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银行叫什么: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1:41:25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三年级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工作压力较大。不过在各任课教师的相互协调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1、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细心备课;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易混易错知识点清晰,并掌握好、中、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次设计练习题,分层次落实训练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轻松学习,学有所获。
2、授课。一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教学活动”,而问题又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教学唤起学生的创造灵感,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开启心智。从而使学生达到“三自”,即: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尤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二是情感教学。深刻领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上,始终做到一位教育学家的要求:“教师要和善愉快的教育学生,在没有欧打、没有哭泣、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下,喝下科学的饮料”。正确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从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喝下这“科学的饮料”。
3、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一是从多个方面给学困生创设学习时间空间,采用课堂多提问,一帮一合作学习,作业分层照顾,指导学困生自己提出问题等措施;二是利用课后时间与其谈心,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经常在学困生的作业上、试卷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语言,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到学校、家庭齐关心。
4、利用年轻精力充沛优势。在下半学期抓好部分学生晚自修工作,形成学习小团体,带动班级、年级学习数学的风气。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历年各省市中考题,了解中考动向,充实自身知识。
二、团结奉献  拼博进取
1、团队合作。虽然初三教师只是一人孤军奋战,但我们三位数学老师团结在一起,把初三教学工作摆在首位,齐心协力,采用听课、评课,使初三的数学教学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2、努力拼搏。在复习阶段,老师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找题、选题、编题,并对一些资料进行剪贴重组,自编大量资料,使习题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效性。而自己也对于每次单元测试,摸拟测试,不管每天几点钟考完,当天必须批改,因此,经常把没有改完的试卷带到家里完成,摸爬滚打,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科学备考  真抓实干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具体要求是:明方向、对方法、细备课、深挖掘、精选材、强典型、准讲述、清思路、实效果。
复习分三个阶段:(1)基础复习、(2)专题训练、(3)摸拟测试。第一阶段要求紧*教材,打好基础知识,做到三个重视。(1)重视易混、易错知识点;(2)重视“三基”的落实,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3)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实现的目标是对重点知识过程化,基本图形结论化,使定理图形化、图形公式化、公式语言化,即形、式、语言三为一体,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4)重视原理掌握,设计变式题目训练,杜绝学生死读书现象。这一阶段复习并不是对旧知识的机械重复和堆砌,而是查缺补漏、填平补齐,讲清知识的疑点,扫除知识的盲点,从而实现知识重组、升华的目的。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要求抓好考点。这一阶段设立了五个专题:一题多解问题,一题多变问题,题组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变化,拓宽思维;通过题组教学,使学生掌握某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联想与类比,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想;通过解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阶段模拟测试。通过做卷,讲评,要求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针对学生能力不同,进行不同系列的练——评——练的教学活动。
2、及时进行复习阶段验收。对每部分复习都有2套资料。(1)基础回顾;(2)拓宽发展;。每部分复习结束都要进行验收,测试后认真阅卷,做好试卷分析、查找得失原因,有针对性的讲评,达到满分的目的。
3.复习时处理好五个关系。(1)大纲、考纲、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2)讲与练之间的关系;(3)个人与集体的关系;(4)外订资料、网络资源、自编题的关系;(5)尖子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以上是我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虽有所收获,但也还有些差距。我有决心与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一如继往,积极投身于新课标的实验中去,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同行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使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再创佳绩。

一学期以来,在校行政的领导和罗老师的指导下,我所担任初三(7)、(8)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取的较好效果。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几点认识
1.认真重视数学概念的掌握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它也是中考、毕业考试数学科所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年的中考、毕业考试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对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
2.掌握公式定理
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认真对待,熟练掌握。对于重要定理、重要公式尤其如此。要使学生懂得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定理、公式,并能正确灵活运用定理公式去解题,往往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认真抓基本运算的训练
运算的快速、准确是中考考查的内容之一。在选好练习题的前提之下,要让学生多练习,提高运算能力、以练取胜。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正确性。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遵循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在运算、推理、作图中和所得结论中都要准确无误。
第二、速度。注重解题速度。
第三、协调性。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对于文字、符号、图形运用自由,融为一体,作出连贯反应。
二、 问题与不足:
1.到初三才真正体会到曾经的知识漏洞是多么的难以弥补,尽管老师和学生都非常努力,但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本来就薄弱的同学而言太难赶上了,尤其他们一次次考试还不及格时丧失的信心,使学习难上加难,当时我就想在再次面对学生时,软磨硬泡要从头开始,而不是到毕业班再加劲。
2.忙乱中渡过了一学期的时间,回头思考感觉缺少了反思回顾与教研工作,要想提高成绩,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也需要寻求捷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加强教科研工作,不断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几点看法
1 .认真重视数学概念的掌握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它也是中考数学科所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年的中考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对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
2.掌握公式定理
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认真对待,熟练掌握。对于重要定理、重要公式尤其如此。要使学生懂得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定理、公式,并能正确灵活运用定理公式去解题,往往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认真抓基本运算的训练
运算的快速、准确是中考考查的内容之一。在选好练习题的前提之下,要让学生多练习,提高运算能力、以练取胜。
4 .重点抓解答题的训练
二、具体的做法
基于上述见解,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具体做法。讲到方法,这是一个很具体很灵活的问题,它对不同学校不同基础的学生而采用的手段。我的教学特点是“高、难、细”。实施手段是教师讲题或学生做题都要求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学生练习强调独立完成,不能依赖别人找答案。解题务必透彻弄懂弄通,并能触内旁通,达到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做到或逐步做到。不看则已,一看就要背得出来;不做而已,一做就要做对。
1 .数学特点:高、难、细
高:用中考的高度、中考的题目所达到的水平进行教学。每复习一个概念、定理、公式,每讲一道例题或布置作业,都站在或尽量站在中考的高度来要求。
难:复习的起点较高,例题和布置练习,不论低、中、高档题,都要求有一定思考性,即有一定的难度。力求多选一些重点突出、难度适当、知识覆盖面较大的题目。
细:要做到高与难,细就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复习要扎实,狠抓三基。要不惜花力气复习好每个概念、定理、公式。掌握每本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各种题型的基本解法,对重要概念、定理、公式一定要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只有细,才可能达到高和难。
2. 教学手段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精练的题目越多越好。
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一个主要手段是做题,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做题。我的做法是:讲例题或学生做题,都要求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弄通弄懂了一道题,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远远比随意或一般化做几题效果好得多。一题多变、一题多串、一空多填、一问多答、一图多画、以及一题多解或多证等,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好方法。
总之,我的做法简单的说,不惜花力气抓好三基,选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力图达到高难程度。

各位初三班主任、任课教师:
今天,我们有幸坐在一起,回忆三年初中教学时光。在校董事会的领导下,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全体初三老师,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培养“做一个杰出的人”为宗旨,努力进取,奋力开拓,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抓住机遇,辛勤努力。在参加中考的400名初三毕业生中,总分为634.4分,其中政史:88.5;语文:101.1;数学:106.5;英语:112.5;物理:91.8;化学94.1;体育:39.9。其中达省中统招线的有108人,达光华统招线的计243人,达省中择校线有342人,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是与各位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学校,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你们辛苦了!
