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矫正器:中国顾问扬威越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2:14:54

 
  • 很多人都知道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但说起援越抗法,则知之甚少。50年代初,我国曾经派遣以韦国清为团长的中国军事顾问团,援助越南的抗法战争,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
      
      1950年1、2月间,印度支那共产党(次年改称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和当时在苏访问的毛泽东商讨有关越南革命的重大问题。毛泽东、胡志明返回北京后,胡志明向中共中央提出授越请求,其中包括给予军事物资援助和派遣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抗法战争。
      
      为了支援兄弟党和友好邻邦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刚刚取得全国胜利、正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毅然作出决定援助越南。在物资和军事上给予无偿帮助,并立即派遣罗贵波为中共中央联络代表赴越,与印支共协商援越抗法的重大事宜;派遣以韦国清为团长,梅嘉生、邓逸凡为副团长的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越人民军指挥作战和帮助越军建设。随之又派陈赓为中共代表,赴越协助指挥打开中越通道的边界战役和负责统一处理对越军事援助的有关事宜。4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全军选调有一定实战经验和政治水平的各类干部59名,连同其他工作人员共281名,组成军事顾问团。
      
      7月,军事顾问团在南宁正式成立,为便于保密,军事顾问团不对外公开,以“华南工作团”为代号。7月上旬,陈赓率从二野选调的军事顾问人员从云南方向入越。随后8月11日,军事顾问团从广西靖西进入越南,于8月12日拂晓抵达越南高平省广渊越军总部。中国军事顾问团在听取越军总部关于越人民军情况介绍和对顾问团的工作建议后;宣布了组织分工:顾问团下设军事、政治和后勤顾问组;韦国清任越南总军委和越军总司令顾问,梅嘉生任军事顾问组组长,邓逸凡任政治顾问组组长,马西夫任后勤顾问组组长,并分别担任越军总参谋部、总政治局和总供给局顾问,同时向越人民军的3个主力师派出了顾问组。
      
      9月16日,边界战役打响,经过七昼夜连续激战,越军全歼了法军两个精锐兵团3000余人,解放了高平,并乘胜攻占了七溪,那岑、同登、谅山、亭立、安州等地的法国侵略军纷纷撤逃,驻守老街、沙巴的法国军队和进犯太原的军队也被迫撤离,当时美国国际合众社报道:“法国在中越边境3500人的精锐部队,遭受在新中国受训和武装的越盟军队的强大进攻。法军大部分被消灭,在与中国接壤的边境约250英里地区,法军已完全没有防卫力量。这是法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军事失败:”11月1日,陈赓完成既定任务后回国。
      
      1951年6月,京平战役结束后;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因病回国休养,鉴于他暂不能回越南工作,1952年5月29日,中共中央任命罗贵波(援越政治顾问团团长)兼任军事顾问团团长,梅嘉生为第一副团长,邓逸凡为第二副团长。6月16日,军事顾问团与政治顾问团机构合并。同时,应越方要求,中共中央决定,又从人民解放军中陆续选调10余名师团干部赴越,充任人民军各总部和师级机关顾问。根据聂荣臻等同志建议,12月6日,经毛主席批准,将韦国清、罗贵波所率干部合并组成顾问总团,罗贵波为总顾问,设一副总顾问负责军事方面的工作;为便于工作与归口管理,1953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任命韦国清为军事总顾问,负责帮助越人民军作战和军队建设工作,罗贵波为政治总顾问,负责帮助越南地方党政建设和政策方面的工作。不久军事顾问团与政治顾问团机构分开。10月25日,韦国清病愈返越;随即与越方研究冬季作战,帮助越军研究攻取莱州,并进攻上、中、下寮和西原北部地区的冬季攻势作战部署。
      
      1953年11月20日,法军空降奠边府的消息传到越北越南劳动党中央根据地时,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副团长梅嘉生和作战顾问茹夫一正在越军总部参加师以上干部会议,以确定未来旱季作战计划的实施方案。这次会议从19日持续到24日。
      
