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哪里好玩:沭阳:这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2007-04-0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23:05:57
这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2007-04-02
作者:风尘仆客

在长长的京沪线中间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那就是不夜城——沭阳!在辽阔的华东平原上有一块天然的氧吧,那就是生态城——沭阳!在崛起的苏北大地上有一个领跑的先锋,那就是活力城——沭阳!在发达的近海地区中有一片绝版的宝地,那就是创新城——沭阳!她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近郊最宝贵的投资热土,也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相对而言,这里极其宝贵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是产业转移南下北上西进的最佳选择。这里,商机无限,机遇难得,劝君把握……假如你未到过沭阳,从北京乘火车南下,只需两站路便可抵达沭阳;在上海早饭后沿京沪高速北上,正好可以到达沭阳用午餐。

沭阳东临连云港港口,三面背靠观音、白塔埠、淮安三大国际机场,水、陆、空、铁等各类交通均十分便利,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安家乐业之理想选择。朋友,有空一定要来这里看看,让您的眼见证实这些所言之实。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

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

沭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

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1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

2005年,全县实现花卉销售收入22亿元。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

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网总面积达23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

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

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1997年前,沭阳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公路密度在全省最小,等级公路在全省最低,公路质量在全省最差,全县黑色路面仅56公里,人均占有量仅占当时全省平均水平的1/8,72%的行政村未通砂石路,22%的家庭没有通上电,54%的村没有通上电话,80%的村没有自来水。近年来,沭阳举全县之力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有效地缓解了"瓶颈"制约。目前,全县已经初步实现了市县公路等级化、县乡公路灰黑化、乡村道路砂石化、全县公路网络化,公路密度和等级在苏北各县(市)中位居前列。

电力、通信、供水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早在1999年就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农村改水实际受益人口近140万人。沭阳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新沂河横贯东西,淮沭新河纵穿南北。我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县实验小学新校区沭阳因改革创新而扬名全国,同时也因改革创新而受益无穷。

近年来,沭阳以敢为天下先的非凡气魄,以一切服从于把事情办成办好为原则,逐步把改革创新推进到所有可触及的领域。十五期间,全县上报省市参评或参展制度创新成果197项,占全市三分之二。创新干部管理制度,首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河,率先实行干部任前公示、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问责评议等一系列干部任用和监督制度,分别被中组部和国家审计署在全国予以推广。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先后成立招投标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六大中心和多个重点工作指挥部,新组建蔬菜、花卉、食用菌、畜禽等4大产业发展办公室,对县乡领导干部实行不交叉分工,优化了行政资源,提高了办事效率。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一线工作、工作会办、立即就办、无借口工作、首问负责、服务承诺、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落实制度。

坚持抓发展机遇就是解决好一个个问题、做好一件件实事、办好一个个项目,对目标任务进行定量分解,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立健全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抓主要对象、主要领导抓的七抓维稳工作机制,实现了由救火式、被动式化解社会矛盾向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超前化处理问题转变。成立县诚信服务监督局,实行与公安110、经济110、新闻110、安全110联动运行,在重点窗口单位安装服务质量评价器。实行项目帮办制,组织专人或专门班子为重点项目帮办建设、帮办生产、帮办招工、帮办生活。改革让沭阳春潮涌动,生机勃发;创新让沭阳活力迸发,魅力四射。近年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万余人前来考察沭阳改革工作,借鉴沭阳创新的做法。

县第二实验小学校区

怀文中学新校区

县人民医院

沭阳县仁慈医院

沭阳旧时多临河建街,沿街辟巷。

明正德七年(1512)始筑土城,万历四十四年(1616)改建砖城。乡村集镇多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渐趋规模,定期集散。城乡屋宇简陋,道路晴尘雨泞。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造旧城区。1956年城区南扩,1981年向东西拓展。至1987年城区面积为6平方公里,共建街道20条,人均居住面积为5.91平方米。近年来,沭阳瞄准建设江北最大、最美县城,进一步加快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步伐,大力实施东扩南延战略,迅速拉开城市建设框架,不断昂起县城这个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目前,沭阳城区已经形成了新城区、老城区、经济开发区三区一体总体格局,基础设施配套面积达51平方公里,人口39万,在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城市中都位居前列。主干道形成六横八纵两环格局,南京东路、广州路、上海路等23条路段实施无杆化改造;绿化覆盖率迅速达43%,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超过10平方米。