成绩的取得,固然可喜,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一、有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战斗力。班主任是年级的核心人物,学校工作,年级的安排,都要通过班主任来落实。以班主任为核心,认真研究,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每项工作。一年来,每个班主任都在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
从初一到初三,班主任盯班非常紧,晨读、午自习、课间操、下午第四节,包括所有的自习课,从未空缺。班主任工作是良心活,不管学校检查不检查,班主任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午班主任都在教室,或维持纪律、或解决学生问题。
班主任的年限有长有短,经验有多有少,然而我们班主任能经常进行相互的交流。一旦有了新的想法,毫不保留,互相借鉴,共同施行,整个年级形成了极强的合力。
各位班主任不仅有强烈的责任心,还有名自的高招,各班都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了在良性的竞争中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二、有一支最具战斗力的教师队伍。
初三毕业班工作非比寻常,我们每位老师心中都很清楚:教初三,就意味着要牺牲更多的个人时间和利益,教初三,就意味着肩头多了一份沉重的责任,因为我们要对学生、对家长负责,更要对学校的声誉负责。
每个备课组通力协作,落实到位,全体教师精诚团结,一起探讨教育教学内容,精心备好每一堂节课,准备充分,以“吃得饱,吃得好”为标准,在加强基础落实的前提下,加大了教学容量,加深了思索的力度,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以“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宗旨,每一位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程度和要求,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地对待学生。不挖苦、歧视学生,对学生耐心指导。及时的作业反馈和下班辅导,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形成较为牢固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各任课教师在做好自身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地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扭转学生不切实际的想法。为本届学生取得辉煌的成绩作出了有力的保障。
三、落实常规,注重细节。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座各位不仅能洞悉其中的深刻含义,而且能把其中的精神实质融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此,在我们多次召开各类初三教师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的前提下,各位老师利用各种阵地,对学生作全方位的发动。学生们认识到位,行动就能到位,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对大家高超的教学水平和育人手段深感佩服的同时,也对各位对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到位的细心和耐心表示感谢。
总之,在对大家的工作表示肯定,对大家的付出表示感谢的同时,希望各位能与学校一起继续努力,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不负众望,再创辉煌。

2009年中考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取得明年中考更好的成绩;我校对这次中考进行了分析、总结以及拟定了明年中考的备考计划。
一、       试卷评价:
试题的主要特征:
① 重视双基形成,关注课本中核心内容的考查;
② 注重联系实际,关注对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③ 注重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关注数学思考能力的考查;
④ 落实新课标理念,关注学生数学品质的考查。
由以上几点可看出今年的中考试题总体上具有立意深刻、富有思考、科学新颖、难度适宜、和谐优美的特点。试题的命题能够紧扣《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在继承了我市历年来数学中考命题的优点的基础上,做到了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新中有活;试题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导向,试题体现了两个有利于:一、有利于高中招生,为高中输送合格学生;二、有利于推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初中数学教学。例如:第1题,直接考查有理数的乘法,第2题考查分式没有意义时的取值,第8题考查学生对方差的理解,第11题考查学生对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掌握,第13题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等,这样命题,既考虑了一定的覆盖面,又关注了数学的本质内涵。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如:第22题考查圆与锐角三角函数的综合,第24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相结合,第25题设置的数学背景是一副三角形旋转的变化过程,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经历一个数学的探索过程,第26题考查函数、方程、面积的综合,考查图形变换、勾股定理、相似形、面积及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等,这些试题既考查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全面考查了学生分析、思考、阅读、理解等综合能力,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拉开了学生各层水平的档次,命题较成功。
二、中考数学复习总结:
2009年中考已经结束,我校在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下,由刘桂文校长亲抓,分管教学副校长张灿的亲自带领下,通过我们全体初三数学老师的不懈努力,圆满顺利的完成了2009年中考数学教学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一共476人参加考试:A+有36人;A等67人;E等仅12人。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都具有丰富的中考复习经验,所以,在这里“传经送宝”是谈不上的;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以利于再战,下面将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力量
数学是基础学科,中考分值大,涉及的知识面广,可以说,中考数学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中考命运,因此我们每位数学老师都不敢懈怠。为了搞好中考数学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我们一开学就集体商讨:初三的新课需要多长时间上完,上完新课后能有多长时间复习,采取什么方式复习既能照顾到中差生又能使优秀生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在每次小测验的结果互相通报,不仅通报各自班级的各分数档次人数,而且还通报各自班级哪些地方出错较多,以便在下一段教学中及时的加以弥补不足。因此我们认为正是大家团结协作,互相取长补短,多方面进行探讨形成共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使得我们的数学成绩初见成效。
(二)、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考点字
《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中体现出中考的命题原则是:在考察学生基础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情感态度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设计一定结合实际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加强了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集体研究,分析近几年各省特别是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命题趋向;认真研究《考试纲要》,理出知识要点、考试重点和热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牢记知识要点,小测验中落实考点,讲评中纠正易错点,这样才能达到实现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使每位同学在考试中能得到他应得到的分数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教学工作 本文转自www.qioh.com师范应用
初三毕业班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力线,进入了初三就意味着冲刺,每一位老师增强了紧迫感与使命感。因此,在初三第一个学期我们及时制定一学年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每一节课的内容做到合理安排,练习、习题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在初三的第二个学期开学前基本上结束新课,开学后按照学校要求合理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紧扣课本,梳理知识,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知识网络;在全面复习中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新题型,在第一轮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整理,注重归纳和积累常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使学生领会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我校集中把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础题型(即填空题、选择题、和一些基本解答题,也就是考纲中要求的70%~80%的容易题和较难题)、常规解题方法和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上面,不要过分地追求特殊方法、技巧,不必要将力气花在钻难题上,否则得不偿失。第二轮复习以专题训练为主,从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入手,精选近两年中考题的一些题目进行训练,针对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或新题型如“猜想题”、“探究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几何综合”、“几何函数综合”等题型加以适当练习,使学生熟悉、掌握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战前练兵,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通过考和练检查复习效果,查缺补漏;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研究历年的中考题,然后商定由一人主导命好最后一份模拟试题,全体初三数学教师结合中考针对这份试题各自发表看法,然后修改成卷,进行最后的模拟。
(四)跟踪检测要落到实处。
复习完每个专题后都有跟踪检测,每个月都有一次综合检测,了解复习情况,以便随时优化、调整复习方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检测后,讲评试卷要及时,趁试题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印象还比较深刻,讲起来就会省时、省力、增效。讲评时抓住典型加以评述。事实证明,练是实践,评是升华,只讲不评,练习往往走过场。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评,要找出错因;对个别存在的问题要进行个别辅导。讲评后让学生把错题在错题集上作出规范的订正。
我校在平时教学中避免追求偏题、难度较大的题。以基本知识的传授为主,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保证基础,脚踏实地的搞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将知识点落到实处。关注外面的中考信息,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同时也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中考是我们的一件大事,只有师生团结一心,群策群力才能把我们的毕业班数学教学搞好,才能出色的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中考指标。
成绩已成为历史,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从零开始,不断研究新形势、新特征,不断努力,向各校学习,向各学科学习,向同行学习。
我们在吸取往届备考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拟定了本届的备考计划:精心设计资料,力争抓得精、抓得准、抓得透。加强领导,成立学校备考领导小组,由校长亲抓,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负责教学,德育主任主抓思想教育,各基组长共同参与,及时传达上级备考意见,做好备考工作准备,制订计划并检查各阶段落实的情况。主要任务有:1、召开学科中考备考研讨会;2、收集和传达中考考试信息;3、认真钻研2009年中考考试说明,探索2010年中考命题方向;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教师备考意识。各科科组长要写出详实的、操作性强的备考计划;找出本学科的考试规律,列出本学科的知识分布点,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科任教师从上课、作业到测试、辅导等都要与中考接轨,务必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练习上要“四精”——精选、精编、精练、精讲,要做到“四必”:有发必做,有收必查,有改必评,有评必补。要避免“题海战”。实行因材施教,加大培优扶差力度。我校2010年中考备考的脉络主要是:吃透课本——自我测试与评价——知识梳理,拾遗补缺——综合提高,模拟训练。
下面是我校09—10度中考备考的一点做法,不妥之处,请不吝赐教。
1、及早规划,争取时间上的主动。
从初三一开学开始,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教学进度,使得初三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基本完成主要教学内容,为初三下学期全面复习赢得时间上的主动。
2、及早渗透能力题的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往到初三下学期最后阶段才组织综合训练,学生接受训练的时间仓促,吃亏不少。今年我校各科组要求从初三这个学期起在单元测验中适当加入综合题,使学生及早得到训练。
3、制定系统的备考计划,扎实开展备考。
①认真研究中考命题的方向,除了研究玉林市近两年中考的试题外,还将对各省市中考试题进行研究,及时了解全国中考的新动向。
②发掘每位教师的专长,认真编写各专题的复习资料,力求使资料体现中考的新要求。
③认真备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对每个知识点的内容,要求教师全盘了解,熟练各种解题方法,按时完成任务,克服随意性,通过讲、练、订正的环节,逐步形成技能。
④结合中考的新要求,强化开放性、应用性、信息型、是否存在型、几何函数综合题等问题的训练,逐步调整应考的心理,增强应考能力。
4、加强临界生辅导,做好班与班的平衡工作。
任课教师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加强临界生辅导,长期跟踪,一抓到底。针对每次考试出现的班与班成绩不平衡的现象,各科组将专门进行分析,研究对策,要求落后班的老师发挥主动性,辅导时间相应倾斜,加强评讲,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差距逐渐减小。
5、重视基础题训练。
明确向学生提出稳拿基础题和中档题是中考取胜的关键,把基础训练贯穿新授、复习的全过程,力求使绝大多数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达到熟练程度。
6、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召开的中考教研活动;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

初三(5)班学生数学成绩一向不好,从上学期期末考试到第四次模拟考试均无一人及格,40分以上的也仅有三五人。这次中考,最高分73分,平均分比四次模拟考试都高。可见从备考复习以来,学生进步少。
担任了一年的初三差班数学教学,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总结出差班教学的体会:
1、          要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竞争欲望。
分班后,学生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认为学习是尖子班同学
的事情,自己只要不违反纪律就平安无事了,对待学习总抱“事不关己”的态度。平时作业、测验屡次失败,得到老师的关心不多,得到的批评指责不少,于是对学习逐渐厌恶、厌倦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士气。
(1)、用名言名句、历史励志故事鼓励学生;
(2)、课堂上注重基础,利用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增强数学课的吸引力;
(3)、按照习题的难易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位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4)、课外为学生补习功课,定期辅导“培中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
(5)、在作业试卷上写下表扬进步、激励上进的话语;
(6)、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以便有针对地鼓励学生;
(7)、鼓励学生敢于同非重点班的同学竞争,以进入非重点班前十名作为奋斗目标。
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学习有了劲头。一年来,大部分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这鼓励我努力工作。
2、          与同学一道制定出数学课堂规矩,集体监督,用它来约束
学生行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自从有了数学课特有的要求,数学课上讲粗言烂语、讲闲话、搞小动作、打瞌睡等行为少了,积极提问、自觉做习题做笔记的同学增多了。
3、          在组织学生备考方面,总结出较系统有效的方法。某些专
题的复习有了自己的做法。
不足的是:
1、          课堂教学中,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方面做得不够;
2、          在提高差生学习成绩方面缺乏快速有效的方法。
3、          由于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在复习过程中我只注重“三基”:
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方面下的功夫不多。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 O* t( S$ F( I6 p* A深蓝网论坛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中2005年的中考圆满结束,在市、区教研室的组织领导下,在学校领导和教研组的指导、帮助下,在初三全体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山大一附中的中考数学学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 u" i+ {' @1 P. G  I深蓝网论坛,深海湛蓝,深蓝网一、2005年中考数学学科成绩与竞赛成绩
9 W4 e/ S2 [  o玫瑰心情 对联创作 影视音乐 平面设计 动漫世界 饮食文化 健康长寿 垂钓乐园 休闲娱乐 未解之谜 人生在线 深蓝网家园欢迎朋友来做客我校今年有471名毕业生,年级数学平均分98.82分,超济南市平均分(78.63分)20.19分;优秀率70.49%,超济南市优秀率(37.14%)33个百分点;及格率90.45%,超济南市(66.8%)23.65个百分点;济南市满分共70多人,我校有7人,占10%。在2005年全国数学竞赛中历下区共13人获全国一等奖,其中我校有5名学生,占40%。深蓝网论坛,深海湛蓝,深蓝网9 b  O9 L: w( e6 T% d- W
二、采取的措施与所做的工作深蓝网论坛,深海湛蓝,深蓝网  ]) h  _  m4 f  b: [
1、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5 h1 U6 n8 W" M/ |7 f1 g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全组老师爱岗敬业、工作勤恳扎实,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我校数学教师是老中青三结合,老教师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年纪已过58岁的曲老师、吴老师、范老师天天早来晚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工作一丝不苟。中年教师起带头作用,发挥传帮带作用;年轻教师虚心好学,积极肯干。张敦迎、李春霞、闫星华、王娜老师以校为家,数学组办公室夜灯下总有他们伏案备课的身影。所有老师以提高教科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增强自己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教科研意识、质量意识和合作意识,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G) Q! Q5 M/ i& D! Bxinjiayuan.5d6d.com教研组内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气氛,所有老师工作之余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做读书笔记,平时加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2005年4月数学组全体老师去罗庄实验中学听了刘建宇老师两节课,课后又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对数学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他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成绩与他超前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及独特的教学方式是分不开的,更加增强了我们不断学习的信心。年轻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论文、教案、教学反思以及优质课的评比活动,十几人次获奖,充分展示了老师们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4 a# b# E3 {/ G$ s( `深蓝网论坛2005届毕业生是我市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个毕业年级,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加强了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坚持集体学习、教研组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吃透课程标准,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虽然我们用的教材是国家教育部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但在旧教材中体现和实践了新理念。老师们积极地参加教研活动,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和中考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实施和落实。
( H, I( ^8 z) _& ?# k深蓝网论坛2、发挥备课组的合力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深蓝网论坛0 {  R6 }9 q& Y" d6 S
(1)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是课堂,要减负,又要提质,就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初三备课组由四位平均年龄不过30岁的年轻教师组成,薛海东老师和我曾多次送过初三毕业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组织教学上发挥榜样作用。闫星华、王娜两位老师虽然是第一次送毕业班,但她们虚心好学,积极肯干。大家有事一起商量,有问题一起研究,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为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尽自己的一份力。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课、上好课,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重视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效果的加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深蓝网论坛,深海湛蓝,深蓝网! h$ `) Q' Y  L6 ?
