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未来的自己初中作文:古代官员的教子之道:知书讲礼 生活简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3:39:45

古代官员的教子之道:知书讲礼 生活简朴

核心提示: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官员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官员们的教子之道便会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重要参考模式。

本文摘自:《人民论坛》2009年第11期第09版,作者:夏炎(作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原题:《古代官员的教子之道》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官员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官员们的教子之道便会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重要参考模式。

诸葛亮、司马光:俭以养德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一生忠心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远,希望自己的儿子“志存高远”。诸葛亮非常喜爱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了担忧。他在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曾说道:“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可见,诸葛亮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

诸葛亮虽高居相位,却一生俭朴,他曾经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此外别无积蓄,而这些也足够家人使用的了。我保证在我死后,家里家外都不会留有多余的财产,不辜负陛下对我的厚恩。”诸葛亮亲自履行着自己“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

北宋司马光教子的核心思想也是“俭朴”二字。当他看到儿子在读书时用指甲抓书页,便耐心地教导他要爱护图书。司马光虽官居高位,但他的生活却十分节俭,他训诫儿子“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时刻提醒他们要以俭朴为美,切不可奢侈腐化。在司马光的教诲下,其子司马康从小便以俭朴自律,勤奋好学,后来成长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颜之推:读书为上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官至给事黄门侍郎,他对子女的教育一直遵循着“读书为上”的原则。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被迫举家迁徙到长安,朝无禄位,家无积财。面对窘迫的生活,其子思鲁问道:“现在我们既没有朝廷的俸禄,也没有积蓄的财产,我们就应当尽全力劳作,来养家糊口,但您却经常督促我们学习,让我们勤习经史,可是您知道吗,我们做儿子的,不能供养双亲,心里感到非常不安啊。”颜之推听罢,语重心长地说道:“做儿子的把供养双亲的责任放在心上是对的,但做父亲的更应该用学到的知识来教育子女。如果我的丰衣足食是用你们放弃学业换来的,那我真是食不知味,衣不觉暖。只要你们能够努力读书,继承祖上的基业,即使是粗茶淡饭、粗布短衣,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李晟:“西平礼法”

李晟是唐德宗时期著名的大将,虽为一介武夫,却从未忽视对子女的教育。李晟的女儿许配给吏部尚书崔枢为妻。一次李晟做寿,其女也从婆家赶来为父亲庆贺。酒宴中,一个侍女来到女儿身旁耳语了几句,女儿听后似乎极不耐烦,但依旧与客人们推杯换盏,谈笑自若。后来在侍女的再三催促下,女儿才被迫退席。可是很快,女儿就又回到了宴席上。这一幕被李晟看到了,他觉得其中必有缘故,便招来女儿问个明白。女儿答道:“刚才侍女来报,昨晚我婆婆得了一场小病,我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便派人回婆家代我去看望婆婆了。”李晟听罢大怒,对女儿说道:“你真是个没有教养、不懂礼仪的女儿啊!你的婆婆病了,你作为媳妇,就应该在婆家侍奉左右,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孝敬公婆,这才是我李家知书达理的女儿啊。”于是,女儿听从了父亲的训教,急忙赶回婆家照料婆婆去了。而李晟也在宴会结束后,亲自来到崔家看望亲家,同时对自己疏于对女儿的管教表达了深深的歉意。李晟教女的故事在当时传为美谈,由于李晟曾被封为西平郡王,因此李家的家法也被时人称为“西平礼法”,成为一时的表率。

柳氏家族:家法严谨

唐代柳公绰一门显贵,柳公绰与其弟柳公权、其子柳仲郢、其孙柳璧、柳玭等皆至高官。柳家也以治家严谨闻名于世,柳氏家法成为时人教育子孙的榜样。柳公绰对子女们要求十分严格,一到灾荒的年月,家中虽然储备甚足,但摆在子侄们面前的却始终是一碟菜。他还经常让他们吃野菜,对他们说:“你们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因为我们兄弟学习不好,就不给我们肉吃,我们终身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的教诲啊!”柳家子侄们听后很受教育。柳公绰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教育子孙一方面要勤俭持家,同时还要勤学苦读。

柳公绰十分重视长幼之序,他在外任官时,一次其子柳仲郢前来看望。柳公绰要求他在距离衙门很远的地方就要下马,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同时还要求他要尊重府中的各种职员,不要因为职位低而轻视他们,也要对他们行晚辈之礼。在严谨家法的影响下,柳玭写下了《诫子弟书》和《柳氏序训》,从做人到治家,集中体现了柳氏家法的精髓。

包拯:为官清廉

被后人称为“清正廉明,铁面无私”的包拯,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包拯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仅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也为自己的子孙作出了优秀的榜样。包拯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认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晚年的他针对子孙的为官之道曾进行过一番训诫:“后代子孙为官,如果有贪赃之人,罢官后不准他回到家乡,死后也不准埋葬在我家的墓地中。如果有谁不按照我说的去做,那么,他就不是我包家的子孙!”包拯还命人将这条家训镌刻在石碑上,并镶嵌在家中的墙壁上,以便让子孙后代时刻念颂,世代不忘。

综观中国古代官员的教子之道,一方面与普通百姓之家的家庭教育内容颇有重合之处,如关于尊敬长辈和立志勤学等,这反映出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普遍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倡导为官俭朴、清正廉明则充分体现出官员的教子特色。

史海钩沉:鸿雁传书育子女

古往今来,很多名人政要都选择以书信的形式教育子女。例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以他的长子曾纪泽为代表的曾家后代,多为一时才俊。因此,在曾国藩的著作中,以教育子女为主要内容的《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傅雷家书》是傅雷和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书信摘编。傅雷在表达父子亲情之外,更多地是像朋友一样讨论艺术理论、音乐造诣,并借以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使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写给儿子的书信集《黑色,是美丽的》,收录了他20多年前第一次作为外交官在非洲国家莱索托和肯尼亚常驻期间写给儿子的部分书信。他思乡念子,“心头泛浪花”;非洲人民的真诚友好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深深感染了他,使他深感“天涯有故乡”。于是,他将当地的精彩传说一一记下,捎给远方的幼子和他的小伙伴们,字里行间涌动着对中非友谊的讴歌和对下一代的殷切期盼……

20110119 09:16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