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发病原因: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3:49:32

武宁县

武宁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辖县。地处湘鄂赣三省边陲要冲,距南昌130公里,武汉260公里,长沙310公里。全县总面积3506.60平方公里,辖8镇11乡,1个街道办和1个开发区,总人口37.6万。

目录

·                                 • 武宁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地理气候

·                                 • 自然资源

[显示全部]

武宁县-武宁概况

 

武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武宁在商代(约公元前16-11世纪)为艾侯领地,故有古艾之称,正式建县于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历代诗人名士如柳浑、苏轼、黄庭坚、周濂溪、盛文郁等曾在这里为官、游览、隐居,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佳话,形成一处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文景观。
武宁资源丰沛、物产富饶。全县林地面积24899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9.4%,活立木蓄积量773万立方米,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大小河流603条,水域面积46万亩,水能蕴藏量14.56万千瓦,可供开发7.22万千瓦;地下矿藏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藏30多种,其中煤、钨、锑、钒、大理石、石灰石、瓷土为主要矿种,储量巨大。系列食品罐头、果糕、药用胶囊、钨锑制品、竹木制品等工业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优质米、名贵中药材、特种水产、香菇、板笋、茶叶、猕猴桃等名、优、特农副产品久负盛名。

武宁县


  
武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武宁县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打造了湖滨路、行政中心、万福广场、月山路、建昌东路、影都大厦等一批城市亮点工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教育产业化,先后建成私立外国语学校、私立宁达中学、私立职业中专学校等12所规模较大的正规化学校,社会力量办学总投资额近亿元。
  
武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武宁县委、县政府面对武宁县情,解放思想,团结拼搏,锐意改革,排难前进,走符合武宁实际的发展路子,以实施开放型经济为主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着力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县万福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省级民营科技园;以扶优扶强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2005年民营经济上交税金13580万元,占财政收入67.9%;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9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0038万元。
  
近年来,我县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诸多荣誉。2001、2002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2002年荣获全市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评第一名;2003年荣获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全市招商引资综合考评第三名及内、外资先进单位;2004年荣获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县、全市招商引资综合考评第三名和实际利用外资先进单位;2005年获全省利用省际资金先进县和全市开放型经济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同时先后荣获了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县、全省文明优胜县城、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武宁县-行政区划

 

武宁县

全县辖8个镇、11个乡:新宁镇、泉口镇、鲁溪镇、船滩镇、澧溪镇、罗坪镇、石门楼镇、宋溪镇、大洞乡、横路乡、官莲乡、巾口乡、东林乡、上汤乡、甫田乡、清江乡、石渡乡、杨洲乡、罗溪乡。共有8个居委会、185个村委会。

武宁县-历史沿革

 

武宁正式建县始于唐长安(公元704年),建县前,曾为艾、海昏、建昌、西安等县属地,分并析合,较为频仍。武宁在商代(约公元前16-11世纪)为艾侯领地,艾曾先后为吴、越、楚的属地。
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在淮南设九江郡,管辖范围达到江西地区。艾属九江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秦灭,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封黔布为淮南王,艾属淮南。汉高组六年(公元前201年)以秦郡太大,增加郡治,在江西境内设豫章郡,艾属该郡。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由艾辖地分设海昏,同属豫章郡十八县中之二县。艾为今修水、铜鼓,海昏为今永修、安义、奉新、靖安、武宁。海昏城初设奉新,后移今永修县境内,已沉没于鄱阳湖。

武宁县


   
王莽篡汉,称新莽(公元9年)。艾改为治瀚,海昏改为宜生。汉光武复国(公元25年)仍复原名。
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从海昏分设建昌。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国鼎立,江西属吴。增设郡县,从海昏、建昌划出另立西安县,县治在高城乡之西安里(即今石渡新峰)。豫章郡辖县十六,艾、海昏、建昌、西安为其中四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安改名豫宁。南朝陈武帝永定三年(公元559年),于豫宁县立豫宁郡,辖县五:艾、永修、建昌、新吴(即今奉新)、豫宁。
隋统一全国后,行政区划又有大的改变。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文帝下令并省郡县,撤消豫宁郡,将永修、豫宁、新吴、艾四县合并为建昌县,属洪州总管府。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洪州改为豫章郡,建昌属之。
唐代继承隋的制度,同时有新的发展。唐初,全国划十道,江西地区属江南道。后划为十五道,江西分为东西两道,江南西道简称江西,管辖八州三十七县,建昌属之。武后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分建昌设武宁县,县城仍在西安里,武宁县名自此始。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改武宁复为豫宁,县城由西安里迁新县(今石渡新华)。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县城由新县迁玉枕山前(即老县城古艾镇)。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代宗讳(代宗名李豫),豫宁复名武宁。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
     
