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堂好还是韩束好: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8:09:16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2日 20:52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日报
评分 00
排行榜 意见反馈 收藏
分享 MSN或QQ好友 贴到博客或论坛 转发邮件 一键转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未来五年,我国“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十二五”规划将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气象,也带来新的机遇,它使我国走向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
机遇一,可能的新型发展道路。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区域的发展按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定位,限制开发区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禁止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经济发展如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等,不能以地域繁荣来考量,而是以人的发展来考量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以人的发展为基准,而不是国土的全面开发,我们不能搞所谓的地域繁荣的均衡。这意味着不能搞大规模开发了,不能像原来某些地区做的那样先污染后治理了,引入的产业或企业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不能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原来的路径发展,而要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
机遇二,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覆盖。
自然和经济规律要求不同的地区承担不同的功能,进行程度不同的开发。之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有差别的,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推进,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推进的过程中,西部广大地区能够得到与东部中部地区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使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居民也一样得到与东部地区公民同等的待遇。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的差距,推动发展成果的共享。让各地区的公民公平地享有发展成果,这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发展得以持续的重要保障。
机遇三,结构调整和产业的“梯度转移”。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将会加速,给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依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区域性产业转移,是在一定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和趋势。当一个地区的要素成本显著上升后,那些利润率较低的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利益的驱动,自然会转向下一个成本较低的地区,形成产业的梯度转移态势。上世纪80至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就是靠承接美、日等国转移轻工、电子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承接“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经济快速发展。如今,羽翼渐丰的东部地区已经进入了产业升级的阶段,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了一个必然趋势。在这种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但真正的主角是市场。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区域性产业转移,产业听从市场的“指令”转移,哪里具备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哪里就可能成为产业的落脚地,就可能迎来发展的机遇。对于中部西部地区来说,区域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是求得自身发展的绝好机会。
机遇四,凸显各地发展优势。
按照区域发展的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在国家层面上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并明确了各自的范围、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优化开发区都在东部和中部,东部开放早,开发有经验,在产业、市场及创新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西部很多地方被划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这意味着西部这些地方只能适当开发或不能开发。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成为一种日常行为,这些生态区成了很有价值的“产品”,人们为了休闲、旅游等愿意为之“付费”,这是一种“不开发的优势”。西部地区利用这种优势,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会对环境保护以更多的关注。从社会公共利益和长期的经济效益看,这是具有长久价值的“环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