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磁共振检查多少钱:边界战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1:45:28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陈赓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在漫长的40年铁血生涯中,他参加了从大革命到抗美援朝各革命历史时期的许多战役、战斗。鲜为人知的是,他还参与指挥了援越抗法作战,为越南人民反侵略的民族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领袖点将陈赓援越 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之际,与我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越南民主共和国正遭受着法兰西军队的侵略,面临着严重恶化的局势。因而,越共中央领导人胡志明向中国提出了紧急援助的请求,中共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了援越抗法的决定。为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援助计划,罗贵波(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奉命以中共中央联络代表的身份,于1950年1月先期赴越了解实际情况。随后,根据罗贵波从越南发回的考察报告及其与越共中央协商的结果,党中央、国务院立即作出了具体部署:一是在云南和广西两省境内,向秘密开进我国的越军主力2万人提供武器弹药、医药和通讯器材方面的全部武备后,进行整编训练,组建正规军,为即将实施的以打通中越边境交通运输线、便于越南接收中国物资援助为目的的边界战役作好准备;二是派遣以韦国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政委)为团长,由约40名师、团级军官和机要人员组成的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帮助工作。

  6月2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又一次聚集中南海怀仁堂,研究了援越抗法工作。针对越南战场的形势和韦国清难以与越共最高指挥当局沟通的实际情况,决定再派一名高级指挥员去越南,直接与胡志明和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接触,作为越共最高权力机关的军事参谋。谈到人选问题时,毛泽东主席首先问朱德:“朱老总,你看派谁去最合适?”

  “是不是派林彪去?”

  毛泽东摇摇头,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行,林彪在军事指挥上确实不错,但他不能给人做参谋,如果他去了,不是他给胡志明当顾问,而是胡志明给他林彪当顾问。”

  “邓小平呢?”刘少奇建议道。

  周恩来立即反对说:“不行,新中国刚刚建立,许多工作都才起步运转,邓小平若去了越南,他的那份工作没有谁可以挑得起来。”在毛泽东期待的目光中,周恩来提议让陈赓出马。

  “好,此人还是比较合适的人选。朱老总,少奇,你们俩还有什么意见吗?”

  在朱德、刘少奇同声表示赞成之后,毛泽东将大手一挥,果断地说:“好,就派陈赓去帮助越南人民抗击法国殖民者。”

  两天后,远在云南昆明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四兵团司令员的陈赓接到中央军委急电,即奉命抽调人员,火速组成中央代表团,于7月7日乘火车奔赴越南。

拟定边界战役计划

      7月10日,陈赓一行到达云南砚山县,也顾不上休息,立即安排会见了在此整训的越南人民军的一个主力师--第三○八师(大团)团级以上干部,听取了他们在此整训的情况。随即,他又听取了负责整训工作的我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军长周希汉和第三○八师、中国军事顾问吴效闵等人的汇报。综合中、越双方提供的情况,陈赓感到“(越军)月余训练成绩很大,初步解决了战术思想问题,特别是炮兵射击、爆破及机动机枪使用,收到很大成绩”。

  当陈赓冒雨赶到与越南毗邻的云南麻栗坡县城时,他经过反复思考,对即将开始的越南作战已胸有成竹。在越南方面预定的两个作战方案中,他认为先攻取高平,打开中越广西边界比较有利。

  进入越南后,陈赓直奔越共中央所在地太原。通过与越方各级负责人进行深入的交谈,他了解到越方的着眼点是如何夺取城镇、占据更多的地方,而很少考虑怎么去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争取战场主动权。

  鉴于越军主力经过整训后虽然情绪高涨,但营级以上干部实战指挥经验较少的情况,陈赓在7月22日致中共中央的电报中写道:“对于越方决定打高平,建议采取围城打援。先夺取外围孤立点,取得经验,再夺取高平,并利于吸引谅山之敌,集中业经整训的部队,先择战场,歼灭谅山方向出援的法军机动部队。若谅山机动部队3至5个营被歼,则高平及谅山附近之若干据点均将便于攻占,越东北及越北敌我形势亦可大为变化。”

