分100分,选择题40题,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填空题共6题,每空1分,共40个空,共计40分。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及选修全一册的内容,因此在试题中有涉及了几道关于减数分裂、遗传类型的试题,从而检查学生对已学的未复习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涉及到基础知识题、实验题、材料分析题、图形图像题等,覆盖了高中生物教学重点的多个方面。试题中设置了两道2007年高考原题,从而有针对的考察学生高考解题能力。
(体育班)
体育班试题主要考察生物必修全一册第一至三章的内容,根据体育班的特点进行了单独命题,单独考察的原则,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试题内容的设置。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一些基础知识考察问题的情况不是太好;
2、学生的审题不够细致,在试题中有一些题的关键字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会做但是失分的情况;
3、学生知识记忆不够深刻,本次考试中涉及了一道高考原题,而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在以前教学中已经讲解,预计学生可以得分,但是在答卷中反映出全学年只有几名同学能够正确做出答案或有正确的解题思路,而另一到涉及减数分裂的试题,出现全体学生都没能得到满分的情况;
4、体育班学生明显暴露出答题不细心的现象,因为试题主要针对了学生审题能力进行了考察,因此导致部分同学出现知识会,但是不得分的情况。
三、改进措施:
教学中继续狠抓基础,在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问题,训练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课堂上,加大随堂练习的量,让学生及时训练,对所学知识及时梳理。提高课堂有效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训练。并结合理科班特点,面向高考,继续做好后期的复习工作。

一、基本情况:
1、试题的难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难度
0.53
0.94
0.62
0.51
0.30
0.81
0.47
0.57
0.30
0.17
0.53
0.68
0.30
0.32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难度
0.55
0.36
0.28
0.32
0.77
0.81
0.72
0.19
0.83
0.96
0.17
0.06
0.87
0.17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难度
0.40
0.38
0.72
0.28
0.67
0.46
0.75
0.69
0.64
0.63
0.53
0.40
0.43
0.67
单选题难度:0.50,多选题难度:0.47。非选择题难度:0.58
2、抽样均分:81.25
二、基本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要求较高,有较为明确的实验对照思想的考查,且在要求上与生物学实验实际相结合,有变量与定量的实际确立要求,这对学生的要求明显较高;另外,许多题不仅要求学生能知其然,且要求能知其所以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较高,同时也重点考查了双基的实际应用。
㈠选择题的答题情况:
得分率相对较低,尤其在单选题,同时,在单选题中,有的题目得分率较高,如:第2题、第6题、第19题、第20题、第21题、第23、24题等上,这反映了学生对基本题的掌握情况较好,各校对选择题的训练也比较到位。但从第10题、第17题、第22题、第25、26题来看,得分率较低,都不足0.3,尤其是第22题来看,学生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像这道题,在平时是不大可能能训练到,说明一些知识的应用能力的不足。从多选题来看,第27题、第31题得分率较高,也反映了平时练习较好,第28题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在免疫内容中特异性识别及其能够识别是物质还是细胞的混淆;而第32题得分率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场所或者多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减数分裂情况的认识不够,这个过程内容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减数分裂全过程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相对的难度也较大。
㈡非题的答题情况:
33题主要情况:第⑴小题主要是对细胞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判断正确却缺乏正确的理由,也就是说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从识图的情况看,由于该结构中存在着二个特殊的细胞器,一是液泡、二是中心体,因此判断为低等的植物细胞,该题的主要错误反映出学生对图示的中心体的认识不够。第⑵小题主要错误是对转录和翻译的场所填写不完整或者不是用题中要求的序号回答,而是用了具体的名称。第⑶小题学生一般能识别是什么细胞,在第二小问中,学生对新的情境材料不能正确地理解、甚至看不懂,从而也导致了该小题得分低。第⑷小题,多数学生能够指出错误的操作,但不能正确地改正,当然本身的内容要求已属较高,同时,该内容也是少数几个与初中实验相联系的内容(即动物及人体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34题的主要情况:第⑴小题,题中要求依次回答a~d的名称,一些学生只答了a~b的名称,其中的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学生可能不能正确地识图,而只是从书上直接写二个时期的名称,因为从图中没有看到明显的稳定期和衰亡期的曲线样,二是不能将曲线的特点与微生物生长的特征结合起来,从而导致识图的错误。第⑵小题的主要错误是微生物代谢调节方式不能正确地区分开来,同时,对酶活性的调节的意义和特点混淆。第⑶小题的主要错误是对缩短调整期的方法掌握不够,这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总体上缩短调整期的做法理解不够,只是单纯的一种记忆,从而导致了再现的不足。第⑷小题的主要错误是代谢调节的过程分析不够,从而不能正确地选择出什么缺陷类型,同时也就不能正确地培养,对理由的分析自然也就会出现错误。
35题的主要情况:第⑴小题一般错在神经调节上,较多学生答成神经—体液调节,反映学生对具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分析不够,没有能够充分根据所给条件分析,此外,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识别上(包括第⑵小题),学生未能充分地进行区别,这可能也反映了我们平时教学中对二种反射方式的重视不够有关。第⑶小题学生的答题情况较好;第⑷小题的第一问学生总体回答正确,但理由分析错误相对较高,一般体现在对原因分析的阐述上存在着问题,主要的错误是盐酸使酶或细胞失活等,没有能根据实验对照思想来思考,分析的思路出现了明显的问题,这也反映了能力上的欠缺。
36题的主要情况:第⑴小题主要是判断出现错误,学生未能读懂题图,没有能对落叶供给量与土壤有机物量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分析,同时对生物多样性和动物数量易变程度的理解不到位,这也就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判断的原因。第⑵小题的错误的原因与前一题情况一样,也是由于不能正确读题图和和分解者活动旺盛的原因理解不够。而第⑶小题的第一问,原因同上,对该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点分析,就更是学生的软肋,由于学生缺乏直观的体现,所以有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回答,这也反映了学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的不足。总体上说,该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读题图能力的欠缺。
37题的主要情况:第⑴小题总体得分较好。第⑵小题的第一问错误较高,反映学生不能正确理清内含子、信使RNA、DNA模板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信使RNA的核糖关系的理清上;第二问的错误同样较高,原因同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不到位。第⑶小题得分情况较好。第⑷小题能答出三种合理解释的不多,通常情况下能答对二个解释,但其中有较多的学生答到了“置换发生在终止密码子上”,明显这是一种错误,反映学生可能只能根据以前曾经遇到过的题目来思考问题,而不是根据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的分析,说明在复习过程中对该内容的深入理解的不足。
38题的主要情况:第⑴小题有部分学生答成了“温度”,反映出错误的学生对据图进行分析一些限制因素的方法不当,也就是读曲线能力的欠缺。第⑵小题的第一问中,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较多学生不能作出分析,当然该题本向的要求较高,需要从干旱缺水→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部分气孔关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思路进行分析,而学生较多只是单一因素的考虑,直接考虑的是二氧化碳或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由此也反映了学生尚未形成变化了的结果——条件变化之间的联系的解题思路。