      “绝妙的战机出现了!”一个念头马上从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脑海里跳了出来,副团长梅嘉生也几乎同时得出相同的结论。
      
      “这是一个好消息!”越军副总参谋长黄文泰也认为:“它意味着,我们已经成功地把6个营的法国伞兵从红河三角洲调动到了越西北,调到了奠边府。接下来,就应该把他们钉在奠边府,并且把更多的法军吸引过去。”越军总部会议立即改变议程,商讨奠边府战局。
      
      黄文泰事后回忆,当时的会议对法军作战动机提出了几种设想。因为越军已经占领了西北地区90%的地域,一种可能是法军要在西北守住莱州和奠边府,互为支援。另一种可能是法军将只守其中之一;如果只守一地,那么他们可能选中的是奠边府。再有一种可能是法军虚晃一枪,然后很快从这两处撤走,重演去年秋天法军固守西北盆地那产,在消耗越军后全部从空中撤走的故事。
      
      不管怎么设想,法军空降奠边府都是一个天大的错误。纳瓦尔将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拱手托出,它至少说明,纳瓦尔若不是对越军新增添的重炮和高射炮力量毫无所知,就是估量得太低了。3个月前,西进的越军主力憋足劲要打那产,那产之敌却于8月间突然消失。眼下,越军手里有了中国装备的榴弹炮团和两个高射炮营,正好可以用来打奠边府。越军应该抓住天赐良机,迅速开向奠边府,实施重大战役。在这一点上,越军总司令武元甲、副总参谋长黄文泰和韦国清、梅嘉生、茹夫一想到一起了。

    问题仅仅在于,纳瓦尔占领奠边府要干什么?越军除了已经确定要开向越西北的两个半师3万余人,还要不要增添新的力量?
      
      韦国清、梅嘉生的警卫员刘焕成、周洪波发现,得知了法军占领奠边府的消息后,韦国清、梅嘉生、茹夫一显得相当兴奋,在办公室进进出出。韦国清住所的灯光一直亮到凌晨。韦国清的睡眠很不好,为了不打扰他休息,军事顾问团工作人员取消了早操。
      
      韦国清在陈毅、粟裕统帅下的第三野战军中有“小诸葛”之称,他的睡眠之差也是很有名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打起仗来,我几天几夜不眠是很平常的,经常是打完一个战役才有一个好觉。”所以,参谋人员在韦国清睡觉时因军情紧急而叫起他来都成了一个习惯,因为这时他们往往解救了正因无法入睡而苦恼的韦国清。
      
      韦国清的信念非常坚定:越军应该直向西北与法军决战,为此必须取得武元甲的同意。梅嘉生完全支持韦国清的意见。
      
      韦国清很快接到了来自北京的回电,解放军总参谋部赞同越军主力去西北实施大战役的决心。胡志明主席也同意武元甲向他做的报告,他要求越军总军委拟订更详尽的计划,然后由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作最后决定。
      
      11月23日,武元甲在各师师长参加的高级军事会议上就法军空降奠边府以后的军事行动作了部署,提出了冬春作战的总方针。
      
      韦国清在会议上也讲了话。他指出,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曾长期经营中国西北的陕甘宁地区,在那里生活了13年,最后依托西北根据地夺取了全中国。他希望越军官兵以此为借鉴,充分重视即将在西北地区展开的重大战役。
      