  几天后,陈赓收到了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的名义发来的指示电,电报对陈赓的建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由此更加坚定了陈赓的决心。

      陈赓很快与胡志明会晤,经过深入交谈后,胡志明接受了他的围城打援建议,并迅速将此传达到越南人民军各部队。此时,在中国境内的越军部队已结束整训,准备投入战斗。中国赴越军事顾问团成员全部集中到广西南宁,进行短期的学习,为进入越南战场作最后的准备。

  8月14日,陈赓抵达越南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所在地广渊,与武元甲、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黄文泰等高级将领以及韦国清等中国军事顾问相会。经开会研究,双方就战役指导方针达成了共识。

      应越军前线指挥部的请求,陈赓与中国军事顾问担负起撰写具体战役计划的重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中国军事顾问们遵循陈赓提出的四项原则:一是不打无把握之战,务求首战告捷;二是打歼灭战,不打击溃战;三是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四是围城打援,坚持运动歼敌,经过连续奋战,仅用5天时间就写出了边界战役计划稿。该计划很快被陈赓、韦国清与越军领导人武元甲等审查通过了。这个战役作战计划的内容是:“集中2万多兵力,以在中国整训过的第三○八师和第二○九、一七四团担任主攻,以地方部队和边界各省民兵游击队配合作战,对法军四号公路防御体系实施进攻,以围城打援的战法,争取歼敌5个营,实现解放高平,打通与中国广西相连的陆上交通线的目的。”整个战役预计在30至40天内完成。具体战役部署是:“以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负责围困、监视高平之敌;以第二○九、第一七四团首先进攻东溪,拦腰斩断敌四号公路防御体系,孤立高平,并吸引谅山方向敌军北援,同时以第三○八师在东溪以南山地设伏;东溪战斗打响后,如谅山方向之敌经七溪北援,则在即设伏击阵地中以野战方式歼灭之,如敌不北援,则待东溪战斗结束后,调集部队攻占七溪。然后,主力部队挥师北上,进攻高平。”

  8月23日至24日,武元甲在越军前线指挥部召开的团级以上干部参加的作战会议上,宣读了战役计划,不料却引起了阵阵骚动。由于这一计划所体现出来的战术思想与越军干部的想法相去甚远,因而他们提出种种问题,要求前指领导具体说明。

  8月24日,陈赓应武元甲邀请,出席了越军作战会议。他在发言中说:“同志们提出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就是为什么要先打东溪、七溪?为什么不先打高平?为什么要连续作战?下面我对大家谈谈我的看法:首先我要说明一点,解放高平,是边界战役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全部目的所在。我们最终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打垮敌人的四号公路防御体系,打通中越之间的交通线。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大量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应过分地追求攻城略地的暂时胜利。这是我们在考虑边界战役作战时应把握的基本点。为什么要先打东溪?理由很简单,一是我军取胜比较有把握,二是通过打东溪,可以切断高平与谅山之间的联系,在敌人整个防御体系中楔入一颗钉子,肢解敌人防御部署,迫使敌人必须北援,这样我军就有了在野战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良机。所以打东溪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占领这个城镇,而在于在这一点上打痛敌人,调动敌人,为运动歼敌创造战机……有的人对连续作战有顾虑,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要胜任连续作战任务,一要抓好战时政治工作,二要抓好伙食。抓好这两点,部队的士气和体力就有了保证……”

      在4个多小时中,陈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透彻地解答了越军干部提出的问题,使其大有耳目一新之感。当晚12点,当陈赓准备睡觉时,突然接到武元甲的电话。武元甲称赞说:“你的讲话,既介绍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宝贵经验,又澄清了我们干部思想中的模糊认识,我甚觉兴奋,以至无法成眠。希望能多传授一些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陈赓慨然允诺。