39题的主要情况:第⑴小题的后四空中,在解释原因的二空的错误率较高;在选择①与④作亲本的,多数学生不能从研究自由组合定律必须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必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角度来分析,而只是从显、隐性基因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这反映了学生对遗传定律分析的基本条件的理解不够,不能从整体来思考问题。第⑵小题错误率也很高,主要集中在果皮性状的判断上,像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处理,需要我们多加思考。第⑶小题育种时间的分析,错误率特别高,尤其是单倍体育种时间上,大多数都是二年,明显这是习题训练中的定势,这也反映了没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在对代与代之间的关系没有能够很好地区分,像时间的确定上,教学中要注意直观化的分析,而不能停留在口头的分析上。
40题的主要情况:第⑴小题正确率较高,反映教学中的效果较好。第⑵小题主要问题在原因的分析回答上,较多学生的回答不规范,关键词答不到,意思相近但不能得分,这可能与平时教学中的规范要求的落实不严。第⑶小题的概率计算得分率极低,原因有下列几个,一是第⑴小题的遗传方式错误导致连续的错误、二是没有能学会单独从一种疾病的得病率,再推导出只得一种疾病的概率,这也就在于“独立事件与相关事件”理解不够,及其加法原则与乘法原则的运用不够,这也反映了学生在数学的概率上的问题。
41题的主要情况是:第⑴小题的作图,较多学生没有学会用点线法,只是大致点上几个点,然后用曲线描出“想当然”的曲线,尤其是那种圆滑的曲线,这是一种教学中的失误之处,对于根据数据画图,要注意方式、方法,那种带有趋势性质的圆滑曲线有可能就是一种错误的图形。第⑵小题错误主要在第一问上,由于曲线错误,因而引起第一小问的数据出现明显的错误;而第二问中,对现象的解释上,错误率较高,各种定势性错误都有,这是由于对一种植物的不同细胞中,细胞液浓度有所差异的认识不足。第⑶小题得分极低,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对题中的A、D图区别不明显,另一方面是学生对细胞液浓度应该介于什么二种情况之间的理解不清。
42题的主要情况:该题得分率极低。第⑴小题的方法中,由于学生从“眼”到“肤色变化”的具体实际操作认识不够,在方法上,只是单一地去眼甚至更离奇答案出现,同时,也只思考了条件变化的一个方面,没有从方法论上完整地思考问题。第⑵小题更多的是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缺乏对照思想的指导,同时对预测和结论也就随意书写。而第⑶小题则是由于学生缺乏答题的一种耐心的结果,较多的学生不能一步一步地描述,而只是很粗略地书写,从而导致失分。
三、教学建议
1、完善知识结构,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并对重点知识原理做到理解到位。正确区分原理与具体操作之间的差异与关系。另外,对于部分需要加深理解的内容,在后续的专题复习过程中,要在一定的情境材料条件下,直观地加深理解,切忌口头上分析、理解。
2、进行相关的题型训练。
⑴对于坐标题,注意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正确阅读,其中的曲线只是反映随横坐标的变化而产生的纵坐标的变化,要注意横轴与纵轴的相互关系。
⑵对于数据表格题,要让学生认识到表格中的“行”与“列”也就相当于坐标中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可以将数据表格题转化成坐标题。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打点法”的使用,在不能完全反映变化趋势的情况下,不要画出数据之外的可能曲线情况。
⑶对于材料分析题,要注意学会阅读,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并从相关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特别要注意其中隐含的条件。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从条件变化——结果差异角度学会分析。
⑷说明题与原因分析题的解答要注重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形成,并进行相关的跟进训练。
⑸要加强对实验题中的原理、实验材料、操作步骤等的相关分析及可能产生的结果分析,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的形成与强化。而对于实际操作中,要让学生从人文角度保护生物,而不是简单的处理,对于缺乏感性认识的一些问题,不要作过多的描述。
3、提高学科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相关的表达,逐渐学会用术语进行准确地、精炼地表达,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说话”。
4、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从情感上关心他,从方法上指导他,从精神上鼓励他,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习题的难度,策略性地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
5、及早规划专题复习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既要形成知识的完整性和发展性,同时要注意回归教材,适当时候进行知识的记忆的督查。
6、要做到高考的目标、方向不动摇,措施都是在指导思想下进行的,不能由于题目的难度而无度加深。
信心、信心、信心倍增——让学生信心百倍!

