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花架图片:苏紫紫为何红得发紫?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6:51:07
一位19岁人大女生,脱下衣服拍照、接受采访,穿上衣服上电视节目。现在,她红得发紫,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虽然她本来的名字并不是这个。除了她的艺术之外,还有她不寻常的成长经历、人大女学生的身份引人关注。
人们并没有看到挥向她的道德大棒,但她却一直在展现她与看不见的道德大棒间的作战。她不厌其烦地诉说自己的艺术追求,不论你是否能懂,却必须承认你持续被这个名字所吸引。苏紫紫为何这么红?因为她的艺术,她的战斗?或者其他什么? [资讯专题:人大裸模苏紫紫引争议]
成名并非一夜之间 再次演绎网络爆红神话
从500元到3500元,身价与名气一起水涨船高
苏紫紫太忙了。“我事情太多了,目前也没有团队帮我。”电话中,她用语礼貌,让记者周四再联系。用Google搜索关键词“苏紫紫",找到约16,200,000条结果。苏紫紫不再是那个每天拿500元报酬的裸模,而是频频出现在媒体面前的红人。各种访谈、电视节目,苏紫紫成了媒体的宠儿。这带来的直接好处便是身价的提高,从每天500元,变成了3500元。她没再问家里要过一分钱,反而不断寄钱回家。她跟男朋友租了一个房子,每月租金2500元,每人轮流支付租金。甚至,她还跟人合伙开了一个酒吧。[详细]
2010年5月,《知音》刊登文章第一次报道苏紫紫
2010年5月,《知音》刊登一篇名为《女大学生悲情历险:做“人体模特”的江湖水有多深》的文章——这是媒体第一次报道苏紫紫。文章的开头较为煽情,“不是家境所迫,怎会做裸体模特”。文中还称,苏紫紫的父亲拒绝为女儿求人,以致苏紫紫拿不到贫困证明,无法向学校申请资助。[详细]
2010年11月23日,“Who am I”人体展被搬上网络第一次蹿红
2010年11月23日,苏紫紫“Who am I”为主题,用自己16幅人体黑白照片、1段自拍视频及1个内壁全为镜子的箱子在中国最富盛名的大学中打造出一场前卫的人体艺术展。一个名叫“非我非非我”的拍客将这个校内人体展搬上了网络。虽然没有主动宣传,但苏紫紫的这一校内展览在网络上迅速扩大为一场全民互动。[详细]
2010年12月24日,网站视频专访让她一夜成名
2010年12月24日,网站视频栏目发布裸模苏紫紫的人物专访。视频中,这位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09级艺术设计系平面设计专业的女大学生,落泪讲述自己的贫寒家境、曾经遭遇的强拆,并称裸模是她当时的救命稻草,是维持生活和学习的唯一支柱。微博疯狂转载后,苏紫紫一夜成名。元旦前后,平面媒体开始围堵苏紫紫。她一次次地重复这些内容,但婉拒记者联系其家人核实真伪。[详细]
2010年1月6日,裸体接受记者采访让她真正大红大紫
2010年1月6日晚,在海淀区西三旗一家花卉市场一个热带鱼馆,苏紫紫躺在鱼缸中,希望摄影师捕捉一种接近死亡的感觉。这场拍摄没有清场,屋里有前来采访的记者,和各种围观人士。之后,她还裸体接受了媒体采访。第二天,媒体稿件发出后,引发了一轮围观狂潮。一名《法制日报》记者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当时采访照片,迅速在微博上传开。此刻,苏紫紫才真正大红大紫。[详细]
调查
1.你怎样看待苏紫紫的“人体艺术”?
是先锋艺术,大部分人还不能欣赏而已
不是艺术,制造噱头罢了
不好说
2.你怎么看待苏紫紫?
聪明、勤奋,很喜欢
靠脱来成名,鄙视
无所谓,只是随便看看而已
3.你觉得苏紫紫以后会怎样?
专心创作,作品越来越好
正式进军娱乐圈
不断靠更加出位博得注意力