(2)从初一开始我们一直坚持单元测验,往往是下午利用自习课测验,晚上回家批阅出两个班的试卷,第二天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及时进行讲评,使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作为老师通过测试的情况能够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单元测验题由一名老师主笔,其他老师提出修改意见。期中、期末考试前备课组老师分工出复习提纲,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了复习效率,充分地体现了组内老师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 V9 N8 `1 D" x& Hxinjiayuan.5d6d.com(3)三年来我们备课组老师利用双休日、寒暑假休息时间免费为优秀学生辅导,根据教学进度自己出辅导讲义。通过辅导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外校有的老师说我们山大附中的学生素质高,而实际上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与辛勤的付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几年来在山东省数学竞赛和全国数学竞赛中我校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组内老师辛勤耕耘的结果。
0 |: Q4 T% e) B7 Z6 U: G深蓝网论坛3、有计划、高效地进行初三的教学工作) T, x% `5 J0 h2 t9 j; v
初三的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主力线,进入了初三就意味着冲刺,每一位老师增强了紧迫感与使命感。初三上学期我们及时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每一节课的内容做到合理安排,习题进行精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初三下学期按照区教研室的要求合理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回扣课本,梳理知识,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知识网络。我们依据教学计划,四人分工出复习讲义,讲义包括单元知识网络图、基本知识点归纳、拓展训练三部分。在全面复习中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新题型。在第一轮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整理,注重归纳和积累常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使学生领会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做到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第一轮复习后在区模拟考试中我校就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超出使用同教材的兄弟学校十几分。消息传来,老师们的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我们一个多月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第二轮复习以专题训练为主,从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入手。我们以《济南市中考应试指南》为把手,精选2004年中考题中的部分题目进行训练,针对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或新题型如“猜想题”、“探究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题型加以适当练习,使学生熟悉、掌握这些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为期一个月的专题复习在紧张有序中进行着,每一节课后我们都感觉到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一大步。第三轮复习是战前练兵,模拟中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能为目标来进行,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后,利用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这些方面的练习,争取突破。玫瑰心情 对联创作 影视音乐 平面设计 动漫世界 饮食文化 健康长寿 垂钓乐园 休闲娱乐 未解之谜 人生在线 深蓝网家园欢迎朋友来做客, e0 p2 z" x6 F4 w0 F  `: L# K
在紧张的初三复习中,我们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附近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复习效果。在我校与历城高新开发区实验学校、济钢、炼油厂、历城六中联合举办的初三第一轮复习课的交流活动中我组推荐年轻教师王娜老师上了一节《四边形的复习课》,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中考的新精神,围绕新课改的要求设置问题。本节课从知识的系统复习、知识的综合应用、知识的创新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为几所学校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提供了很好的模式。课后几所学校交流了各校的初三数学一轮复习的计划与措施,互相进行借鉴。区教研室安排我去济钢一中为初三老师上了一节初三复习课,我们又到历城六中听了一节初三《有关圆中的角》的复习课,授课老师环环相扣的复习至今记忆犹新,使我们受益匪浅,对不断探索初三的复习效果提供了很好的模式。每一次交流后,我们都不断地进行总结,把好的复习方式方法加以实施与应用。
+ Y, R+ K6 L/ m7 \: U  |xinjiayuan.5d6d.com总之,对于2005年中考数学科的迎考教学工作,我们尝试着努力做到尽早、细致、严谨,把握复习重点,提高复习效率,注意参考和借鉴近几年中考备考的成与败,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分细节,尽力将有可能得到的每一分都拿到手。最后的中考结果证实了我们三年扎扎实实、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付出没有白费。玫瑰心情 对联创作 影视音乐 平面设计 动漫世界 饮食文化 健康长寿 垂钓乐园 休闲娱乐 未解之谜 人生在线 深蓝网家园欢迎朋友来做客! u" Z0 [$ D% E( S; Z+ v: F
三、总结经验
第一要特别注重基础题目全面、细致地掌握
中考,首先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从初一开始扎扎实实地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初三第一轮的数学复习必须回到课本,要毫不吝惜地删除某些资料中的偏、难、怪题。对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进行分类、分析、比较之后,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基础题目的份量有增无减,所以中考虽然是选拔性的考试,但注重双基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第二要重视“通法”
近几年来,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形式和问题背景千变万化,但其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却往往是相通的。要处理好“通法”和技巧的关系,在复习中不应过分地追求特殊方法、技巧,不必将力气花在钻难题、怪题上。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就要通过例题进行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归纳总结。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以以专题训练的方式对后几道大题进行归纳、总结、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理顺解题思路。
第三要强化模拟
在复习中要求学生要注意规范训练,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按标准答案格式答题,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对于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在平时老师教学中要形成严谨的习惯,严格要求书写格式。在第三轮复习中,要加强模拟练习,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答题速度、节奏、经验等方面的积累训练。
5 g0 z* ?2 d& Z: H" Bxinjiayuan.5d6d.com“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三年来,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努力,不断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明白这只是我们教育生涯的一站,今天的成功并不能预言明天的辉煌。今后我们会再接再厉,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为积极稳妥推进课程改革,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祖国的将来而不懈努力。

初三(5)班学生数学成绩一向不好,从上学期期末考试到第四次模拟考试均无一人及格,40分以上的也仅有三五人。这次中考,最高分73分,平均分比四次模拟考试都高。可见从备考复习以来,学生进步少。
担任了一年的初三差班数学教学,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总结出差班教学的体会:
1、          要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竞争欲望。
分班后,学生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认为学习是尖子班同学
的事情,自己只要不违反纪律就平安无事了,对待学习总抱“事不关己”的态度。平时作业、测验屡次失败,得到老师的关心不多,得到的批评指责不少,于是对学习逐渐厌恶、厌倦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士气。
(1)、用名言名句、历史励志故事鼓励学生;
(2)、课堂上注重基础,利用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增强数学课的吸引力;
(3)、按照习题的难易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位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4)、课外为学生补习功课,定期辅导“培中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
(5)、在作业试卷上写下表扬进步、激励上进的话语;
(6)、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以便有针对地鼓励学生;
(7)、鼓励学生敢于同非重点班的同学竞争,以进入非重点班前十名作为奋斗目标。
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学习有了劲头。一年来,大部分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这鼓励我努力工作。
2、          与同学一道制定出数学课堂规矩,集体监督,用它来约束
学生行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自从有了数学课特有的要求,数学课上讲粗言烂语、讲闲话、搞小动作、打瞌睡等行为少了,积极提问、自觉做习题做笔记的同学增多了。
3、          在组织学生备考方面,总结出较系统有效的方法。某些专
题的复习有了自己的做法。
不足的是:
1、          课堂教学中,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方面做得不够;
2、          在提高差生学习成绩方面缺乏快速有效的方法。
3、          由于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在复习过程中我只注重“三基”:
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方面下的功夫不多。

今年是课改以来襄樊市所有县(市、区)统一使用课改卷的第一年,也是首次使用在卡上答题、网上阅卷的第一年,现对中考数学试题及质量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2008年襄樊市中考数学命题以“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有利于高中选择新生”等“四个有利”为指导思想,以《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和《中考说明》为依据,具有紧扣课标教材、体现能力立意、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开放探究、渗透时政热点、尝试动手操作、形成多级梯度、难易较为恰当、效度、信度较高等特点,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在初级中学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多种能力,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今后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具体阐述如下:
1.紧扣课标教材
课标是编写教材的依据, 是教学的标准,理所当然也应成为中考命题的依据,全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命制,无一超标题目,在重点考查“双基”的同时,突出考查了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目标。
