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法令纹怎么办: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定位的经济学考量及其路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8:19:27
2010-04-26 06:26:00
[提要]  西安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除了依靠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及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的政策倾斜外,更重要的是西安自身要有科学的、跨越式的发展思路和正确的路径选择。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只有西安与上海、北京被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形成上海、北京、西安的中国国际化大都市的“大三角”,由此也凸显出西安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西安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除了依靠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及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的政策倾斜外,更重要的是西安自身要有科学的、跨越式的发展思路和正确的路径选择。
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只有西安与上海、北京被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形成上海、北京、西安的中国国际化大都市的“大三角”,由此也凸显出西安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就现状而言,西安与上海、北京相比,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是从现实地位看,显然不在同一档次上。但这种“大三角”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决策层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深层次的战略思考和对西安寄予的厚望,为西安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
 
从经济学角度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进行考量,不仅要考虑国际化大都市的一般性特征,而且要结合西安独特的市情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考虑。西安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其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应达到相当的高度,经济的集聚能力、辐射能力要达到国际化的水平。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第一,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即国际上资金融通、集散和交易的中心城市。20世纪中后期以来,科技进步大大加快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呈现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内金融中心共存互补的局面。西安在未来十多年内,还不可能成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但应该成为中国西部的金融中心及辐射中亚各国、欧洲、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第二,具有发达的总部经济,成为部分跨国公司的中国总部,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区域总部、营销总部聚集地。第三,全球重要的装备制造业中心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基地。第四,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及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成为新欧亚大陆桥上最主要的物流中心之一。第五,国际性旅游文化名城。旅游、文化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综合服务功能强大,具有辐射全球的文化影响力。
(二)
目前,中国有180多个城市提出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西安要脱颖而出,除了依靠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及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的政策倾斜外,更重要的是西安自身要有科学的、跨越式的发展思路和正确的路径选择。在发展思路和路径选择上,应该从西安市情出发,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和金融中心建设并重,通过产业聚集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带动企业总部的集聚、资本的集聚和金融机构的集聚。打造西咸核心,整合区域资源,通过向西向东的双向开放和多向开放,形成多层次开放的大格局。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具体来说,有下面几点:
1.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西安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不大不强,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因此,西安当前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尽快把工业做大做强,以量的扩展带动质的提升。应坚持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中心,以航空、航天为两翼的发展方向。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形成以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中国制造中心。以城市新中心建设及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加快西安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带动人口的聚集及服务业的兴盛,促进工业化进程。
2.大力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中心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西安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金融业有了长足发展,但金融业和制造业还处于一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产业结构上,现代“银、证、期、保”类产业偏轻;现货市场规模巨大,期货和证券指数产品及其衍生品类市场狭小。西安应努力改变这种失衡状况,把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放在西安发展战略的高度,通过外引内联和发展本地金融机构,迅速形成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聚集中心,率先成为中国西部金融和服务产品的创新地和市场地,并逐步向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可考虑以西安市商业银行为基础,吸引国内外大银行或财团参股,成立西部发展银行,并将其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骨干,与国内外各大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数量众多的村镇银行一起,构建西安金融体系。
3.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形成双向(东、西)、多向的大开发格局。开放型经济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特征,开放改革是强市之路。西安应利用国际及东部产业转移之机,引进国际及东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同时扩大向西开放。与北京、上海相比,西安对西开放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尤其国家发展战略重心西移,能源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及在新疆、宁夏等地区沿边开放势头迅猛的情况下,西安凭借自身的发展基础和在新欧亚大陆桥中的重要地位,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国内陆的开放开发高地,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向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开放的最重要的城市。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吸引外资、内资,发展总部经济,努力培育壮大本地总部企业,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总部经济新优势。同时,凭借在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位,发展大物流,使西安成为贯通东西、沟通南北的大物流中心。以大物流助推大工业,繁荣大商业。
4.整合区域资源,打造西咸核心,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完整城镇体系和腹地深远的城市群体。西咸一体化已提出多年,但进展不大,实践证明,在现行体制下,仅靠促进两地经济的融合来促进西咸一体化的做法进展缓慢,收效甚微,难以迅速形成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西咸核心。必须坚持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并用,尤其要运用行政的力量打破体制分割的藩篱,从而促进经济的融合,加速西咸一体化进程。同时,西安应利用目前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各城市中的比较优势,吸引、聚集、整合区域内的优质资源,形成区域内资源的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在继续加快六区两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园区的整合、互补和错位发展,形成西安园区经济的整合优势,提高园区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5.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鼓励创新创业,促进西安经济结构转型。以传统制造业为支柱的老工业城市的衰落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西安应借鉴国际上一些老工业城市成功转型的经验,利用本区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核心的智力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打破体制分割,改变封闭的组织结构和保守的制造文化,不断创新,借助风险资本的作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政府要营造创业创新环境,继续扶持科技创新,鼓励大学生创业、全民创业;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及社会组织创建若干个大学生创业园区,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创新,依靠全民创业带动经济腾飞,致富百姓,促进和谐。
6.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近几年来,投资已成为拉动西安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西安在基础设施及市政服务系统建设上欠账较多,因此在今后的三至五年内,西安还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使西安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服务系统、对外交通与信息通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同时,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足以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的城市环境,发挥人才资源的聚集效应。
7.打造中华文化寻根之城,提升城市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的国际影响力。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西安的主导产业,但其影响力和辐射力与西安的城市地位不相匹配。西安大唐芙蓉园、大明宫遗址保护等历史文化复兴工程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文化内涵的发掘、文化活动策划及文化产品的开发还十分薄弱。西安应凭借其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中华国学之都”和“中华历史文化的修学之都”,创建中华始祖文化园和中华节庆文化园等园区,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扩大西安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系西安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