苏紫紫在进行一个名为《Lolita》的行为艺术创作。
 

苏紫紫的五种武器:人民大学女学生、裸体、拆迁、90后、人体艺术
武器一:人大女学生 杀伤力:★★★★★ 女大学生依旧吸引眼球
“苏紫紫 女,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二年级学生,人体模特。1991年,出生在湖北省宜昌市,自幼父母离异,在爷爷和奶奶呵护下长大。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生,每场五百元报酬的全裸模特。两个天壤之别的身份,让90后的苏紫紫(艺名)陷入争议的漩涡。”这是一段媒体报道,“人大女生苏紫紫”成了第一个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在今天,大学生,尤其是中国人民大学这样名校的大学生,尤其名校中的女大学生,不知为何总能挠到看客们的兴奋点。[详细]
武器二:裸体 杀伤力:★★★☆☆ 脱的人多了,裸体也见怪不怪的
裸体的杀伤力大不大呢?说大也没那么大了。物以稀为贵,脱的人多了,也就不值得关注了。不知何时,曾被批拿道德当令箭的国人,居然能接受一个又一个裸体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要知道,在不久之前,这还被认为有伤风化。也许正如黄秋生所说,在大陆,除了政治之外,什么都是自由的。所以苏紫紫的脱是一个必须要素,但却不比以前那么重要了。
武器三:拆迁 杀伤力:★★★☆☆ 怎样的拆迁故事才能引人注意?
随着拆迁血案一次比一次触目惊心,公众震惊的阀值也越来越高。石扉客在《南都周刊》的年终策划中痛心地写道:“如果我们的苦难,单调和贫乏得连故事都没有了,那该怎么办?”也许有个办法,像紫紫姑娘一样声泪俱下,或许能赢得一点注意力。
武器四:90后 杀伤力:★★★★☆ 为何我们总是担心下一代?
似乎上一代人总是对下一代的成长感到忧心忡忡。曾经被担心的“80后”们开始担心起了“90后”。不管给“90后”下怎样的定义,“90后”们长大了,成了上一代人谈论的话题。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窦文涛一开始就对苏紫紫说:“你是上我们节目的第一个90后。”每个人对“90后”有自己的一套印象,这印象促使他对90后抱有无意识的兴趣。苏紫紫能否代表“90后”很难说,但她已经是“90后”中的著名人士了。
武器五:人体艺术 杀伤力:★★★★☆ 伪艺术也是艺术?
“艺术是纯洁的,看到人体作品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才能引起共鸣。如果看后只想到乌七八糟的东西,那么是观众本身的审美情趣问题,这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这是苏紫紫对艺术的理解,所以她认为自己所做的是“人体艺术”而非色情。如果说苏紫紫跟其他脱的女孩子们真有什么不同的话,“艺术”绝对是最大的一点。《非常勿扰2》中,葛优调侃当代艺术都是伪艺术,前卫也都是伪前卫。孙红雷反驳,伪艺术也是艺术,伪前卫也是前卫。王朔再一次高度概括了这个时代艺术的处境。

穿上衣服的苏紫紫,还是一名普通的大学女生。

苏紫紫裸体接受记者采访,她称之为行为艺术。

苏紫紫完成创作后接受记者采访。
你站在人群中围观苏紫紫 真正被围观的是你自己
如果伪艺术成了艺术,那艺术是什么?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认为,为苏紫紫叫好可以,但不要拿艺术当借口。苏紫紫学的是艺术,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无可厚非,她去费尽口舌解释自己的创作也理所当然,但作为看客,是否应该有点审美判断呢?肖鹰便认为,“艺术并非没有标准。20世纪的先锋-实验运动,反叛一切、随心所欲,留下太多的艺术垃圾。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我们推进人类艺术发展之路的首要任务是甄别什么不是艺术,而不是不负责任地称赞那些似是而非的行为,甚至把反艺术当艺术赞美。尤其要指出的是,如果我们真的把艺术当做人类的精神财富,就不能把垃圾当做艺术。”一句话:如果伪艺术真的成了艺术,那艺术是什么?这个社会真的可以没有艺术吗?[详细]
如果媒体都去追逐苏紫紫,谁来守望这个社会?
由于现实世界太庞杂,太混乱,太大了,普通人不可能了解世界的一切,所以需要媒体。媒体呈现出这个世界的模样,人们根据媒体提供的信息采取行动。比如媒体说明天要下雪,人们便得根据这个信息安排自己的出行。当然,媒体还有更重要的作用,比如孙志刚事件、宜黄拆迁事件中的媒体。如果媒体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追逐这名19岁的女生,谁去报道那些真正值得报道的东西呢?不管是媒体资源,还是受众注意力,这都是有限的。更何况,已经有人在猜测,这不过又是一次成功的公关运作。也许媒体又一次被公关公司牵着鼻子走,成了他人实现目的的工具。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凤姐,比如奥巴马女郎等。但问题更在于,即便媒体明知这点,还是会去追逐。
神马都是浮云,还有什么不能忍受?
网络上说,神马都是浮云。小月月是浮云,凤姐是浮云,兽兽是浮云,也许紫紫姑娘有一天也成了浮云。对于围观者而言,这些人只是一个段落,自己只是分一点注意力而已,从未用心。但是这浮云,当初却遮住了望眼。网络文化最有特色的产物就是段子,把应该消解的都消解,不该消解的也玩笑了。比如艺术、道德和价值观。消解却不能重建,于是社会呈现一种群魔乱舞的状态。有对老人的见死不救,也有各种所谓的艺术受追捧。19岁的姑娘苏紫紫,真不能去苛责她什么,也没人打算拿道德的大棒去打她。倒是那些围观的人,为何对这位脱了衣服的姑娘如此追逐?如果没有看客们的目光,她也不必搔首弄姿了。结果是,虽然会有争议,但越争议却越红。有人便推断,如果这便是艺术,岂不是要女孩子都以她为楷模满街搞裸露“艺术”吗?当然,女孩子们不会都这样做的,倒是围观者,也许有一天会发现,除了围观之外什么都没有。围观能得到最低廉的快乐,这快乐,正因其低廉,所以极其危险。如果神马都成了浮云,还有神马是不能忍受的呢?如果神马都能忍受了,真不知道会是神马样子了。

苏紫紫的人体艺术作品,引来了媒体和大众的围观。

苏紫紫在鱼缸中体验痛苦。
结束语Conclusion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思考。”美国人尼尔·波兹曼在上世纪末的警告仍时时在耳边回荡: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