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食王心月:朝鲜游记[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6:21:20
朝鲜游记

(1)

我第一次出差以前没有出差的经历(这确乎是废话)。

我很羡慕经常出差的人,天南地北,游山玩水,长见识,开眼界。可我没机会出差。

上帝是公平的。也许他老人家为了弥补过去对没给我出差机会的缺憾,让我终于有机会出差就直接把我打发到了国外。我的同事们出差机会也不多,所以当他们听说我要出差,都用羡慕的、嫉妒的、酸溜溜的口吻向我祝贺。可当我、我的同事们都知道我去北朝鲜公干,我们的处境截然不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我仿佛是被流放了,而他们庆幸我抢走了他们被流放的机会。

“去北朝鲜??!哈哈哈哈哈哈……”

我终于明白刹车系统对于一辆高速行驶的车来说有多么重要。我在尴尬之余真的担心他们会笑坏了身体。但不管怎么说,对我,对幸灾乐祸的他们而言,这绝对是铁的事实——我就要出差了,而且第一次出差就冲出国门,走向亚洲。

毕竟是每天混在一起的弟兄。一切灾荒和困难的准备都就绪了。除了几件简单的换洗衣服,皮箱里装满了食品。我那在野战部队服役的弟弟还特意为我准备了一箱军用压缩饼干——据说这容积只有排球大小的一箱饼干可以在断粮的情况下维持我十天的伙食——他还告诉了我他在中朝边境边防部队战友的电话——一旦能从朝鲜挺过来,过了边境就可以为我补充在朝损失的一切营养。

一切都就绪了。

(2)

一声激越的汽笛刺破了沉寂的黑夜,开往丹东的火车徐徐启动了车轮。哈站的建筑和周边的设施开始后退,一个个消失在黑夜之中。安顿好行囊的旅客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三三两两扎堆叙谈。一些被送别友谊灌醉的人倒头便睡,伴奏车轮与铁轨有节奏的撞击打起了呼噜。

晚10点钟准时熄灯。人们回到自己的铺上休息。我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坐在车窗边的折叠椅上吸着烟,看着窗外黑黝黝的景物。

人类的聪明在于发明了一些让自己更为方便的东东,在为自己带来惬意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懒惰。比如交通工具,如果我们的老祖先早就发明了火车,至少现在可以乘坐直升飞机上下班,把自己捆在火箭上出行,或者直接发明一种饮料,喝下去产生大量的气体,产生很强的推动力,直上云霄九万里,想去哪里去哪里。而现在,我需要忍受列车行进的晃动,睡眠质量过高人呼噜声的折磨,还有初次出差的兴奋。

整个车厢都陶醉在黑沉沉的夜色和睡意中。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悉悉索索的翻身声,品尝睡意的吧哒嘴声,夹杂着人类前后通道的气流声……

上铺的老兄是个打呼噜高手,一次呼声过后,有50秒钟没有了讯息,就在我担心他会憋死过去的时候,从他的胸腔中喷出长长一串气流,他终于有了新的呼吸。铺对面的少妇睡的惊天动地,不到十分钟脱了四次衣物,从脱衣次数和被角露出的肩膀可以断定,她可能只剩下胸衣和内裤可以再脱。

(3)

滚滚车轮终于唤醒了晨曦。树木、村庄以及城镇中吐着黑雾的烟囱伸着懒腰从暮色苍茫中一个个钻了出来。连绵不断的山脉与列车时而左右相伴,时而跑开远观,没完没了,没有尽头。

不知何时,或大或小、或宽或窄的小溪开始出现。她们有的从铁轨下穿行,有的伴着铁路一路小跑。小溪偶尔汇集成河流,河水清澈见底,河床上的鹅卵石清晰可辨。偶有闲翁垂钓,耕牛饮水,金黄色的沙滩与碧绿的稻田相映成趣,让人有身处南国的感觉。