分武宁八乡(高、崇、奉、武、仁、西、安、太)设分宁县(即今修水、铜鼓县)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武宁县南朱家山以南至铁门槛一部分划出,与建昌、奉新两县各划出之地设靖安县,均属江南西路管辖。
宋代(公元960—1279年),江西地区的州县分别属于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管辖,县的设置基本稳定。武宁属洪州,洪州属江南西路管辖。
元代实行行省制,江西称“江西行中书省”,省下属为“路”,武宁原隆兴路。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隆兴改为龙兴。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武宁置宁州,侠武宁、分宁两县。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分宁改称宁州,武宁属龙兴路。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废行中书省,初改“江西都卫”,后改“指挥使司”。洪武九年(1376年)称“布政使司”,改路为府。龙兴路初为洪都府,后为南昌府,武宁属南昌府管辖。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承袭明代建制,后改布政使司为省,武宁仍属南昌府管辖。

中华民国成立(公元1911年),废府,武宁直属江西省都督府。民国3年(公元1914年),江西省设巡按使,下设四道,武宁属巡阳道,道尹公署设九江。民国15年(公元1926年),国民革命军克复江西,废道,武宁直属省辖。民国21年(公元1932年),江西一度设区、县党政军委员会,区委驻修水,武宁属之。不久,划全省为十三行政区,区设行政长官,武宁属第二行政区(辖县六:武宁、永修、靖安、奉新、修水、铜鼓),行政长官驻武宁。民国24年(公元1935年)4月24日,缩改全省八行政区,区设行政督察专员,武宁属第一行政区(辖县十:武宁、永修、靖安、奉新、修水、铜鼓、安义、南昌、进贤、新建),行政督察员驻武宁。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复设湘鄂赣边区特别区政治局四处,其中九宫山区于6月1日成立,局长驻武宁,翌年6月1日撤销。民国28年(公元1939年)3月,江西省会南昌沦陷,赣北各县为日军盘踞,全省划为十一行政区,武宁属第一行政区(辖县三:武宁、修水、铜鼓),专署驻铜鼓。民国31年(公元1942年)8月,全省改划为九个行政区,武宁属第九行政区(辖县九:武宁、瑞昌、九江、德安、星子、永修、靖安、奉新、安义),专署驻武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公元1949年10月1日),武宁设武宁县人民政府,属九江专区。公元1955年3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公元1968年6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公元1981年3月,成立县人民政府。

武宁县-地理气候

 

武宁县地处赣西北,地理位置:南起北纬28°53’,北抵北纬29°35’,南北宽约77.4公里,西自东经114°29’,东迄东经115°27’,东西长约93.3公里。东西直径为93.3公里,南北直径为77.4公里,土地总面积为3697平方公里,四周多山,属于平原、丘陵和山林不等的复杂地势。
   

武宁县


全县有大小河流603条,其中本县境内543条,流出外县48条,外县流入12条,总长度1983.7公里,流域面积3586.23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总量29.527亿立方米。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霜期较短,春季温湿,夏季炎热,秋季干爽,冬季阴寒。
县境内温差不大,全年平均气温为16.6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9摄氏度(1971年7月31日),一般年均为37摄氏度至39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3.5摄氏度(1969年1月31日),大多数年份为零下5摄氏度左右。因位于季风地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的侵袭,以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4.4摄氏度。7、8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分别为28.2摄氏度,27.9摄氏度。
   
春季回温较迟,有春寒出现。从惊蛰到春分,常有较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比较低,一般年份日平均气温多在10摄氏度以下,最低气温可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春分以后,暖空气势力渐强,3月下旬中开始,气温显著回升,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摄氏度初日:平原、丘陵地区一般在3月26日;山区在3月31日至4月5日。多数年份,春分至清明期间有3至7天以上的晴好天气,日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最高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但此期间仍有较强冷空气入侵。少数年份,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日平均气温可降至10摄氏度以下,日最低气温可降到5摄氏度以上,并伴有雨雪,出现较为严重的“春寒”,影响农业生产。
   
