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电路的工作原理:《易传》批判【3】《系辞》第2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9:46:15

《易传》批判【3】《系辞》第2章

(2010-03-12 18:22:08) 标签:

系辞

爻辞

易经

卦象

阳爻

宇宙

文化

分类: 《易传》批判

    《易经·系辞上传》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还是需要先纠正一下断句:“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古代的文字,没有标点。所有有标点的易经典籍,其中的标点,都是近代以来的人们加上去的。加上标点,很是阅读方便。但如果所加的标点,形成断句不准确,就会影响对经文的理解效果。比如,不加标点的效果:“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今人阅读时会很不方便。我们常见的标点效果:“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意思是:1、圣人设卦观象;2、圣人加上系辞,才有了吉凶效果的分辨。纠正标点的效果:“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意思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使人们有了分辨吉凶的能力与依据。

 

    《系辞》作者在这里提出的圣人是谁?没有给出具体是谁的答案,只说是“设卦、观象、系辞”的人。易经的完成,往往不止一人之功。不同时期的易经的完成,也往往不止一人之功。伏羲初创八卦,女娲补天、治水、立极,初创的东西,最需要验证,伏羲时期的易经,由伏羲、女娲二人来完成。连山易时期的易经,神农将伏羲易经推演到以艮卦为首卦,造字的仓颉,图之以象,《连山易》由神农、仓颉二人完成。归藏易时期的易经,由黄帝将神农《连山易》的艮卦为首卦,推演到以坤卦为首卦,到了夏代前期,由商部落先祖亥这个人,也即牛郎织女故事中的男主人翁牛郎,乞巧而传播弘扬开来,《归藏易》由黄帝、亥二人完成。文王演易,将商部落坤卦为首卦的《归藏易》推演为以乾卦为首卦的《周易》,直到孔子为《周易》作传,《周易》才成为孔子之后2000年的中华圣典,《周易》由文王、孔子二人完成。这一现象,也符合易经双数成卦的规律。

 

    解释一下易经中的“象”。《系辞》到这里,已经第二次出现这个“象”字。一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讲到了“象”,这里的“设卦观象”讲到了“象”。“在天成象”指的是天上星象与易经八卦卦象的关系。“设卦观象”指的是卦象。天是乾卦的卦象;海洋是兑卦的卦象;太阳是离卦的卦象;雷电是震卦的卦象;风是巽卦的卦象;河流是坎卦的卦象;山是艮卦的卦象;土地是坤挂的卦象。八卦又可以在人体上分出卦象,乃至六十四卦卦卦有卦象等。易经中象的概念,主要指卦象。《系辞》所言范围,不出商周两代,不出《归藏易》与《周易》。神农之前,《连山易》之前,为《系辞》所不讲。儒家《四书五经》,也从尧舜禹三代讲起,《系辞》于此一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这一系列行为中所指的圣人,也是后世圣人,不是直接指向创立八卦时的圣人。创立八卦时的圣人,是不设卦,不观象的。为什么这么讲,这就与易经中的“象”有关。“象,像也。”易经中的象,最初却实为“画像”,可以让人观览的绘画的像。易经画像,属于最初文字,是文字的雏形。在汉字的起源上,汉字与绘画同源,字画同源。对于易经来讲,文字与卦象同源。文字不是与符号同源,文字不是与卦符同源。

 