一、总体评价
本次生物检测由市统一命题, 试卷分为Ⅰ、Ⅱ两卷,分值为100分,Ⅰ卷为选择题,共40题,50分,其中1-30题每小题1分,后10题每小题2分。Ⅱ卷为5个大题,共50分。 试卷整体表达顺畅,知识考察覆盖面广,内容以必修为主,着重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从我校考试结果看,全卷的难度、区分度都把握得比较好,全卷的总体难度为0.76,区分度为0.26。最高分94分,最低分40,平均分73.88。
从题型结构和形式来看,试题中有柱形图、模式图、实验装置图、系谱图、示意图、表格曲线等,各题型配置合理,充分发挥了不同题型应有的考查功能,为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业水平提供了依据,达到了阶段检测的作用。对高三复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现根据本校的答题情况,作如下分析。
二、考试情况分析
(一)数据统计
1、总分分段统计(以教务处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总人数为533人)
表一  生物总分分段统计表
数段一
数段二
数段三
数段四
数段五
数段六
数段七
数段八
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29-
9人
144人
219人
127人
30人
4人
0人
0人
2、 各大:(本表主要以80份学生试卷抽样样本分析为依据)
表二  各大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题  型
选择题1-30
选择题31-40
41题
42题
43题
44题
45题
总分
均  分
22.4
15.55
6.9
8.34
7.49
8.54
6.95
76.17
得分率
74.67%
77.75%
69%
83.4%
74.9%
85.4%
69.5%
76.37%
3、 选择题中每小题得分情况汇总:(本表主要以80份学生试卷抽样样本分析为依据)
第一部分:1-30题 (每题1分)
表三   选择题第一部分得分情况统计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确率%
86.52
78.75
81.25
76.25
70
95
78.75
75
75
87.5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正确率%
60
45
71.25
80
78.75
92.5
82.5
45
90
83.75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正确率%
77.5
40
73.75
80
46.25
80
93.75
38.75
81.25
85
第二部分:31-40题 (每题2分)
表四    选择题第二部分得分情况统计表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正确率%
77.5
91.25
71.25
86.25
72.5
75
87.5
81.25
66.25
67.5
(二)考生答题情况及高频率错答分析
1、 从上表统计情况来看,选择题中第11、12、18、22、25、28等题得分较低,是高频率错答题,第11题是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知识的考查,其难点是通过图表信息处理推导出亲本的基因型,再从亲本出发确定子一代中黄色园粒中纯合和杂合的比例后,才能准确得出子二代的分离比。很多学生由于不能推出1/3纯合和2/3杂合而不能给出正确答案。
2、第12、18等题也是如此,学生对图表的信息处理不够,12题考查的内容是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很多学生把图中的曲线变化错误理解为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变化,对GH线段的含义理解不透,错误率较高,平均分为0.45,难度系数为0.55。18小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中的“突变”与“基因突变”的关系理解不深而导致错误地选择A项。同12小题一样,平均分为0.45,难度系数也为0.55。
3、第22题的正确率只有40%,难度系数是0.6,此题考查的是关于抗原的概念的认识,由于学生对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尚未真正地理解,对破伤风抗毒素属于抗体认识不够,与白喉类毒素混为一谈,错误率较高。
4、第25题是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道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自身的调节能力,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大,稳定性越高。由于学生对此理解不深,大多数学生把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看作是提高稳定性的措施,故而选错,答错率为53.75%。
5、第28题在选择题当中为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得分率只有38.75%。考查的是微生物平板划线接种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对划线前后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认识不够,而错误地选择了C项,因C项中的“在火焰边灼烧灭菌”是严重的干扰信息。
6、另外第4、8、9、13等题的得分率也不高。第4题考查的是细胞的信息交流,是一道理解题,只要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细胞膜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就很容易把四个选项弄混。第8题是关于ATP的结构和功能的考查,很多学生不能区分ATP中的“A”与RNA中的“A”的区别和联系而出错,第9题是DNA复制和RNA的合成方面的知识的考查,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曲线的信息把握不够,d点时刻是复制进行的高峰,还没有完成,DNA含量还没有达到高峰。
7、选择题中的第二部分,即从31-40小题的错误率较低,但39和40题的正确率相对较低,分别为66.25%和67.5%。第39题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一道题,信息量并不大,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对杂交瘤的筛选理解不够而导致的。第40题是一道关于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知识考查,从命题上看基本属于知识立意。大多数学生对胚胎干细胞认识不够而错误地选C项。
8、第41题满分10分,从得分情况看,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1分,均分为6.9分,整体得分不高。本题以淋巴细胞为载体,考查了细胞功能与免疫相关的知识点。大多数学生将葡萄糖彻底分解的结构不能准确标识,很多学生把细胞质的标识给丢失而失分。另外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不能准确区分,不少学生不能准确地填上体液免疫而填特异性免疫,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9、第42题满分为10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6分,均分为8.34分,整体得分较高。本题考查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本题失分较多的是第(3)题,由于学生可能是没有看懂图形的含义,对乙图中的信息处理不够,A、B两点光照强度不同而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同,如果学生不能审出A点的光反应强度弱于B点就要失分。另外术语表达不准确是第(2)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10、第43题满分为10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3分,均分为7.49分。本题考查的是自由组合方面的知识,前半部做的较好,学生能很好地从子代的比例推导出亲本的基因型。失分点是(4)小题中的计算不准确和(5)小题中的遗传图解写得不规范。
11、第44题满分为10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2分,均分为8.54分。本题考查的是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方面的知识,难度较低。失分点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神经调节影响上,另外学生的生物学术语表达不准确也是失分缘由。
