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手术恢复图: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的建议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5:06:05

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的建议

摘要:“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鹿茸角。”吉林人参闻名遐迩,然而与韩国高丽参在国际市场的局面相比却是冰火两重天:前者占世界人参产量近半,卖的却是“萝卜价”,鲜园参每千克20元上下;后者鲜园参每千克300元以上,年产值是我国6倍之多,并大举向我国进军。中国人参与韩国高丽参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大多处于劣势。在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下,这种严重背离价格规律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中韩人参产业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我们该如何改进,如何促进我国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人参产业;问题;建议

吉林省是我国人参的主要产区,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年产量占全国人参总产量的85%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人参是吉林省东部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国与国之间人参产品科技含量的差异,是我国的人参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国际市场,韩国以高丽参的品牌与我国人参相平衡,致使我国人参的价格与高丽人参相差甚远。

2010年上半年我国以15.3美元/公斤出口人参1331.3吨,出口金额仅2033.1万美元;而韩国以139.1美元/公斤出口人参仅209吨,出口金额却高达2903.0万美元。我国人参的出口量虽为韩国高丽参的6倍,但出口额却只有韩国高丽参的70%。

 

1 吉林省人参产业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生产方式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人参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散户经营不利于规划管理。作业模式上,参农大多数采取“伐林栽参”,每年因栽参要毁林2300平方公顷。这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近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传统“伐林栽参”模式受到严格限制,参业用地的供应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另外,种植基地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低也是制约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吉林省的大多县都在推行人参的标准化栽培,人参栽培基地规范化程度在70%左右,但个别参农对接受新技术能力比较差,仍然存在种植不规范,管理粗放等问题。

1.2市场管理混乱,假冒伪劣产品严重

    吉林省的人参产业一直处于多家管理的状态,缺少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和行之有效的产业宏观指导,人参市场基本处于无序经营,产品互相压价的格局。另外,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品检测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检测机构重复设置,检测标准不统一,虚假产品鉴定问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监督和约束。糖水煮红参,硫磺熏蒸人参,拼接野山参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市场经营秩序比较混乱,严重损坏了吉林人参的形象。

   由于我国人参生产的70%为散户种植,缺少强制性的管理手段,生产者和经营者无公害意识差,在人参栽培中有毒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仍然存在,甚至有些参农仍然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残毒农药。另外,由于现行有关标准中对农药的规定过于宽泛,致使人参产品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农残问题成为制约人参走出国民的最大障碍,对于药品与食品法规比较健全的欧美市场更是难以逾越。

1.3品种结构单一,品牌过多过乱,产品附加值低

    我国市场上人参品牌有几百种,仅吉林省抚松县就达54个品牌。但由于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往往没有能力进行品牌塑造,基本没有形成让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大品牌,极大限制了这些品牌参在人参消费市场的竞争。2003年,全国已开发的人参品牌达300多种,但科技含量低,工艺技术落后,产品粗糙,包装差,整体上处于卖原料参阶段,缺少新产品和对市场的深度开发。同时,人参未列入能“药食同源”,应用范围窄,市场空间小。而韩国则把人参开发成各种层次和系列的人身保健食品,附加值很高。

1.4人参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分割脱节

与韩国相比,我国没有将人参作为一项产业进行管理和开发,而仅仅当作一种中药材进行管理,使得人参生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同时也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与生产联系相脱节,行政和行业管理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等问题。

1.5品牌意识淡薄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尚未打响吉林人参品牌,人参传统种植以散户经营为主,同一块地里产出的人参质量往往有很大差异。另外人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也影响了吉林人参在市场上的声誉。而相比之下,与吉林人参在质量上相差不大的韩国正官庄的人参,则由于其“品牌效应”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市场。

1.6缺乏龙头企业

传统的散户经营模式,做的是人参的粗加工,市场需求量小,同行之间互相压价的现象严重,很多加工厂在市场采购鲜参时为了利润,压参农的价。同时,加工厂在销售成品时,也会被压价,最终都没有得到更多的利润。另外,企业的规模小,无论在种植还是在加工销售上,在市场不仅没有竞争优势,而且也很难影响市场上人参的价格。

2 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

吉林省人民政府在2010年提出了《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其中指出,发展人参产业要坚持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约化的发展方向,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将人参产业做大做强。