    当卦象就是画像、卦画就是卦象的时候,这是《易经》,最初的《易经》,最初《易经》的存在方式、表达方式,就是美术形式,经文中画着的一幅幅图谱,关于山林水族,关于人物,以及人物的主要特征与作为、表现——由此可以观象。这就否定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圣人创立易经的说法。《易经》一书,与天象有关,但没有太大的关系。远古之人,比今天的普通人要多懂一些天象,在夜间,他们依靠天上的星星辨认方向、划分时节,但于今天的天文学家相比,他们差得很远,他们所掌握的天文知识,依然是感性的,直观的,与现代天文知识,无可比性。《易经》也就绝对不是什么宇宙学、宇宙代数学之类。“在天成象”之说,是后世圣人附会上去的,是后人的观念,是一种后天观念。我们这样讲,是不是把易经给看低了?我想不会。伏羲创造易经时“仰观俯察”,“仰观”的内容,只有日月,只有阴阳,易经是从太阳和月亮开始的学问,从阴阳开始的学问,从太阳之阳与月亮之阴作用下做起,研究探讨其对于自然的影响,对于人、对于人的生命与行为与社会的影响。还易经以本来面目,比虚妄地抬高易经更重要,还易经以本来面目,才能够恢复易经的本来作用、根本作用,大作用。

 

    古之圣人,找出万物万事的阴阳特征而画象。所以战国时期的韩宣子到鲁国去。不说在鲁国见到了《周易》,而说在鲁国见到了《易象》,并且认为《易象》才是文王、周公研究的东西。观象系辞,为卦象图画加上了说明文字,世传是文王的功劳,实际上不是,是商代的事情,是夏代的事情,是夏代商部落先祖的功勋。为易经卦象图画加上文字说明,此谓辞由象生。象吉则辞吉,象凶则辞凶。辞有吉凶,皆象之本意。“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是后世圣人的演易行为,不是指创造易经八卦的行为。“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是说算卦的事情,在龟甲上刻写卦辞等,分析命运吉凶、事业可为不可为等,在上古时期,都是圣人才从事的事业。“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推刚柔、生变化,由此推动人类文化的进步,由此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卦象就是画像、卦画。参照《揭秘山海经》一文中《山海经》与《连山易》关系的论述。

 

    卦象:最初指的是《山海经》中的图画。
 
    在易经爻辞中,“贞吉”、“贞凶”,常组合在一起,为什么?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易经中的卦象,由这样几种特性:一是吉凶特性,吉凶主得失;二是悔吝特性,悔吝主忧虞;三是变化特性,变化主进退;四是刚柔特性,刚柔主昼夜。吉凶指个人自身行为;悔吝指社会关系的处理以及财物处理;变化指事业;刚柔指时间。变化之说,刚柔之说,是就悔吝来讲的。吉、凶、悔、吝四字,是爻辞中的常用字,是爻辞中的常用“断语”、“判词”。吉凶悔吝的发生,在于卦变,卦变在于时,自然与人事的一切变化,发生在时间中。

 

    “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吉凶之所以指个人自身行为,我们在前面讲到了《易经》中吉与凶的判断,与祭祀有关。古代占卜,是在特定场合中举行,很慎重,结合了特定的仪规,要举行祭祀,要告诉先人:我们要算卦了。我们要占卜了,这时候举行占卜,是不是合适?是不是有利?合适、有利就叫做“贞”,不合适、无利就叫做不贞。在易经爻辞中,“贞吉”、“贞凶”,常组合在一起,为什么,“贞”,指的是占卜,指的是占卜行为本身,指的就是占卜环境、时间上的适宜或不适宜。“吉兆”、“凶兆”,在甲骨文中叫做“贞兆”,吉凶在于兆,兆示与预示。“失得之象”,指占卜这种举措、行为的得失。指算命先生自己与来算命的人,此时是不是适合算命;此人是不是适合从事算命行业,此人是不是适合经常去算命。不懂得“贞吉”,不懂得“贞凶”,怎么又会懂得算命准与不准呢?怎么又会懂得卦中明明显示的是凶兆,人家怎么无凶?卦中明明显示的是吉兆,那个人却怎么是倒霉透顶?“吉凶者,失得之象”,指预测行为本身。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指的是这个。

 

    “设卦、观象、系辞明吉凶”,奥妙在这个。

 