      在这段时间里,韦国清、梅嘉生特别注意集结在红河三角洲内的法军科尼集群的动向。他们关心,一旦越军主力西去,科尼会不会拼力进攻越军的中央根据地?为此,他们派军事顾问薛碧天前往靠近红河三角洲的游击根据地,与在那里主持工作的越军将领朱文晋会合,判断红河三角洲法军的动向。薛碧天认为在旱季到来之前,未见红河三角洲法军有较大行动的迹象。他带给韦国清的无疑是个好消息。解除了中央根据地的后顾之忧,越军316师于11月中旬首先向西北进军。316师出动之时,这个师的中国顾问空缺,韦国清急电总参谋部,要求尽快派出一名有朝鲜战场作战经验的师级顾问赶到越南,协助316师作战。根据韦国清的要求,解放军某师参谋长徐成功奉命入越担任316师顾问(这个316师应该就是日后中越战争中被我军全歼的316A师)。韦国清、梅嘉生、茹夫一会同武元甲、黄文泰和越军作战局局长何文楼、副局长陈文光、杜德坚等人,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韦国清与武元甲议定,调整作战计划,整个西北战役作战分两步走。先打莱州,再战奠边府。在进攻奠边府时,需要增调步兵和重炮兵、高射炮兵以及工兵。
      
      根据韦国清、梅嘉生的要求,在广西边境,为越军运送弹药的卡车日夜不绝;在云南南部,由中国援助的大批粮食集中起来,运往与莱州、奠边府最近的金平县境内囤积。
      
      12月6日,在胡志明主持下,越南劳动党政治局举行会议,武元甲作了《关于法军在奠边府空降后总军委的作战决心》的报告。罗贵波、韦国清列席了会议,对越军总军委的作战方案进行了审议。这次会议批准了总军委的作战决心和计划,并决定成立以武元甲为总指挥的西北战役前线指挥部,成立以政府副总理范文同为主席的“中央前线供给委员会”,以保障战役后勤。陈登宁受命全权负责西北前线的道路修筑和后勤供应。
      
      奠边府位于越南西北部,紧靠上寮,是块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6至8公里的盆地平原。法军集团据点群就设在这块小平原上,其北面、东面的据点构筑在山头或高地上,西面、南面的据点构筑在平原上,共有49个据点,分为8个据点群,3个防御分区。其中芒清中心分区为法军指挥机关所在地,它的炮兵阵地、后勤仓库、主要机场和2/3的兵力都集中在这里;北分区包括芒清北面和西北面的独立高地和板桥两个据点群,与芒清中心分区东北之兴兰据点群构成奠边府北面的屏障;芒清以南约5公里的航岗地区为南分区,设有机场和炮兵阵地,担负从南面阻挡人民军进攻的任务。法军在每个据点群都建有多层火力配系,挖有纵横交错的交通壕,据点周围设有40至200米障碍区,区内设有多层铁丝网、电网和埋有稠密的地雷。
      
      至3月初,法军兵力增至近两万人,除配有步兵、伞兵外,还有两个105榴炮营,1个155榴炮连,两个120迫击炮连,1个工兵营和1个坦克连,1个空军飞行队。法军每天使用100至200架次飞机向奠边府空运150至300吨物资。法、美一些高级将领都曾视察过奠边府,称之为“一个不可侵犯的堡垒”,是“东南亚的凡尔登”,凭其坚固的工事和众多的精锐部队,认为越南人民军不敢向它进攻。印支法军总指挥纳瓦尔将军扬言要“不惜任何代价守住这个据点”,要在奠边府“碾碎越盟”部队。
      
      面对法军如此强大的集团据点群,敢不敢打?怎样打才能取胜?这是摆在人民军领导和高级干部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为了拔除这一钉子,越南人民军曾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其经过可追溯到1952年冬。西北战役后期,法军在那产集中10个营,形成集团据点群,人民军攻击未果,部队伤亡较大。这一事实使中国顾问团认识到,越南人民军的战斗力尚难以攻克敌设防坚固的集团据点群,而法军今后可能利用其空军优势,并以集团据点群来对付人民军的进攻。因此,必须研究解决攻打集团据点群的办法。
    问题仅仅在于,纳瓦尔占领奠边府要干什么?越军除了已经确定要开向越西北的两个半师3万余人,还要不要增添新的力量?
      
