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阳关的准确位置图:完美“风暴”——《风暴之门》中的俄制轻武器巡礼 - 三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3:35:39

完美“风暴”——《风暴之门》中的俄制轻武器巡礼 

光影沙场 2010-11-17 11:27:38 阅读179836 评论89   字号:大小 订阅

 

 《风暴之门》(Грозовые ворота)是2006年俄罗斯新推出的反-恐战争题材电视电影。与《第九突击队》反映的阿富汗战争背景不同,《风暴之门》描述了车臣战争中发生在卡罗戈尔丘克村的一场惨烈战斗,是以2000年2月俄某空降师第6连在高加索的真实战斗为基础改编的。这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影片继承了前苏联战争电影的一贯风格,战争场面宏大且客观真实。虽然表现手法未免有些老套,但大量真实而专业的战斗场景,特别是众多俄制轻武器的精彩亮相,才是本片最突出的看点和引发军事爱好者热烈追捧的根本原因。

★AK-74突击步枪

AK-74小口径枪族是《风暴之门》中出镜频率最高的武器,同时也是目前俄军的主力单兵武器。

AK-74是卡拉什尼科夫神话的延续,这种于1970年代初装备苏军的新枪其部件有53%来自AKM,经济性和易操作性非常出众。它是前苏联第一种小口径自动步枪,发射5.45×39mm M74步枪弹,其口径是各国现役军用步枪中最小的一种。由于使用高膛压枪弹,AK-74增加了一个圆柱形膛口装置,这是AK-74与AKM外形上最明显的区别。该装置前端两侧各有一个矩形开口,后端开设有3个不对称的泄气孔,火药燃气在其中反复膨胀,起到制退和减震的综合作用,有效抑制枪口上跳,使得AK-74的散布精度得以大大提高。在影片中,观众们可以发现双方在使用AK-74时,都是以长、短点射为主,主要就是因为它的后坐力小、精度好,连发时容易控制。而且这种尖细的小口径弹头杀伤力相当惊人,近距离内可以击穿几乎所有制式防弹衣,加上弹头在肌体内容易翻滚,对有生目标的杀伤后效特别突出。影片中即使是在毒品作用下疯狂冲锋的匪徒,只要是被击中有效部位,基本上也都在劫难逃。

 本片中俄军空降兵部队使用的5.45mm AKS-74突击步枪,以大型膛口装置和折叠金属枪托为主要特征。

片中出现的AK-74突击步枪种类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弹匣的区别,既有早期的橙红色玻璃钢弹匣,也有后期生产的带防滑凸筋的黑/深棕色塑料弹匣。片中俄军主要是空降兵,因此无论是上尉多罗宁,还是新兵柯斯嘉,使用的都是金属折叠枪托版的AKS-74,特种兵少校叶果罗夫也采用这种方便携行的武器。该枪向左折叠的三角形枪托骨架由钢板冲压成形,再经点焊而成,护木和小握把都是合成材料制造的(片中还出现了采用深色塑料护木的后期产品),与早期的固定托AK-74在外观上有明显区别。AKS-74枪托折叠后比展开时短近240mm,更方便出入机舱和车辆。俄军由于机械化程度较高,因此目前广泛使用的大多的是折叠托的AKS-74和AK-74M。

 俄“信号旗”特种部队训练中使用的AK-74M,护木上带有防滑纹。

车臣叛-军主要使用前苏联时代遗留的俄式轻武器,包括各种AKM、AK-47及一部分AK-74,但本片中车匪使用的步枪型号相对俄军来说更新,不知这是否和导演有意暗示匪-军有来自国外的支持有关。其中主要是AK-74M突击步枪,它是苏联解体后才出现的,1991年开始生产。其外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枪托、护木和握把全部采用深棕色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造,重量更轻,护木上增加了防滑纹,全枪颜色以黑、棕褐为主,较原先更为隐蔽。车匪使用的枪械中还出现了AK-100系列步枪,哈比卜的一个保镖还使用了使用金属折叠枪托的AK-104/105。AK-100系列是1990年代后期俄罗斯伊孜玛什公司的外贸产品,枪托、护木和握把均为黑色塑料制造,AK-104/105是短突击步枪型,地位和作用类似于AKS-74U,特征是枪管较短,并装有带喇叭形消焰器的大型膛口装置。这些武器俄国都曾大量出口,在国外军火市场上很容易搞到,匪-军装备这些武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经典的AKM在本片中也有出场,如影片结尾庆贺胜利日时,侦察员萨哈手中拿的就是一支折叠托型的AKMS,而俄军侦察兵也使用了带有PBS-1消声器的AKMS。俄罗斯特种部队中仍保留了很多这种较老式的武器,除其因可靠性好而倍受信赖外,主要原因是其弹头口径较大,在灌木丛等复杂环境中的杀伤距离较远。