  与此同时,陈赓致电中共中央,汇报了战役计划设想。毛泽东很快复电陈赓,对战役指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同意你们的作战计划。为保证此役胜利,应在思想上作好连续作战的准备,以便对付敌人增援部队。如果谅山方向敌援兵被歼灭,则敌人统帅部可能迅速改正对越方力量的过低估计,而命令高平之敌逃跑,或于越军打谅山援敌时,命令高平之敌弃城向南增援,夹攻越军,则越军于歼灭谅山援敌后,又有可能向高平援敌作战。因此,照你们的计划,在40天之内从容歼灭边界之敌,是很稳妥的,很有利的。而如照上面估计的情况,则须准备在20天左右打大小三四个仗。”毛泽东在电报中肯定了陈赓主持拟订的作战计划的同时,又准确地预见到了高平之敌弃城南下这一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提醒陈赓要有连打几仗的准备。

  9月10日,陈赓向前来广渊亲自坐镇边界战役的胡志明汇报了战役的计划部署和准备工作情况后,胡志明非常信任地对陈赓说:“所有越南部队都交给你指挥了,请你包下这次战役的胜利。”

  “我会尽自己最大力量来帮助你们夺取胜利。至于最后结果如何,我本人觉得有些把握,但不是绝对把握。要打胜仗,主要还靠越军指战员的努力和越南人民的支持 从9月3日起,法军飞机连续轰炸广渊,并加紧了对四号公路沿线地区的空中侦察。另据报告,谅山、东溪一线敌军调动频繁,东溪守敌已得到增援,正在加修防御工事。除此而外,令人担忧的事情接二连三。有两名越军侦察员在东溪附近执行任务时被俘,另有两名越军第三○八师营职干部外出侦察至今未归,下落不明。突袭东溪的计划很可能业已泄露,这必将增加作战难度,甚至破坏预定计划。陈赓对此非常恼火,他在电话中向越军总参谋长黄文泰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要求今后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越军部分干部因为守敌兵力增加而动摇了攻打东溪的决心。陈赓冷静地分析了局势后,判断敌军兵力调整有两种可能:一是部队换防,二是调整部署。但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就东溪作战而言,越军依然占有绝对的兵力、火力优势,只要严格执行作战计划,就完全有把握取胜。于是他坚定首攻东溪的决心不变。他这个意见为越军前线指挥部所采纳。

  9月15日,胡志明、武元甲和陈赓等人随着越军前线指挥部迁移到东溪附近。当晚,武元甲和陈赓在研究了有关情况,审查了作战部署后,决定按计划向东溪发起攻击。

  次日拂晓,担任主攻任务的越军第一七四团迅速扫清东溪以北和西北方向的外围据点,占领攻击出发阵地;另一支主攻部队第二○九团却与前线指挥部失去了联系,直到下午才搞清其具体位置,总攻时间被迫推迟到黄昏时分。总攻开始后,在担任火力支援的3个炮兵营的炮火轰击下,守敌乱作一团,越军第二○九团、第一九四团和第四二六营、第十一营从不同方向相继向城区发起攻击。午夜时分,陈赓接到越军前线指挥部的电话,说攻击分队已突入敌核心工事,战斗即将结束。于是他放心地睡觉去了。岂料9月17日晨,他又被告知,部队根本就未能突入敌核心工事,现在正与敌僵持。天已大亮,为了避免可能受到敌机轰炸,准备将部队撤出城区。

  陈赓闻言,赶紧在电话中向越军前线指挥部强调:应坚守既占阵地,否则不但要前功尽弃,而且后撤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然而此时,攻入城区的部队已开始后撤了,由于缺乏严密组织,又遭敌机轰炸扫射,损失不小。

  早饭后,陈赓来到越军前线指挥部,经与武元甲等人面谈后,始知攻击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部队没有严格遵守作战计划的时间规定,各级指挥员在战斗中大多没有随部队一起行动,指挥所位置普遍太靠后,加之通讯联络组织得不好,以致不能掌握部队行动的确切情况,更无法对部队实施有效指挥。逐一指出上述缺点后,陈赓帮助越军前线指挥部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调整了攻击部署。

