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墙灯:无标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7:19:4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 教学任务和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总共分六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本期我继续担任实验班的历史教学,实验班整体水平不错,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还有待提高。同时我接任了32班的历史教学,该班成绩较好,但不及格的现象还存在。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4、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六、教学进度 次
课题
课型
1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新授
2
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八国联军侵华
新授
3
单元小结
复习
4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新授
5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新授
6
历史人物小传
活动
7
单元小结、五四爱国运动
新授
8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新授
9
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
新授
10
期中复习
复习
11
期中检测
12
期中讲评、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新授
13
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历史遗址、遗迹考察活动、单元小结
活动
14
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新授
15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单元小结
新授
16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授
17
近代科技之星、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新授
18
期末复习
复习
19
期末复习
复习
20
期末检测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之一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期八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本期以完成教育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课的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内容:叙述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共22课及乡土教材的教授。
3、重点及难点:重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难点是认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特点:
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
五、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四)其他工作与学校保持一致。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时    间
内              容
1

8、20-8、26
报名开学工作
2

8、27-9、2
第一章:侵略与反抗
3

9、3——9、7
第一章:侵略与反抗
4

9、10——9、14
第一章:侵略与反抗
5

9、17——9、21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6

9、24——9、28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7

10、1——10、5
国庆节放假
8

10、8——10、12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9

10、15——10、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0 周
10、22——10、26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1 周
10、29——11、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2 周
11、5——11、9
期中考试
13 周
11、12——11、16
第四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4 周
11、19——11、23
第四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5 周
11、20——11、24
第五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6 周
11、26——11、30
第五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7 周
12、3——12、7
第六章:经济和社会生活
18 周
12、10——12、14
第六章:经济和社会生活
19 周
12、17——12、21
第七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0 周
12、24——12、28
第七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1周
12、31——1、4
期末复习
22周
1、7——1、11
期末考试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教科书由主题和课组成。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7个主题,共二十二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学习与探究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教学目标(全期思想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知识传授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三、教材分析(要求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八年级上册总共分六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一、课程标准要求:
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八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认真分析、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历史成绩、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八个班的历史,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三、教材简析: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共22课,活动课2课。主要分析了中国近代史的一些发展关系,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主要经过,中国格局的变化。安徽地方史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只能组织学生自学。
中国史线索繁琐,所以主要是要将历史线索向学生讲解清楚。主要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特点是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A、基础知识:让学生按照教纲中的要求掌握各类基础知识,让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B、思想认识: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让学生能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的关系、社会阶级矛盾,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看待世界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C、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不同学生方法也不一样,如A、对优生要求:除了掌握教学大纲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在思想认识、能力培养上达到自我运用的水平,学会运用辨证唯物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措施:上课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后多交流,通过培尖的形式加以沟通;作业布置加大难度,多布置分析性的作业;以面批为主。
B、对差生要求:完成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操。措施:上课认真督促、作业以面批为主;课后多补差;经常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了解思想动态,鼓励学生上进。
4、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大纲,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5、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6、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7、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
8、要充分运用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9、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和考核,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弄清概念,活跃思路;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10、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 讫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1
9月3日——9月14日
第一单元:第1---4课
4
2
9月17日——9月30日
第一单元:第5课;活动课一
单元复习检测;第一次月考
2
2
3
10月1日——10月7日
国庆长假
国庆长假
4
10月8日——10月19日
第二单元:第6---9课
4
5
10月22日——11月2日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
期中考试
2
2
6
11月5日——11月16日
第三单元:第10---13课
4
7
11月19日—11月30日
活动课二;单元复习检测;
第四单元:14、15课
2
2
8
12月3日——12月14日
第四单元:16课;单元检测
第五单元:17、18课
2
2
9
