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封神英雄榜公测: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23:31:58
中学化学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等等。其中又以思维能力为教学的核心。
  所以,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不能盲目、片面、间断。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勤思、会思、扩散思维”三步训练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 课堂教学多设疑,培养学生养成勤思考的学习习惯。
  学贵有疑,思起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设疑,来培养学生养成勤思考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授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时,我就设计了如下问题:
  制取HC1为什么用固体NaCl和浓H2SO4?用浓HNO2行不行?尾气的吸收装置与制取氯气比较有哪些不同?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措施?
  在讲解乙炔可燃性的对候,我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点燃乙炔后,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找一个学生向火焰吹气,其他学生继续观察并与前一次现象相比较。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吹气后火焰更明亮,黑烟减少了。我趁机设疑,激发学生思考。
  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经常性的设疑——思考——解答,对于学生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 注重引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生的思维活动刚开始培养时容易停留在浅层次的低级阶段,容易片面孤立地看问题。因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此时,我采取的措施是,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特意设计一些问题来加强引导,使他们的思维走向正确的科学的方向。
  例如:SO检验的教学。学生们在开始时容易片面得出,加人钡盐,或加入可溶性钡盐的结论。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以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向的引导。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SO2?
  (2)加入BaCO3、BaSO3行不行呢?
  (3)样品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就可以断定一定有SO42-吗?
  (4)当未知试样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就可以断定试样中一定含有SO2吗?
  ,
  (5)为什么不能用HN03检验SO2?
  (6)怎样才能正确检验未知试样中是否含有SO2呢?
  通过一步步设疑引导,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思维的缺陷和不足,并不断修正。
  这样设计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得出知识结论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思考。
  3 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
  有了前两步基础之后,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开放性问题,就是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论均有很大的开放度,答案不唯一。因此可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和发挥实践能力的机会。
  例如:我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设置这样的习题:
  (1)以Cu和其他物质为原料,写出制取Cu(NO3)2的化学反应式。
  (2)从环境保护和节约原料角度考虑,实际工业生产选择哪种反应为好?
  问题(1)可通过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制取,一般有4条具体途径。
  一些学生从Cu直接溶于浓稀HNO3考虑,另一些学生则先将cu溶于浓,H2SO4或先氧化成CuO,再进行后续反应制得产物。学生们提出几种倾向性的意见,互相探讨争论,形成了较好的开放学习氛围,为解决问题(2)打下了基础。问题(2)对问题(1)所得的开放性结论从两方面作了限制,经比较可知“Cu——CuO——Cu(N03)2”为符合条件的最优选择。
  上述三步曲在实际操作时,应遵从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些小测验,出一些有难度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以便及时得到三步曲培养思维能力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来修正三部曲进程,完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