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小分队在线观看:改变我一生的电影ss——《肖申克的救赎》 - 基督时代 - jidunet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8:30:11
改变我一生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http://bbs.jidunet.cn/thread-5081-1-1.html
《肖申克的救赎》(Shawshank Redemption)是我所看过令人震撼的电影之一。故事与其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安迪成功越狱、重获自由,倒不如说是安迪从灵魂到肉体获得拯救的过程。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所表现的深刻、玄奥的宗教、社会、人生哲理是该片受到赞扬的最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这部片子触及到了人类灵魂最深处的东西,它反思的是一个关于体制化与反体制化、希望与绝望、灵魂救赎的深刻的主题。

  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hope(希望)、redemption(救赎)是《肖》片中三个最为关键的灵魂性词语,理解了这三个词语,我们才能够很好的解读该片所探讨的主题。

  第一个词语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影片是通过瑞德(Mogran Freeman饰演)之口说出对这个词语的看法的。他说:“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enough time passes...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 is instititutionalized(起初,你讨厌它,然后你逐渐的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他。这就是体制化)”。
理解片中所谓的体制化,我们回顾一下老布(那个监狱的图书管理员)的一生就明白了。老布在监狱中也就是在一种体制下,渡过了50年,几乎就是一生的时间。可以想象,曾经年轻的布,在刚刚进入这种体制时,他肯定曾经像一切刚刚进入Shawshank的所有NEW fish(菜鸟)一样,愤世嫉俗,并试图反抗,然后和大部分的囚徒一样,他们逐渐发现:反抗等于徒劳,于是从对体制的反抗逐渐变为慢慢的接受然后学会适应体制,最后发展到对体制的严重依赖。可怜的老布,他的灵魂和肉体都已经完全体制化了,在垂暮之年却被放逐出体制之外.可以想象的到,老布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体制下是根本无法存活的,此时老布与体制脱离无异于一个胎儿被斩断脐带,因此老布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第二个词语hope(希望)。对这个词语的阐释是通过安迪和瑞德在午餐中的争论展开的。心存信念和希望的安迪说:“forget that there are ...places...in the world that aren‘t made out of stone,there is something ...inside...that they can‘t get to...that is hope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然而睿智的瑞德马上反驳说:“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my friend 。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 it‘s got no use on the inside.you‘d better get used to that idea (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希望,我的朋友。希望一个危险的东西,它能够使人疯狂,我们心中的希望根本毫无用处。你最好习惯这个观念)”  

  安迪的救赎 ――个人和群体的灵魂拯救

  理解了以上两个词语,体制化和反体制化、希望和绝望,我们的主人公安迪开始了影片的主题――灵魂的救赎(redemption)。
在Shawshank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把人们划分成两大群体:体制内群体和体制外群体。体制内包括像典狱长和狱警在内,他们是体制的缔造者、执行者和维护者,以典狱长和那个凶狠的狱警无疑是撒旦的化身、穷凶极恶的统治者。而Shawshank的囚徒无疑是属于体制外的人群,他们是体制的服从者、被同化者。体制外的囚徒可以分为四类,以安迪为代表的英雄(hero),以瑞德为代表的精英(elite),以老布等为代表的大众(the masses),和以被虐待致死的肥仔为代表的失败者(alsoran)。英雄在灵魂上是超越体制的,尽管他们的肉体不得不服从体制的约束,然而英雄却能够利用自己伟大的灵魂和伟大的行动不断改变体制、超越体制。精英属于对体制有深刻清醒认识、曾经试图反抗但是最终选择妥协的那一类人。精英和英雄的共同之处在于在灵魂深处,二者都有希望存在。精英和英雄的区别在于,英雄除了在精神上笃信希望外,而且在行动上试图改变体制,这种卓越智慧的努力,正是是英雄成为英雄的根本所在。精英虽然在灵魂中尚有对希望的信仰,然而在行动上他们已经完全放弃了反抗的可能,他们在灵魂上虽然没有被体制化,但在肉体上已经完全体制化了。其次,就是绝大多数的大众(就是你我这样的芸芸众生),他们也曾经试图反抗,但是在强大的体制化的力量之下,他们却不幸的从精神到肉体完全被体制化了。最后,就是那些被淘汰的失败者,他们成了体制的祭品,很快被淹没在体制化的漩涡之中。
  当然,安迪通过自己的行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深深的影响了牢笼中的其他人:安迪在狱中扩建图书馆,帮助其他犯人读书识字,那个拿到同等学历的问题青年就是被拯救的典型,一个跨掉一代中的嬉皮士竟然能够被教化成一个绅士,我们不得不感叹于救赎的力量。因此安迪的拯救不单单是一个个体的行为,还是一个群体的行为,这完全符合基督教关救赎的定义。
影片在阐释安迪反抗的过程时,用了一个宗教性很强的词语――redemption(救赎)。追述这个词语的宗教渊源,我们很容易想起耶稣灵魂拯救的故事,事实上,在片中不知一次的出现过《圣经》,以及对《圣经》的引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个道貌岸然的典狱长,外表似乎是一个圣洁的圣徒而他的行为和内心却肮脏的像魔鬼。在他的办公室旁边又一个精致的隽语:主的审判将要降临。然而这末日的审判却最终降临到这个审判者身上。

