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屁王 电影: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论坛精华-佛教在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7:34:56

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

2009年04月08日  宁波修心庵论坛点击:0次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小乘者,断烦恼。

大乘者,烦恼即菩提.烦恼不可断。

唯有佛祖,断烦恼,亦得清静。

修行路漫漫...吾等初学乍到..烦恼多多皆无惧...我要勇敢地面对着生命里每一种实相,用生命去理解“闻过则喜”.

维摩诘经云:“一切烦恼皆是如来种。”

维摩诘经云:“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人生在世,似乎少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遇到这样的事,通常都会觉得很烦恼,心绪不宁。为了没有烦恼,也想了许多办法,包括在各种饰物上刻上不要烦恼、不生气或笑口常开一类的顺口溜,时刻提醒我忘记烦恼,让心情明朗起来。有一呵烦恼偈是这样说的:如是烦恼怨,使我大忧苦;住于我心中,引我到深渊;烦恼非可亲,从此莫相近。

虽然烦恼的确不招人喜欢,但是有了烦恼就怨天尤人或是仅仅靠一时的忘记,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重要的还是应该正视烦恼,想办法解决问题,把让人烦恼的事一一化解。造成烦恼的基本原因,是过去所做的不善业存留在意识田里的业习。因为无明、贪欲、嗔恨或其他烦恼的驱使,各种不同的习气,亦即业的种子,都种植在心识中。一旦情况合适,这些种子便成熟,再次生起烦恼。如果能够在遇难事也不烦恼,而是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的话,那么烦恼就是你成佛的慧根和菩提了。

要想把烦恼化解,单从心理和情绪方面来看,我觉得还是应该从自身做起,在自身多下工夫,多看一些让人情绪愉快的书籍,学会培养成一种开朗乐观的个性,不要总是认为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是因为自己注定的命运不好、运气不好,环境不好、身体不好、健康不好、头脑不好、周围的人不好……看待问题时怨天尤人,对于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却总是视而不见,从来不想很多事可能只是因为自己的某个行为做得不对而导致的,以为所有外部的条件变好了的时候,"我"的命运、生活就好了,其实这么想是不对的。甚至可能本来发生这样的事是很正常的,但因为个人的想法太悲观,以至于遇事就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命不好才会导致发生了这样的事,因为是注定的,努力也没用,只好在自我的悲叹中烦恼着而毫无办法。

烦恼是从心而生出的一种情绪,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有时候,发生一件事时,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或是借助他人的力量,也可以把所谓烦恼的事情解决;但有的时候,事情又不完全由个人决定,也不能为个人所左右,就像自然界存在着的自然规律一样,当我们真的无法改变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只要做到我们能做的就可以了,完全用不着为此伤感或烦恼。毕竟,人活一世,想要一辈子都能够得到永久的幸福和快乐,那基本上是妄想,因为谁也逃离不了三界六道,而在此轮回中,想永久的与烦恼绝缘的话,为人一世都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一个人若是彻底没了烦恼的话,那他就不是人而成佛了,因为没烦恼的众生是诸佛,有烦恼的众生是我们凡夫。我们修习佛法的目的就是为获得觉悟、消除烦恼与迷信。消除烦恼,首先就要认清烦恼心的特性或作用;其次,必须了解烦恼心生起的各种原因。关于此点,宗喀巴大师说明了助长烦恼生起的六项因素:一、业的习气;二、外境;三、恶友的影响;四、依从错误的教导;五、习惯;六、错误的概念。再进一步来说,凡夫要修行的话,还少不了需要烦恼,因为佛说,一切皆有因缘,有因才有果,所有的菩提都不是无中生有的,菩提实际上就是烦恼,把烦恼转成菩提的修行就是修习佛法的重要一环。是烦恼促使我们修行解脱,从这个角度来说,烦恼也是一个人修行的最好因缘,而修行的实质,就是要把烦恼转为菩提,从而得到永恒的大自在、大智慧、大安乐。

烦恼即菩提,并不是说我们为了得菩提而每天都浸在烦恼中,如果那样就违背了我想说的本意了。所谓烦恼与菩提间的关系,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并不是所有的烦恼都能变成菩提,就看你怎样把烦恼转为菩提了。对于修行人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检察自己的烦恼是否减少了,内心是否越来越充实、稳定,来判断自己的修行是否进步了。当我们敞开内心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真实的想法,可以真正抛开世间的一切情、欲等障碍来面对一个真实的内心,那时我们可以知觉很多,从而可以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而非表象。这样无论是对解决世俗的问题还是个人的修行,都是极为有利的。如果内心清净,无所挂碍,那么我们就可以证得菩提了。所谓明心见性,就是这个道理。

一位资深的佛门中人就曾说过,如果我们凡事内心崩得太紧,凡事都要格外冒出一些是非对错的观念来替一切言行"验明正身",这恰是大烦恼。放不下"我",舍不下"我",自是烦恼多多。我,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我觉得这种说法就很有道理,佛陀曾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欲界",放不下"我",其实还是被尘世中的俗事牵绊着,无法解脱,"修行就是为了放下,为了自在,为了智慧解脱"。《维摩诘经》云:"一切尘劳,即如来种。"《中论》有云:"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只要我们加紧努力,创造条件,定能改善因果。烦恼在何处,修行就在何处。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此一生,一切成功还是事在人为。谁都希望能"活"得更美满,众生都有一颗求取美满和幸福的心,关键是在遇到问题,尤其是困境时,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与现实生活相隔离,应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良习气和烦恼,只要我们坚持积攒善业功德,完善心性和人格,生活中自然会趋吉避凶,烦恼、坏毛病与不良习气、行为便会日渐消减。坦然面对一切恶果和逆境,坚信自己只要一心向善,不断修正自己,一定就有成功的那一天。

佛经上说:"无碍清净慧,皆由禅定生"。相信那些明白了烦恼即是菩提的人自然会在修行的过程中得到无上菩提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