12、第45题满分为10分,最高分为9分,最低分为5分,均分为6.95分,区分度不高。本题是探究酶的专一性的题,难度不大,但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内涵和关系理解不透;同样的问题,在答题过程中学生的术语运用不准确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这次答卷中表现得较为突出。
总之,高频错答的主要原因是题中给的材料较难,次要信息较多,学生易受干扰,加之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和答题表达能力弱而导致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捕捉关键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         高三下一阶段的教学思考和建议
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很多学生在高三复习的后一阶段都有类似的错误认识,认为课本已不重要,将课本“束之高阁”,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多如牛毛” 的课外复习资料上。一味盲目、重复地做题,复习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其结果不但不能巩固基础知识,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在高考中基础题丢分,能力题也拿不到分。所以,在高三后期的教学中还是要以夯实基础为前提,充分重视教材,要让学生明白,课本才是最好的学习参考书,是知识和能力的源泉。这次检测中很多是基础知识的考查。
2 、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对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认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梳理课本知识和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能力考查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例如有些同学做了很多很难的遗传习题,却不能准确地写出遗传图解。如这次检测试卷的第43题,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地写出丙组的杂交过程的遗传图解,很多学生拿不到几分,不是符号不会写,就是把箭头画成直线,或是漏写基因型、表现型,更有甚者,连遗传图解和遗传系谱图都分不清。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以章节知识为主线,设计出知识清单让学生梳理。力求学生以课本为本,逐一落实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留知识死角。
3、加强基本功训练,增强生物学术语表达的准确性
在解题过程中,有些同学做题时,基本功不扎实,错字连篇,书写格式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尤其是生物学术语表达不准确。这些基本功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在这次的检测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如第43、44、45三大题,书写不规范、术语不准确均为失分点。因此,加强基本功训练,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这些问题,甚至要有意设置考题让学生暴露这些问题,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术语的表达能力,做到答题表述的准确、简练。
4、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的高考试题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是以实践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的学科,学用结合才是生物学的重要教学目的。我们的学生长期在书堆题海中死读书、读死书。因此,我们要注意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重点、轻热点的复习方法,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将教材内容问题化,将实际问题探究化,在复习中要留心收集有关生物科技方面的信息,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找到最佳结合点,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精练精析,提高复习效率
少而精的练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高考复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一定要防止学生用做题代替看书。学生盲目沉溺于“题海”中不但费时费力,对高考帮助也很有限,甚至还可能起反作用。为达到精练高效的效果,在后期的复习中要精心挑选练习册,并要作适当修改、删减,分层次让学生认真完成。在复习中要精心为学生设计习题和考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6、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考试,应试的能力和技巧当然是十分重要的。要解答好生物试题,仅仅记住、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点远远不够,因为试题中有很多题是“应用”层次上的,答题的难度在于呈现和消除题干中存在的障碍,而找出障碍的关键就是审题。审题是通过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审题的关键一是要准确、全面地发现已知条件的要害,二是要分析出已知条件的内涵,要抓住关键词语。有些试题的题干或供选项中的词语,本身的内涵并不深刻,但如果审题不认真,忽视了它们,就很难得出正确答案。例如本试卷中的第41题,若不能审出这是浆细胞就无法完成后面的答题。所以,在后期的讲课、布置作业、练习和测验时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7、重视实验,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的考核是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高学生的实验和探究题的解题能力也是后期的复习重点和难点。在后期的复习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每一个实验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体会不同实验的原理、步骤,从中归纳出不同的实验类型。在实验的归类复习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教材中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方法渗透到新情境的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领悟实验设计的思想,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实验的分析和操作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完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本卷的第45题是一道探究题,虽难度不大,但如果对课本中的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掌握得不够就不可能拿到高分。
总之,复习导向正确与否,实施复习的措施与方法得当与否,复习效率的高低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高考的成败。我们的教学是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发展。在高三后期的复习中要能做到使模糊的能清晰起来,使缺憾的能填补起来,使杂乱的能条理起来,使孤立的能联系起来。让学生对中学的生物学知识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生物学素养,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