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通宝价格:毛泽东在苏讲核战吓得全场鸦雀无声 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0:30:12

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这是他一生中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莫斯科。这次苏联除了举行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的系列活动外,还召开两个重要会议,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以及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此时的情况与毛泽东第一次访苏时完全不同。斯大林去世以后,从1954年10月到1957年底,三年时间,中苏两党的地位发生了非常大的带有实质性的变化,苏联共产党的影响力急剧下降,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急剧上升。
毛泽东第二次访苏之行发生了哪些事情,对中苏关系的发展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看看中国共产党怎么说
苏共二十大批斯大林,毛泽东说赫鲁晓夫是揭开了盖子,捅了篓子,说批斯大林是对的,但是你这个批法不行。第一,不和我商量,自己就想批。第二,事先没有做任何准备工作,斯大林从一个神一下变成一个罪犯,谁都接受不了,当时在苏联党内造成多大的混乱。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的时候,会议大厅里鸦雀无声,报告没做完,两个人当场休克,波兰共产党总书记贝鲁特心脏病复发,就死在莫斯科了,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苏联党内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东欧各国包括中国,整个思想一片混乱。
后来是中国共产党出来,政治局写了两篇文章《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文章发表以后,确实对稳定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情绪各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原来是全世界共产党学苏联共产党的文件,现在是苏联共产党学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地位发生了变化。1957年,莫斯科大学哲学博士考试,前提条件是你有没有读过毛泽东的实践论,如果没有读过,就没有考试资格。现在我们外交部档案,这方面的材料非常多。那时候东欧各国的思想非常活跃,批斯大林以后,双方在争论什么问题,最后争论不下去的时候,一句话结束,就是我们等等看看中国共产党怎么说,看看毛泽东同志怎么讲。
再有,波匈事件的实质是什么?实质问题是赫鲁晓夫处理不了东欧的事,请中国帮着处理。1949年斯大林和刘少奇在莫斯科会谈的时候,曾经有个君子协定,以后苏联共产党管欧洲革命,中国共产党管亚洲革命。1955年,越南给苏联写信说,以后是否可以不通过中国直接跟苏联联系。苏联都拒绝说,那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不是我们的事。
毛泽东坚持称“以苏联为首”是要垂帘听政
当时提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实际上苏联办什么事都是听毛的,毛要是不发话,赫鲁晓夫什么事都办不成。包括他到了莫斯科以后,当时处理跟南斯拉夫的关系。这也是比较复杂的事,1955年苏南和解了,但是波匈事件以后,苏联出兵,纳吉躲到南斯拉夫使馆,找到铁托让纳吉出来并保证不伤害他,给他送到第三国。结果纳吉一帮人刚从使馆出来,苏联就把他塞到坦克车里拉走了。对此铁托非常气愤,并就此跟赫鲁晓夫闹掰了,莫斯科会议就不来。赫鲁晓夫非常生气,毛泽东出面来安抚南斯拉夫,当时卡德尔和德热拉斯去的,还有波兰人。自波匈事件以后,波兰人对苏联的不满,也是毛出面做工作。
在整个开会的前前后后,赫鲁晓夫就像个跟班似的,跟着毛泽东到处跑。表面上这个会议是在莫斯科开,苏联是主人,我看背后导演是毛泽东。但是毛泽东在会议上坚持一个口号“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让人很不理解。因为在这之前苏联跟中国人商量,说以后不要提这个口号,我们以后不能为首了,中国不同意。后来苏联说,要不然以中国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毛泽东也不同意,以苏联为首。赫鲁晓夫认为不妥,我们现在也没有这个能力。毛泽东说就这样。自口号提出后,别人不接受。像哥穆尔卡也不接受,苏联还有什么资格领导。毛的解释是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以谁为首谁就要负责,有什么事都要找他。谁有实力谁才能为首。毛泽东讲了,美国人不怕我们,怕苏联,那是因为苏联有原子弹。而且给各国援助,要是以我为首,得我援助,还是苏联为首,他有钱。中国是不能为首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是个政治大国、人口大国,但是在经济上还不行。毛后面还有一句话,以苏联为首,但是中国还有一句话,叫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赫鲁晓夫这个红花再好,也得靠我这个绿叶扶持。给我产生这样一个感觉,毛泽东是不要以中国共产党为首,但是他要垂帘听政,什么事你先在外面支应着,你负责但是最后决定权是我的。实际上也是这样,1957年底前,双方大体上就形成了这样的关系,包括毛和赫鲁晓夫本人,还有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
东欧国家后来为何不愿跟着中国走
这次毛泽东访苏实际上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中苏关系已经发展到一个最高峰了,提前一个月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向中国提供核武器的协定,再加上莫斯科宣言,就算中苏政治上的合作,中苏关系达到了一个顶点,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重大的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他们的政策开始发生分歧,莫斯科会议的前提大家都认为是一致的,整个国际形势非常好,社会主义阵营蒸蒸日上。
苏联是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那时候美国还没有。当时社会主义国家非常兴奋,觉得这个形势太好了。这么好的形势,下一步政策是什么呢?中苏开始发生分歧了,赫鲁晓夫认为,既然我们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帝国主义,我们更应该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和平竞赛的外交方针。
但毛泽东的想法恰恰相反,他坚持通过革命的手段,通过武装打败他。既然力量这么强大,还谈什么,所以什么“绞索政策”都是在这样的观念下提出来的。大不了就是核战争,核战争有什么了不起,全世界27亿人,死一半还剩一半,中国6亿人,死一半还剩3亿,我怕谁去。这个话一讲完,全场鸦雀无声。很多人没听懂,说毛主席怎么了,死3亿人不算什么,下面喝茶的时候都议论纷纷,捷克斯洛伐克总书记拿着咖啡直哆嗦,说中国6亿人,我们才2000万啊,都不理解。在这个问题上毛的这次发言,我说的是11月18号即席演说,关于核武器这个问题吓倒了一片人。这也是后来很多东欧国家不再跟着中国走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毛泽东提出的政策,他们认为太具冒险性,太具战斗性,而东欧的很多国家不愿意打仗,这个跟苏联是比较一致的。来源历史学家沈志华教授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