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全部使用的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为了防止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和丢“标”丢“本”抓资料的现象,体现试题的公平性,今年命题又恢复了襄樊中考命题源于教材的重要特点。基础题全部来源于教材,中档题来源教材试题的变式,压轴题是教材(教师用书)上试题的组合和深化,如第8题来源于八(下)教材P62T5;第10题来源于九(上)教材P125T7;第12题来源于九(上)教材P94T4;第14题来源于九(下)教材P23T3(2);第17题来源于八(上)教材P42T3(3)和九(上)教材P26T6;第21题来源于九(上)教材P154T3;第22题来源于七(下)教材P142T9;第23题来源于九(上)教材P103例1和九(下)P48例2,是这两个例题的变式组合和深化;第25题是八(下)教师用书P167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测试题T10,九(下)教材P49T2和九(下)教师用书P52T16的变式、综合和深化,第23题是八(上)教师用书P81T4的深化。
2.体现能力立意
2008年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命题,遵循课改理念,在考查学生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力考查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从而体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体现数学试题的教育价值。所谓能力立意命题,就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生长点,着眼考查学生多种数学能力,选择数学核心主干内容,编拟试题。如第8、14、23、25等试题都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第8、14、16、23、25等试题充分体现了函数思想;第6、13、14、23、24、25等试题充分体现了方程思想;第6、8、16、21、22、23、25等试题借助问题情境考查了数学建模能力;第18、21题充分体现了统计思想与概率方法;第23、25题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第3、5、7、10、12、13、15、17、19、20、22、23、24、25等试题体现了数学转化思想;第23、24、25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联系实际
数学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可用于指导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能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认识世界,并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将成为每个公民应具备的数学素养。《课标》强调教学要从生活、生产等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与能力,因此,数学试题加强了对应用能力的考查,涉及实际应用的题目共有9题,48分,占全卷120分的40%,与去年试题(课改卷)大体相当,重点考查了自来水公司分段收水费,汶川地震灾区帐篷小学接受儿童节礼物、摸乒乓球、调查学生课业负担、测旗杆高、推铅球、计算纸扇贴纸部分面积、药品零售价下降等内容,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4.突出开放探究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索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今年中考试题,涉及开放性、探究性试题共有57分,占卷面分数的48%,在试题分布上,既有填空题,又有选择题,既有中档题,又有压轴题。如第7题属结论探究,第9题属实物想象还原探究,第13题属题目条件探究,第16题属规律探究,第19题属拼接方案探究,第20题属线段相等关系探究,第23题属水费收取标准探究,第24题第(2)题属三条线段之间等量关系探究,第25题属多种情况运动时间探究,这些问题均较好地考查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5.渗透社会热点
中考试题要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解答试题时,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的作用,同时又受到思想教育,5·12汶川大地震是今年我国发生的一起重大自然灾难,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今年中考试题有两题涉及这个热点,第11题展示了截止6月3日12时,中国共接受国内外捐赠款物423.64亿元,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第23题以汶川地震灾区帐篷小学接受某消防官兵“六一”儿童节奥运福娃礼物为背景,充分展示了人民子弟兵关注灾区儿童、支援灾区的军民鱼水情谊。建设“两型”社会也是近年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第23题,以自来水公司分段计费收水费为背景,编拟的一道综合应用题,在考查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能力和建模能力的同时,进行了“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的国情教育,从而增强节约用水意识。
6.尝试“动手操作”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而且明确提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数学学习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要重视“实验”的作用,要改变以往数学学习过份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在“实验操作”中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并富有个性的过程。今年试题在考查“实验操作”能力上也作了有益的尝试,第9题是一道根据三视图还原实物模型题,如果平时动手操作了,加上适当的想象,是不难解答此题;第16题,是一道在一个锐角内不断添加射线探索组成锐角数量规律的题目,如果逐步运用操作,掌握添加规律,联想多边形对角线,握手等数学模型,此题也可以解决;第19题是一道动手裁剪拼接试题,若平时动手训练不够,容易出现错误。
7.形成多级梯度
整套试题从大的方面,由10道选择题(得分率约为0.75),6道填空题(得分率约为0.6),6道中档题(得分率约为0.65)、三道压轴题(得分率约为0.38)形成由易到难的四个层次,而每个层次又均自身形成由易到难的多级层次,选择题第1题是只要学过初中数学都应会做的题目,10个小题由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形成一个梯度,填空题整体难度大于选择题,但第11题却较简单,学生容易得分,12-16题逐步增加难度又形成一个梯度;中档题17-22题,又是由易到难形成梯度,三道压轴题,由易到难形成压轴题自身梯度,而每一道压轴题,第(1)问均较为简单,入口较易,没有障碍,(1)-(3)问逐步深入,作全对较难,又各自形成自身梯度,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区分出不同层次考生水平。
8.难易较为恰当
经过统计,各题得分情况见下表。
2008年中考数学试题难度一览表
题号
选择题
填空题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合计
分数
30
18
7
6
6
7
7
7
10
10
12
120
得分率
0.75
(估计)
0.58
0.58
0.76
0.82
0.80
0.79
0.39
0.48
0.44
0.24
0.60
难易评价












从以上得分率可以看出,得分率在0.7左右的基础题66分,得分率在0.5左右的中档题38分,得分率在0.3左右的高档题19分,低、中、高档试题之比约为56︰45︰19≈6︰4︰2,与去年72︰26︰22≈7︰3︰2相比,降低了低档题比例,增加了中档题比例,但高档题难易度适中,总体得分率为0.62,比去年0.55要高,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
9.效度、信度较高
2008年试题按照《中考说明》要求命制,在题型和题量上与2007年基本一致,选择题10个计30分,填空题6个计18分,解答题共9个计72分,其中6个中档题,3个压轴题,23题为代数综合应用题,24题为几何证明、探究、计算综合题,25题是代数几何综合题,涉及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方程、三角形全等、相似、四边形等初中核心知识和转化、数形结合、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待定系数法等重要思想方法。
试题覆盖初中人教版教材二十九章内容,章的覆盖率达100%,核心内容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方程、四边形重点考查,根据得分点统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知识的考分比为55︰52︰13,与它们课时之比基本相当,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部分内容考分比为27︰43︰50,重点考查八、九年级内容,课标对内容要求的四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的考分比为11︰34︰50︰24,重点考查理解、掌握层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今年中考试题的效度和信度是高的。
三、答题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2008年全襄樊市共有61045人参加中考,其中数学优秀率为32.9%,及格率为60.4%,低分率为16.4%,人均得分率为61.7%,各县(市)详细得分情况见下表:
单位
实考人数
数                                    学
高分(≥96)
及格(≥72)
低分(<24)
人平分
Z0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襄阳
10740
3384
0.315
6462
0.602
1223
0.114
74.28
0.474
枣阳
10987
4383
0.399
6933
0.631
1729
0.157
76.28
0.503
宜城
6457
2221
0.344
3932
0.609
944
0.146
73.68
0.474
南漳
6250
1747
0.28
3378
0.54
1371
0.219
69.21
0.392
谷城
5127
1545
0.301
3323
0.648
947
0.185
76.08
0.466
保康
3661
545
0.149
1812
0.495
487
0.133
65.79
0.353
河口
5145
1492
0.29
2966
0.576
964
0.187
70.74
0.423
襄城
3828
1051
0.275
2006
0.524
855
0.223
68.89
0.383
樊城
5847
2630
0.45
4114
0.704
980
0.168
82.36
0.557
高新
772
232
0.301
459
0.595
170
0.22
72.85
0.427
市直
2231
876
0.393
1482
0.664
332
0.149
80.08
0.525
合计
61045
20106
0.329
36867
0.604
10002
0.164
74.03
0.462
2、各题得失分分析
第1—10题为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基的掌握程度,因是机读试卷,无法进行分析。
第11—16题为填空题,满分率为18%,人均得分率为58%,比去年填空题得分率略低,作的较好的是11、12、14题,得分率在75%以上,失分较多的是13、15、16题。第13题约40%的学生因对分式方程无解概念理解不透而失分;第15题约20%的学生马虎忘记加旗台高1m而失分;第16题约60%的学生不能用数形结合方法寻找规律而失分。
第17题是一道分式化简代入二次根式求值题,满分率约为40%,得分率为58%,比前两年相应题目得分率要低,约60%的学生分式化简正确,还有40%的分式化简不过关,约20%的学生化简正确,在计算( +1)2-2( +1)+8中产生错误。
第18题是一道统计综合题,重点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中位数和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满分率为52%,得分率达到76%,部分学生在补全统计图时,或将矩形画成虚线或矩形虽画正确,但没画虚线指向15而失分,部分学生在填第(2)个空时,由于审题不认真,填成“第三组“出现错误。
第19题是方格中的图形剪拼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特殊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运用,73%的学生得满分,得分率约为82%,部分学生对方格中图形的大小(尺寸)把握不准,尤其是正方形的大小画错的多;部分学生画图不规范,在所拼图形中没有分开原来的三个图形。
第20题是一个几何中档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图形的旋转变换,学生得分率较高达到80%,满分率达69%。70%的学生都能完成第一步证明,部分学生在描述两个三角形旋转过程时欠完整和规范,有的不交待旋转中心,有的不明确旋转方向,有的不说出旋转角度,有的没有明确旋转对象,这是几何语言不严密所致。
第21题是一道概率计算题,主要考查用列表或画树状图进行有关概率的计算,得分率为79%,满分率约为63%,约20%的同学不能正确列表或画树状图求出等可能结果总数,部分学生虽然列表正确,但没指出等可能结果总数而失分,还有部分学生在求有关概率时,不知怎么叙述,抓不住叙述重点,让人感到词不达意或言不由衷。
第22题是一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建模题,满分率约为27%,得分率约为39%,部分优秀学生表现多种解法,设有x个班,y套福娃。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9<13x-(10x+5) <13,  方法四:0<x-13( -1) <4
方法五:
方法六:10x+5=13(x-1)+y,x= ,讨论x为正整数,0<y<4的整数.
