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的成语有哪些:论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5:09:15

关于音乐创作的几个入门问题,音乐制作新手必看


       
        首先,流行音乐创制一般流程是下面这样的(简单地说)。
  ●    前期创作:词、曲
  ●    二次创作:配器,或者更多地叫编曲。注意这也是创作。
  ●    录制:分为拾音和音源两种,前者就是在录音棚去录每一样乐器,成本一般比用音源高很多,但是好的音源成本也不低。可以包括人声录制。
  ●    混缩:采样或软件(现在大多是结合两者)得到的分轨,在混缩工作站中做细致的编辑,也叫做后期制作或者二次编曲。这个过程也是一次创作
  ●    母带:这个自己玩音乐就比很少用到,一般是唱片的灌制之前做的工作。
        后面还有相关发行渠道等等,就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了。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些步骤中,有创作成分的不仅是词曲这一步,编曲应该也是大家有所了解的必要创作过程,是对原曲的升华,难度一般高于作曲(或者说作曲就是一个声部的创作,编曲就是按照这个声部,作出很多声部的创作)。
        而录制这一步,目前最常用的还是MID+音源的做法,成本相对非常低,如果要求不是很高,就一台比较好的电脑+一个比较好的音响+一副比较好的耳麦就能做完(音色都用软件的),对于有的朋友有现成的“设备”,就根本不需要再投入什么资金了。如果想做的更快更好,就买一台MID键盘或者有MID功能的电子琴,成本大概1000-2000。
        说到混缩,可能更多的朋友理解的是“后期”,其实这个“后期”和“混缩”只是有交集,我们这里不做太深刻的研究,可以就理解为“对音频后期处理”。这一步为什么说是二次编曲呢,因为混缩师需要分析出各个乐器、声音的主次地位,然后以之为主线,把每个的声响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这个位置包括声响的音量(远近)、声相(左右)、纵深(房间大小、形状以及声相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它在整个音乐声音中的色感、质感、温度、湿度等等。可以说这步是技术活、体力活,但是没有很好的音乐理解力是绝对做不好的,混缩需要总体到细节再到总体的全局把握,并不是每个声音做好听就完事(伴奏太亮的话主唱就没法显现了),也需要加入混缩师自己的很多想法,因此说它是对编曲的第二次创作是完全合适的。
       
        很多人来找我学“作曲”或者“编曲”,但是这些创作都是没法教的(包括混缩),因为创作都是每个艺术家自己的感觉,而感觉是没法“学习”的(只能通过培养、熏陶等方式来获得积累和提高),能学的只是把感觉记录下来、表现出来。
        鉴于此,我们能讲的也无非就是乐理、演奏技巧(这个都有点牵强)、设备与软件的选购(叫推荐比较合适)、编曲制作(用软件把编曲记录下来,包括软件音源入门)、拾音入门、混缩入门技巧(注意是入门技巧)这些比较死板的东西,即使把这些掌握的烂熟,也不一定能做创作工作!
       
        目前我工作室处于设备更新阶段,6月会开始相关教程的制作,希望大家多多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