下午14时,列车抵达丹东。全程用了16个小时。

这是一座一面靠山,一面临水的城市。街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走向,街名也简单明了,横向的叫纬路,纵向的叫经路。路面不是很宽,有好些灰色而低的建筑,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感觉。据说,这是当年小日本在丹东留下的风格。

来接站的是高高的,瘦瘦的,文静而腼腆的小伙子——我估计他体重不会超过55公斤。一副万人迷的身材!不,如果是个女孩子,那简直就是魔鬼身材。

小伙子把我们引领到一辆没有空调的巴士上,满脸诚恳地自我介绍说,他姓厉,“厉害”的“厉”,丹东旅行社的导游。厉导说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在丹东为我们租了这辆没有空调的巴士,每次接送人民币200元。后来与司机闲聊我才知道,实际上厉导只给他100元。于是我对厉导肃然起敬——这家伙够狠!!!!!

(4)

巴士载着我们一路怒吼着驶离市区,沿着山路上了英华山,远远便望见一座挺拔的巨大白色石塔耸立山顶,这便是著名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塔了。

站在塔前,整个丹东尽收眼底。远眺鸭绿江犹如一条玉带将中朝两国紧紧连在一起。塔身正面是邓小平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大字,遒劲有力,透着一股倔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想他老人家一生之中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好几次被打倒,又好几次爬起来,就连铁夫人撒切尔首相都惧他三分,他的字很自然会有刚毅之气。

塔的左侧便是纪念馆,馆塔在绿荫掩映之下互相辉映,很有气魄。据厉导讲,整个塔馆建设耗资6,000万元人民币,由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沈阳军区和丹东市政府共同出资修建。纪念馆内分成九个展区,每个展区自成体系。其中,第八展区是大型球幕电影放映室,陈列着飞机、枪炮、汽车以及各种战争用品的模型。放映时辅以声光电感官刺激,模拟战争场面,使人身临其境,毛骨悚然,形象逼真地描绘了战斗的惨烈与悲壮。以至于离开放映室时,每个人的心情都沉重而压抑。

抗美援朝,上百万的中华儿女热血染红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三十六万志愿军烈士英魂长眠于鸭绿江彼岸,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和安全,换来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和平与安宁……

(5)

巴士穿过市区,一路歌舞生平来到鸭绿江边,我也从缅怀先烈的沉重中解脱出来。

鸭绿江起源于长白山,全长760公里,最终汇入黄海。江水经年不息,水色碧绿,当地盛产一种鸭子,鸭头上一撮绿毛,其颜色很特别,称为鸭头绿,就象鹤顶红、鹅绒黄,由来大抵如此,鸭绿江故此得名。

丹东市将临江区域规划为本市的开发区,沿江一带早已经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颇有大都市的风貌。而且由于其地理位置临江傍水,区划功能兼有商贸、餐饮、旅游、休闲,因此较为繁华,平添不少商机。

一到江边,便看到一座大铁桥,连接中朝两个城市,也连接了两国世代相传的唇齿友谊和血肉之情。

这便是丹东中朝友谊桥,也是当年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主通道之一。信步桥上,钢架和桥板上的弹痕依稀可辨。据说当时美机轰炸频繁,曾多次将桥炸断,又多次被中朝军民修复,朝战结束后,为方便两国交流,加深两国的感情,中国政府重新修缮了桥梁,命名为“中朝友谊桥”。距中朝友谊桥150米处还有一座断桥,只剩下中国这边的一半。