方法七:应用方程思想求解,列三个方程进行讨论。
主要失分在于约40%的学生建模能力差,或不能动笔,或列错不等式组,约30%的学生解不等式组出现错误。
第23题是一道分段函数应用题,由图象和文字联合给出信息,以节水收费为背景,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列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函数问题,体现了转化、函数、分类讨论、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此题满分率为16%,得分率为48%。第(1)问较简单,入口宽,学生得分较高,达80%。用两种方法(法一:根据图象,结合题意求a的值。法二:用待定系数法求a的值)求a的值和8吨水费的值;第(2)问比第(1)问难,约50%的考生能得分,用三种方法可求b的值,一是图象题意结合法,设y=b(x-10)+15,把x=20,y=35代入,得b=2;二是图象法,b= =2;三是解析法,设y=bx+m,将 代入可得 b=2。求函数解析式也表现出多种方法。第(3)问要分情况讨论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型)求解。此题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约25%的学生能得分,约16%的学生得满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不会识图,读不懂题意,不能将图象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因此无法动手;部分学生在作第(3)问时,不能充分利用已求函数解析式列方程求解,导致所列方程繁杂,计算量大,不能根据条件锁定一种情况,而采取分类讨论方法,耽误了时间。
第24题是一道几何综合题,满分率约为14%,得分率约为44%。第(1)问证明AB是⊙O的切线,是教材上一道例题,得分率较高,达70%,主要错误是部分学生思路不简洁,推理过程不能在证题过程中体现出来,有条件推砌在一起然后得出结论的情况;第(2)问是一道结论探究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学生得分率约为50%,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不能证出两个三角形相似;第(3)问是一道利用相似形有关知识和第(2)问结论(或勾股定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求解,是一道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题目,得分率仅为20%,主要问题是考生不能根据已知条件和已有结论建立方程模型。
第25题是一道代数几何综合题,作为整套试卷的压轴题,满分率为1.4%,得分率为24%。第(1)问以矩形为条件进行折叠变换,开口较宽,方法多样,约40%的学生能够得满分;第 (2)问是先求一个点的坐标,再过三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5%的学生能求出D点坐标,得5分,而在求解析式时,由于数据偏大,很多学生不能正确求解,说明学生运算力较差;第(3)问是动点分类讨论问题,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思维和运算量大,因此只有2%同学能够得分,虽然只有极少数特优生能得满分,但却创造出不少灵活简便的求解方法,现记录如下。
(1)设P(t,-4),则PF:y= x+ 。
∴PF与x轴交点G( ,0)。
由△APQ∽△CGQ知CG= ·AP=3t或 t,
由OC=8,得 +3t=8或 + t=8,可得t= 或t= 。
(点评:思路简洁,但计算量过大,尤其解含字母系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PF解析式时)
(2)可求AC解析式y= x-4,
由△AQH∽△ACB可知QH=1或QH=3。
∴Q点纵坐标为-3或-1,
代入y= x-4得Q1(2,-3),Q2(6,-1)设P(t,-4)。
①P1H1=2-t,P1I=4-t,由△PQH∽△PFI得
= , 解得t= 。
②P2H2=t-6,P2I=t-4,同上得
=   解得t=
三、教学建议
1.注重教材研究,加强“三基”教学
这次中考试题,80%的题目源于教材,但学生得分情况却不理想,这说明平时教学落实“三基”不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要一步一个脚印夯实,注重教材研究,充分挖掘教材例、习的潜在功能,通过把问题逆变、变换条件、引申结论、图形的运动变换等方式,编好变式题组,遵循“低起点、多层次、小坡度、密台阶”的原则,力求体现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统一,使之举一反三。对待“三基”要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力争80%的学生达到掌握的标准。
2.面向全体学生,着力转化差生
这次参加中考的学生,有约40%和数学成绩不及格,约10%的学生考分在24分以下,还有没有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这说明这部分学生连《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没掌握,距“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还有很大距离。为了达到“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这一根本目标,我们必须着力于差生转化工作,对于学困生,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采取低起点、低要求,使之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要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使之会学能学;三要搞好单元过关,使之不存在“双基”遗漏,逐步达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要求。
3.注重过程教学,培养用数学意识
从这次中考阅卷中发现,22题、23题之所以得分率较低,是因为考生从题目(图象或文字)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低,培养学生的用数学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是我们今后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平时应用题的训练并不少,为什么学生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能力不能有效提高呢?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学教师引导的多,学生独立思考的少,没有把读题权、审题权、建模权完全交给学生。今后教学必须改变这个状况,在知识发生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概念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过程,对一个应用问题的解决,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给学生阅读、审题方法,独自从读题中获取有价值信息,建立正确有用的数学模型。坚持这样做,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一定会提高。
4.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其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襄樊市数学教学常规》提出“问题诱导——指导探究——变式训练——归纳小结——反馈矫正”的教学模式,这是多年来我市课题研究一个重要成果,应不折不扣地推广。一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二要进一步加强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意识;三要组织变式训练,从基本问题出发,逐步增加创造性因素,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的训练系列;三要倡导“探究式”、“启发式”、“先学后教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要搞好课堂形成性评价,重在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加强校本教研,促进课程改革
我们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需要我们加强校本教学研究。教师的个人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学科带着人的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每个教师要勤于学习教育理论,审思教学实践,每节课后要有简单的执教后记,每月要写一篇教学反思案例,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反思论文,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点,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是集体备课,各个备课组(或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集说课、备课、讲课、评课为一体的集体备课活动,同学科老师在一起相互研究教材,相互切磋教学技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成长进步;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每个学校要培养自己的学科带着人,以引领本校、本学科的专业发展。
2008年中考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
内容                        层次
了解
理解
掌握
灵活应用
小计
分计
合计



数与式(72)
1.有理数(21)
3
3
6
19
27
2.一元一次方程(18)
2
2
3.二元一次方程组(12)
2
2
4.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
7
7
5.实数(10)
1
1
2
空间与图形(52)
6.图形认识初步(14)
1
1
2
6
7.相交线与平行线(14)
2
2
8.三角形(9)
1
1
9.平面直角坐标系(7)
1
1
统计概率
10.数据的收集与整理(8)
2
2
2



数与式(49)
11.一次函数(15)
6
3
9
23
43
12.整式(13)
1
1
2
4
13.分式(13)
3
4
7
14.反比例函数
3
3
空间与图形(47)
15.全等三角形(10)
2
2
4
16
16.轴对称(12)
1
1
17.勾股定理(8)
1
1
2
18.四边形(17)
3
2
3
1
9
统计概率(27)
19.数据的描述(12)
3
3
4
20.数据的分析(15)
1
1



数与式(34)
21.二次根式(9)
2
2
13
50
22.一元二次方程(13)
3
2
5
23.二次函数(12)
3
3
6
空间与图形(61)
24.旋转(8)
3
3
30
25.圆(17)
3
2
5
10
26.相似(13)
2
2
3
7
27.锐角三角函数(12)
3
3
1
7
28.投影与视图(11)
3
3
统计概率(14)
29.概率初步(14)
7
7
7
合计
11
34
50
24
120
120
120
几个比例说明:1.七、八、九三个年级之比为27︰43︰50;
2.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之比55︰52︰13.