    《系辞》作者大约不懂得“吉凶”的原意,造成对“吉凶”的理解与今人的理解一样,才把“吉凶”、“悔吝”、“变化”、“刚柔”,对等放在一起给于解释。实际上,“变化”、“刚柔”,只针对“悔吝”。“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悔吝指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处理以及财物处理。一个人的社会关系以及财务得失,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即所谓“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变化、进退,表面上看,一切在于人,是由人自己来做决定的。实际上,从易经的角度上讲,处理社会关系,处理财务事业,这些都属于现象,引发这些发生变化的,都在于道自身的深层变化,而不在于人,即所谓“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刚柔指阴阳,它像昼夜相互交替循环变化一样,一刻也不停止。昼夜转换影响的是万物随之变化,刚柔转换影响的是人,是人的意识,是人的决策,是人的行为。人是什么?人是道器,人是道之器。道器是什么?器是盛放物品的器具。道之器,是说道把人的生命作为盛放道这种物体的器具。这样讲,好像还是抬高了人的价值,抬高了生命的价值。“天若有情天亦老”,道没有把人当作器,是人这种器存在着,存在在那里。道像雨水一样只管落下,下雨的地方正好有一些器皿,雨水落了进去。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并不属于自己,富贵穷通,出生死亡,都不是自己主管得了的。他们完全像一个个提线木偶,自己在幕布上表演着,上演着一出出悲欢离合情真意切善善恶恶的人生舞台剧,实际上全在于那些提线。那些提线掌握在道的手中,而又“天地不仁”,道并不是为了你的人生表演,来做你的提线者。

 

    变化、进退,是人生事业成败关键。道变人也变。人在不停地转向、进退。进一步则生,退一部则死,或退一部则生,进一步则死。人生进退在道不在人。《易经》作者认识到,不能这样听天由命地生存,于是创下了《易经》这部可以查阅天道变化的“辞典”,由人自己来决定自己的进退。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易经每一卦都有六爻,六爻的变动,蕴含了三极之道。三极之道指的哪三极?这是个问题,很大的问题。传统的、经典性的解释,历来说是指天、地、人三极。天指的是天道,地指的是地道,人指的是人道。是不是?恐怕至今也没有人说不是。

 

    传统的三极说有三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一卦六爻,初爻与四爻为下极,二爻与五爻为中极,三爻与上爻为上极。初爻四爻即地极。二爻五爻即人极。三爻上爻即天极。第二种分法是:初爻二爻为下极,为地极;三爻四爻为中极,为人极;五爻上爻为上极,为天极。三极即三才,天、地、人三才。并且认为阴阳者,为天极。刚柔者,为地极。仁义者,为人极。第三种分法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经卦,每卦由三爻组成,初爻代表地道,中爻代表人道,上爻代表天道。

 

    是不是这样?听上去解释得自然而然,很有道理,很合乎情理,很合乎常情和常理。然而,易经讲的不是常情,不是常理,不是常道,易经讲的是“非常道”。易经不用三。《道德经》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用三。《道德经》中的一二三之说,如同《圣经》中讲的,上帝说,天要有光,就有了光。《易经》与《道德经》,不是属于不同的体系,是属于不同的性质。《易经》是一种方法体系,《道德经》是一种思想观念体系。《易经》不用三,用二、四、六、八、十。在《易经》认为,道只有两种根本能量,阴性能量与阳性能量。阴性能量是月亮的能量,阳性能量是太阳的能量。两种能量为二,两种能量再作用为四,以至于六、八、十。

 

    爻是指卦符。分为阴爻和阳爻两种。“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讲的是阴阳,这从易经卦符只有阴阳两种上表现得极其充分。易经有****,****这种阴性作用的能量,我们可以理解为地道;易经有阳道,阳道这种阳性作用的能量,我们可以理解为天道。易经无人道。人不是一种宇宙能量,人没有这个能量。《易经》文化,中国文化在根本上,从来不曾盲目夸大过人的作用,从来不曾把人放到与宇宙能量同等的位置上。也从来没有小看人的作用,把人作为易道的玩物。易经认为,人有认识易道的能力,有运用、发挥易道的能力。《易经》就是关于人类认识道的存在、道的知识与运用、发挥易道,为人类生存服务的一部经典。