12月17日—12月31日
第五单元复习检测
第六单元:19、20课
2
2
10
元月3日——元月11日
第六单元复习检测;第七单元:21、22课;单元检测
2
2
11
元月14日——元月25日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12
元月27日——元月30日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素质教育方针,实施新课程标准,加强教研教改,面向全体学生,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和正确的观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我任教八年级34——37班的历史,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形成了较好的学习氛围,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本期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写好板书,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扎实过关。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编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课本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对学生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本教材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类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教学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知道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发展线索,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与重要的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能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入学习新课标,把握尺度,研究学生,备好课。
2、深入了解观察学生实际,备课中注意联系学生实际。
3、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进行辅助教学。
4、老师课堂当好导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及时下辅,积极进行培优转差工作。
6、集体备课,共同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第1周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周
第2 课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3课  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
第3周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    第5课  洋务运动
第4周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5周
第7课  辛亥革命
第6周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第9课  历史人物小传
第7周
第10课  五四运动    第11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8周
第12课  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第13课  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第9周
第14课  红军长征      期中复习
第10周
期中考试
第11周
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
第12周
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3周
第18课  抗日战争时期历史遗址、遗迹考察活动
第14周
第19课  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第20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5周
第21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22课  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
第16周
第23课  近代科技之星
第24课  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第17周
期末复习
第18周
期末复习
第19周
期末复习
第20周
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新学年,学校坚持“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的宗旨,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重视各学科协调发展,强调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学校将着重从基础年级的备课、研课等工作入手,促成教学常规工作常态化,促进教育教学
质量稳中有升。为此,新学期我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工作: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备课组成员的个人优势与特长,以集体备课、说课、研课、听课、评课为载体,在具体的课改和教研活动中,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相互促进,不断发展自身思想素质及业务素质。现拟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于学期初,传达学校、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等相关工作布置,要求各成员认真做实、做细,及时完成学校各相关部门分配的任务。
二、及时组织组内各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统筹安排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同时,及时认真地辅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三、本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原则,定每周周三上午三、四节为说课、研课和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定在历史备课室。
四、强化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要求各成员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及时写好每一个教案,并有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应有周反思、月反思及期中、期末教学反思与小结。
五、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探究性教与学”的教改试验,每学期各成员必须上一节以上的教学公开课,并及时将公开课教案、公开课教学反思上交教务处。
六、每两周至少举行一次历史知识兴趣小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物古迹,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演讲,历史专 题讲座,历史知识墙报、板报、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视野,并达到培优扶差的目的。
七、坚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要求每位成员每周至少听一节课,一学期至少听20节。坚持互听、互评,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相互促进,并通过“优质课”评选活动,共同研讨“如何提升我组各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一课题,努力争取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做新的突破。
八、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组织组内成员参加兄弟学校之间的校际教研和课改活动等。
九、坚持备课、研课常态化,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发言人,认真研讨教学重点难点、日常备课及试卷新题型等。
十、积极配合教务处做好迎接每一次的质量监控,并及时完成相关的质量分析工作。
▲集体备课时间及地点:周三上午三、四节,教学楼二层年段室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时间
主要工作及教学内容
1.
2.16—2.24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最可爱的人
2.
2.25—3.2
3.土地改革
4.工业化的起步
3.
3.3—3.9
5.三大改造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4.
3.10—3.16
7.”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8.伟大的历史转折
5.
3.17—3.23
9.改革开放
10.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
3.24—3.30
▲首次质量监控   ▲社会调研
7.
3.31—4.6
▲清明节主题活动  ▲首次质量分析
11.民
族团结
8.
4.7—4.13
1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3.海峡两岸的交往
9.
4.14—4.20
14.钢铁长城
1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0.
4.21—4.27
16.外交事业和发展
17.新中国的外交
11.
4.28—5.4
18.“五.一”节活动
19.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2.
5.5—5.11
20.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本文来自文秘114http://www.wenmi114.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21.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3.
5.12—5.18
22.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23.二十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14.
5.19—5.25
▲第二次质量监控及分析
15.
5.26—6.1
24.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5.家族的照片
16.
6.2—6.8
期末点拨指导、复习巩固
17
6.9—6.15
期末点拨指导、复习巩固
18.
6.16—6.22
期末点拨指导、复习巩固
19.
6.23—6.29
期末考试
20
6.30—7.4
迎接地理、生物会考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

