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高达模型新浪:中共交出两大答卷 形成执政科学布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6:55:35

中共交出两大答卷 形成执政科学布局

张志明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我党执政60周年之际召开了十七届四中全会,有何宣示和展望?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志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共进京赶考六十年,交出了两大令人民满意的考卷,形成了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布局。

   进京“赶考”60年,考卷答案由人民评判

  68年前,陈嘉庚先生考察延安后就充满自信地预测了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而且一定会走向全国执政地位,但却担心,共产党执政以后是否会继续“如此廉洁、兴利除弊、一心为人民造福如延安之精神乎”?

  64年前,黄炎培先生也同样为延安的一代新风所动,把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于中共后,也担心中共执政后是否会重蹈“历史周期率”的覆辙。

  60年前,当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走向北京城的时候,毛泽东让他的机要秘书叶子龙随身携带着《甲申三百年祭》,提醒他的战友们要进京赶考考出好成绩,决不能当李自成。今天,我们党考得怎么样?给我们的人民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成绩合格吗?人民满意吗?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了吗?我们的延安精神还在吗?这是党执政60周年之际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也是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当然得由人民说了算,得由事实说了算。四中全会的结论就是这种历史事实的回答!

    第一张考卷: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历史帷幕

  张志明说,中共进京赶考60年,有两张考卷,一是考中共的执政成绩,你执政兴国的业绩人民满意吗?二是考中共自身建设的成绩,你中共经受住执政的考验了吗?你执掌的权力有没有被腐蚀?你有能力继续避免权力的腐败吗?

  对第一张考卷,可想起1935年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中国人最紧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一曰生存,二曰温饱,三曰发展。他说此话时中国共产党还在长征途中生死未卜,但74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此有了真正的尊严,而且在执政短短60年的时间内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发展全面复兴的历史帷幕。在中国这样一个被东西方列强侵吞掠夺近百年而积贫积弱到一穷二白的国家,完全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而取得这样的伟大成就,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张考卷:形成了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布局

  对第二张考卷,张志明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不仅不同于西方政党,也大大区别于其他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我们党是一个特别清醒时刻警醒的党,是一个特别善于通过学习实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党。这种可贵的独特品质是我们党能够一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因素。尽管执政60年执政党建设的探索经过了不少挫折,甚至形成了“文化大革命”时期50字建党纲领那样的认识误区,但我们还是形成了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布局,这是60年执政史上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

  一是及时准确地判断和把握了执政党历史方位的两大根本性转变。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思考和分析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实现两大转变也是形成执政党建设科学布局的动力和支点。

  二是科学地提出了执政党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即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三是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总目标,正确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这样一个长期困扰执政党建设的问题。从而为执政党建设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四是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初步回答了“怎么建设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问题。

五是做出了以“一条主线、五个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执政党建设总体部署,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了“如何建设执政党”的问题。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年瓦窑堡会议初步形成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科学布局,再到1945年党的七大基本完成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从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形成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布局,我们可以预见它对完成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意义,对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意义。张志明表示,应该说,进京赶考60年,我们两张考卷的成绩,人民是满意的。

  自信清醒而自觉进步,面临新形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带着同样的清醒和自觉,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为此,四中全会作出庄重宣示,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张志明说,针对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四中全会除了对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做出重大部署之外,特别强调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的问题,并指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超越“运动”模式,探索制度建党的科学途径

  张志明表示,运用什么样的治党方法才能走出“历史周期率”,使我们党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以实现可持续执政,是几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艰辛探索的重大课题。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在全面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群众运动”和“政治运动”的办法治党显然已经不行了,甚至连带有“运动”色彩的其他办法也越来越行不通了。我们党近年来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但仍然存在着载体缺乏、时效短、与工作结合不紧密、人文关怀不够和基层积极性不高的情况。这说明,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仅靠自上而下的组织推动方式是不够的,更要从每个党员自身发展(党员个人愿景)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党员自我超越的励志信念,培养党员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心智模式,推动组织内部民主风气的形成,进而在工作创新中实现制度创新,在制度创新中不断实现党的各级组织的共同愿景,从而最终有效实现全党的组织目标。而“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政党”建设,恰恰顺应了党的建设这种急迫要求,无疑会促使我们党尽快超越“运动”模式,探索到制度建党的科学途径。其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