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摄氏度以上的持续天数为285—30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摄氏度以上的总积温历年平均5204.5摄氏度;10—20摄氏度之间的总积温历年平均为4387.2摄氏度。
全年冰、雪、霜日数不多。霜期:一般为80—126天,初霜多出现在11月中旬初,终霜期多在3月中旬末,历年平均无霜期为241.4天,最短年206天(1962年),最长年297天(1980年)。雪期:一般初雪期为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初,终雪期在2月中旬末,无雪期约300天左右。冰期:一般初冰期在11月下旬,终冰期约3月上旬,全年无冰期为280天。
   
全县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488.3毫米,最多年降雨量为2224.7毫米(1995年),最少年降雨量971.9毫米(1978年)。四季雨量分布不均,4—6月雨量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6%;其次是7—9月,占21%;1—3月占20%;10—12月雨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3%。由于地形的影响,东南部雨量要比中部偏多100—250毫米,且夏秋季多地方性雷阵雨。从全年的雨量分布情况来看,一般年份均与我县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基本相适应。一般为夏雨冬干,春雨较丰,秋雨较少。
我县日照充足,年平均1700小时,以1963年的2108小时最多,1999年的1325小时为最少。每年以第三季度日照时数最多,特别是7、8月,每月日照时数在211小时以上。第一季度的日照时数最少,尤其以2月份86.8小时为最少。
由于地形的影响,山区云雾较多,日照时数山区少于平原、丘陵。东南部山区日照时数偏少。年平均风速为2米/秒,四季平均风速变化不大,年盛行风向偏东,但7、8两个月多偏东北风。

武宁县-自然资源

 

一、自然概况
(一)地形地貌
武宁县在地形上属鄂赣边缘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北部之幕阜山位于省境边缘,成为省际界山。南部之九岭山位于县境边缘,亦为县际界山和分水岭。两山均近东西走向,构成本县南北屏障。江西五大河流之一的修河,发源于幕阜山脉,自西由修水进入武宁境内,贯穿于两山之间,沿武宁大向斜轴部东入永修县,修河及其支流在本县构成一个近似羽状的水系。整个地形呈两山夹一谷,分别从南、北部向中部修河逐级层层下降。修河流经本县地段,已属中游,河面较宽,河曲发育多滩,至永修柘林为一峡口。柘林水库大坝即坐落于此。柘林水库水面积在本县境内有34万余亩。