“是不是当年被美机炸断的呢”,我这样猜测。

随行的市建筑设计院的李工是个桥梁专家,他告诉我,这座桥当年就建了一半。原来,这座断桥是日本人投资修建,19世纪末日本占领朝鲜以后,就开始对我国东北垂涎三尺,虎视耽耽,着手造桥,以备侵略之用。考虑到水陆两用,大船通过方便,中间的两个桥墩设计成可以旋转、能够开启的方式,大船通过时,启动旋转装置,桥墩立即旋转,桥面断开,船便可以通行。有一位广东籍老人参与了此桥的设计和建设,当中国这边的一半桥建完以后,他看穿了东洋人的意图,将开启桥墩的钥匙扔到了鸭绿江,老人也“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从此在人间蒸发,杳无音信。而朝方的一半就此停工,留下了这个半截子工程,缺憾之中反倒成就了一段佳话。

岸边的有的是游船快艇,游江极为方便。尽管两国的国界在鸭绿江的中心线,但游船可以开到对岸,只要距岸上不少于30——50米即可。朝鲜的新一洲市楼房很少,视野比较开阔,看起来不是很大。由于天气炎热,岸边有好多朝鲜人在泡在浅浅的江水里纳凉,大多身材瘦小,皮肤黝黑。江边停着许多机动船,锈迹斑斑,随着快艇产生的拨浪微微晃动。船家说,朝鲜能源紧张,缺少燃料,所以这些船才停在那里。一些人看见我们,或微笑致意,或挥手问候,十分友好。

(6)

看着这些朝鲜人,我的心不禁一酸。中朝两国是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的考验和洗礼,使两国人民的手足之情又加深了许多。然而,中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国力渐渐增强,人民逐渐富裕起来。而朝鲜仍然固守计划经济的模式,闭关自守,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甚至不能果腹。回眸望去,丹东高楼林立,红瓦白墙,蓝色的玻璃,而新义州市恐怕没有几座像样的高建筑,一片萧条之色,两个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犹如改革开放前的深圳与香港。

在两国分界线的江中心,停泊着一条豪华巨轮,听船家说,是条游乐船,主要用于赌博。里面有酒吧、宾馆、还有许多美若天仙的小姐,各种设施应有尽有,想玩什么就有什么。由于船停泊在分界线上,朝鲜方面不愿意管,丹东方面懒得去管,所以生意比较红火。大陆有好多“先富起来的人”,经常光顾这里,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偶有富甲一方的朝鲜兄弟也前来助战,放手一搏。

盼望已久的、令人激动万分的时刻就要到了!

登上国际列车之前,公安、海关、卫生防疫部门依次作了出国培训。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则借机摊派了一盒常用药。

带我们出国的是丹东国际旅行社一位姓王的女孩,二十岁左右,一头秀发,两湾碧水,笑起来满脸的春光灿烂,体态风满匀称,就是讲话时海蛎子味太浓。我们排队上车时不见了王小姐的踪影,直到我们开始登车,她才大包小裹带了好多东西匆匆赶来。我们猜测,这王小姐肯定是借机会倒卖一些日用品,于是送给这位导游小姐一个雅号——游倒。

列车徐徐启动,仅仅七分钟抵达新义州火车站,换乘朝鲜列车。天还是那个天,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可一江之隔,我已经“身在他乡为异客”了。一列朝鲜普通客运列车停在我们的国际列车旁,如同江边看到的船一样,车身陈旧而斑驳,好久没有油饰,奇怪的是没有车窗玻璃,车窗里面的木制座椅清清楚楚可以看见,很像我们文革以前的火车。看来,这家伙岁数不小了。

王小姐仍旧忙碌着搬运她的东西,大包小裹。

(7)

列车驶向平壤。

两侧连绵不断的山脉和大大小小的河流一直伴随着我们。一块块连成片的稻田就象一块块镶着黑边的浅黄色地毯,铺在列车前进道路的两侧。许多乡村民居倚山就势而建,红瓦白墙,点缀在绿色苍翠的群山之间。朝鲜是个多山多水的国度,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两千万人民,村乡郡县并不密集,土地资源比较优厚,自然风光也很秀美。

下午17时,列车抵达平壤,我们下榻在平壤青年饭店。这是平壤市的一级饭店,仅次于高丽饭店和羊角岛饭店。大堂地面由清一色的理石砌成,棚顶为共性钢架结构,设计肃穆而典雅,风格凝重大方。站在28楼房间的窗前向远处眺望,平壤市初露端倪。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外观朴实无华,但每栋建筑都各具特色,自成体系。建筑物前绿树成荫,芳草萋萋,规划空间较大。好一座国际名城!!