  因此,《肖》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对历史观的一种寓言式的阐述和对个体救赎、群体救赎的宗教式的反思。

  对该片的反思――救赎就在你我心中。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最常见的三个译名:《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月黑高飞》(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片,你所应该做的是马上去找一张碟回来看。而决不是看这篇影评。)

redemption,救赎,并不只是andy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但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

他对狱友的拯救,表现在一种精神上的拯救,因为他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周围的人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red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两个对自由持有一样的寄望,但有着不同态度的人,构成了全片的主线。三次“redemption”如下:

第一次是他帮助狱警HADLEY逃税,为狱友赢得每人3瓶啤酒的奖励。“We sat and drank with the sun on our shoulders, and felt like free men. We could‘a been tarring the roof of one of our own houses. We were the Lords of all Creation.”...“You could argue he‘d done it to curry favor with the guards. Or maybe make a few friends among us cons. Me, I think he did it just to feel normal again...if only for a short while.”这时,你看到了T.Robbins第一次露出笑容。毕竟,自由总是最快乐的,同时也代表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有这种需要,使自己有重要感。

第二次则是本片中最为精彩的一part,他在狱警办公室放“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e Figaro)。这个片段看似平静如水,但实则激情四射,杀伤力极强,最能使你两眼发热。“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em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t to know. 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I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 about something so beautiful 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and makes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I tell you, those voices soared. Higher and farther than anybody in a gray place dares to dream. It was like some beautiful bird flapped into our drab little cage and made these walls dissolve away...and for the briefest of moments -- every last man at Shawshank felt free.”这次,andy的微笑是一种带有胜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狱警中的价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给他的朋友,带来自由的感觉--哪怕是一刹那。“There are things in this world not carved out of gray stone. That there‘s a small place inside of us they can never lock away, and that place is called hope.”

第三次,他为监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为了得到第一批书,他每周一封信,连续写了六年。然后他增加到每周两封,在andy入狱的第二个十年间,图书馆落成。这也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这个胜利的影响是深远的。

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Tommy出现了,剧情也随之发生了转折。

Tommy被杀后,andy从hole中出来,临脱狱的一天,和red的对白非常耐人寻味。
在逃离此处之前,andy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妻子的死他要负一定责任。“I killed her, Red.”...“I didn‘t pull the trigger. But I drove her away. That‘s why she died. Because of me, the way I am.”

当谈及以后的打算时,经过近40年的煎熬,red显得很沮丧(并且如果你比较20年、30年、40年这三次听证,你会发现M.Freeman表演的细腻之处)。“I couldn‘t hack it on the outside. Been in here too long. I‘m an institutional man now. Like old Brooks Hatlen was.”...“In here I‘m the guy who can get it for you. Out there, all you need are Yellow Pages. I wouldn‘t know where to begin.”他对希望怀有恐惧――因为他也曾拥有希望。但他明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多时候,这也是使我们裹足不前和抱有消极思想的原因。

然后andy用一个精辟有力的句子,结束了两人的谈话:“Get busy living--or get busy dying.”这句话甚至可以视为全剧的中心思想。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的是,逃狱前后的片段处理得很好。red总是担心andy会自杀。面对绝望,有人选择死,因为这意味着一种解脱。导演在这里也有引导观众往“死”那个方向想的倾向,似乎是想和观众开个玩笑――但对于那些真正想获得自由的人来说,会选择另外一条路,一条真正通往自由的路。
其后,norton自杀,“HIS JUDGMENT COMETH AND THAT RIGHT SOON.”这句话非常有讽刺意味。