      韦国清、梅嘉生的警卫员刘焕成、周洪波发现,得知了法军占领奠边府的消息后,韦国清、梅嘉生、茹夫一显得相当兴奋,在办公室进进出出。韦国清住所的灯光一直亮到凌晨。韦国清的睡眠很不好,为了不打扰他休息,军事顾问团工作人员取消了早操。
      
      韦国清在陈毅、粟裕统帅下的第三野战军中有“小诸葛”之称,他的睡眠之差也是很有名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打起仗来,我几天几夜不眠是很平常的,经常是打完一个战役才有一个好觉。”所以,参谋人员在韦国清睡觉时因军情紧急而叫起他来都成了一个习惯,因为这时他们往往解救了正因无法入睡而苦恼的韦国清。
      
      韦国清的信念非常坚定:越军应该直向西北与法军决战,为此必须取得武元甲的同意。梅嘉生完全支持韦国清的意见。
      
      韦国清很快接到了来自北京的回电,解放军总参谋部赞同越军主力去西北实施大战役的决心。胡志明主席也同意武元甲向他做的报告,他要求越军总军委拟订更详尽的计划,然后由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作最后决定。
      
      11月23日,武元甲在各师师长参加的高级军事会议上就法军空降奠边府以后的军事行动作了部署,提出了冬春作战的总方针。
      
      韦国清在会议上也讲了话。他指出,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曾长期经营中国西北的陕甘宁地区,在那里生活了13年,最后依托西北根据地夺取了全中国。他希望越军官兵以此为借鉴,充分重视即将在西北地区展开的重大战役。
      
      在这段时间里,韦国清、梅嘉生特别注意集结在红河三角洲内的法军科尼集群的动向。他们关心,一旦越军主力西去,科尼会不会拼力进攻越军的中央根据地?为此,他们派军事顾问薛碧天前往靠近红河三角洲的游击根据地,与在那里主持工作的越军将领朱文晋会合,判断红河三角洲法军的动向。薛碧天认为在旱季到来之前,未见红河三角洲法军有较大行动的迹象。他带给韦国清的无疑是个好消息。解除了中央根据地的后顾之忧,越军316师于11月中旬首先向西北进军。316师出动之时,这个师的中国顾问空缺,韦国清急电总参谋部,要求尽快派出一名有朝鲜战场作战经验的师级顾问赶到越南,协助316师作战。根据韦国清的要求,解放军某师参谋长徐成功奉命入越担任316师顾问(这个316师应该就是日后中越战争中被我军全歼的316A师)。韦国清、梅嘉生、茹夫一会同武元甲、黄文泰和越军作战局局长何文楼、副局长陈文光、杜德坚等人,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韦国清与武元甲议定,调整作战计划,整个西北战役作战分两步走。先打莱州,再战奠边府。在进攻奠边府时,需要增调步兵和重炮兵、高射炮兵以及工兵。
      
      根据韦国清、梅嘉生的要求,在广西边境,为越军运送弹药的卡车日夜不绝;在云南南部,由中国援助的大批粮食集中起来,运往与莱州、奠边府最近的金平县境内囤积。
      
      12月6日,在胡志明主持下,越南劳动党政治局举行会议,武元甲作了《关于法军在奠边府空降后总军委的作战决心》的报告。罗贵波、韦国清列席了会议,对越军总军委的作战方案进行了审议。这次会议批准了总军委的作战决心和计划,并决定成立以武元甲为总指挥的西北战役前线指挥部,成立以政府副总理范文同为主席的“中央前线供给委员会”,以保障战役后勤。陈登宁受命全权负责西北前线的道路修筑和后勤供应。
      