 使用带有PBS-1消声器的AKMS突击步枪的俄特种部队战士

★PKM通用机枪

农村兵戈利亚使用的那挺PKM机枪是本片中最为出彩的轻武器,无论是守卫古堡的阵地战,还是影片末尾阻击追敌的战斗,它都表现出了充分的火力和震慑力。

影片中各场战斗俄军都普遍使用了PKM通用机枪

PKM是伊孜玛什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它是在卡拉什尼科夫的经典设计——PK通用机枪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于1969年定型。与PK不同的是,PKM改用轻型枪管和小型枪口消焰器,枪托底部有可翻转的驻板。PKM虽然是通用机枪,但通常见到的都是使用两脚架的基本型。这种武器是俄军空降兵的基本支援火力,装备到班,实际上担当着轻机枪的角色,而AK-74枪族中的RPK-74轻机枪在空降兵中装备很少,而且主要是作为大弹容的自动步枪使用。

PKM枪管上有一个提把,既可以携枪也用作更换枪管时的提把。钢板冲压成形的折叠式两脚架安装在导气管上,长度不可调,打开后自动以弹簧定位。戈利亚使用的这挺PKM除常规的100-1500m分划标尺外,机匣左侧还配有4倍1P29白光瞄准镜。PKM最明显的外观特征是机匣下方的铝制方形弹链盒,内装4节弹链,共100发容量,是RPK-74弹容量的2倍还多,具有足够的火力持续性。不过当PKM装上满载实弹的这种弹链盒时,全重接近13公斤,能把它当作轻机枪来使,主要得益于俄国人较为强壮的体格。由于PKM发射大威力的7.62×54mm凸缘枪弹,因此后坐较大,看看影片中俄军侦察兵和叛-军在树林中遭遇一幕中,俄军机枪手使用PKM立姿无依托射击时的那种强烈的身体震动,就能体会到这种力量有多么惊人。

阿富汗战争中反塔利班武装使用的PKM通用机枪

★SVD-S/SVD狙击步枪

寻找车臣狙击手的一幕以既扣人心弦的紧张感,掀起了本片开始后第一个高潮。狙击手所用的步枪被伪装物包裹得严严实实,但从枪管的长度和枪口装置,即可排除SVD的可能,不过其拉机柄、弹匣和前护木的形状,还是暴露了它的真实身份——1994年定型的SVD-S狙击步枪。其前身SVD由德拉戈诺夫设计,1967年正式采用。SVD发射专门设计的7.62×54mm R狙击枪弹,它与PKM的枪弹尺寸相同,其初速达810m/s以上,在1000m外仍有很强的杀伤力(SVD也可以发射普通弹,但精度有所下降)。为提高射击精度,SVD采用了一些特殊设计,如:使用短行程活塞,以减少机件运动引起的重心偏移;枪管前端带有标志性的长达70mm的瓣形消焰器,以减轻枪口上跳和后坐力;采用带有贴腮的大型中空木质枪托,抵肩部位接近枪管轴心线,能更好地控制枪口上跳。SVD-S虽然有70%的零件可以和SVD互换,但和后者有很大差别,其最大特点是将枪管缩短至565mm,从而全长仅有875mm,而且使用可折叠的金属管状枪托,特别适合空降兵和机械化部队使用。SVD-S采用小型喇叭形消焰器,长度比SVD的要短得多,上面开设有4个不对称的泄气槽。SVD-S的机匣末端有小握把,而且不能象SVD一样加装刺刀。SVD-S带有散热孔的前护木与SVD很相似,但其护木外表面上有凸起的防滑纹,材料也改为黑色聚酰胺。SVD-S采用与SVD相同的4倍PSO-1瞄准镜,有效射程皆为1300m。