而从andy脱狱成功到red出狱后的这一段戏,完全是对M.Freeman演技的考验。

M.Freeman的独白和表演总是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炉火纯青的感觉,为本剧增色不少。(王家卫也在《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等片中用过独白的手法,但梁朝伟的表现似乎还是稍欠火候。)
从在狱中:“Sometimes it makes me sad, though, Andy being gone. I have to remind myself that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到最后他打开盒子,决定到Zihuatanejo找他的朋友andy,说出内心最后的独白:“I find I am so excited I can 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 I think it is the excitement only a 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 is uncertain...”均可以看出他的深厚功力。

显然,这并不是一部简单的、纯粹的商业片,虽然它确实带来很高的商业成就――1995年全美影带租售冠军。

但除却票房,它带来的信息量也是很大的。比如“价值”就是该片带来的一个重要信息。出狱监犯的人生价值何在?Brooks(老布)的从出狱到自杀,也是催人泪下的一个片段。正如red所说,他已经长期的监狱生活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了。“Man‘s been here fifty years. This place is all he knows. In here, he‘s an important man, an educated man. A librarian. Out there, he‘s nothing but a used-up old con with arthritis in both hands. Couldn‘t even get a library card if he applied. You see what I‘m saying?”...“Believe what you want. These walls are funny. First you hate ‘em, then you get used to ‘em. After long enough, 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珍惜你的自由,也是本片所要表现的主旨之一。red是这样评价自己的:“I‘m the only guilty man in Shawshank.”他最后一次在HEARINGS ROOM所说的,他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深感悔恨。“Not a day goes by I don‘t feel regret, and not because I‘m in here or because you think I should. I look back on myself the way I was...stupid kid who did that terrible crime...wish I could talk sense to him. Tell him how things are. But I can‘t. That kid‘s long gone, this old man is all that‘s left, and I have to live with that.”

其实,人生本身不就是一个监狱吗?我们每个人,有哪个不是被社会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的产物?该片的电影原版海报上写着这样一句话:“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这使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本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克服你内心的恐惧,改变你自己,释放你自己。”

补充一下:我觉得《肖》片绝不仅仅只有上述那些评论中所言的那些经典。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深省的东西。
比如,那段500英尺、恶臭的、黑暗的下水道,安迪爬了过去,得到了自由。而瑞德说,“我只是没想过去爬而已……”;
比如,我先前看(第1遍)时一直纳闷的,为什么安迪在无辜被囚禁了20年后,是那样幸福的笑脸,而非,满足中,隐带着些读不尽的沧桑?因为那个时候我觉得,尽管他靠自己得到了救赎,但是毕竟,他失去了人生中精华的20年啊!人能有几个20年?我试图从他那句话中找答案,“那里没有回忆,只有温暖……”
比如……

  从一个有钱的银行家含冤沦为一个被判了两次无期徒刑的阶下囚,其中甘苦可想而知。他没有像祥林嫂那样四处去讲他的不幸,他懂得这样毫无现实意义。作为一个‘新来的’依照监狱的‘潜规则’自然要被老犯人欺负,这好像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不变的潜规则,在监狱里潜规则往往比明文规则更具有效力,安迪默默地服从着。作为一个有着崇高精神追求和道德感的他却要默默的抵抗着监狱里几个心理严重扭曲的变态狂的‘性骚扰’,对于任何有着正常心智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无法忍受的,可他一直抵抗了几年时间,他不举报并不是因为他软弱而是因为他坚强和理性,因为坚强,他才能忍受长时间巨大的屈辱和苦难而不屈服不扭曲,因为理性,他才能克制自己不做无意义的反抗。不屈服、不害怕、不自杀、不举报、也没有拿着自己越狱用的小锤干掉这几个人渣然后自己‘光荣’掉,那小锤是用来寻找自由的,而不是用来杀人的。选择生远比选择死更需要勇气。人往往对困难的惧怕要远远大于对死亡的惧怕。
  “在这里我没有仇人”,这句台词是在安迪请好朋友瑞德帮他搞一把锤子和一张影星海报时说的,在监狱里安迪没有仇人,这些囚犯是他的狱友,那些欺负他的囚犯也不是仇人,只有监狱外面那个杀了他妻子的凶手才是他的仇人,他要这个锤子是为了拯救自我而不是为了复仇。