  当日黄昏,越军部队再次对东溪发起攻击,至午夜12时左右,占领了部分城区,但始终无法接近敌核心工事。鉴于越军各突击分队之间缺乏协同,进展速度不一,四面围攻变成了一面硬攻,使守敌得以集中力量对付越军主攻部队,以致攻击受阻的实际情况,陈赓立即提出建议:一是打到哪里就像钉子一样钉在哪里,要大胆地与敌军纠缠在一起,让敌机来了无可奈何;二是改一面突击为四面进攻,西面、东面部队为助攻,北面、南面部队为主攻,使守敌无从招架。越军据此迅速调整部署后,于9月18日凌晨2时发起总攻,很快突入敌核心工事,至上午8时,歼敌260多人,胜利结束了战斗。但越军也伤亡500多人。

调整部署伏击致胜

  此后,法军调整了四号公路的防御部署,紧急增兵七溪,同时还调集大批部队,从河内等地出动,开始对越南党和政府所在地太原地区进行“扫荡”。鉴于敌情变化以及越军的实际作战能力,按原计划接着进攻七溪势必困难重重。据此,陈赓向胡志明、武元甲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从目前情况分析,敌增兵七溪,似有北上收复东溪的企图,所以可让部队先后撤一步,在东溪附近设伏,待七溪之敌北上后,争取在野战中消灭之。胡志明、武元甲均表赞同,越军前线指挥部随即下达了调整部署的命令:以两个团位于东溪,以三个团位于东溪东南方向山地,以两个营位于西南方向山地,形成一个向南张口的口袋阵。待七溪北上之敌进至东溪以南地区时,两翼设伏部队首先从敌侧后发动钳形攻击,封闭口袋口,正面部队则随后出击,聚歼敌人。

      不料接连几天,法军只是加紧“扫荡”太原,并继续向七溪增兵,而在东北边界战场上则始终按兵不动。越军部队长时间埋伏在野地里,干部中难免有怨言。战局扑朔迷离,陈赓担心敌人万一察觉到我军作战企图,不从七溪北上,这样整个战役计划就将落空。他为此焦虑不已,过度的操劳,加之疟疾缠身,终于使他病倒了。

  这时,在接到陈赓的有关报告后,中共中央军

  委几次复电作出重要指示:敌图重占东溪给我以运动战的机会,你们的部署是对的,敌人一定要增援的,敌人还不知道你方的虚实。军委还指出,如能在与敌争夺边界地区的作战中,大量消灭法军的有生力量,是很有利的。要准备进行几个月的战斗。如果粮食供应有困难,可从中国增拨接济。这对于陈赓以运动战的方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信心,无疑是一个提振。

  陈赓沉着冷静地分析战况之后,不顾大病初愈身体尚虚,于9月27日来到胡志明住处,与胡志明、武元甲商讨作战部署事宜。他说:“要坚持原定作战方针不变,决不能因敌军'扫荡'太原和七溪之敌迟迟未动而改变决心,要坚决地集中主力部队在东北边界战场寻机歼敌。鉴于目前七溪之敌迟迟不动的情况,可命令位于西北边界地区的部队加紧对黄树皮、那邦等据点的进攻,威胁老街,让围困高平的部队把包围圈收得更紧一些,敲山震虎,迫使七溪之敌及早出动北援。另外,派第一七四团向七溪以南佯动,给敌人造成人民军主力已南下回师太原的假象,让敌人放胆北上。这个建议为胡志明、武元甲所首肯。

