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鸿飞 我是歌手:据理力争 303万元税款被追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7 05:16:22
www.ctaxnews.com.cn 2010.03.19   杨丽 王建军 赵向东
■本报记者杨丽
通讯员王建军赵向东
近日,随着303万元企业所得税款的入库,陕西省渭南市国税局历时3年多的某电子公司特别纳税调整案终于尘埃落定。
怪圈:规模扩大,税收不见增长
2006年11月,渭南市国税局税务人员在日常检查中,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他们的警觉:某电子公司2001年落户渭南后,连续5年时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盈利能力却在下降。带着疑问,税务人员对该公司历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案头审计分析。
通过对其财务数据的比对分析和初步调查了解,税务人员发现了3个疑点:第一,该公司自2001年经营至今,销售规模逐年稳步扩大,销售额从2003年的140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1954万元,增幅近8倍,企业成长性良好,但企业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和总利润率起伏变化较大,毛利率于2003年达到41%的巅峰,以后年度盈利水平则急剧下降,企业利润增长与销售增长不匹配,可能存在人为控制利润的嫌疑。第二,在企业盈利能力连年下降、利润率比银行存款利率还低的情况下,设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投资方的投资热情不减,连续多次以实物方式增资,注册资本由最初的100万美元增加到1050万美元,有悖常理。第三,该公司的主要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都受控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关联公司,而英属维尔京群岛正是全球著名的“避税天堂”。基于以上3点,初步判断,该公司可能存在转让定价避税嫌疑,利润很可能被转移到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关联公司。
破局:锲而不舍,确定可比企业
经过初步调查分析后,该局第一个反避税调查组成立了。
在最初的实地调查中,企业负责人相当傲慢,对调查人员的提问总是一问三不知,以各种理由搪塞或拒绝配合,调查人员与其相关人员的询问和谈话也不够顺畅。调查人员要到生产车间调查,企业又以生产过程属于商业机密,不能让人参观为由,拒绝了税务机关的合理要求。在调查人员耐心宣传和多次交涉下,企业终于给予了配合,但同时,其税务代理———国际著名“四大”之一的某会计师事务所也介入了,这给调查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随着调查的深入,寻找功能、风险相似的可比企业成为特别纳税调整工作的关键。由于渭南地处内陆,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单一电子生产加工的企业寥若晨星,根本找不到可比企业。
为增加可比企业样本量,调查人员走访了业内人士及技术专家,详细了解该行业产品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及行业状况,并通过互联网搜集行业相关信息。同时,经过与企业及其代理会计师事务所的磋商,决定从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BVD数据库中搜寻可比企业。调查人员不辞辛苦,奔赴江苏、贵州等地学习BVD数据库的操作应用和特别纳税调查工作的先进经验。
随着大量行业信息的掌握、一手资料的获得和分析,以及税务人员对转让定价调查工作的进一步认识和熟悉,调查人员把可比企业的范围从最初的62家集中到了5家,并最终通过了企业及其代理事务所的磋商验证。
收关:艰苦会谈,维护税收权益
特别纳税调查初期,第一轮会谈中,该公司并不承认其避税事实,并委托“四大”之一的某会计师事务所向渭南市国税局递交了转让定价基准分析报告。报告以投资回报率为核心指标,得出企业利润率超过正常利润区间、没有避税行为的结论。针对该公司提出的理由,大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情况及相关资料,吸取第一次会谈的经验教训,积极收集证据,精心设计会谈主题,细化会谈目标,预想企业可能提出的理由,做好应对方案。
第二轮会谈中,税务干部对该公司提出的理由一一予以反驳。首先,税务人员指出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而非资金密集型企业,以投资回报率衡量企业经营状况不合适。其次,对企业认为利润率高,不应该再作特别纳税调整,税务人员以成本节约应对企业提出的异议。指出正是当地低廉的劳动力及土地成本,才造成企业利润率较高。选址节约成本掩盖了其经营利润低的事实,避税的问题依然存在。
其后的第三、第四轮会谈围绕如何调整进行协商。由于企业享受外企“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如果承认2001年、2002年亏损合理的话,无论税务机关怎样调整,企业都不可能补税。在这一焦点问题上,税企双方各执一词,争论非常激烈。税务人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查承担单一生产功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纳税情况的通知》(国税函〔2007〕236号),据理力争。经过多次会谈沟通,税企最终达成共识。按照可比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中位值,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将获利年度提前一年,合理调减亏损341.7万元,调增2001年~2005年关联交易销售利润276万元,依法补征企业所得税303万元。
2010年1月26日,涉案所有税款终于全部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