   预计到2012年,吉林省的人参产业产值将实现200亿元,参农收入年均增长20%,60%以上的人参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精深加工量占总量比重达到40%以上。到2015年,参业产值实现400亿元,参农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人参产品普遍达到绿色、有机标准,精深加工量占总量比重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参业产值实现1000亿元,参农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2.2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吉林省政府在2010年《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中指出,将根据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划定和吉林省人参资源禀赋,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确定长白、抚松、靖宇、临江、江源、通化、集安、辉南、安图、敦化、汪清、珲春、和龙、蛟河、桦甸15个县(市、区)为人参标准化种植重点发展区域。科学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强产业园区和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对从事人参种植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等。结合人参GAP认证,扶持龙头企业,引进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建设2-3个符合GMP标准、年加工能力在1000-1200吨的红参、生晒参初级加工厂,形成能够消化抚松境内优质人参的加工能力,订单收购符合GAP标准的人参,取消小作坊加工,以此带动园区内优质人参种植基地的建设,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按照扶优促强和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尽快扩大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辐射带动的功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采取改组、兼并、股份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人参发展,提高龙头企业集团化、国际化水平。以龙头企业带动,重点开发人参种植、加工、营销、物流、文化等重点项目。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和市场开拓作用。把对龙头企业的改扩建、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等纳入到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及软贷款等项目中来,优先立项,重点扶持。对龙头企业为扩大再生产、新扩建、改造厂房或购买生产设备所需的贷款,银信部门要给予优先安排,财政给予一定的贴息。对龙头企业每年用于水参收购的短期贷款资金,银信部门要给予优先保证,并以最低限价收购水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2.4强化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

建立完善创新研发体系,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强人参重点项目科技攻关,组织实施人参产业技术创新重大科技专项,推进中国人参基因组计划,开展人参作用机理,长期实用安全性评价和应用基础性研究。积极开展专用肥料和专用农药等相关技术研究,力争用2—3年的时间普遍推广使用人参专用肥料和专用农药。政府也加大对人参为原料的食品、保健食品、化工品等产品的研究与科技攻关的资金投入,从而拉动和促进人参产业的发展。

2.5实施品牌战略

 

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加快人参产品认证工作,产品符合标准的企业,准许生产、加工和经营“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尽快形成以“长白山人参”品牌为主题,龙头企业自由品牌为子系列的品牌模式,建立“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生产基地,统一生产标准,从源头上确保品牌产品质量。

同时,也要巩固提升传统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加快品牌开发,进行自主创新,实现个性化发展,完善品牌人参产品的营销网络,依托龙头企业,在全省和全国主要城市建设品牌产品超市、连锁店、专营店及专柜,设立品尝点、体验站等。逐步形成辐射全国的人参营销网络,探索营销新模式,发展人参电子商务,建设人参物流配送中心,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

 

2.6加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督

 

加快人参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参产业标准,搭建人参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尽快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对人参生产、加工领域的质量监督,坚决纠正和制止违规行为。建立人参检测机构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督,规范检测行为。

 

2.7着力打造吉林长白山人参文化

 

深度挖掘人参文化资源,强化对人参文化的创意,通过动漫、演艺、影视和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现人参文化成果,推进长白山采参习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加强人参文化的宣传、推介和普及,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专家学者和有关知名人士参加人参博览会等活动,促进投资兴业,提高吉林长白山人参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8积极做好人参进入食品的试点工作

 

吉林省政府相关部门应按照食品安全和产业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尽快制定出台人工种植人参食品系列标准和企业标准。听取有关专家、企业和消费者的意见,确保标准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可以根据卫生部的意见,开展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工作,组织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投入人工种植人参食品的研发和生产,尽快形成规模,打开市场,超前准备,扎实做好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的安全性、功能性评价工作。

 

2.9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设立财政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龙头企业、标准化成产基地、产业园区、出口创汇、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文化宣传、技术培训与推广、质量安全监测、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等。省级的各类专项资金也可向人参产业倾斜,实施龙头企业优化政策,鼓励人参加工企业创建品牌,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品牌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对获得外国商标注册的,给予注册费用补贴。同时也可以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人参种植保险补贴,加大人参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等。

 

参考文献:

[1] 黄春光.对我省人参产业标准化若干问题的建议[J].人参研究,2006,2

[2] 孙峥,周紫阳.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3):10019-10021

[3] 张贵友,朱利民,牟晓光等.关于提升人参质量的几点思考[J].药用植物,2010

[4] 张国荣,庞立杰,董宇.关于人参栽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人参研究,2007

[5] 赵文洋,孙琛.吉林省人参龙头企业发展策略探析[J].现代商业

[6] 赵锐,金慧.吉林人参产业发展战略浅论[J].人参研究,2009,4

[7] 刘艳平,翟秀海,姜晓莉等.吉林省人参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特产研究,2003,2

[8] 杨子刚,韩星焕.实施品牌战略 振兴吉林人参产业[J].商业研究,2004

[9] 潘晓鹏.吉林省实施人参产业现代化的优势和几点建议[J].人参研究,2008

[10] 张崇禧,郑友兰,王秀全等.对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的建议[J].人参研究,2001

[11] 杨朝丹,郭庆海.吉林省人参加工业发展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02,9(1):16-19

[12] 王秀全,张崇禧,赵英等.振兴吉林人参产业的若干思考[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