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洗车机有什么弊端:中国准备好“大国责任”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4:54:10

李因才:中国准备好“大国责任”了吗?

(2011-01-07)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 李因才

  岁末年初,当各国媒体习惯性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中国再次成了他们讨论的焦点。旧年年末,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杂志推出大规模的特别报道,探讨“中国崛起”。美国《外交信使报》评论说,“毫无疑问,中国的崛起及其全球影响是2010年最大的新闻”。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则干脆以“2011,中国年”为题预测未来。英国《每日电讯报》也宣称,对2011年世界的各种问题,中国将是答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世界媒体聚焦中国的背后

  世界媒体聚焦中国,显然是有充分理由的。2010年,就在西方国家经济萎靡不振、债台高筑的同时,中国依然保持10%的高速增长,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引擎,并超越日本上升为第二大经济体。当“中国制造”穿越边境线、潮水般涌向其他国家的时候,当中国投资从亚非拉到欧美、在全球积极布局的时候,当中国购买希腊国债、“拯救欧洲”的时候,当“中国模式”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津津乐道的时候,世界把目光投向这个日新月异、焕发蓬勃青春魅力的“古老文明大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与前些年渲染中国的论调不同,尽管“威胁论”仍有市场,“遏制论”的调门也未降低,但强调“机遇论”特别是“责任论”的多了起来,对中国大国地位的质疑越来越少了。

  2005年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提出了“利益攸关方”的概念,从那时起,外部压力开始向“大国责任”靠拢。“大国责任”意味着,世界不应拒绝而应接纳东方巨龙的融入;但反过来,进入体系的中国也应在全球治理、国际及地区安全、全球规则的制订与维持等方面,承担与其地位和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

  对中国“大国责任”不绝于耳地强调,自然让中国人心存狐疑。但如果将这种“责任论”与全球权力结构的变迁联系到一起,可能会消解部分的顾虑。2010年,全球权力结构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权力天平加速向亚洲倾斜。与此同时,华盛顿的全球领导能力显著下降。难以终结的战争仍在持续耗损了美国的软硬实力,美军从伊拉克撤减,却又在阿富汗陷入新的泥潭,反恐战成了消耗战。在国内,奥巴马领导的美国仍受高失业、低增长的煎熬,随着理想激情的消退,美国开始变得自私自利。

  多极化的世界更民主、更少霸权,但多中心的格局也可能更不稳定。在这种情势下,要求中国发挥大国责任,有施压的意涵,也有期盼的意味。

中国外交需内外兼修

  与国外媒体的热捧相反,在国内,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依然是一个边缘性的话题。国内报刊分析报道的篇幅少之又少,而且多数局限于专业的小圈子范围。与外部的事务相比,国内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公正问题更容易引起普通老百姓的关注。毕竟,这些问题离他们更近,关系更密切,更容易参与。

  很明显的是,中国国际地位和角色的崛起、中国海外利益的增多,并没有培养出足够的国内支持力量,两者之间有相当的落差。30年来的埋头经济、数百年的闭关锁国,都让中国心理距离真正的国际化太远太远。典型的例证是,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中国越来越多的慷慨赠款感到不解,认为这部分资金更应用来解决国内的公正问题。当外部局势的发展要求国内做出迅速反应时,国内则表现得无动于衷。

  在外部事务与内部事务之间,中国政府需要寻求一个平衡。一个内向型的群体很难支撑中国未来角色的发挥,而且一旦在外部遭遇挫折,就可能在内部滋生孤立主义情绪。

  这只是未来中国外交需要妥善处理的平衡之一。另一个是,中国外交在为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保驾护航的同时,还需照顾中国的国际形象,即经济外交与形象外交两者要兼顾。

  中国已经走向世界中心,当镁光灯不停闪耀时,中国也要保持好自己的形象。在过去的一年,中国见识了形形色色的明枪暗箭,气候变化、能源消耗、朝韩危机等等,传统或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往往都将中国置于靶心的位置。有事无事,西方媒体都爱拿中国说事。在西方媒介的眼里,中国俨然成了一个贸然闯入西方文明世界的巨大怪物,成了一个到处寻找资源和能源、倾销廉价商品的超级暴发户。一个既雄心勃勃、又脆弱不安的矛盾体。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国?当西方有些媒体也发觉过意不去,要为中国打抱不平的时候,中国自己更应深思、警醒,努力塑造新的形象。

  荣耀不仅需要用雄心大略去经营,更需要用奉献、责任来维持。中国要成为令人尊敬的大国,就得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做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