一、试 题 简 评
1、总体评价
我州2006年中考数学试卷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稳中有变,变中有新。试题突出“三基”考查,注重新课程理念的渗透,既有亲和力,又有新颖性,一些试题相识或似曾相识,又有创新。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的同时,注意考查学生能力,在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体现课改理念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有利于指导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因此,这份试题是一份成功的中考试卷。
2内容与要求
试题基本涵盖了《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数学主要内容,特别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能的考查,不刻意去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尽量在知识的交汇处设置试题,注意对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品质与情感态度的考查,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也基本符合我州实际。
3、难度与信度
巴东考区参考6498人,人平分57.3,及格率40.6%,优分率10.9%。全卷
难度系数为0.50。各题难度见下表: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全卷
满分值
24
24
8
8
8
8
8
8
12
12
120
平均得分
14.63
15.75
4.93
4.95
5.14
4.25
3.25
3.36
2.26
1.59
57.3
难度(P)
0.31
0.66
0.62
0.62
0.64
0.53
0.41
0.42
0.19
0.13
0.50
经验分析,一般地,当P>0.7时为容易题,当0.4≤P≤0.7时为中档题,当P<0.4时为难题。从表中可以看出 (以大题论),容易题0分,中档题96分,占80%,难题24分,占20%。这与预期目标 容易题∶中档题∶难题=6∶3∶1有一定距离。但从全卷来看,难度系数趋近0.5,是恰当的,从对学生成绩统计看,区分度是好的,试题鉴别力较强,特别对中等学校选拔新生是可信的、有利的。
4、几点看法
(1)试题在“切入容易,深入难”的梯度体现上仍显不够,从而影响区分度的合理性。试题起点仍高,“降低难度”的承诺体现不够,层次感不强,造成容易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失调,从而对中考的信度有一定影响。
(2)在落实“变一题把关为多题把关”,增强试题区分度上设置失分点是否多了一些,且区分布欠合理,从而影响了学生正常应试心态,致使相当一部分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的水平发挥失常。
(3)当今中考命题,虽淡化知识点覆盖。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板块不涉及,是不尊重一线教学的,初中教师有意见,高中教师有看法。这份试题明显地未考查到初三《统计初步》的知识(题21仅体现最基本的统计思想的考查)、二次函数及其应用。方程思想的应用的考查也削弱了。按高中教师的说法,因中考的导向性,这样考,不利于初中与高中教育的衔接。
(4)第23、24题都是试题的亮点,较好地体现了中考的选拔功能,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从抽样统计来看,这两题的难度还是大了,与我州学生实际有一定距离。因为对大部分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数学方面的表现的确是“凡人”,寄希望于大面积学生在解题时能有超越、突破,是不现实的,能超越教材内容的只是极少数尖子学生,能使试题让大部分学生有亲切感,而不是“望而生畏”,这应是“实事求是”的哲学追求。考试表明,第23题,满分率为3%,第24题获满分的考生仅2人(全县考生6498人)。这个结果是命题者始料不及的。这两道题实际上都是几何问题,考生得分极低,依我县而言,可能是受“降低单纯的几何证明的难度,逐渐将单纯考查几何论证能力转为考查猜测、发现和立于猜测之上的计算和证明”指导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几何论证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正好暴露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也因学生缺乏应有的应试机智,在第23题第2问无用耗时太多,从而使学生对取材熟悉的第24题的解题时间严重不足。
二、答卷分析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不深刻,基本运算能力也差。如“倒数”与“相反数”、“绝对值”相混淆,第1题仍有约5%的答错,第9题选D的仍有4%左右的考生;第18题换元后,解一元二次方程出错等。
2、“用数学”的意识差,即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出数学的能力不强。第20、21题的得分率不令人满意,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暴露出,我们的教学在关注学生对数学事实的真正理解,尤其在实际背景下运用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不够。
3、“做数学”的能力差,即对动手实践、合情推理和创新意识的训练不到位。
试卷的第8、13、16、19、22、23、24题应属于这一类问题,它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动手、操作、推理能力是一个考验。如第23题,第1问约有70%的同学完成。第2问约有5%的同学能完成。该问难在DE·DC=2AD·DB中的系数2,如何处理好系数2,成为突破口。突破一,找2AD,突破二,找出2BD,这是思维的动力。正因能力积累上出了问题,绝大部分考生在此掉进了“陷井”。可喜的是, 5%的考生能跳出“陷井”,还有突破,产生了七种不同证法。第3问约有15%左右的同学完成,实际能完成此问的远不只是这个比例,可惜的是,绝大部分考生不会跳步解答;第24题是操作题,第①②③问的满分率分别为20%、5%、4%。第④问仅有2人得满分。这里仅以第1问为例,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猜想,然后给出逻辑证明,而这个证明,离不开“做”。而许多考生的测量就不准确,自然失去了猜想的根基。由此可见,我们在常规教学中学生“做数学”的训练还必须加强。
4、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差,第20、21、22题得分情况不令人满意,就说明了这一点。第20题,考生对背景不理解,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第21题,相当一部分考生不理解题意,人为制造计算障碍。特别是第2问,相当一部分考生不能从数学角度去向落聘者解释,漫无边际地闲扯,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间接失分;第22题的第1问表述完美的约占5%,第2问得分率仅为10%。正因学生阅读理解力、文字语言向符号语言转化的能力、方程与不等式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欠佳,影响了答题效果。
5、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也有问题,比如审题不仔细、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相当一部分考生在遇到第23题第2问因不常见的问题时,而乱了方寸,完全放弃,有些遗憾。
三、几点思考
1、夯实基础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年中考题在控制难度、加强基础知识考查上做了较大努力,但以抽样情况看,及格率、人均分仍不理想。由此可见,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距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还有很大距离。作为一线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从简学问题着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顺利实现“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这一根本目标。同时,中考命题,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本地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在命制试题时,还应该再降低难度,增强试题区分度。命题提倡以能力立意,并不是忽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老师们要明白,没有扎实的基础做后盾,培养能力就是空谈。什么是能力?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就是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夯实基础是一件事半功倍的措施。
2、要重视研究差生问题
当前,学生数学成绩低分率过高,令人忧。差生的形成依我看主要原因有:学生自身的问题、教学有问题(教学中的最大问题是起点过高,让一些学生学起来困难)、中考要求高(中考试题与课本试题存在较大差距,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厌倦甚至放弃),当然也还有目前班额过大的问题等。的确,如何解决差生问题是我们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作为中考命题人,为研究差生问题,完全可以做出有益的工作,那就是在试题起点上做调整,力求通过降低中考要求真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试想,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两考合一的考试,使大多数人不及格,说不过去。
3、注重数学的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个具体的问题体现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如何用数学知识、方法去正确解决,也是本次中考试题对教与学提出的一个要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多设计一些数学应用题、阅读题素材等方面的问题,能体现当代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状况与特点。同时,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观点、方法,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从本次中考状况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联想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了中考成绩。只有提高学生的以这些能力为标志的教学素养,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去
从阅卷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看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口号还没能有效落实到行动中去,或者说还没能找到一种落实这一观念的有效措施。旧中考已经过去,如何实现明年中考(新课程实验首次学业考试)的软着陆,我们必须要思考了,沿用旧的教法,按题型进行强化训练,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数学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应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全方位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在参与教学实践中培养能力。因此,老师们要注重学法指导,把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结合起来,应当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2004年中考,从总体上看,我市初中数学中考成绩处于荆州市的落后行列,且全市范围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成绩拉开的距离越来越大,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下滑的客观原因有:       1、我市的中考数学试卷被单独抽出来由荆州区阅卷;
2、优生调考可能对数学科的影响尤为突出;
3、部分学校教师不稳定,优秀教师调离与培养失衡,导致初三教师高负荷连任。
当然,主观上我们也存在许多不足,数学中考备考的管理还存在疏漏,部分数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为了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探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现简要分析2004年中考数学科的情况并对2005年初三复习提出建议。
一、2004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04年荆州市的中考试题本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理念,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一)、试卷的整体情况
今年试题的特点突出表现为:试卷在学科意义上难度适当合理;试题的教育价值得到更多的重视;试题较充分体现出时代气息,有创新特色,给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性地进行问题解决提供了平台。
试题传承了过去几年的特点,各类试题排布比较自然.思维入口较宽,突出强调了以能力立意,但仍然立足于基础,既考查了考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应用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等方面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又设置了能体现不同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以及数学能力的达成水平在客观上存在差异的“区分题”,试题构建了较高层次的开放探究题,较好的考查了考生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衔接,也在一定程度上设了“卡”。
试卷的题型结构,考点内容及分布,基础题、中档题和较难题的分值比例等基础上依照了《考试说明》的控制指标,试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具有选择功能。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保持基础题数量,突出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纵览今年中考数学试题,整张试卷考查“双基”意图明显,选择题第1-8题,填空题第11-16题,另有19、20、21、22题等,占总分的60%左右,这些试题均与课本的教学要求一致,有的甚至直接取自于教材,如第15题等。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中考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市今年中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注意全面性,更注意突出重点,对支撑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以及必要的深度,在试卷中,对学生实数的运算,方程知识的应用、统计、解直角三角形等主干知识进行了侧重考查。函数与几何作为初中数学的另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在试卷第10、24、25题中,分别从不同侧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题型虽然常规,但考查能力突出
今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并不刻意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题目,因此试题的综合性相对弱些,有的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单一,而且考生基本上都解决过类似的问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求并不高,问题的解决也不需要技巧,且入口宽,解题思路不单一,倡导理性思维,但仍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
如选择题第9题,根据题目的条件,获得相应的信息,可构建二次函数  y = ax2+bx+c求解,但需要进行对二次系数a讨论,但实质结果与a是否取零无关,因为若a为零,则b一定不为零,很多同学在此题上失分,主要原因是对a的分类讨论后对b的取值状况没有足够的认识。当然,此题最直接的方法是将a-b+c<0与a+b+c>0相乘,结果显然。第10题的求解思路也比较开阔,先可以直接视P1为AC边的中点时,判断P3的位置,然后上、下移动Pl的位置,根据相关分析,可很快排除C、D;又如第12题,求解方法多向,可选择去分母、换元、平方根定义等,利用平方根定义解决最为简洁明了。
又如解答题第22题(4)小问,对众数所在小组的判断,此问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众数概念的正确理解,但此处学生失分比较多,说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不清,第25题第(3)小问的探究条件,很多考生仅作出了一些特例性的结论,显然题目要求对任何梯形结论成立的条件应具备一般性,表现出考生在能力上的差异。
3、贴进学生生活,突出应用能力
试题背景的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考生的生活实际,让考生始终处于一个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解题信心。
如第13、22题,通过揭示数学与体育等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提醒学生平时要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关系,做个有心人。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中学数学中常见的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分类讨论、探索开放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试卷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第9、10、23、25等题考察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第5、6、9、10、17、22、23、25等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第9、18、25等题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第6、9、10、17、23、25等题考查了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成绩分析