      奠边府位于越南西北部,紧靠上寮,是块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6至8公里的盆地平原。法军集团据点群就设在这块小平原上,其北面、东面的据点构筑在山头或高地上,西面、南面的据点构筑在平原上,共有49个据点,分为8个据点群,3个防御分区。其中芒清中心分区为法军指挥机关所在地,它的炮兵阵地、后勤仓库、主要机场和2/3的兵力都集中在这里;北分区包括芒清北面和西北面的独立高地和板桥两个据点群,与芒清中心分区东北之兴兰据点群构成奠边府北面的屏障;芒清以南约5公里的航岗地区为南分区,设有机场和炮兵阵地,担负从南面阻挡人民军进攻的任务。法军在每个据点群都建有多层火力配系,挖有纵横交错的交通壕,据点周围设有40至200米障碍区,区内设有多层铁丝网、电网和埋有稠密的地雷。
      
      至3月初,法军兵力增至近两万人,除配有步兵、伞兵外,还有两个105榴炮营,1个155榴炮连,两个120迫击炮连,1个工兵营和1个坦克连,1个空军飞行队。法军每天使用100至200架次飞机向奠边府空运150至300吨物资。法、美一些高级将领都曾视察过奠边府,称之为“一个不可侵犯的堡垒”,是“东南亚的凡尔登”,凭其坚固的工事和众多的精锐部队,认为越南人民军不敢向它进攻。印支法军总指挥纳瓦尔将军扬言要“不惜任何代价守住这个据点”,要在奠边府“碾碎越盟”部队。
      
      面对法军如此强大的集团据点群,敢不敢打?怎样打才能取胜?这是摆在人民军领导和高级干部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为了拔除这一钉子,越南人民军曾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其经过可追溯到1952年冬。西北战役后期,法军在那产集中10个营,形成集团据点群,人民军攻击未果,部队伤亡较大。这一事实使中国顾问团认识到,越南人民军的战斗力尚难以攻克敌设防坚固的集团据点群,而法军今后可能利用其空军优势,并以集团据点群来对付人民军的进攻。因此,必须研究解决攻打集团据点群的办法。
    中国军事顾问团认为,在对付法军集团据点群的问题上,人民军的主要弱点是攻坚战术素质差,再加上炮兵火力不足,缺乏大口径火炮和高炮,无法压制敌炮火和对付敌飞机。针对上述情况,顾问团与越方研究后,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加强炮兵建设。经中共中央军委同意,在中国境内为越南人民军装备和训练榴弹炮、高炮和高射机枪部队,以增强地面炮兵和对空射击的火力。二是加强对部队攻坚战术的训练,提高军事素质。这两项措施在西北、上寮战役后,即已开始陆续讨诸实施。
      
      1954年1月上、中旬,越南人民军增调的三一二师和三○四师的两个团,在中国境内装备、训练刚刚完毕的榴炮、高炮和高射机枪部队,以及人民军原有的炮兵、工兵部队,陆续抵达奠边府周围。中国军事顾问团负责人韦国清、梅嘉生率部分顾问和工作人员随人民军指挥部同时抵达前线。由于前往奠边府的路段尚未修通,部队不得不边开路边拉炮。重炮一时无法进入预定射击阵地,加之敌兵力续增,人民军须作更加充分的准备,指挥部决定推迟原定一月下旬对敌发起攻击的时间。
      
      根据敌人屯集重兵、防守严密的特点,人民军前指研究决定,变速战速决为稳扎稳打,由外围而纵深,一个据点一个据点地歼敌,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总攻。这种打法可使人民军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较有胜利把握,也符合中共中央军委对军事顾问团的指示精神。
      
      195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军委在致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的电报中指出:“攻击奠边府时,首先不要四面围攻,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分割包围的办法,一股一股地歼灭敌人。”1月27日,在复韦国清关于改变对奠边府打法的报告的电报中再次指出:“对奠边府的攻击,应采取分割包围、一股一股地歼敌,每次大约歼敌一个营左右。只要能全歼敌四五个营,奠边府敌可能发生动摇,或向南撤逃,或继续增援。两种情况均于我有利。”实践证明,这种稳扎稳打、逐步歼敌的战法,是符合奠边府战场敌我情况的。这种战法被形象地叫做“剥竹笋”,一层一层地剥,一口一口地吃,最后全歼敌人。
      