  上图为隐蔽在树上的车臣狙击手和他使用的SVD-S狙击步枪。SVD-S狙击步枪的前半部分与SVD比较相似,但其护木为黑色,外面有凸起的防滑纹,并以小型喇叭形消焰器取代了SVD的较长的瓣形消焰器。下图为战斗中戈利亚在阵地前捡到的卫国战争期间的遗物——一支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残件,暗示该地曾多次成为战场,与影片俄军所据守的古堡之名——“灾难之门”遥相呼应。

SVD-S/SVD在同等级别的狙击步枪中,精度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它们以半自动方式发射,弹匣容量达到10发,可以迅速补射,这是非自动狙击步枪做不到的,所以车臣战争期间双方都有广泛使用。影片中车臣狙击手躲在树上,先连续两枪打死了两个在阵地内照相的俄军士兵,第三枪又差点打着一个乱抬头的新兵,从后来高炮射击的弹道明显弯曲可以看出,狙击手离俄军阵地至少有300米左右的直线距离,由此可见其个人技术和SVD-S的精准绝非一般。最后守卫古堡的战斗中SVD-S再次出场,不过此次是站在俄军一方。SVD在寻找狙击手一节中也有一次出镜,但使用它的俄军狙击手未及时发现隐蔽在山下树丛中的对手,没有上演《兵临城下》般的好戏。俄军使用的是在格罗兹尼巷战中屡试不爽的战术——在AK-74发射的曳光弹指示下,ZSU-23双联高炮的一顿狂轰,把车臣狙击手连同其藏身之所炸成了碎片……

影片中出现的SVD(上)和SVD-S狙击步枪(中、下)

但很多观众对这场戏最大的疑问是,同样一个狙击手,在萨哈带着两个俘虏登上BMD战车的时候,竟然连续两枪都会落空?实际上这种貌似不合理的情节却很符合实际,因为狙击手对俄军阵地窥伺已久,风向、距离等诸元都事先经过计算,故对付工事里的俄军这样的固定目标游刃有余,但萨哈乘坐的战车是突然出现的运动目标,狙击手来不及多考虑就要举枪射击,打不中是很正常的。另外,狙击手打2个士兵时是从山下向山上打,而射击战车上的人是在平地,一仰一俯,弹道特性和瞄准点截然不同,短时间内是很难调整的。

★VSS“绞丝机”微声狙击步枪

虽然这支特殊武器在片中露面的镜头不多,但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它那种一枪消灭一个敌人的精确性和悄无声息使其成为特种作战场合的一种可怕武器。

 上图为围歼匪-首哈比卜的战斗中俄军侦察兵使用的带有20发弹匣的VSS微声狙击步枪,下图为哈比卜保镖使用的AK104/105短突击步枪。

VSS实际上是AS“巨浪”特种微声突击步枪的狙击型号,两者同由俄中央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研制,结构原理完全一样,都采用导气式原理、枪机回转闭锁。两者外观上特殊之处在于选择单、连发的快慢机位于扳机护圈后侧。VSS与AS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取消了小握把,改为与SVD近似的带有橡胶底板的中空枪托,而AS采用向左折叠的管状金属枪托。VSS和AS使用专门设计的9×39mm枪弹,初速只有280-290 m/s,与整体式双膨胀室复合消声器相配合,其消声效果比同类武器更加明显,而且可以连发射击。由于采用了亚音速重型弹头,在同样的射程上,其终点效能更好。VSS既可以发射SP-5普通弹,也可以发射SP-6穿甲弹,后者能有效对付身穿防弹衣的敌人。作为标准配置,VSS使用10发容量塑料弹匣,但实际上使用更多的是AS的20发弹匣。因枪弹的原因,这两种弹匣外形比较特殊,弧度较小,而且表面有纵向凸筋,以免便与其它弹匣混淆。

使用VSS微声狙击步枪的俄特种部队战士

VSS和AS在1980年代后期装备部队,由于它们是为特种部队量身订做的武器,因此俄罗斯特种部队及执法机构是最大用户,在车臣战争和别斯兰事件等一系列国内反-恐行动中都有广泛应用。在影片第1集围歼匪-首哈比卜的那场战斗中,俄军侦察兵使用的就是带有20发弹匣的VSS,成功地击毙了两个车-匪哨兵。