下面成绩统计表中的高分率、合格率是以应考计算的,均分是以实考计算的。
学校
应考数
优生人数(≥96)
优秀率
合格人数(≥72)
合格率
均分
总积分
小河镇中学
432
94
0.22
273
0.63
77.50
1280.57
大垸乡中学
540
80
0.15
335
0.62
74.50
1170.64
横市镇中学
638
114
0.18
369
0.58
71.77
1151.64
桃花山镇中学
400
68
0.17
219
0.55
72.15
1112.24
新厂镇中学
495
74
0.15
275
0.56
72.07
1095.29
笔架山中学
958
168
0.18
482
0.50
67.42
1050.65
文峰中学
963
156
0.16
469
0.49
65.64
1009.62
南口镇中学
269
35
0.13
134
0.50
69.70
1002.77
全市
9046
1207
0.13
4251
0.47
66.51
962.60
东升二中
230
27
0.12
112
0.49
65.22
953.91
东升一中
393
50
0.13
185
0.47
65.49
950.87
团山中学
480
62
0.13
219
0.46
65.46
938.55
高基庙中学
578
68
0.12
248
0.43
65.76
899.02
高陵镇中学
578
70
0.12
235
0.41
66.62
885.02
东方中学
331
29
0.09
145
0.44
61.69
851.65
泥南中学
154
12
0.08
62
0.40
60.85
800.36
调关一中
418
35
0.08
148
0.35
63.58
772.45
焦山河中学
329
24
0.07
128
0.39
58.94
771.29
调关二中
209
14
0.07
75
0.36
65.27
765.60
久合垸中学
332
18
0.05
84
0.25
53.81
587.10
金平中 学
150
4
0.03
34
0.23
51.77
517.50
职业中学
169
5
0.03
20
0.12
35.15
329.57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优生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依次是:小河镇中学、横市镇中学、笔架山中学、桃花山镇中学、文峰中学、新厂镇中学、大垸乡中学。
合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依次是:小河镇中学、大垸乡中学、横市镇中学、新厂镇中学、桃花山镇中学、笔架山中学、南口镇中学、文峰中学、东升二中、东升一中。
均    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依次是:小河镇中学、大垸乡中学、桃花山镇中学、新厂镇中学、横市镇中学、南口镇中学、笔架山中学、高陵镇中学。
这几年来,横市镇中学、大垸乡中学、笔架山中学、桃花山镇中学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这不是偶然的,从平时视导来看,这几所学校的数学教师的工作热情高,平时教学落实得力,初三备考主动,领导深入备课组,备课组的团队精神强,探讨氛围浓。小河镇中学、文峰中学、新厂镇中学在中考中苏醒,更是说明了教育是没有捷径的,初三的结出的硕果,总是蕴含着一、二年级辛勤耕耘,这几所学校在非毕年级优生调考中就已经露出了头角。
三、后段工作建议
1、引领学生悟透教材的基本内容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源泉,也是试题命制的蓝本。引导学生研究教材,悟透教材中包蕴的知识与方法,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和文化性,能迅速而又正确地解决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主要任务,是今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
目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教材,钻研教材等方面,还重视不够,时常是对教材内容一拉而过,然后主要投入到数学题目的训练上,实质上没有吃透教材,又何谈创新呢?最后导致有相当部分同学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定理认识始终缺乏本质上的理解,在解题活动中,仅仅是对训练过的题目的模仿和记忆,只要题目背景稍作变化,就束手无策了,因此,引导学生悟透教材的基本内容非常重要。
2、注重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地解答基本问题的技能
中考试题虽然始终立足于“能力”立意,但在试题中总有相当比例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比较典型,知识背景都比较熟悉,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解答就应注意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做到准确而又迅捷,不要小题大做或者会而不对。
有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解答题其实质是一些基本问题的综合,知识点虽然多一些,但分割开来还是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因此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快速、准确解答基本问题是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整体认识,组成知识网络非常重要的环节。
当然,典型的基本问题要适度限时训练,可分层次设计题目或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选题要注意其典型性,并且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难度要适度,并始终保持以课本为主的引伸策略。
3、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研究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无疑贯穿于整个中考试卷。因此,在复习教学的全过程中,应自始至终都要启发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基础知识的复习,进行思想方法的研究;结合基本问题的解答,进行思想方法的研究;结合综合新颖困难问题的解答,进行思想方法的研究;结合试卷评讲,进行思想方法的研究,努力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数学思维模式。
4、认真钻研考纲,把握命题方向
建议老师们在授新课时,就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和近两年的荆州市中考试题和质检Ⅰ、质检Ⅱ的试题,最好还看一本这两年的中考试题集,把握本地中考命题的基本思路和国内中考命题的动向。做到新课、复习不超纲,复习重点统筹安排。
5、努力提高“高效课堂”的数量
目前,在数学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简单的“做资料--讲资料”的模式,做了一堂课的题目后,这堂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老师自己都不能明确回答,而评讲过程也主要是集体对答案,重点不突出,浪费的时间多。然而谁都知道,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在于老师是否能上出一节绝妙的好课,而在于老师能否上出比较好的每一堂课。希望数学教师能克服工作任务重等困难,真真做到不备好课不进教室。做到:每一堂课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都有适宜的难度;都能激起思维高潮;都有充分的练习;都有精彩简洁的评讲。
6、因材施教,确保合格率,提高优生率
抓优生,不仅是考试选择功能的要求,也是各类评价方案的权重较大的一块。优生是否丰厚,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集中体现。课堂内辅优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和知识的拓展度,不能影响大多数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学习。提倡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进行辅优,同时,对辅优的内容应系统筹划,要克服随意性。
7、统一教学进度,切实搞好阶段检测
教学进度大致安排如下:
(1)9月初—2005年3月上旬:完成新课的教学
(2)3月中旬—4月中旬:完成系统复习
(3)4月下旬—5月中旬:完成综合复习
(4)5月下旬—6月初:完成题型训练和答题指导
(5)6月—中考:完成考前训练
质检(Ⅰ):上学期期末进行,荆州市统一命题,考试内容与我市期未考试进度一致。
质检(Ⅱ):为4月底,荆州市统一命题,考试内容为整个初中内容。
各校初三备课组要认真执行教学进度,切实上好新课,扎实搞好阶段检测的质量分析,从视导中发现,有些学校任意更改教学进度,随意调整教学内容,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这些现象要坚决杜绝。

2008 年中考继续在江汉平原协作体框架内,由仙桃、潜江、江汉油田“两市一企”联合命题并组织考试。 2008 年中考数学试卷在保持了 2007 年试卷的相对稳定后又有所变化, 试卷仍然坚持对初中数学核心基础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考查,以初中阶段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将知识迁移到类似或相同情境的能力,从而检测学生已有的和潜在的后续学习能力,体现了“三基考查”的水平目标测试,达到了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以及有利于高中学校选拔等目标。
一、试题的基本结构
1 、题型与题量。全卷共三种题型, 25 道小题,其中选择题 8 道、填空题 8 道,解答题 9 道,三种题型所占分值的比例为: 1 : 1 : 3. ,与 2007 年保持一致。为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设置了 8 道应用型问题,分值 39 分,占全卷的 32.5% ,比前两年略少,强化了数学的理性。开放性解答题分值约占试卷总分的 10% ,与考试说明吻合。
2 、考查的内容。从考查的内容看,基本覆盖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所列的主要知识点,并且对初中数学的主体内容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统计与概率作了重点考查。其中数与代数 47 分,空间与图形 55 分,统计与概率 18 分,对学生的实践与综合能力的考查穿插其间,与各领域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所占比重基本一致。从考查范围看,试题及其解答均遵循《课标》的要求,没有超标现象。
3 、难度与层次。从抽样情况看,整套试题容易题(得分率≥ 0.7 )、中挡题( 0. 3 ≤ 得分率< 0.7 )、较难题(得分率< 0.3 )三档题所占分值分别为 66 分、 38 分、 16 分,如果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样本试卷里没有城区大学校的试卷),三档题所占分值比为 6 : 3 : 1 ,难度系数 0.62, 区分度系数 0.57 。从难度系数与区分度系数这两个数据来看, 2008 年卷是一份优秀试题。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 、关注热点,贴近生活,体现时代性;
课标指出: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所以创设现实的,具有挑战意义的,符合时代节拍的情景成为我们命题时的追求之一。关注社会热点,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在应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5 月 12 日 的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理所当然的出现在 2008 年的数学试卷里面, 6 月 1 日 开始实施的“限塑令”则成为试卷上时间最近的背景材料。
2 、注重应用,强化操作,体现实践性;
课程标准重视数学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重视考查学生在面对似“真”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对应用问题的领悟能力和解决能力。试卷上设置应用性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近些年各地的中考试卷都大量地设置应用题。 2008 年试卷中应用题量约占总题量的 32% ,有打折销售问题(第 11 题),有用扇形折叠圆锥形纸帽的计算(第 8 题),有测量树高(第 20 题),也有利用函数分析产销平衡的问题(第 24 题)等,代数、几何的应用均有所体现。这些题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他们的应用意识。
课程标准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尤其是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它具有知识综合性强、趣味性强、容量大等特性,设计动手操作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答问题暴露出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归纳、对比等思维活动。试卷上的操作题能够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第 23 题通过对两张三角形纸片的平移与旋转,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猜想并验证的全过程,考场上学生对这一道题的解答过程就是一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的理念。
3 关注情感,寓教于考,体现人文性。
尊重学生个体,关注他们鲜活的个性,让他们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结论的确定性,同时让他们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命题中首先确保内容难度不超标,让大多数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数学才能,获得成功感,其次寓教育于答题过程之中,适度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如第 13 题利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刀来考查平行线的性质,问题本身难度不大,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第 19 题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与统计知识相融合,体现出正确的价值导向,把对学生的枯躁说教转化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4 、注重“三基”,考查重点,体现基础性
保持起点低、坡度平,尾巴适度上翘,是 2008 年试卷的命题导向,所以基础性就成了试卷的特点之一。选择、填空、解答三种题型中的大部分题都立足于考查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含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如第 1 题倒数的概念,第 2 题科学记数法,第 3 题三视图的判断,第 9 题分解因式,第 10 题分式的运算,第 12 题一元二次方程,第 17 题实数计算,第 18 题不等式求解集,第 19 题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关系等。一部分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题,设计了结合实际情境的问题,考查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如第 8 题利用纸帽考查圆锥的计算,第 11 题的打折销售,第 20 题由具体情境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试卷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对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均有所检测。
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对初中数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加以关注。如:第 6 、 7 、 18 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第 16 、 25 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第 15 题考查了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第 20 、 24 题考查了方程与函数的思想,而象消元法、配方法、面积法、分析法、综合法等数学方法也穿插于各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5 、鼓励探究,思维开放,体现创新性
探究性问题能充分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探究能力,往往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关注数学思考这一重要的目标元。如第 15 题是结合图形进行规律的探究 ,学生通过探究前后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找出规律,求出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第 23题在平移与旋转中探究线段 与 的长度关系和 的大小,由此判断 的形状,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探究、发展的过程,从运动变化中去发现规律,找到不变的量来解决问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强调体现学生主体性,要求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考试选拔的角度来讲,需要有一定的题来展示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开放性问题这方面的功能较为明显。第 25 题从实际效果来看,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第( 1 )问属于常见的等边三角形求高,学生能顺利入题;第( 2 )问在质点运动中建立函数关系并求极值,属于近两年中考的热点问题;第( 3 )问由角平分线上的点作一边的平行线构成等腰三角形立意,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即有一定的新意又不偏不怪,对于线段 长度最大值的探究,有难度但是解题的入口很宽,可以偏重几何来解答,并且辅助线的作法不唯一;也可以偏重代数方法来解答;同时因为不要求学生写出解答过程,还留给学生合情猜想的余地,事实上部分学生就是由合情猜想得了分。此题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学生的个性化与创新意识得以展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三、考试质量及试卷分析
今年我市参加中考的考生数为 22571 人,数学最高分为满分 120 分,共 50 人,合格率 62.0531, 优秀率 34.5133, 平均分 76.0155 分。录取重点高中的数学有效分为 113 分左右 .