  每一个被判了重刑的囚犯都渴望越狱,无辜的安迪当然也不例外,挖这面墙他一共用了19年的时间,在这19年时间里他每天只能挖两裤兜的土,两裤兜土就意味着一天的自由,他必需忍受这么小的工程量,他不能像愚公那样抡开袖子大干,任何冒进行为只会带来整个行动的失败,抵制住贪心的诱惑,行动让理智来主宰。19年来他随时都可能有人发现他越狱的秘密,多少年的努力和盼望随时可能毫无价值,他不能告诉任何人,甚至他最好的朋友也不能知道,把秘密一直藏在自己的心里,忍受着这个秘密带来的兴奋,希望,痛苦和忧虑。所有的快乐,孤独,盼望,恐惧,失落都只能属于他一个人。我很想知道这么多年他是怎样的一条心灵之路,对着无声的大墙他每天都在想着什么?他担心么?人的精神是不能承受长时间热切的盼望和忐忑不安,他是怎样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保持不好人的精神是会崩溃的,是什么支撑着他的精神。19年啊,思维严密的安迪一定估算过这个工程量,为了19年后的自由这一切努力难道都值得么?他肯定自己能活到那一天么?19年后的自由还值得期盼么?即使他的计算是精确,工程进展顺利,排除了监狱内一些人对他的不利影响,19年来还有一个沉重的阴影存在着,那就是他的秘密随时都可能暴露,一切努力瞬间化为乌有,到那时候他还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么?他会不会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不选择随遇而安,在监狱里做个‘白领’不也蛮好么,给狱警们当会计,不用像其他狱友那样去作苦工,在这里还可以办图书馆,善良的他还可以依靠自己的知识去帮助别人,比上不足比下总是有余的。安心的活吧,这就是你的命运,选择平静地接受他何尝又不是一种智慧和美德,自由的作个好人是多数人的愿望,可对于安迪这样苦命的人来说难度也太大了,那墙太厚了,自由成本太高了。也许这就是上帝的安排,对他曾经做的一些错事的惩罚?究竟是谁杀了他的妻子?我为什么如此苦命?上帝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当人遭受不公正的遭遇时,走出埋怨和宿命的怪圈已经是很艰难的事情了,要脱离仇恨需要智慧和胸怀,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怀着爱要比心怀仇恨难的多。

  安迪一定比我们想得更多,19年来陪伴着他的大墙和他的命运紧紧地连接着,巨大精神压力和痛苦都埋在心里,内心太多情感需要宣泄,他甚至会有许多我们根本想象不到的荒唐念头,甚至会有令我们惊讶的邪恶念头,有着复杂的矛盾心情和精神压力,但他没有停止他的挖墙工作。那么多强加在他身上的折磨和不平到哪里去了?就像天文学里的黑洞一样,那些苦难消失了。安迪是那个真凶的替罪羊,谁是他的替罪羊呢?没有,安迪把他承受了,消化了。我们习惯于赞颂那些世界的征服者,他们用刀剑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一种矛盾转化成了另外一种矛盾,一个民族的痛苦转化成了另一个民族的痛苦。历史不会留意这些苦难的克服者们,他们的经历太不精彩了。这个世界不仅有幸福,更有苦难,谁消化了他,谁承受了他,就是安迪这样的人。他是强加在他身上苦难的终结者。我的理性可以接受‘以德报怨,怨恨就会消失’,可我不接受也作不到这点,那是一个超乎人性的做法。

  当我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常想,安迪白天的工作是否仅仅只是一种伪装,而深夜在大墙上挖洞才是他真正的目的。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那他根本没有必要去扩大图书馆,帮助他人获得高中毕业证书。他甚至因为‘表现’太出众而引来了一次针对他的临时搜查,这是没有必要的风险。他之所以选择这样做是因为他把这19年的时间也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认真安排处理好每一天,无论在监狱里或者在那个‘没有记忆的海滩’。世界冷冷的对待我,我又何必对别人怀着热情呢?在刚进监狱的时候,凭着自己出色的财务能力帮他摆脱了那几个变态的‘姐妹帮’的骚扰,在狱友中赢得了尊重,得到了监狱内部警察对他的保护,在监狱里有一份清闲的工作,他可以白天在图书馆里看看书,睡睡觉,晚上安心的去挖洞,何必还要多事呢?安迪是一只‘羽毛过于华丽的鸟’,即使在监狱里,他依然会去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事情,让每一天都有生命的光彩。他甚至偷偷的打开留声机,让全监狱的人和他一起感受音乐,自由和生活。宁可为此付出关禁闭的代价。灵魂深处的自由是监狱夺不走的,精神的高贵是肮脏的环境无法贬低的,正直的信念是屈辱和仇恨无法扭曲的。