 

    那么,“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讲的是什么呢?它是这样讲的:六爻不动,则反映不出人事。六爻动的时候,就反映出了人事。六爻动的时候,则在易道的天道、地道中,补足了人道。在宇宙自然的阴阳能量中,没有人道。人,是在爻的位置上。《易经》有64卦,有386爻,爻爻讲人事。要在《易经》中寻找人道,只有到爻上去找,到爻辞上去找,离开爻辞无人道。人参与不到化生万物的宇宙自然能量中去,人是被化者、被生者,人不是决定者,是被决定者——不承认这一点,就无法承认命运的存在,乃至道的存在,道自身的存在,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的客观性。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如果是一位预测师,在预测实践中,应该更能够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在古代,君子通常是指有修养有品德的人。在这里,指的应该是对《易经》这部经典有所研究有所成就的人们。“《易》之序”的序,指的是什么?是卦序还是爻序?“是故”,是“所以说”的意思,这里的“所以说”,是接着“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来讲的,这样我们就明白了这里讲的这个“序”,指的是爻序。易经64卦,每卦都有6个爻,爻用卦符表示,分为阳爻和阴爻,阳爻是用一条短线表示,阴爻是用一条断开的短线表示。阳爻所指的,是太阳的能量作用,太阳光线是直接照射到地球上的,因此表示阳爻的那条短线是连续的,不断开的;阴爻所指的,是月亮的能量作用,月亮本身不发光,是把太阳的光线间接的反射到地球上的,因此表示阴爻的那条短线,是间接的,是断开的。在卦的符号之外,用语言表示阴爻、阳爻时,用“九”和“六”两个数字表示。“九”指的是阳爻,“六”指的是阴爻。

 

    每一卦有6个爻,每一爻都有各自的阴阳属性,每一爻还都有着固定的爻位,表示爻位顺序——这称为爻序。爻序是自上而下的,最下的一爻,称作初爻,然后是二爻,然后是三爻,然后是四爻,然后是五爻,最后一爻,也就是最上面的一爻,称作上爻。初爻如果是阴爻,被称作“初六”,初爻如果是阳爻,被称作“初九”;二爻如果是阴爻,被称作“六二”,二爻如果是阳爻,被称作“九二”……依此类推。

 

    这里特别应该注意的是,爻序分上下,是“纸上谈爻”,“纸上看爻”。它是“传统”,它指的早已经不是实际上的爻位和爻序了。实际上的爻位和爻序,是要画在大地上,是画在现实中的山水泥土上的。如果是在现实中土地上河流山川上画出这些卦符,应该怎么画?你要对准方位,面对南方,在最靠近怀里的地方,画出内爻,也就是初爻,然后由北而南,画出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外爻。初爻称内爻,上爻称外爻。初爻称北爻,上爻称南爻。这才与每两个经卦组成一卦,下卦称内卦、上卦称外卦相一致。“纸上谈爻”时所称的上卦就不是上卦了,所称的下卦也就不是下卦了,为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北为上,南为下。按照北为上南为下确定爻位上下时,初爻表示北方为上爻,最后一爻表示南方为下爻。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序什么序?数千年的君子连爻序爻位都讲不清、分不清,还序什么序呵?“居而安,”安其卦者时间与位序。一个人的命运,君子的命运,都反映在爻上,是在依着爻的时间顺序与爻的位序,形成人的命运。这里讲的又是易经方法。一个人是一个卦,一个人的一生命运,反映在爻上,都写在了爻上,以个人命运中的大运小运,不同命运的时间断,依着爻位爻序的变化而变化,而有序的变化。你所接触到的、使用的预测方法,是这样的吗?是依靠爻序爻位的推进变化去预测分析人们的命运的吗?你所接触道德、使用的预测方方法,使用爻辞不使用?君子“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人的命运不仅仅是依着爻位爻序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依着爻辞的变化而变化,依着爻辞中文字的变化而变化。易经,夺天神功,精细入微,一至于斯。“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乐而玩”,是一种态度,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易道玩的态度,敢于易道玩一回的态度。玩的乐趣,在于被爻辞说准、一次次说准,一次次应兆了爻辞的预言性、预测性之后,认识爻辞,应用爻辞,把握爻辞,发挥爻辞,人,能不能走出爻辞的宿命。这是君子所以学习研究探讨易经、掌握应用易经的人生意趣、生存意趣、生命的意趣。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系辞作者在讲到爻辞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学习对待爻辞的方法与态度:“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两个“是故”,是一句完整的话,本不应该分开解释。