可惜,到了晚上,全市没有路灯。

(8)

接待我们的朝方导游有两个。一男一女,一老一少。男的姓朴,四、五十岁;女的姓林,二十出头。小林是个典型的朝鲜女孩面孔,眉清目秀,端庄大方,楚楚可人,一口流利的汉语。朴导游则很蹊跷,不导也不游,像一只猎犬一样东嗅西嗅,偶尔还“露一把峥嵘”。同行一位老兄问金正日住在哪里?朴导竖起双耳,好像发现了猎物,随时准备进攻,吓得那老兄立即仰靠在椅背上装睡。原来,当时的朝鲜政治气氛很紧,凡是外国旅游团到来,都要配备一名政工人员,这朴导就是一名政工。

汽车在平壤市区悠闲转悠,以方便我们饱览市容风光。市中心有一条穿城而过的内河,叫清川江,著名的清川江大桥如飞虹卧波,飞架在清川江上。江水湛清碧绿,水面上没有一片碎纸杂物,非常的干净。金日成广场,主题思想塔、万景台喷泉广场、志愿军纪念塔等景点清一色的石头建筑,宏伟壮观。平壤市的交通以地铁和有轨电车为主,因此市区空气质量非常好。主干街路交通路口的交警都是漂亮的朝鲜姑娘,白衣蓝裙大檐帽,戴一副墨镜,英姿飒爽,冰清玉洁,威严而不失秀美,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平壤的商业很不发达,除了国有商店以外,没有个体私营的店铺,所以看不到乱扯乱挂的条幅,也没有上高下低的牌匾,因而,整个城市市容井井有条,整齐划一。商店里可供选择的商品不多,好些轻工产品都是中国出口的。由于没有实行开放政策,卖给中国人的东西就在标价上乘以4来计算,卖给日本人的还要高。夜幕降临,整个城市没有几盏路灯,建筑物里面的灯光或红或白——显然,日光灯还没有普及。

(9)

朝鲜实行11年制的义务教育,学龄前1年,小学4年,中学6年。所有国民均可享受国家提供的义务教育。学生在此期间的学费、教材、学习用品以及校服都由财政供给。每逢重大节日,学生还可以从学校得到一份小小的纪念品。当然,朝鲜国民享受的义务教育和福利医疗一样,虽然很普及,但水平要落后得多。比如,朝鲜人得病虽然可以免费看病,但治疗的药品极其匮乏;学生的义务教育比我们文革前的水平也好不到哪。然而毕竟可以看出,朝鲜十分重视教育。据说,朝鲜的军费支出在国家预算中排在第一位,其次就是教育支出。教师在朝鲜很受尊重,社会地位也很高。这可能是朝鲜虽然比较贫穷、但人民素质却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为了让世界友好人士体验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到朝鲜的外国游客都要被安排参观少年宫。平壤市有两个少年宫,一个是国家少年宫,另一个是平壤市少年宫。从小学到到高中,那些被公认品学兼优的学生被选拔到这里接受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现代科技等方面的集中培训,而且全部免费。但不这种待遇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我们参观的是平壤市少年宫。我们可以随意出入任何一个教室。学生们显然对参观已经司空见惯,视我们如无物,专心致志,认真听讲。我们出国之前,旅行社的人提醒我们,朝鲜轻工产品比较缺乏,参观少年宫要带一些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以便赠送给那些与我们合影留念的孩子们。我带去了大约200份左右的笔、尺、本、手帕等纪念品,随着闪光灯不停的照耀,全部“咔嚓”了。

