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带剑哪里有的卖:“含蓄”教育的力量o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7:14:01
“含蓄”教育的力量

赵小莉

英国教育学家伯特朗·罗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是说不应该关心子女,而是说这种关心应该是含蓄的。假如可能的话,还应是宽厚的,而不应该过分地感情用事。”由此联想到家庭,联想到学校,联想到父母,联想到老师,无论对子女的关心,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讲一点“技巧”和“含蓄”?

现代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被教育的对象已经不再囿于一个小家庭,而是过早地融于了大社会。除了父母和老师以外,他们还可以通过电话、电视、电脑、报刊、书籍、旅游等各种现代化渠道,获取大量的社会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对父母的话和老师的话进行对比和分析。所以教育方法也应该随时而变,尤其对那些交际广泛、想象丰富和自我意识、自尊意识都比较强的孩子,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厚,多一些疏导,多一些含蓄。

有一个很流行的故事,说芬兰有个叫彼得的孩子,10岁那年,有一天,他给母亲写了这样一份账单:“母亲欠他儿子彼得如下款项: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彼得的母亲在餐桌上看到了这份账单,无声无语地在旁边放了60芬尼。但正当彼得为自己的小聪明欣喜不已的时候,他又发现了母亲留下的一份账单,上写着:“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他在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10年的吃喝,0芬尼;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彼得看完这份账单,羞愧不已。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把发烫的小脸深藏在母亲怀里,一句话没有说,只是小心翼翼地将60芬尼塞进了母亲的围裙口袋里。

读完这个故事,感动和钦佩之余,我突然想起,假如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周围,那些母亲们将会怎样面对?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情。”爱应该有爱的方法,更应该有爱的技巧。尤其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许多父母往往是训斥多于理解,挖苦多于尊重,惩罚多于引导,言教多于身教。不是以理服人,以情服人,以巧服人,而是以父权、母权压人。这种爱法,只能使孩子感到迷茫和委屈。

我家附近有三个男孩,经常在房前踢一只破铁桶。一位在屋内写回忆录的老人,受不了这种噪音,便出去和这些小学生谈判。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踢,我就给你们每人每天一块钱。”三个男孩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的足下功夫。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我现在资金比较紧张,所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5毛钱了。”男孩子们很不开心,但每天放学后,仍坚持来“表演”。不想,过了一个星期后,老人又愁眉苦脸地说:“最近我儿子没有给我汇款,从明天起,我每天只能给你们两毛钱了。”三个男孩

立刻脸色铁青,连连说:“不干了!不干了!谁为了区区两毛钱,在这儿浪费宝贵时间?”从此,老人的房前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

在三种情况下孩子们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一是他自以为做得很对而你却说他不对的时候;二是他沉湎于一种东西并玩得正在兴头的时候;三是虽然他做了错事,而你的批评和教育却有些过头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越想越气,甚至以怒制怒,给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越压越顶撞,越压越不服。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我们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做这样的“善歌者”和“善教者”。尤其是对那些有点“出轨”的孩子,不是逆流而上,而是顺流而下,以纵治横,以软治硬,以柔克刚,以爱化顽,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