      为了统一作战思想,提高胜利信心,人民军前指于1954年1月24日和2月18日两次召开战前干部会议,传达和讨论作战计划。武元甲、黄文泰两将军先后作了报告,中国军事顾问团负责人韦国情和梅嘉生应邀分别在这两次会上讲话。他们以充分的事实说明敌人不断失败,人民军日益强大;说明越南劳动党中央和总军委的作战决心、战役计划是有充分根据的,是完全正确的,人民军有条件有能力夺取这一空前规模的攻坚战役的胜利;鼓励各级干部克服一切困难,打好这一硬仗,使人民军大大前进一步。
      
      至1954年3月上旬,人民军包围奠边府已近3个月。在此期间,人民军除增调部队,加强包围,进行各项攻击准备工作外,还不断地打退了奠边府守敌的小规模出击。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鉴于由苏、美、英、法、中5国及有关国家代表参加的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将于4月间召开,向中国驻越军事顾问团提出,在日内瓦会议讨论印度支那问题之前,“为了争取外交上的主动,能否与朝鲜停战前一样,在越南组织打几个漂亮的胜仗”。遵照周恩来的指示,中国军事顾问团研究后认为,为了配合日内瓦会议的谈判斗争,必须尽最大努力,全歼奠边府守敌。这时,包围奠边府的人民军各项准备工作已较充分,攻击奠边府的条件已经成熟。经军事顾问团与人民军前指商讨后,越方人民军总司令部决定,3月中旬开始对奠边府发起攻击。
      
      初战能否取胜,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对从未打过如此大规模的攻坚战的人民军来说,影响更为重大。对此,中国军事顾问团极为重视,本着初战必胜的原则,帮助人民军精心组织了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
      
      这一阶段的作战部署是:以三一二、三○八师于3月13日、14日先后攻歼奠边府北面的兴兰和独立山据点各一个营的守敌。各师的顾问组,遵照顾问团领导的指示,对各攻击部队从勘察到部署,从战术到技术,从选择攻击点、集中兵力火力,到如何构筑攻击出发阵地,等等,都进行了具体的帮助。
      
      3月13日晚,第三一二师两个团并配以炮兵,经4个多小时的战斗,全歼兴兰据点守敌1个外籍步兵营。次日夜,第三○八师1个团和三一二师1个团配以4个炮兵连,又全歼独立山守敌1个外籍步兵营,并击退敌援兵1个营,歼其1个排。在两次战斗中,人民军首次使用了重炮火力,有效地压制了敌炮兵,给守敌以重大杀伤,对配合攻击起了重要作用。
      
      兴兰和独立山两据点相继被人民军拔掉。奠边府北分区的“钢铁堡垒”几乎完全土崩瓦解。只有一个板桥据点像只瘸腿,摇摇晃晃地站在西角。其实,它的命运也已经注定。人民军正挖掘堑壕,打好一条绞索,只等时候一到,就套住它的脖子。
      
      人民军首战胜利,大大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夺取战役全胜的信心。3月30日晚,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作战,对法军指挥机关所在地的芒清中心分区之敌进行攻击。作战部署是:集中三○八、三一二、三一六师3个师的兵力和全部炮兵火力,攻歼中心分区东面各高地及机场北面之敌,以紧缩包围,控制机场,断敌空运。
    战斗开始后,突破前沿比较顺利,但进入纵深则发展甚慢,主要是敌人工事和火力构成严密,人民军干部缺乏应变能力,遭敌反击后不能应付,使攻击受挫,部队伤亡较大。经一周战斗,共克敌5个集团据点,歼敌3个多营,控制了奠边府东面大部分重要高地,对芒清中心分区之敌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但对拱卫芒清的A1要点,由于敌人利用日军占领时期构筑的坑道和掩蔽部进行顽抗,攻击部队无法对付,未能全部攻克。另一要点C1被攻克后,法军组织反击,也形成越法双方各占一半的态势。此后,双方进行了反复激烈的争夺战。
      