参观结束后是例行的汇报演出。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表演兼治棒极了!不论是我们熟悉的《卖花姑娘》、《都拉吉》,还是朝鲜民族舞蹈,都精彩纷呈,绝对称得上世界级水准。如果不出意外,这些孩子中将有一部分长大以后就是国家文艺界的骨干,可以得到“功勋演员”的勋章。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艺术不需要语言的直接沟通,参观者很快融入到孩子们表演的境界之中,雷鸣般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观众的情绪受到了几大程度的渲染,有的人热泪盈眶,有的人起劲鼓掌,会场内喝彩声不绝。

(10)

开城距平壤160公里,是朝鲜三个直辖市之一。同平壤一样,开城也是个多山的城市,而且城市依山就势而建。市区河流交错,小溪纵横,绿化覆盖率高达人均12%,是个非常整洁优美的城市。早在10世纪前后,受唐宋文化的影响,开城也大量生产丝织品和瓷器,因而一度成为朝鲜半岛的商都。后来一位姓李的宰相发动政变建立了新王朝——高句丽王朝,开城便成为高丽国的国都。朝鲜战争结束,中美朝韩四国停战会议就在开城举行。

开城市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成均馆,翻译成汉语是博物馆的意思。馆内陈列着高丽王朝的许多文物,详细记载着高丽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奇怪的是这些文物、图片资料的注释都是用汉字标注的。原来,因为高丽王朝当时是唐宋的附属国,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就象当今许多小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一样,当时高丽国的官方语言也包括汉语,文字也是汉字,直到1444年才创立了朝文。因此,中朝两国文化、民俗有好多相似之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同样是受汉文化影响,日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竟然与朝鲜有这样大的区别,确实让我感到纳闷和不理解。我想起了一些文友在网上搞笑时的评论,如“大和民族是秦时逃犯与日本岛土著野和的产物”、“日本人以日为本”等等。

开城的另一旅游景点是板门店,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三八线所在地,是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约地。但当时还有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需要向大家交待。朝鲜战争打了两年多,双方都很难再取得战略上的进展,但对于霸道的美国人来说,平局就是出局,出于国内的政治压力,不可一世的美国人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双方以北纬38度线为界,向两侧各后撤一定距离,形成一个非军事区。谈判地点当然在非军事区内举行。美国人借口非军事区没有建筑,没有人烟,要求在三八线以北的平坦地区设帐篷谈判。志愿军和人民军高层领导立即识破了美国人的诡计,连夜在三八线以南盖起了7间大房,并通知美韩可以到这些建筑里面谈判,把美国佬惊得目瞪口呆。所以现实中的三八线在北纬38度以南,朝方占尽了先机。

军事分界线就在并排着的7间大房子的中间穿过,实际上就是一道水泥台,高30公分,宽20公分。然而就是这道抬脚可越水泥台使朝鲜半岛骨肉分离了半个世纪。至今朝鲜仍然认为“美帝国主义”霸占着他们的南方领土。

(11)

9月9日对朝鲜人来说,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日子。在当时的朝鲜,元旦、春节、中秋并不是最重要的节日,4月15日、2月16日、9月9日,才是举国同庆、万人同乐、朝鲜人民心目中最最重要的日子。4月15日是他们的伟大领袖、国父金日成的生日,2月16日,朝鲜伟大的领导者金正日诞生,9月9日是朝鲜的国庆节。每逢这几个日子,朝鲜举国放假,政府会为每个公民发放一份食品(这相当于我们国家十·一放长假,又给每个人增发一份工资,包括农民)。人们穿上民族盛装,聚集到村中的开阔地、城市中的广场以及一切可以聚集人群的地方,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抒发着对社会主义朝鲜、对伟大的领袖金日成、对伟大的领导者金正日的拥户、爱戴和敬仰,歌颂着死去的和仍然活着的领导人的丰功伟绩。