从总体试卷中随机抽取 144 份试卷进行抽样统计结果如下: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得分率
0.958
0.958
0.917
0.875
0.924
0.771
0.764
0.764
填空题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得分率
0.903
0.84
0.833
0.806
0.938
0.826
0.354
0.458
解答题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率
0.817
0.754
0.735
0.664
0.891
0.615
0.344
0.428
0.248
从得分率来看,客观题第 15 、 16 题得分率较低,主观题第 23 、 24 、 25 得分率较低。
第 5 题菱形性质的判定得分率高于命题时的期望值,而第 10 题分式计算,第 11 题打折销售的得分率略低于命题时的期望值。
第 15 题由于学生不能根据一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等积三角形,而两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四个等积小三角形来寻找相临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所以不能正确求解,导致丢分。
第 16 题在网格中由三角形全等求点 的坐标,一部分同学把文字表述的全等关系和符号表述的全等关系在对应关系上的差异忽略了,只求出一解失分;另一部分同学则把对称翻折的三角形遗漏失分。建议大家以后在类似的图形教学时,多从图形与图形的位置关系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第 17 题实数的计算、第 18 题解不等式并表示解集,两题的得分率都要低于命题的期望值,这可能是合格率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为了节约学生答题时间,同时也是避免学生画数轴失分,直接将数轴给出,学生仍然在计算和端点的区分上失分。
第 20题源于课本,将课本上的测量方案赋予数据后,要求计算树高,学生对两个共边的三角形之间的边角关系不能有机结合,得分率仅为 0.664,这说明我们教学时可能对教材的重视程度不够。
第 23题成为试卷上的“拦路虎”,原因有两个方面的。其一,学生探究的习惯要养成,方法有待提高。比如:第( 1)问测量与猜想 与 的数量关系,应当绝大部分同学得分,实际上很多同学没有动笔,同样的第( 3)问的猜想也是部分同学没有去猜。其二,第( 3)结论的证明困难客观上加重了学生失分。部分同学即便是猜想出了结论,因为无法加以证明,“不打无把握之仗”,有结论也不敢写。当图形的运动变换脱离了网格之后,解题中应当关注的肯定是平移、旋转、翻折后条件与结论是否发生变化的探究,或者是几何图形满足什么条件能成为特殊图形的探究。
第 24题函数的应用题没有通过文字理解上的模糊或歧义来增加难度,主要是想考查学生几种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能力,要求他们能用函数的观点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试卷分析来看,部分同学对分段函数确定解析式存在漏洞,仍然有大量同学对大阅读量的题心存畏惧。
第 25题仍然是“运动型”的几何探究题,第( 1)问得分情况尚好;但第( 2)问的得分率偏低,仅为 0.202,实际上此问的类型应当是我们老师同学都很熟悉的模型,用变量表示三角形的底边和高,建立函数关系式,再确定最大值。第( 3)问解题思维入口较宽,但要求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得分情况与预想的基本吻合。
命题工作总是收获与遗憾同在,现在看来,试卷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 、开放性试题偏少;
2 、第 23、 25题都有一问要求直接写出结论,在鼓励合情猜想的同时对思维过程考查不足;
3 、背景求新的同时还应该适当关注数学史。
四、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 、 教学面向全体,控制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分化;
2 、继续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
3 、适时疏导学生的知识障碍,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
4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5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   定量分析:
903班共计65人,其中2人保送成绩按A等计,参加中考的有63人.数据统计如下:
等级
A等
B等
C等
H等
人数
3
22
22
0
例%
4.62
33.85
33.85
0
二.   定性分析:
肯定的方面
A+B的人数较多,大大超过了年级平均水平,  最开心的是H等人数为0,合格率100%。我没有放弃学困生,没有让哪个学生落下,而是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到了一个做老师的责任。
存在的问题
因为数学是最后一门考试学科,考试完后,我问了部分学生情况,据学生第二天看报纸对答案后反映:
1.普遍感觉时间紧,后面的三大题的最后一问难度较大,思考时间长,分类讨论情况多,步骤繁杂,书写不全.
2.基础题特别是中档题,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失分现象依然严重,
3.应用题,函数题依然是学生的软肋,分析能力欠缺,答题技巧不够,,花费的时间和得分不成比例.
三、教学建议
通过分析,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夯实双基。加强双基教学是一个共性的、持久的话题,实施新课程与落实双基不是矛盾的,深入推进新课程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在落实双基的过程中讲究过程与方法,重视师生的体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基本规律和法则的教学,或者说离开了它们,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根基。
吃透教材。新教材为老师提供了广阔的优化方法及创新教法的空间,要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例研究等形式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从而实施有效甚至优质的教学。再则,也要引导学生把书本“读透”、“读薄”,在教学中要“抓标务本”,一上课就要学生把书关上等做法值得商榷。要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网络,加强对知识纵横联系的认识,增强迁移应用的能力。
深化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有效利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猜想与假设,学会推理论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优化教法。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讲授、讨论、实验、练习、体验、讨论、评价、巩固和探究等教学方法或手段,并要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要高度重视以教学设计为起点的教学研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思维的生成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良好习惯。要通过有意强调、课堂提问和作业练习等途径加强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通过阅读、观察、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捕获信息(包括审题)和分析问题和的能力;要按照教材中的范例和宜昌市中考参考答案的要求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
2008年中考903班班级质量分析
903班毕业学生65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42人,中考前有2人保送,参加中考63人.学生团结和谐,努力拼搏,互相帮助,勇攀高峰.
一.   考试情况
等级
保送
34分
33分
32分
31分
30分
29分
28分
27分
人数
2
3
5
3
8
5
4
2
2
从数据可以看出,各等次人数分布合理,没有人数扎堆现象,区分情况良好,难度适中,控制合理。
附重点高中录取名单(正取和择校):
一中:向博文 卢凯士 王子冠 付羽航 刘兆祥 李兮 向缪丹妮 丁亚楠 余凡 胡兴媛 陈小禾 杨荆宜 张世奇 向阳明珠 姚莹珊 (15人)
夷陵:张笑傲 郑晓松 黄啸坤 钱洋 陆泉 陈萌 胡航 姚洁 雷景璨 欧阳湘祝 谢筱曼 朱静 张文涵 李炜晴 王蔚 (15人)
二.情况分析
31分及以上共21人正取重点高中,人数较为可观.其中陈小禾  张世奇 雷景璨各有一个A等,并拿下了34分的高分,还有付羽航 刘兆祥 朱静 张文涵发挥交好,比平时考试要稳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陆泉这个男生,他平时学习懒散,不爱吃苦,考前一个月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才幡然醒悟,加班加点往前赶,终于在中考中取得了3年来的最好成绩30分,尽管是择校,家长学生也是高高兴兴.
当然也有考试失利的人,像胡兴媛 黄啸坤 钱洋  欧阳湘祝  李炜晴他们都曾是年级的前100名,应该说都有冲击重高正取的实力,但在考试中因为偏科或者发挥不稳定,造成了1分值几万金的”悲惨”结局.
三.回顾与思考
由于班级结构特殊,女多男少,所以3年来发展稳定,老师也比较整齐,语数外3年没有换人,特别是9年级的化学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兴趣浓厚,本来是弱项的数理化反而成了学生必胜的法宝,语文和英语也让学生学的轻松,考的也不错,最后借用学生的话来总结:
“尹老师是最可爱的老师
高老师是最像我们妈妈的老师
胡老师是最像我们姐姐的老师
贲老师是最像我们爸爸的老师
石老师是最像我们老师的老师(呃~好象是句废话耶...) ”

秋季期末考试已结束,现针对我班考试情况作如下分析:考试优秀人数偏少,及格人数还可以,高分人数不多。
就试卷命题来说:1、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2、能够结合课标,注重立足教材,不偏不怪,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所考察的知识面全面,覆盖面大,教材中七章的内容均能设计到,而且所考查的重点突出,而且所设计的比例和对比较合理。4、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考查数学知识的应用。
从整体来看,试卷难度适中,下面就每个题作个分析。
第一题选择题,36分,基础性强,学生得分好。
第二题填空题,15分,最后一题求阴影部分的面积错的较多,本来这类型的题目平时我们也训练了很多,部分同学是因为计算不过关失分,方法还会,以后在计算能力方面我还要多想办法来提高。
第三题解答题69分
第1小题计算题,5分,大部分同学做得好,也有少部分同学出错,又是不仔细,不认真失分。
第2小题证明题,6分,是证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也是基础题,效果很好。
第2小题,6分,这是一个失分较多的题,原因是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而丢掉了2分,以后在读题分析题目上老师还要多加引导。
最后一题,12分,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大题,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题,第1问是求抛物线解析式较基础,学生没问题;第2问是求四边形的面积是在第1问的基础上,也不太难;第3问是问两角是否相似,学生不易找出证明的条件,这个失分较多,通过这个题我们认识到,平时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好以下几点:
1、狠抓基础,对于基础知识不能只停留于知识的表面,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训练中突出基础知识的应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分析题目。
3、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急于求成,而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4、不断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努力,我相信,我校的教学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化学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音乐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下载大全1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方案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012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音乐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1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化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2方案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33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1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02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