      中共中央军委对奠边府作战的进展情况十分关注,于4月9日两次致电顾问团长韦国清,对进攻奠边府的战术作了如下指示:第一,要协助越军很好组织炮火,不要吝惜炮弹,我们会及时补充;第二,对敌南北两集团,从中间切断分割之;第三,对敌盖沟可集中炮火分段分点逐渐摧毁;第四,打下一点后,迅即改造工事,巩固一点,尔后逐段发展,紧缩包围;第五,广泛组织狙击兵,限制敌人活动;第六,乘敌已动摇,展开政治攻势。此外,中共中央军委还根据军事顾问团报告的情况,紧急从中国人民志愿军选调数名工兵干部赶赴奠边府前线,帮助人民军部队挖通向A1据点的坑道,准备用炸药将其炸毁。
      
      敌我双方在进行着最后的激烈的较量。此间,美帝国主义为了挽救法军在奠边府的危局,紧急增援法军100架轰炸机和战斗机,50架运输机,并借给法国29架配有飞行员的C-119型运输机。河内法军利用这些飞机加强对人民军阵地和交通运输线的狂轰滥炸,加强对奠边府守军的武器弹药和生活用品的空运,促使其继续负隅顽抗。美国还派出两艘航空母舰进入北部湾举行登陆演习,并准备派遣B-29战略轰炸机大规模轰炸围攻奠边府的人民军,甚至还示意要使用原子弹,对越南进行露骨的威胁。
      
      法军困兽犹斗,越军困难增多。人民军部队伤亡较大;长期露营,体力消耗很大,病号增多;连续作战数月,指战员产生疲沓情绪;干部中右倾消极思想抬头,有些干部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擅离岗位,甚至不执行命令,谎报情况,等等。由于敌机狂轰滥炸和雨季到来,后勤运输也日益困难。
      
      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结合战场的实际情况,中国军事顾问团建议越军前线总指挥部着重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是:
      
      ——召开干部会议,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指挥能力。各师顾问组具体帮助所在单位进行战斗总结,改进作战指挥。
      
      ——对伤亡大的部队进行整补,调整与恢复组织。许多部队利用战斗间隙,及时充实干部,补充兵员,保持和增强了战斗力。
      
      ——继续改造进攻阵地,修通各包围部队交通壕,进一步紧缩包围圈。经过指战员不怕流血流汗的艰苦奋斗,战壕不断向前延伸,主壕、支壕纵横交错。
      
       --组织部队开展冷枪冷炮狙击敌人的活动。各部队很快组织起由射击能手参加的歼敌小组,他们以冷枪冷炮消灭了一些敌人,打击了敌军的士气,迫使敌人不敢在工事外面活动。
      
      ——开展政治攻势,针对敌军士兵多种国籍的情况,人民军用扩音机以多种语言对敌广播、喊话,效果颇好,常有零星伪军、外籍兵和黑人士兵投降。
      
      经过上述工作和激烈斗争,至4月下旬,法军处境已十分困难,包围圈被缩小到不足两平方公里,整个集团据点群被分割成几段,机场也被人民军占领一半,空投的物资相当一部分落到人民军阵地。由于惧怕人民军的狙击,敌人整天龟缩在工事和地下室里。地下室中伤员拥挤,遇有暴雨,更是狼狈不堪。法军士气极度低落。
      