我们去朝鲜是9月6日——10日,能赶上这一天对到朝鲜旅游的人来说绝对千载难逢。朝鲜旅行社也很够“哥们儿”,弄到了官方的请柬,邀请我们到金日成广场参加他们的国庆。

好家伙!金日成广场已经人山人海。你想象一下,如果天安门广场一个挨一个地挤满人会是什么场面?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人。到底有多少根本猜不出来,估计20万吧。人们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那场面,谁看到都按耐不住内心的躁动。我不知不觉随着人流“舞”进广场。一个朝鲜大姐看到我胸前的团卡,热情地拉起我的手,一通旋转。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欢乐,我想起赵本山的一句话,什么是幸福?答:幸福就是遭罪。朝鲜人在我们看来贫穷、落后,很遭罪,可他们依然幸福,“痛,并快乐着”。

(12)

列车徐徐启动。从平壤驶向新义州。

没有鲜花,没有送别的人群,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可仍然象有一根细细的线把我的心拴住,灵魂深处有个声音伴随着车轮呻吟着:不忍离去,不忍离去,不忍离去……

几天来的长途奔袭,加上昨晚跳舞跳过了头,我很快在满腹惆怅中进入了梦乡。迷迷糊糊中被人们的议论和走动声吵醒。列车停了下来,而且好像停下来的时间不短了。

“塞车了!”

“不会吧?!这是国际列车。”

“真的。我听说有一列去平壤的列车要通过。”

站台上不知什么时候聚集了一群群小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排起了一个个小长龙。我们车窗外的这群学生每个人都拎着一个小布口袋。

里面会是什么?他们要去哪儿?去干什么?

导游林小姐告诉我们,这些学生要去平壤,向伟大的领导者金正日祝贺国庆节,因为去的人太多,铁路方面正在调整车次,他们能赶上今天的火车是很幸运的。

这时窗外一片惊呼——一个小学生的布口袋漏了,里面一条白色的线条直通地面——孩子们布口袋里面装的是白花花的大米……

他们供奉给伟大的领导者的礼物,竟然是在我们中国孩子眼里还不如海滩上的砂子珍贵的大米!这也许是朝鲜普通家庭省吃俭用一两个月的口粮啊!!!!!!!!!!!!

当我们一行中有人问林小姐,是不是老百姓吃不饱肚子?我看到她的眼神中似乎掠过一丝淡淡的忧伤,旋即微笑着说:我们经历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也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援助。你们不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吗?我相信日子会很快好起来的……

我的心潮湿了。多好的姑娘,她那样热爱她的祖国!多么机智巧妙的回答,她在维护祖国和她自己的尊严!

几天来,林小姐的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机智沉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开始聊了起来。林小姐叫林玉莲,出生于平壤市一个教师家庭,毕业于朝鲜外国语大学汉语言专业,从小到大受到了很正规的教育。她不但汉语讲的好,中国古代诗词也很精通。她随口背诵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并说这首诗写出了劳动者的辛苦,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我们的孩子在背诵这首诗的时候,他们会珍惜碗中吃不掉的半碗米饭吗?

列车两个小时以后再次启动。

林小姐拿出一个精致的日记本,请我们每个人为她留言。我忘记了当时写了什么,但记得是一首歌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碧玉纯洁、晶莹剔透的短诗,鼓励她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邀请她有时间到中国做客。林小姐看懂了我的诗,明白了我的用意,深情地看了我一眼,目光如春风般温柔,如秋水般无尘……

朝鲜,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国家。她的山、她的水、她的建筑、她的人民,令我魂牵梦绕,百感交集。多么希望金正日能像邓小平一样早日把他的人民带向富足之路啊!

再见了,美丽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再见了,美丽的平壤!

再见了,可爱的、我一生都将不会再见到的小林姑娘!

朝鲜,我的心与你紧紧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