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修仙系统免费阅读:中国教育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须警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6:29:4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须警惕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侯晶晶

  又到一届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检验成色的时节,从厚薄轻重不同的求职简历上可以感受到:诚如斯言,进门时水平相似,出门时堪比师生。有些大学生在展示课内、课外的丰硕成果,另一些学生言表之间在后悔“翘课的日子”,慨叹以网吧为第二课堂、“情感学习”重于专业学习的生活轨迹。这巨大差异的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自主学习能力高下。

  美国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曾对成年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实验,他作为教师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协助者,一学期之后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均有明显增强。我国众多学习优胜者的案例研究也表明,自主学习是其制胜法宝。基于自主学习显著的重要性,我国新课改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定为教育改革的一项主要目标。然而,由于学龄人口与优质教育资源之间尚存巨大缺口以及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的实践取向依旧盛行。如果说在中小学阶段由于种种原因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尚不突出,那么,大学生则非常有必要也有充分的可能进行自主学习。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根源在于我国严进宽出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体制和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就体制而言,我国本科生处于高度放养的教育模式之中:脱离父母的监护只身来到学校(许多大学生同城上学也住校),从高中老师的保姆式看管突降为无导师制或名义导师制,从高中的海量作业骤变为几乎零作业。面对突然被赋予的自主管理权责,如果自主学习能力不匹配,就会导致前述那些问题。学习者主体性的低迷使得用人市场日益强调学校的门第,一些单位要求应聘者的第一学位完成于“211”或“985”高校。就个体而论,高中毕业生的去向比较单一,而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交集则相对较小。高校管理主要针对有限的共性部分,个性化发展的任务则留给学生通过自我诊断、自我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加以实现。

  大学生自主学习在时间和潜能方面有着充分的可能性。宽松的外部管理、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漫长的假期,使得大学生有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在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大学阶段的学习远比高中时悠闲。大学生的心智相对成熟,具有更大的潜能去利用丰富的教育拓展资源,将自由时间转换成有效的自主发展时间。

  自主学习的方略首先是本专业课程的自主管理、精深学习。“学非所爱”、“以后可能转专业”等与此不相冲突。任何学科都是人类思想宝库的一部分,在方法论、知识构架、思维方式方面都对人的精神具有滋养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转化为“爱其所学”。方法论及思维能力的可迁移性、跨学科研究能力的养成,也会对转专业之后的学习有所助益。长江学者、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陆小华曾患小儿麻痹症,显然适合从事理论研究。然而,他就读本科时仍冒着风险艰难地爬上高炉观察化学实验,因为“知识的网络是相通的,创新需要广博的积累”。陆小华告诉笔者,他目前记得的30年前本科骨干课内容,比现在刚考完该课的很多本科生还要准确。原因在于后者往往用临阵磨枪的短期记忆挣学分,而不是潜心自主学习,其区别如真假古董之“染色”与“沁色”。通过长期思索、实践,才能彻底理解、吸纳、活化学科的知识架构,才可能进行扎实有效的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进而有所创新。

  自主学习应与生涯规划接轨,毕业去向应该成为自主学习第二主题的前瞻导向。意欲求职者应该了解人才市场和职场的需要,及早重视学以致用,使“打工”、“假期实践”超越经济和学分的诉求,赋予它们严谨的实践学习意蕴,甚至可以设计成毕业论文的前期研究。意欲考研者需要考虑自己的未来专业与现有专业的关系是一脉相承,还是由宽泛到具体,抑或是另起炉灶,进而以相应的方式及早准备:在校内考试调换专业,或是诉诸自考课程、国内大学的网上课程等教育资源,自主进行准双学位培养,与考研无缝对接。

  大学的自主学习是终身自主学习的前奏,而自主学习是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马斯洛在《人性能达的境界》一书中分析了一种普遍的人性——畏惧崇高。其表现形式就是众所周知的畏难、先易后难、就易避难。学习型社会、知识型社会需要国民形成超越自我、主动学习的生活方式。大学教育的使命不只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普遍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意志、能力、习惯。尤其对于自主管理能力较薄弱的学生,不能任其在黑暗中自行摸索或率性而为,而要提供引导、分析、支持性的环境,使大学真正成为人生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