  瑞德认为‘希望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希望会使人疯狂’,而安迪认为‘希望是好东西,甚至是最好的事情,希望永远不灭’。安迪在夜间偷偷的挖洞白天认真的做事;瑞德怀着无所谓的绝望态度等待被假释。瑞德在监狱里是老江湖了,他认为凭着那把打磨石头的锤子挖洞可能需要600年,而安迪用了19年就成功了,瑞德一定没有计算过也没有精心的尝试过,那面大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安迪细致的研究统计过,如果挖洞真的需要600年的话安迪肯定是不会学愚公的,他一定会尝试另外的办法越狱。因为‘希望永远不死’。‘哀莫大于心死’,瑞德的心已经被监狱的大墙牢牢的禁锢住了,老布鲁克斯被放出去不久就选择了自杀,他已经被监狱的高墙彻底改造了,这里是监狱,而外面那个已经无法再融入进的世界还不如这里容易应对,在监狱里瑞德拥有自己的位置,而在外面世界呢?他的世界只剩下了绝望。他根本就不需要越狱,一次次的申请假释失败或许也在安慰着自己,一个囚犯怎能不盼望着出去呢?‘我尽力了,我被他们拒绝了’。假释申请多少都带着一些欺骗和自我欺骗。瑞德何尝不知道监狱总有一天会对他假释的,而安迪未必能越狱成功,就离开监狱的胜算而言瑞德要比安迪高很多。为了这不可预测的自由日子瑞德没有做任何准备,他对自由已经不再抱有年轻时的渴望,瑞德清醒的知道自身的处境。在他年轻时候监狱的高墙是限制他的罗网,而当他老了的时候这所高墙保护着他,让他免受外面世界的刺激和伤害。在这里他是‘红头’,而在外面的世界他什么都不是,老布鲁克斯的下场就可能是他未来的结局。自由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变成了自己无力承担的奢侈品。人生往往如此,当无力追求的时候,消除自己的梦想,降低自己的期望最能安慰自己,也最能保护自己的虚荣和现实的利益。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往往如此,囚禁一个人不一定要监狱的高墙,那些无形的高墙有时候更可怕,多数人不都沦为了环境的奴隶么?当你完全自由的时候,你的内心是不是还盼望着有一种强制好让自己有充足的理由把时间填满呢?拥有自由的权力并不意味着有能力拥有和驾驭自身的自由,这个很容易理解,只要我们看看自己就懂得这个道理了,就像我们上班盼望着周末,上学盼望着假期。人不能掌握自己,那和奴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安迪一面巧妙的和阴险残暴的狱警们周旋,一面坚韧的抵抗着‘姐妹帮’那几个变态。安迪始终坚持着自我,和刚进监狱比较起来他的灵魂在高墙里升华,智慧更加丰满,他没有被监狱‘彻底改造’,也从来没有打算过被这高墙‘彻底改造’,而是改造了监狱,这里的犯人们有了自己的图书馆,几个囚犯获得了高中毕业证书,他巧妙的启发和激将那个小偷‘既然不适合作小偷为什么不改行呢?’,‘我不再失败者身上浪费时间’。如果你仅仅用智慧的言语去启发人而不从现实方面给人以帮助那多半是收效不大的,安迪亲自教育这个小偷。把钱藏在石头底下等着瑞德拿去做路费。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不是每只鸟儿都有华丽的翅膀。安迪让典狱长和警长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让监狱的黑暗大白于天下。改良往往不需要太多的热情,更需要的是理智和耐心。

  他刚进监狱的那个夜晚,一个新来的囚犯被警长殴打至死,大家用冷漠的语气谈论着那个倒霉蛋的时候,安迪忽然问了这样一句‘有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老犯人们都感到很诧异,这个新来的怎么问这么一个古怪的问题。如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人这样问大家一定觉得这很正常,可在监狱这样一个‘非常环境’里这个问题简直莫名其妙,一个老犯人立即痛斥了他。为什么囚犯们会对安迪的这个本来很平常的问题感到如此莫名惊诧呢?因为它们已经被‘彻底改造’了,他们不再把自己等同于‘人’,认为自己的生命不过是一根无足轻重的稻草,所以他们才会对那个囚犯的死抱着麻木的态度。安迪感染了身边的很多人,瑞德受益是最大的,一个杀人犯从灵魂深处真心忏悔了自己的罪行。“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 瑞德对自由和生命有了新的领悟。