      5月1日夜,人民军向法军指挥所芒清西面和东面的外围据点继续攻击,紧缩对敌人的包围圈。经过激烈的拼搏,人民军很快消灭了C1据点另一侧的敌人,并相继攻克505、505A据点。在西面,至5月3日,相继攻克311A、311B据点。这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粟裕总参谋长致电顾问团长韦国清,再次指出:“军委最关心的是集结于河内并受过训练的伞兵,空降于你们的后方补给线上,扼要构筑据点,截断你们的交通,捣乱你们的后方,迫你们解围,甚至造成纷乱。因此,望对后方交通注意防范,最好再能抽调一些兵力加强之,以防万一。”
      
      由于奠边府外围据点迅速被攻克,接应解围的企图已成泡影,法军集中河内的伞兵除5月4日向奠边府最后空投一个营以外,未再出动。这就为人民军最后的强攻制造了有利条件。
      
      5月6日晚,越人民军总司令部发出命令,要人民军向A1、州温、那宏、506及芒清发起总攻。人民军所有炮火,包括由中国装备训练、刚刚运抵前线的6管火箭炮向敌纵深齐射。巨大的威力震慑了敌人。这时人民军挖的暗壕已抵近Al据点坑道,埋了一吨炸药,战斗发起,一声巨响,将坑道内的敌人全部炸死。州温和506等据点亦相继攻克,芒清失去最后屏障。
      
      法军见大势已去,于5月7日14时,陆续打出白旗。法军指挥官德卡斯特莱少将向人民军投降,其参谋部人员全部被俘。当晚,驻守南分区航岗之敌2000余人南逃,至午夜也被全歼。至此,历时55天的奠边府战役胜利结束。

    奠边府战役战果辉煌。共毙伤俘敌16200人,其中俘虏10900多人。计有法军少将1名,上校3名,中校10名,少校27名。击落击毁各型号飞机62架,击毁坦克4辆,缴获重炮30门,坦克6辆,及大量其他武器和军用物资。
      
      法军在奠边府的惨败,震动了法国朝野。法国政府下半旗为其在奠边府阵亡的将士致哀。法国舆论发出一片抱怨声。奠边府战役的胜利,使出席日内瓦会议的越南政府代表团不仅处在正义的反侵略者的地位,而且处在战胜者的有利地位。奠边府大捷有力地配合了日内瓦会议的外交斗争。使会议最终达成了实现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
      
      1954年7月22日,越南抗法战争胜利结束。同时,为加强越人民军特种兵建设,中央军委派出炮兵、工兵顾问组,帮助越军装备、训练炮兵和工兵部队。8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国驻越南大使馆。9月1日,中国驻越大使馆正式成立,首任驻越大使罗贵波向胡志明主席递交国书。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撤销军事顾问团的决定和越方要求,1955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外交部联合发出《关于撤销驻越军事顾问团和改派军事专家的决定》,并指定王砚泉为专家组组长,国林之为专家组党委书记。同时,彭德怀就撤销驻越军事顾问团一事函告武元甲,具体阐述了军事顾问团的撤销问题。信中说:“越南的和平已经实现,越南人民军经过八年抗战的锻炼,不论在作战和训练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奠定了走向现代化正规化的良好基础。为了适应上述情况,我们认为需要改变目前由中国派遣军事顾问团的组织机构。如果人民军尚有某些工作需要帮助,而我们又可能帮助的话,则改派专家性质的干部前往进行帮助。”信中最后说,“根据您的提议,韦国清同志再去河内一个短时期,协助总军委在北京所讨论的一些必要工作。这些工作完成后,即请让他返回北京。”韦国清携彭德怀致武元甲的信,于1955年12月29日由北京抵河内,继续帮助人民军安排中、越、苏三方在北京讨论的工作。1956年1月13日,军事顾问团又一批人员回国。韦国清在完成工作任务、并参加了人民军高干会议、听取了越方对今后工作的要求和意见后,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于3月中旬,与最后一批顾问人员离开河内回国。
      
      至此,中国军事顾问团胜利完成援越使命,各项工作全部结束,顾问团机构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