武宁县


(二)地类(土地利用现状)
武宁县山多,耕地少。全县土地总面积5259900亩。按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一级分类要求:耕地(毛面积)355679亩,占6.76%;园地54324亩,占1.03%;林地2628707亩,占49.9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75745亩,占3.34%;交通用地7579亩,占0.15%;水域422034亩,占8.02%;未利用土地1615832亩,占30.72亩。
(三)地层
武宁县地层发育较全,出露较好,自元古界至新生界都有存在。
最老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九岭山区和北部的幕阜山等高山地域,为一套浅海—深海相(类)复理石建造。以浅变质板岩、砂砾岩为主,常含凝灰质、沉凝灰质,偶夹炭化细砂岩。
晚元古界主要分布于修武复式向科的南北两翼,其次在局部隆起地段零星分布。为一套滨海—浅海碎屑岩建造,以砂岩、砾岩、硅质岩为主,常夹少量凝灰岩。在晚元古代早期,由于地壳的强烈活动,形成了以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山间(盆地)磨拉石建造(以落可岽部面最典型)。在早震旦世晚期区域期区域内基底上隆,冰川发育,从而构成了南沱组冰川相含砾泥砂质建造的冰碛岩层。
下古生界分布广泛,主要产于九岭和幕阜山麓及修河两岸的丘陵区,遍及全县各乡,为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
上古生界分布于武宁县东北和西部丘陵区的部分乡镇内。为浅海相碳酸盐岩、海陆交互及浅海(滨海)相含煤碎屑岩建造为主。
中生界分布于鲁溪、泉口及船滩、清江一带,为一套海陆交互碳酸盐岩及砖红紫红色细砂、粉砂质含砾岩建造。三叠系与白垩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新生界广布于全县各乡修河河流域及水库地区,主要为河湖相、残坡积相红色砾岩及粘土、泥砾堆积物。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种类
根据历年的地质普查结果,我县已累计发现矿产30余种,其中黑色金属为铁、锰矿,有色金属主要有钨、锑、钒、铜、锡、钼、铅、锌、汞等,而以铅、钨、汞为主,次为铜、锡、钼及多金属矿。贵金属(银、银)矿至今仅发现少量的矿(化)点,其余为相对丰富的非金属和燃料矿床、矿点,如石灰岩、石材(板岩、大理岩、花岗岩)、硅石、瓷土、粘土、石膏、重晶石、电气石、水晶、磷及煤、石煤等。
(二)矿产分布格局
由于控制成矿的各种地质条件及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导致了武宁县矿产分布的规律性和地区性。
1、钨
钨矿主要集中在县境南侧罗溪乡、石门楼镇南缘及西部甫田——上汤北缘,成带分布。其中相对集中的是石门楼镇狮尾洞——大湖塘区域。矿区伴生有少量Cu、Sn、Mo和银矿产,是武宁县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
2、锑
锑矿主要集中在县境内中西部地区(清江、石渡)和中东部地区(东山、马山)。
3、煤
煤矿是我县投入开发的主要矿产种类之一,主要分布在县境北东部的泉口、鲁溪镇。沿鲁溪南冲——坑背——岭背至泉口的泉坪——直达纽丝成带分布。
4、锰
锰矿主要分布于石渡乡与清江乡的结合部门(洞口—龙石),以矿点为主,其品位相对较高,已达富锰矿石标准。
5、铁
铁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柘林水库的南北两侧区域(官莲、罗坪),受重力滑动破碎带控制,一系列矿床、矿点沿东西向构造带成串分布。
6、钒矿
我县钒资源含于石煤层中,石煤层产于早古生代寒武下统王音铺组底部。厚度最大可达2米以上,在一定范围内沿走向、倾向稳定变化,石煤资源总量约6亿吨。主要分布于东林乡、船滩镇、澧溪镇、甫田乡、宋溪镇、石渡乡、清江乡、横路乡等乡镇。
目前我县已查前钒资源储量的矿区仅有横路乡硐门钒矿区,该矿区经赣西北地质大队查明,钒矿122b基础储量矿石量526.166千吨,V2O5金属量4886.33吨,333资源量矿石量535.047千吨,V2O5金属量4816.29吨。
7、非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是我县主要的矿产资源,广布于全县境内,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石材(大理石、花岗石、瓦板岩、青板岩等)、硅石、瓷土等矿种。
大理石:我县大理石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主要分布于船滩镇、鲁溪镇、官莲乡、大洞乡等乡镇,预计储量可达700万m3以上。主要有金香玉、玛瑙红、墨玉等品种,尤其是船滩的“金香玉”品种的大理石是我县石材开发的重点,该品牌产品在市场上深受众多商家的青睐,已形成了既有内销,又有外销市场局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罗溪乡、石门楼镇、上汤乡、甫田乡等乡镇。
石英石(硅石):主要分布于九岭山区的罗溪乡太平洞、石门楼镇狮尾洞、九宫山区的船滩镇太阳山、上汤乡、澧溪镇太平村田丘等地。矿石SiO2含量一般在98%以上,累计资源量大于60万吨以上。
瓦板岩:主要分布于大洞乡境内。
青板岩:主要分布于澧溪镇境内。
瓷土矿:我县瓷土矿矿产较丰富,主要分布于石门楼镇和罗溪乡境内,形态简单。目前已知矿区(点)34处,规模较大的有尖岭、徐柏湾、白路岭、枫树垅、凤官山、老虎窝、柴山里、界头、大脑上、中村及上坳等12处。矿区矿石的矿物成分以长石(60%±)、石英(30%±)为主,次为徐柏湾等16处矿体。估算总资源量(333+334)为496.77万吨,资源量在20万吨有9个,最大者达94.5万吨。
8、温泉:我县境内有两处温泉。既:上汤乡温泉和罗溪乡汤里村温泉。上汤温泉泉水出露处水温在43—45℃,分上下汤,共有8处泉水出露处,汤里温泉泉水出露处水温65℃,有3处泉水出露处,总流量260m3/日。
9、矿泉水:我县目前发现饮用天然矿泉水1处,位于罗溪乡仙果山,此矿泉水无色、无味、无嗅、口味清凉甘甜,不受季节性影响,流量稳定,日出水量约为150吨。