★榴弹发射器

本片中出现的榴弹发射器有两种。其一是AGS-17“火焰”30mm自动榴弹发射器。它于1975年装备苏军,是最先实用化的自动榴弹发射器,在阿富汗战场上一战成名。AGS-17采用枪机后坐式原理,即可平射又可曲射,是一种很有效的点面杀伤武器。它的外形比较特殊,身管短粗,安置在前短后长的三脚架上,机匣右侧装有大型弹鼓。其弹丸初速只有183m/s,因此后坐力较小,全重只有45kg,战斗射速却达到65发/分,最大射程1750m,因此又被称为“榴弹机枪”。象本片中这样的山地防御作战,应该是AGS-17发挥作用的好机会,但本片中俄军阵地上虽然配置了“火焰”,却没有使用的镜头,最大的可能是难以营造出令人满意的实际发射效果。

 影片中设置在俄军主阵地上的AGS-17“火焰”30mm自动榴弹发射器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安装在AK-74突击步枪上的GP25榴弹发射器

  本片中另一种是榴弹发射器是AK-74步枪下挂的40mm GP25榴弹发射器。坚守阵地的俄军伞兵营和侦察兵都装备了少量GP-25,每个分队至少有一具。这种武器1984年首次在阿富汗战场上使用,作为俄军步兵班标准配置的“小型火炮”延用至今。GP-25可以加装在俄罗斯各种现役步枪上,其结构比美制M203更为简单,没有弹膛,配用的VOG-25杀伤榴弹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直接从膛口装入,由于发射管内有12条膛线,其精度较好,爆炸后可形成约180枚有效破片,适于消灭50-400m内暴露的或掩蔽物后的有生目标。但片中GP-25使用不多,只是第2集中山崖上代号为“金雕一号”的观察哨射过一发,炸死了沟底的一个车-匪。

★RPG-26火箭筒

美国推出M72单兵火箭筒后,前苏联也很快以其为模版仿制出了RPG-18,其改进型号为RPG-22,后又改进为RPG-26和RPG-27。《风暴之门》中匪-军使用的主要是RPG-26 72.5mm火箭筒。RPG-26于1986年装备部队,主要用于摧毁轻型装甲目标及野战工事等,有效射程为250m。它采用单筒式结构,发射筒由玻璃钢制成,兼作包装筒,两端和中部有铝制加强圈,上面装有折叠式机械瞄准具和发射机构。火箭弹在出厂前预先封装在筒体内,两端用橡胶盂密封。平时贮存、运输和携行过程中后瞄准器将扳机遮住,以确保安全,发射前只要拉出保险销,竖起后瞄准器,即可射击,从携行到战斗状态的转换只需6秒钟,即使完全没有受过训练的人也能在很短时间内运用自如。

 影片中车-匪和俄军都使用了RPG-26火箭筒。它不仅用来打击装甲目标和工事,也用来杀伤敌方有生力量,表明RPG-26是一种便携式的多用途武器。

RPG-26是典型的不占编制的单兵便携式反装甲武器,一次性使用,打完即扔。它非常轻便,全长仅770mm,总重只有仅2.9kg,徒步步兵也可以携带它作为补充重火力,特别适合游击作战。因此,本片中双方均采用了这种武器。特别是处于进攻的车-匪一方,大量携带和使用了这种武器,其发射数量之多,仅次于迫击炮,效果也非常明显,除工事外,在对付俄方的装甲车辆、火炮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战果,至少击毁了2辆战车和1门高射炮。

很多观众会质疑为何俄军战车会显得如此脆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RPG-26其使用的空心破甲火箭弹虽然仅重1.8kg,但垂直破甲能力达到500mm,弹体轴线与装甲板法线呈60°角时,破甲厚度也会超过250mm,对主战坦克尚有一定威胁,更不必说对付BMD这种为追求机动性而牺牲了很大一部分防护力的伞兵战车了。另一原因是战车出击时受地形限制,73mm主炮和30mm机关炮因俯角不够无法射击,只好用机枪扫射,而且当时步兵伤亡过大,战车脱离步兵掩护,犯了装甲车辆运用中的大忌,在敌人火箭筒的密集射击中无法逃得生天。