  教育让人容易管理而难以奴役,安迪对这句话做出了最好的解释,他默默的用自己的理性和坚韧的行为来抵制着强加于自己的各种罪恶势力。在那场‘姐妹帮’准备侮辱安迪的时候,安迪依然用自己的理智来警告并吓退了那几个变态。他的品行智慧卓而不凡,金子般的在黑暗的肖声克监狱里闪闪发光,赢得了狱友们的尊敬和友谊,对于安迪越狱的消息瑞德接受起来要比典狱长容易的多,因为在瑞德眼睛里‘安迪是一只羽毛华丽的鸟,是关不住的’。也许是高高在上惯了,被那身威严的制服‘彻底改造’了,和那些被囚衣改造了的犯人没什么大的区别。典狱长他们已经不懂得也不能再用平等的眼睛看人了,在他们的眼睛里安迪和别的囚犯一样‘让你吃你就吃,让你拉你就拉’,如果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安迪是个免费的好会计,到头来也不过是他们案板上的一条咸鱼。

  ‘要么忙着去生,要么忙着去死,无论怎样人总得做些什么。’这是安迪从禁闭室里出来时对瑞德说的一句,其实这句话说的是他自己,因为多数人都在忙着半死不活的人生。当生命如此残缺还值得人们为他做些什么?对于安迪来说这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值得。灵魂和肉体的拯救。

  人都会出错,安迪也是人。那个被典狱长谋杀的小偷事件和安迪有着直接关系。安迪不是一个不懂世故的人,他也不是不了解典狱长的为人和监狱的黑暗,出于对自由和为自己妻子伸张正义的渴望,他请求典狱长帮助自己重新调查他妻子被谋杀的案子。这是一个不该犯的低级错误,他的鲁莽行动直接导致了一个无辜人的受害。我后来仔细又思考这个问题,越狱本身是违背安迪意愿的,如果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还是愿意走正当途径。

  我没有读过《肖声克救赎》的小说,安迪可能是一个基督教徒,在这部电影里有几处关于圣经的场景,典狱长在安迪刚进监狱时的训话 “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安迪和典狱长关于圣经的对话;监狱长自杀之前墙壁上的那一行字“主的审判很快降临”。他的性格上也体现着基督教所倡导的精神,‘信心,希望,爱’。这些我只是推测,安迪品行智慧用西方的观点还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道德来看都是充满光彩的。

  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电影,整部影片在我的脑海里反复过很多遍,我常想‘安迪是否仅仅是忍耐力比我们强,智商比我们高,心理素质比我们好,比我们更勇敢呢。也就是说他的素质比我们高很多?后来我渐渐领悟到这样的看法太不完全,一个无辜的人要在漫长的监狱生涯后依然拥有美好善良的人性,这仅仅依靠能力是达不到的。一味的依靠意志必然在内心形成压力,时间久了灵魂难免扭曲,就好比是谦虚和虚伪,看起来很像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品质。他从自己身上剥离了仇恨,超越了自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智慧到达了彼岸。自救救人。安迪最大的愿望就是自我拯救,对于监狱长的惩处不过是一个救赎过程的一个副产品。仇恨始终不是主旋律,那主旋律就是自我拯救和希望。

  我看过许多关于冤狱的电影,结局几乎全是快意恩仇,而唯独这个看上去有些窝囊的安迪拨云见日,让我懂得了‘救赎’这个外来语的真实含意。

  在中国戏剧中有许多这样类似的含冤入狱的形象。最具有可比性的莫过于林冲,论武艺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忠于爱情,为了妻子今后的幸福宁可违心写下休书,这样的行为在厚厚的一本水浒中是绝无仅有的。他和安迪同样都是具有高尚的独立人格的精神贵族、同样遭遇了不堪忍受的不白之冤。一样都逃出了监狱。一个去了‘没有记忆的海滩’涅磐重生,一个被迫继续违心的上了梁山,报仇无望含恨死去。这结局恐怕就是命运的安排和社会的环境了。


  人生究竟是什么,这个五十来岁(我估计)才获得自由的人为什么令我如此钦佩。海滩上自由的修补旧船也变的那么令人向往。在让人不寒而栗的高墙面前表现得是人的伟大,也让我们这些凡俗的人深感惭愧。救赎究竟是手段还是目的,安迪一直追寻的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在那没有记忆的海滩上自由的生活么?我们姑且把救赎既当作手段也当作目的,那么救赎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呢?人的智慧是有穷尽的,人的忍耐也是有极限的。也许安迪所做的就是向无尽的彼岸的眺望。

  人生之路就是拯救之路,因为除此之外我们本无他路可走,愿我们满怀希望的走在这路上。





人生之路就是自我拯救之路,愿我们满怀希望的走在这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