  9月30日晚,在越军部队积极佯动的促使下,七溪之敌终于以三个多营计2000余人组成以上校勒巴为指挥官的北上兵团,连夜向北推进,很快在东溪以南数公里处与越军第二○九团警戒部队遭遇。越军前线指挥部按照陈赓的建议,令第二○九团对敌军不予坚决狙击,让其大胆北上,待其进入预定地区后,再围而歼之。10月2日,越军前线指挥部又接受陈赓的建议,令第三○八师和其他部队逐次投入战斗,将逼近东溪以南那巴高地一线,完全进入越军伏击圈的勒巴兵团包围起来。

  原来,法军总指挥部为越军在整个边界地区所展开的强大攻势所震慑,已被迫调整军事部署,决定放弃东北边界地区的军事据点高平,集中兵力退守红河三角洲地区。勒巴兵团北上的真实意图就是接应高平之敌南撤。10月3日,当高平守敌1000多人在上校沙格东率领下,弃城沿四号公路南撤,以期与勒巴兵团会合后撤回七溪之时,越军当晚便向勒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一夜激战,法军伤亡400多人,余部向西突围,逃进了东溪西南7公里处的谷社山地。

  陈赓据此判断,勒巴兵团是为接应高平之敌而来,不会就此退回七溪,必定要在谷社山地凭险固守,等待与高平之敌会合。那么,越军聚歼勒巴兵团的战机依然存在。越军前线指挥部对此分析表示赞同,遂命第三○八师等部队迅速向西追击,同时令有关地方部队和游击武装全力迟滞高平之敌南下。

      谷社山地易守难攻,越军几次攻击都未奏效,且伤亡较大,战斗一时陷入了僵局。鉴于勒巴兵团被围,法军总指挥部紧急采取救援措施,一面令高平南撤的沙格东兵团轻装前进,迅速向勒巴兵团靠拢,一面令七溪部队组成那本兵团,在那本上校指挥下,再次北援。他们力求达到如下意图:以勒巴兵团坚守谷社山地,以沙格东、那本两个兵团南北对进,构成对越军的反包围,内外夹击,打破越军包围圈,先使勒巴、沙格东两个兵团会合,尔后在那本兵团接应下合兵南撤。为了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法军出动了大量飞机,整日狂轰滥炸,同时连续向勒巴兵团空投弹药、给养,并空降伞兵部队加强其防御力量。至10月6日,沙格兵团一路冲破越军地方部队的截击,抵达谷社山地以北一公里处,与越军负责外围警戒的第二○九团交火。而那本兵团也从南面逐渐逼近了越军包围圈。如此战局使越军前线指挥部显得有些紧张,一位负责干部打电话给陈赓说:“北上、南撤之敌即将会合,而勒巴兵团一时又很难消灭。现在越军部队经过连日苦战,已很疲劳,继续打下去恐怕坚持不住,所以想让部队撤出战斗。”

  陈赓信心十足、语气坚定地回答说:“尽管形势严峻,但敌人已是强弩之末。只要坚持打下去,必定胜利。现在决不能姑息部队的情绪,而要动员部队克服困难,打出一股狠劲,在气势上压倒敌人,不惜任何代价夺取胜利。”

      此时,毛泽东发来了肯定性的指示电,让陈赓更加胸有成竹。于是,他将毛泽东的电报和自己的一封亲笔信送给胡志明,以争取其支持。陈赓在信中坦率地陈述了自己对战局的基本看法和对越军作战的几点意见,提出要按既定计划坚决地打到底,即使不能一下吃掉敌军,也要围住敌军,逐步消耗、歼灭之;要求对越军干部进行思想整顿,坚决克服游击习气,树立敢打硬仗、恶仗的信念。他还建议胡志明采取适当方式鼓励前方指战员,决不能让勒巴兵团与沙格东兵团会合。

