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筋活络丸价格:文言文知识点(四)---子女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1:37:22
三十七、(宁波课改)

   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今齐地方千里 ▲ 

   △ △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 

   (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 △

   C.顾见猛虎(回头) 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 △△

   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B. 能跳而越此

   △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乃记之而去

   △ △

   C. 不然为怯 D. 其怯者犹未能也

   △ △

   士卒多为用者 其真不知马也

   △ △

   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 ▲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 ;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2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分)

   答案:

   (一)18.①确实,的确 ②土地方圆(2分。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二)22.A(2分) 

   23.B(2分)24.耻怯(面子) 奔利(金钱)(2分。每格1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2分。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三十八、(宁波非课改)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 (4)俟其欣悦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道(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分)

   

   

   

   (二)(10分)

   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

   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好饮酒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 (4)此天以授陛下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以一斗为率(把、用)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于留(在)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2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17、(1)懈怠(松懈、怠慢)(2)跑 (3)脸色(神色) (4)等待(等到、等)(4分,每小题1分)

   18、C (2分)

   19、(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

   21、(1)喜欢 (2)听到 (3)拍(击) (4)授给(给、给予)(4分,每小题1分)

   22、B (2分)

   23、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2分,意思符合即可)

   24、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2分,答出“热爱读书”或“喜欢饮酒”给1分,答出三十九、(攀枝花非课改)

   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小题(6分,每小题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环而攻之而不胜

   A、以 B、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于 D、而

   曹操比于袁绍 择其善者而从之

   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答案:8A 9D 10C

   

   

   

   四十、(黔东南非课改)

   口技(节选)(8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求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2、把下边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 (2)

   

   答案:

   11 (1) 虽:即使。

   (2)名:说出。

   12、(1)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2) 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四十一、(黔东南课改)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 (2)便要还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

   1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 ⑵同“邀”邀请(1分)

   1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 能正确译出给2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四十二、(山西课改)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答案:

   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

   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四十三、(绍兴)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予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元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4.选出加“▲”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皆以美于徐公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陈胜、吴广乃谋曰——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15.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3分)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 ▲ 

   17.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选文原句回答)(3分)

   答: ▲ 

   (四) (8分)

   吴富遗事① 罗隐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拓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③俾:使。 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嚭:伯嚭,吴国太宰。 ⑧倡:宣扬。 ⑨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 ⑩用事:专权,当权。

   18.解释文中加“▲”的词。(3分)

   ①兵: ▲ ②毕: ▲ ③固: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3分)

   ①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

   ②岂臣之欺乎!

   翻译: ▲ 

   20.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2分)

   答: ▲ 

   

   答案:

   14.D 15.D

   16.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

   17.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四) (8分)

   18.①军队(士兵) ②完成(造好) ③本来

   19.①夫差不高兴,让嚭替换了伍员。②哪里是我欺骗呢!

   20.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四十四、(四川达州)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15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 )(2)( )(3)( )(3分)

   (1) 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2) 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

   (3) 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其真无马邪

   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好读书,不求甚解。

   

   (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作品名称:《 》;作者: (2分)

   人物形象: 

   (2分)

   

   答案:

   18、(1)A(2)B(3)D。19、(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0、(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21、略

   

   

   四十五、(苏州)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 和 

   7.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答: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答案:

   6.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7.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8.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四十六、(宿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 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 

   ③蒙乃始就学 乃: 

   ④及鲁肃过寻阳 及: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分)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10.甲文是通过 和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

   11.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答案:

   

   

   

   

   四十七、(随州)

   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回答8~13题。(14分)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文者气( )之所形也

   ②称( )其气之小大

   ③动乎其言而见( )乎其文

   ④恣( )观终南、嵩、华之高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A.思之至深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甚矣,汝之不惠

   10.结合文意翻译下面句子。(2分)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译句: 

   11.这篇以议论为主的书信体文章谈论的中心话题是 ,作者在文中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 。(2分)

   1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养气”的两条途径,其中一条途径是 ,另一条途径是 ,并强调自己特别重视通过 的途径来“养气”“治文”。(2分)

   1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他的目的能达到吗?为什么?(2分)

   

   

   答案:

   8.①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意近即可) ②相当,配合 ③显现,(表达)。 ④无拘束。 9.B 10.如不先养气,只是学作文,文章是写不好的,而气可以通过修养获得。 11.为文与养气 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12.加强内在修养 丰富外在阅历 丰富外在阅历 13.示例:作者“求见”的目的能够达到。因为文章能以恳切的言辞、真挚的感情打动人,以卓越的见识、非凡的才华吸引人,以正当的理由、严密的推论说服人。

   

   

   

   四十八、(太原)

   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

   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

   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答案:

   、11、(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2、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1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1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四十九、(泰州A)

   (一)(10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 介:披上战甲。 ② 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

   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五十、(泰州B)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比至陈:( ) ②或说陈王曰: ( )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5.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16.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①原因: 

   ③ 启示: 

   

   答案:

   13.(1)及,等到(2)有人(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4.(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5.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2分,只答后一句也可)

   16.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分)

   

   

   

   五十一、(天津)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7-21题。(12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 ) ②不耻劳辱( )

   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_________,本字是___________。

   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2分)①去拜访 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每词1分)

   18.(2分)左右皆笑之。(多写不给分)

   19. (2分)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

   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

   20.(2分)通假字:研 本字:砚(各占1分)

   21. (4分)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可,异同各占2分,不结合文本扣一半分。)

   

   

   

   五十二、(潍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 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

   ②歌吹为风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2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20、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1、C

   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五十三、(温州非课改)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9-26题

   (一 )(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2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4分)

   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太宗论盗(9分)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或请重法以禁止 ▲ ⑵朕当去奢省费 ▲ 

   ⑶轻徭薄赋 ▲ ⑷安用重法邪 ▲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2分)

   ⑴路不拾遗 ▲ ⑵商旅野宿 ▲ 

   26.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

   

   答案:

   19.访问(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20.(1)咸(皆)(2)延

   21.(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2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3.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24.(1)有人 (2)去除 (3)减轻 (4)怎么(哪里)

   25.(1)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2)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26.取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五十四、(乌鲁木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要,完成17~21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屠惧,投以骨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彼竭我赢,故克之

   ┌一狼径去

   C.┤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止增笑耳

   D.┤

   ┕非梧桐不止

   ⒙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 

   ②其一犬坐于前。

   译: 

   ⒚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

   ⒛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 

   

   

   答案:

   ⒘C

   ⒙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2分),

   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1分)

   ⒚遇狼  目似瞑,意暇甚  机智勇敢

   ⒛例: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