 

    “君子”确实应该是指社会上有修养有品德的人。我们在前面把“君子”解释成“指的应该是对《易经》这部经典有所研究有所成就的人们。”是一个有善意的曲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去曲解“君子”?我的一贯认识,道德修养与易经没有关系。既然道德修养与易经没有关系,学习和掌握易经,也就不单单是君子们用以养性修德的事情。易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是每一个帝王的事情,是每一个官员的事情,是每一个君子的事情,更是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事情。帝王不懂得易经,就无法依据易道制定国策,官员不懂得易经,就无法依据易经原理去落实政策,君子不懂得易经,就不知道学问为何物,而老百姓懂不懂易经,关系最大,关系到家族延续乃至族种延续,关系到人的质量,关系到民族人物的不断涌现与诞生,关系到族权与政权,关系到民生财富的创造。

 

    通盘看《系辞》,《系辞》对于《易经》的认识,宏观的认识和细节把握,都已经具有了高超的水准,确实能够写出《系辞》的人,应该具有了圣人一样的胆识与心识,因此我不怀疑《系辞》是孔子的作品,或者说是孔子那样的人才应该具有的能力。但这里出现的两个“是故”,两个“是故”之后的“君子”,似乎有作者“自称”、“自喻”的嫌疑,是指作者一类的人。把学习掌握易经框定在君子层面,似乎作者不懂得易经对于整个国家、民族的作用。使用一个“玩”字,指“玩味”也好,指“玩乐”也好,指“把玩”也好,指“意趣”也好,似乎极不慎重,不是一个人应有的对待民族圣典的态度。倒确实像我们后世普通知识分子读书、写字、画画那样一种休闲心态,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心态。这是严重的错误:《易经》不是被人用来休闲的,不是被人用来修心养性的。

 

    《系辞》的作者不好确定。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系辞》与《系辞传》是两回事情。《系辞》是一回事,为《系辞》立传,又是一回事。这里整个的一句话:“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或者可以做出这样的处理: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这一句时结束。没有后面的“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这句话结束,是不是更符合整篇《系辞》的“概括性”风格?两个“是故”,是不是显得是后人缀上去的?是对“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一句话读后感式的心得?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如果这是《系辞》作者所持的学习对待爻辞的方法与态度,这种方法与态度,极其要不得。君子安居时观其卦象,玩味系辞,行动时观其卦变,玩味占卜,所谓居安观象,静也,观象玩辞。玩象辞也。平时读读卦,推敲推敲爻辞,有事时抛抛铜钱,玩玩卦——这一概不是易经的根本方法。人的命运,不是这么去认识、去对待的。人在卦中,命运在六爻中,六爻动变,在于易道阴阳自身的动变,人的命运随之而变,所以,君子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学习易经,掌握易经,在易道动变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易道所变,在命运吉凶到来之前,就要预知吉凶,以已经提前知道的命运变化,作出行为决策——这是易经所讲的道理,所讲的一个人应有的安身立命方法,立身处世规范。这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不是“观象玩辞玩占”的方法与态度所能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