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美国:眼见未必都为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5:58:43
    

 

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国境之间,七日未进食。弟子颜回讨到一些米来煮饭。饭熟了,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当颜回把饭端来时,孔子佯装没看见刚才的事,说道:我方才睡着,梦见先君,他说只有清洁的食物才可送给人吃。颜回知道老师在怀疑自己偷饭吃,便禀老师,刚才是柴灰落进锅里,挑不出来,弃之可惜,学生就把那点儿脏了的饭抓来吃了。孔子这才发现错怪了自己的学生,慨叹道:“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看来眼见的也未必都真实啊!”这个小故事蕴涵着一个道理: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事情,是很容易失误的。

  由此想到识人问题。

  识人,是选人用人的基础环节。应该说,在识人这个问题上,各级组织部门和多数领导干部是把握得准的,选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证。然而,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些群众反映不佳的干部,因在领导眼皮底下表现很好,领导自认为知根知底,即便听到不同意见也照样不以为意。直到某一天出了问题,愕然大惊之余,才知道自己看错了人。当然,人是复杂的,即使观察了解得再仔细,也难免有误差甚至失误。但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都说眼见为实,但在识人这个问题上,眼见却未必都为实。

  识人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为什么屡屡出现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与考察者亲眼所见反差较大甚至大相径庭的情况呢?主要是考察者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凭经验办事,自以为是,总是认为自己的亲眼所见和据此作出的判断是准确的。心理学告诉我们,盲目自信是与愚蠢画等号的。当这种自信达到情绪化的时候,也就失去了理智,听不进不同意见。这种“眼见不实”的现象,虽然没有卖官、送官那样显眼,有时还披着“实事求是”的外衣,但识人者的主观色彩太浓,不仅不能真正地选

 

贤任能,反而打击了杰出人才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一些单位风气不正,有的人整天围着领导“忽悠”,专拣上级爱看的做,专拣领导爱听的说,而在群众面前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其实,识人说难也不难。要想把人认识清楚,和其他事情一样要走群众路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选贤任能究竟合不合适,可以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因为,和一些干部在领导面前的表现相比,他们在群众面前的表现更具有真实性,更能反映这个人的本质。因为,我们选出来的干部,说到底是为群众办事的,群众满意、群众拥护的才是真正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