  胡志明看了毛泽东的电报和陈赓的信之后,立即命令越军前线指挥部集中第三○八师和第二○九团对勒巴兵团实施总攻。陈赓又与武元甲等人坦诚交心并帮他们具体筹划了总攻部署。

  10月6日晚,越军第三○八师等部队对勒巴兵团发起总攻,次日上午就消灭了敌军,俘虏了勒巴及其参谋人员。此时突入谷社山地的沙格东兵团,不仅无法挽救勒巴兵团,自身也陷入了覆亡的境地。越军前线指挥部根据陈赓的建议,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命令第二○九团负责搜剿残敌,第三○八师迅速转向北面,投入聚歼沙格东兵团的战斗。同时以部分部队缠住那本兵团,以保证主力部队的行动。10月7日下午,沙格东兵团被消灭后,越军主力即挥师南下,一举击败了那本兵团。

  谷社山地之战的惨败,使法军在越北战场上的机动部队损失过半,元气大伤。10月10日以后,法军被迫仓皇撤出边界地区,退往河内。越军乘胜大举前进,至10月底,相继解放了那岑、同登、谅山、禄平、安州,以及西北边境地区的老街、黄树皮等重要城镇,共歼敌8000多人,从根本上改变了越北根据地被封锁的状况。中越交通线从此畅通无阻。

  面对这些远远超出预想的战果,胡志明万分高兴,他在越军总部举行的庆功宴会上,向中国军事顾问一一敬酒,感谢他们为边界战役胜利作出的贡献,并对陈赓说:“这一仗你们真是帮了大忙,你和中国同志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对你们的工作十分满意。”  

总结报告传经送宝

      边界战役后,陈赓接到了毛泽东发自中南海的电报,其中除了对越军的胜利表示祝贺外,又指示说:“越军还年轻,只有从今后多次作战中,才能逐步学会近战的各种技术和战术,你们应更好地帮助他们。”遵照这一重要指示精神,陈赓及时调整了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帮助越军进行战役总结和建军等工作上。10月8日,他与胡志明进行了一次内容十分广泛的谈话,重点是交换了对建军问题的看法。次日,陈赓应胡志明的要求,立即撰写了一份题为《战役胜利后的工作意见》的书面建议。他还与胡志明、武元甲会晤,具体讨论了《意见》中的各项内容。在这份书面意见中,陈赓就训练干部、整编部队提出了建议,还列举了轮训干部、紧缩机关、充实连队、统一主力部队编制、从实战中提拔干部、正确对待俘虏以及作好战场清理工作、对部队进行以战养战教育等内容。胡志明、武元甲对这些意见深表赞同,并委托陈赓代表越军前线指挥部在战役总结大会上作报告。

      10月27日,陈赓应邀在越南人民军总部举行的边界战役总结大会上作战役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首先阐明了战役胜利的伟大意义,继之又结合战役过程,对战役的几个阶段逐一作了客观的评述,然后从中引申出战役指挥的几个重要原则,对战役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作了分析。尔后,他又详细介绍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作了科学的阐述。在报告的第三部分,陈赓坦诚地对越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与善意的批评,他谈及官兵关系问题,谈及部队纪律问题,谈及提拔使用干部的方针问题,谈及对部队进行爱国家、爱人民、爱护武器资财教育的问题,谈及思想领导的问题,也谈及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问题,并针对越军的缺点,一一提出了纠正的措施,建议越军通过这次战役总结,制订改进措施,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打好思想和组织基础,以便今后迎接更为艰巨的战斗任务。这个报告连续讲了4天,在越军干部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也获得了胡志明的高度评价,他后来在一次报告中说:“我们已经打了两个胜仗,第一个胜仗是我们消灭了敌人并解放了高平、东溪和七溪;第二个胜仗是我们已经看清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虽然胡志明主席和越共中央几次诚恳地挽留陈赓继续在越南工作,但是中共中央已决定由陈赓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参战。于是,陈赓按既定计划于11月初离开南山,启程回国。武元甲、陈登宁等越军高级将领把陈赓送出十余里外,与他依依话别。

  在陈赓返回中国之后,越共中央按照他的建议,并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将陈赓的意见一一付诸实施,从而大大提高了越南人民军的战斗力,最终将法军赶出了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