本片中出现的火箭筒还有经典的RPG-7,不过它是掌握在匪-徒的手中,也没有使用的镜头。但实际上,RPG-7及其改型一直是车臣战争中双方使用最多的一种武器。

★2B14“托盘”82mm迫击炮

前苏联是迫击炮生产和使用大国,甚至因此其武器设计中有所谓强调简单、实用的“迫击炮哲学”。本片中车匪一方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武器就是2门2B14-1型“托盘”82mm迫击炮。这种82mm迫击炮是1980年代服役的,最大射程4270m,主要装备空降兵部队,在阿富汗战场使用过,其特点是重量较轻。许多观众对片中迫击炮上的外形类似制退器的装置感到疑惑,实际上这是俄制82mm迫击炮通用的炮口防重复装填装置,避免连续射击时因前一发炮弹未及时发火而射手继续装填第2发炮弹时引发的危险,其原理是第1发炮弹装入炮管后,防重装填装置上的挡弹销自动打开,除非首发炮弹冲出炮管时将其复位,否则第2发炮弹就无法装入。

片中大出风头的2门2B14-1型“托盘”82mm迫击炮

阿富汗战场上这种带有炮口防重复装填装置的82mm迫击炮已在俄空降兵中广泛使用。车臣战争中,这种2B14-1型82mm迫击炮仍是俄军主力装备。

2B14迫击炮的重量较轻,即使车-匪这种轻骡马队伍也能方便地携行,但这种火炮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很大,特别是片中2门迫击炮连续快速发射时的火力密度令人叹为观止。俄军遭受巨大伤亡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任务事先估计不足,防御工事过分简陋,而直至主阵地失守,俄军的122mm炮群才对敌方进行了覆盖性打击。这也是俄军在车臣战争中的反思重点——各兵种之间的配合远不够协调。

片中出现的步兵火炮还有车-匪队伍中的SPG-9无后坐力炮,但未见使用,因篇幅所限不再详细介绍。

结  语 

时至今日,俄、车双方仍在北高加索崇山峻岭中进行着旷日持久的厮杀。截至今年3月,俄军公布的伤亡人数已超过3.7万人,战事之惨烈可见一斑。《风暴之门》不仅是这场艰苦战役的一个缩影,更是从AK-74到SA-16单兵防空导弹系统的俄式常规轻武器的集体检阅。虽然昔日苏联的巨大身影已经渐渐远去,但是从影片中全方位地予以展现的这些闻名世界的经典武器仍旧组合出一种强大的金属“风暴”,暗示着俄罗斯难以动摇的准超级大国地位。

       影片中还出现了许多平时很少见到的俄军装备。如图示的“野猪”火箭排雷系统。       片中车-匪使用的SA-16单兵地对空导弹,成功地击落了一架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片中出现的手榴弹只有前苏联1940年代设计的RGD-5、F1两种型号。上图为俄军当作绊线地雷使用的F1手榴弹。下图为片尾帕克拉多夫在陷入车-匪重围后拉响2枚RGD-5与敌同归于尽。

 

注:本文曾以《搏杀利刃——“风暴之门”中的俄制武器巡礼》为名,发表在《现代兵器》2006年第12期上,署名东戎。

完美“风暴”——《风暴之门》中的俄制轻武器巡礼 - 三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完美“风暴”——《风暴之门》中的俄制轻武器巡礼 轻武器基本常识之:枪弹是如何杀伤人体的? - 三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轻武器基本常识之:漫谈枪械自动原理及其选择 - 三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轻武器基本常识之:漫谈枪械自动原理及其选择 - 三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美电工拍到神奇超级单体风暴“上帝之眼”(图) - 真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利比亚风暴的导火索 - 闾丘露薇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火力风暴:赤裸特工》:天使与魔鬼 - 友好往来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亚洲金融风暴当年各国对外资的经典对战 - 风投浪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投机的风暴:辛亥革命中的机会主义 投机的风暴:辛亥革命中的机会主义 投机的风暴:辛亥革命中的机会主义 投机的风暴:辛亥革命中的机会主义 投机的风暴:辛亥革命中的机会主义 血色祭典——《第一滴血》系列影片中的武器 - 三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血色祭典——《第一滴血》系列影片中的武器 - 三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博客顶图素材之三——时尚篇 - 玫瑰夫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温州的“金融风暴”预示着中国经济的明天? —— 李铁博客 谢国忠的博客 :夏日风暴将至 谢国忠的博客  夏日风暴将至 “三公风暴” 红色风暴之迷——破解从俄国到苏联的神话 在风暴之夜的安详睡眠 摄影师冒死拍摄完美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