三、旅游资源

武宁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城内建有特色文化广场,对协和公园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烈钧墓和重点文化古迹文峰塔进行了修缮等一批文化历史旅游景点。,城郊建有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新光山庄,它以丰富的山水资源为优势,大力发展了生态旅游业,建有百花园、百果园、百树园和休闲库湾等设施和景点,境内还有浩瀚百里、绿岛如莲,被誉为“江西万岛湖”的生态柘林湖;有峰峦叠翠、沟壑流泉、悬崖怪石,被称为“百里芙蓉帐”的武陵岩森林公园;有景致迷人、风俗独特、倚临九宫山、极赋药疗价值的上汤温泉;有寺院庄严、香火鼎盛、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杨洲弥陀寺;有蜚声遐迩、朝拜络绎、富于神秘色彩的太平山道教佑圣宫;有道路幽险、奇峰绝壁、充满神奇传说的吴王峰;有深藏山腹、石柱林立、喀斯特岩溶地貌的鲁溪洞,仙雾撩绕、怪石林立的神雾山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相继建成了辉华山庄、大雾山、剑尧岛、鲁溪洞、艾园等38个38个生态旅游景点,同时将采茶戏、锄山鼓、农民书画、傩舞云鼓等富有武宁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与景点建设有机融合,凸现旅游的文化底蕴和品位。

武宁县-名优特产

 

橡子粉丝:以野生橡子精制而成,产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富含大量的钙、铁、锌等营养元素。
石    蛙:是一种珍稀的两栖动物,因它大多生活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间溪水的石隙里,故称它为石蛙,又名山鸡(俗称石拐)。个大体肥,四肢发达。一般每只重100-150克,大的可达250克以上。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石    耳:是一种黑色苞菌地衣植物。生长在海拔1000多米的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之上。大者盈尺,小者如掌,外表呈灰黑色,平滑,背面呈黑色茸状,中央有短柄,附着于岩面,体扁平,薄如纸,形如耳,故称石耳。它不仅是珍稀的佳肴,而且是贵重的药材,有滋阴补肾、清凉解毒、降低血压等功能。

武宁县


香    菇:香菇按品质不同分为野生菇、木质人工菌和袋栽菇三大类。香菇作菜味美、脆嫩、爽口,人人喜爱。除食用外,还有良好的药用价值。香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蛋白等。
板    笋:板笋营养丰富,含有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除味道鲜美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弥 猴 桃:又名猕猴梨、藤梨,俗称阳桃。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而得名。猕猴桃以它的特殊药用价值闻名中外。主治:止暴渴、解烦热、压丹石、化内痔;调中下气、主骨节风、瘫痪不遂、长年白发。藤汁可治反胃,和生姜汁服之,又下石林可,枝叶杀虫,常见农家菜来枝条捣烂,喂养生猪与家禽家畜。
山     栗:山栗,有板栗、锥栗三种。锥栗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功在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生食,治腰脚不遂。疗筋骨断碎,肿痛瘀血,生嚼涂之有效。
竹     笋:按品种可分为毛竹笋、小山竹笋和雷竹笋。分季节可分为冬笋和春笋。全县有毛竹13万亩,蓄积量在2460万支以上,年出商品竹100万支,产冬、春笋8000吨;小山竹笋11万亩,提供商品竹3000吨,产竹笋3000吨;雷竹千余亩,产笋150吨。年加工的冬、春笋罐头在千吨以上,小山竹笋罐头1200吨。竹笋富含氨基酸、蛋白质、肠纤维、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棍 子  鱼:1971年,自柘林建坝蓄水后,庐山西海棍子鱼逐年增多,从2001年起年产量达千吨。其肉鲜味美,风味独特。
银     鱼:近几年,县水产局在庐山西海、盘溪水库多次投放试养银鱼卵近千万元。2001年开始采点试捕,已获成功,根据材点试捕科学计算,年产量可达千吨以上,高峰期产量更高。已与2002年开始捕捞,产量500吨。银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