08-09学年初二(6)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场初中敖贵富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上学期6班的总体成绩是:平均分:65.5。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很扎实。分析、理解能力比以前提高。这为本学期学习历史打下了基础。但仍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觉学习的精神,对问题的分析、探讨缺乏主动性。与前另儿个班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6班重点放在抓基础知识和转差工作上。提高课堂45分钟的利用率,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
本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时期的划分以及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历史史实、表述历史、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主动探究,学会合作。
情感目标: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教研课题 小组合作教学
本学期教学采取的具体措施
1、认真研究课标,把握课标的基本要求和现行教材并吃透教材。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
2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4、要求学生注重教材内容的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在横向方面掌握同一时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对外关系等等,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在纵向方面,要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这两个方面增加学习的综合、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选择恰当的事例拟好课堂思考题,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参与教学。
6、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7、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虚心学习,提高业务、理论水平。抓好培尖转差工作。

一、 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 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四、 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三十八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三十八分钟分成三份:前五钟到六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分钟左右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6、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4、5、6、7、10班的教学工作,上学期4班的成绩比较突出,其它四个班成绩比较平均,大部分班的学生学态正,学风好。7班相对来说两极分化较为明显些,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对7班要力抓辅差工作,提高合格率。5个班的优生率都有待提高。
二、上学期考试成绩及本学期教学指标
1、上学期考试成绩:
班别人数合格人数合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
班别
人数
合格人数
合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初二4
50
42
84%
14
28%
初二5
49
42
86%
11
22%
初二6
51
43
84%
11
22%
初二7
50
41
82%
11
22%
初二10
49
39
80%
12
24%
2、本学期教学指标:
班别
人数
合格人数
合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初二4
50
38
75%
15
30%
初二5
49
38
75%
15
30%
初二6
51
39
75%
16
30%
初二7
50
38
75%
15
30%
初二10
49
38
75%
15
30%
三、教学目的和任务
初二历史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近代历史的基础知识,即通过学习能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线索,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
要求对学生初步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和人类和平事业,进步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表达历史的能力并能初步运用唯物主义来观察问题的能力。
四、思想教育目标;基础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明白社会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向前看,教育学生要继续继承革命传统和优良品质。
基础知识教育目标: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线索,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
能力培养目标:正确计算年代;比较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的有关重大事件,找出主要异同点;在课堂上能大胆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和认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五、各单元基础知识重点、难点
a)        重点:
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洋务运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鲁迅等人的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政府的北伐;宁汉合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共八大;解放战争;新中国在民族工业、物质文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情况。
b)        难点: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何认识八国联军的凶残性;辛亥革命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红色政权在中国大地的前途;中日矛盾的激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六、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措施:
1、上好第一节课,开好局,讲明上历史课学生的准备事项。
2、课堂纪律要有条不紊,确保课堂的效率。
3、期末复习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保障,并要求科组同心协力出好一份高质量的复习资料。
4、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并且备课要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5、多外出听课,吸众家之长,补自己之短。
6、加强同其它科组老师的配合,齐抓共管,提高质量。
七、重大教学活动
第四周:听新教师的上岗课以及科组的示范课。
第八周:上一节初二历史公开课。
第十二周:到其它学校听课学习。
第十八周:听复习示范课。
八、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期初一历史不只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本期历史教学力争平均分**分、优良率**%、及格率**%,各项排名在**名前。
学生特点:
该班学生思想上是要求上进的,求知欲强,课堂纪律较好,但对学习历史课目的不明确,思维灵活性不够,缺乏综合归纳能力,少数学生学习欠积极主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初二历史《中国历史》第三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
2、内容:
《中国历史》第三册的内容是从清朝前期至第一次内战失败,共27课。
3、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历史发展的线索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4、教学任务和进度
本学期完成《中国历史》第三册共27课的教学教育内容。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总课时32课,每节课授1课的内容,授完一单元复习、练习或测验一节。第17周要完成授课复习,参加市的统考。
三、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如郑成功收复台湾,“五·四”运动等。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如评价革命战争作用及中国落伍原因。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历史科反映民族关系史实、政策,如清朝时期民族关系及近代社会发展,让学生了解国情和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提高爱国认知。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如清设计师冯如、严复等。
其他工作与学校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