致力建不拆迁的房子,目前正在实施具有较高品位的66栋12层以上楼房已有28栋顺利建成,其它38栋正在加快实施;城区一大批商贸龙头相继涌现,肯德基在苏北县级城市的第一家连锁店落户沭阳,正在加快建设的大型商贸物流设施总投入40多亿元、总建筑面积350多万平方米,县城人气进一步提升,商气进一步汇聚。今天的沭阳,街道宽敞,楼房鳞次栉比,绿地成片,繁花似锦,环境优美,管理有序,人气旺盛,基本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目标,中等城市框架日益凸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近年来,沭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从县情出发,坚持求实务实落实,奋力创业创新创优,大力实施以项目推进为发展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发展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狠抓产业大转移、房地产大开发两大机遇,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快速稳健势头。

经济运行在提速增效上再创新佳绩,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12亿元、财政收入8.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01亿元,分别增长15.2%、53.4%和43.1%,一般预算收入在苏北28个县市区中由2005年的第8位跃升至第5位。工业经济在集中集聚集跃上登上新台阶,经济开发区正式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已承载各类项目39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6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0家,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建成投产项目249个,从业人员4.08万,一座以轻纺服装、电子、能源、机械、金属加工等重点项目支撑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基地雏形已经呈现。招商引资在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2006年,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247个,协议投资127.51亿元,其中超亿元工业项目32个,上海(沭阳)轻纺工业园总投资达12亿元,宝娜斯针织单体投资10亿元。

民营经济在培植骨干企业上赢得新进展,新增个体工商户9080户、私营企业800家,民营企业发展呈现规模变大、体格增强势头,业事集团、鼎盛纺织等创业明星的示范效应不断放大。

沭阳县拥有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40万,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坚持差别竞争,特色取胜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实行政府推动、示范带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放大特色亮点,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五大特色经济板块。一是林业板块。全县现有成片林面积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36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企业达2286家,固定资产投入在千万元以上的12家,从业人员8.4万人,产品涵盖多层板、刨花板、细木工板、贴面板、强化地板及木制工艺品等,中高密度板加工量居全省首位。二是花木板块。现有花木种植面积31万亩,全县共有花木从业人员达14万人,经纪人1.3万人,拥有国家二、三级园林绿化施工资质企业有50家,公司资产在百万元以上花木企业有32家。

沭阳的花木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年销售额近22亿元。三是食用菌板块。围绕林地、庄台和田间隙地大搞食用菌生产,积极发展具有出口创汇潜力的香菇、茶树菇等优、特食用菌生产,全县食用菌生产面积达1亿平方尺,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四是水禽板块。淮沭新河、新沂河两河沿线13个乡镇共养殖生态鹅179.99万只,出栏92.36万只,鹅、鸭饲养量超过322.19万只,生猪饲养量达93万头,商品猪出栏58万头。五是瓜菜板块。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应时蔬菜、出口创汇蔬菜、无公害蔬菜,建成10个特色瓜菜生产基地,复种面积达60万亩,总产量160万吨,年产值10亿元。

沭阳县工业在明清时期,境内以传统的手工作坊为主,其中惟酿酒造油称大宗。

民国期间,沭阳工业生产能力低下。1949年,仅有一家全民企业,年产值16万元。50年代,县级工业逐渐兴起。改革开放以来,沭阳工业得以快速稳健发展。近年来,沭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坚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第一方略,深入实施工业突破战略,集主要精力实现工业突破,真正做到围绕工业、大干工业、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目前,沭阳的工业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期,已形成以木材加工、轻纺服装、化工医药、农用机械、农产品加工以及建材、酿酒、锅炉制造等为龙头的工业生产体系。骨干项目支撑效应日益显现,木制品加工业主导地位越发明显,从业人员9万多,中高密度板年加工能力60万立方米,居全省首位;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类项目向集群态势演变,从业人员超过5万,现代轻纺工业城雏形已经呈现。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第三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不断强化城乡市场载体建设,拉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艺术和社会福利业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全县已建成专业化市场128个,商业网点1万余个,农村乡镇全部形成一镇两市、一镇多市格局。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和家庭上网,全县因特网用户已达2万户。2006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亿元,增长15.4%。新增私家轿车1886辆,增长38%;新增移动电话5.95万部,增长66.7%;新增电信宽带网用户2538户,增长3.7%。金融机构新增各类存款13.58亿元,增长39%;新增各类贷款9.94亿元,超过前两年的总和;发放担保贷款3.43亿元,同比增加1.58亿元;消化不良贷款2.21亿元,比上年下降8.86个百分点。

该篇游记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