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背面为什么长肉芽: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多少上调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5:34:23
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多少上调空间?崔宇

中国人民银行1月14日晚间决定,从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的历史新高,中小型金融机构也达到了15.5%的高位。这已经是2010年1月以来,中国央行第七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2006年7月-2008年6月期间,中国央行曾1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也从7.5%攀升至17.5%。由于金融危机爆发,2008年内又四次下调,2010年1月再次重启上调通道。记得当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17.5%左右时,坊间便预测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已经不大,但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经继续提高到了19%的历史高位,而且,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表示仍然有上调空间,我们不禁要问,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极限到底在哪里呢?

从理论上看,存款准备金率的极限可以是100%,就是金融机构将所有存款都放到央行的账户,但这会让金融机构基本丧失贷款的能力,导致其无法正常经营。从各国经验上看,存款准备金率最高也未超过50%,一般在20%以下,而且,许多欧美国家已经取消或淡化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特别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因为对货币供应量冲击较大,容易导致市场波动。

除此之外,由于各国对存款准备金不支付或支付很低的利息,所以存款准备金相当于央行对金融机构征收的一种“税”,存款准备金率也相当于税率,税负由金融机构、存款者和借款者共同承担,一方面,这会直接增加金融机构的运营压力,进而鼓励其表外业务的过度扩张,从而弱化了货币控制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存款者和借款者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从而间接增加金融机构的运营压力。因此,如果存款准备金率(税率)超过一定的水平,可能会导致存款规模(税基)缩小,就如同会出现“偷税漏税”一样,并不能达到最大化回收流动性和货币控制的效果,理论上,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一个最优值。

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等发表了一篇《中国的准备金、准备金税和货币控制:1984-2007》的学术论文,根据他们的理论模型,最优存款准备金率由存贷利差、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决定,且与存贷利差、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正相关,与存款利率负相关。他们根据2007年12月的一年期实际存贷款利率水平测算,最优存款准备金率为22.72,根据一年期实际存贷款利率水平测算,最优存款准备金率为24.36%。随后,他们又根据计量模型分析,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最优水平大致稳定在23%左右。

由于理论模型计算的最优存款准备金率受各期存贷款利率水平影响波动很大(如果按照他们给出的公式,当前最优存款准备金利率水平将在27%左右),因此,他们根据计量模型分析得出的比较稳定的最优水平(23%)可能更值得参考。

当然,理论研究和现实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最优水平具体是多少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最优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因素。根据张晓慧等的分析,“如果货币当局试图进一步提高准备金率工具的使用空间, 可以通过提高准备金存款利率、降低交易性存款利率、增大利差或者提高贷款利率来实现”。由此可见,如果中国央行继续希望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就不得不继续对金融机构进行利差管理,即人为保持一定的利差水平,而且,也不会像许多学者建议的那样取消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此外,如果把金融机构20%左右的存款(目前约为12多万亿)冻结在央行账户不予流通,也会扭曲市场的利率水平。总之,通过存款准备金回收流动性将严重影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最近,中国央行先后主张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以及对金融机构进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管理,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最终实行效果相当于行业普调存款准备金率1-2个百分点。可根据上面的分析,从长期来看,这两个主张是自相矛盾的。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要上浮,贷款利率要下浮,存贷利差势必要收窄,而且,存款准备金利率也要取消,否则依然会是货币市场的“保底利率”。这一切都将限制存款准备金率的实施空间。

目前,随着金融创新的多样化和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让回收流动性和货币控制捉襟见肘,为了规避上缴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在大力开展理财产品、委托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等,这意味着流动性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银行的一般性存款之中。根据惠誉的最新报告,2010年,银行信托理财产品的规模增加了约2万亿,占新增贷款规模的25%左右。如果依然寄望存款准备金率发挥作用,未来中国央行不得不尽力维持目前3个百分点左右的存贷利差,并继续为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这既影响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也加剧了央行自身的财务负担。

总之,无论是从存款准备金率的绝对水平,还是从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角度来看,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空间都已经不大了,特别是如果继续保持高存款准备金率和低实际利率,既不利于最大化回收流动性和货币控制,也容易导致信贷资金配置扭曲。而利率的上调空间却很大,至少连续10个月出现的实际负利率状况应该得到缓解。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其撰写的“财经点评”专栏曾获亚洲出版业协会2010年度“最佳评论奖”。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yu.cui#dowjones.com或通过新浪微博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