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东土酒店: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5:38:14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

作业1

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利而言,权利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一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利?请阐述你的理由。
0 A1 o9 X  i( ]9 答:我觉得权利制约更好。
* v! b( |% i: E  [  \0 V9 |: R) [    1 W. O# E$ S  F" x$ v权利制约原则是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1 e& Q6 d2 M3 T- P+ j
, d 4A. 腐败就是为了谋取私利,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共利益,破坏某种限权关系的行为。而对于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不进行权力制约,很可能造成腐败。5 _; N! ]$ F  r, X( M
   $ {( U% T" c" d6 N5 A& oB.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从人性恶的角度分析了权力制约的必要性,他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常人既不能完全消除兽欲,虽最好的人们也未免有热情,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引起偏向。”而相互制约是防止人们恶性膨胀的根本途径,“人之间互相依仗而互相限制,谁都不得任性行事,这在实际上对个人都属有利。因此,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选举、限任和监督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8 ?( W0 R+ r8 U  G6 p! T
   * j9 Q" R5 o* s, w: M& hC. 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环节。就宪法的基本内容来说,不仅应该首先确认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始终处于核心,主导的地位,而且对国家权力不同部分之间的制约机制也应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权力制约成为宪法对国家组织建构的核心要求之一。9 f: t2 f- A
   D. 具体说来,权力制约的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首先,在人民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可以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其次,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一般都规定了有关监督方面的内容。
& f3 K0 F# B* s* b$ D5 y. S1                                            作业27 c3 D6 A+ a2 M  }6 ?( L; `8 q
9 ?4 M( S3 R0 L6 y
个人讨论提纲:(30分). y  W; D8 h7 U5 G- J
0 O2 K5 q* ?3 l& v3 N0 y3 l     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来信息化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和企业合力,以达到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5 @( P9 H7 Z* Z" q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问题对策.1 B0 c+ B/ J  U
    信息化革命在打破并重级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社会急慢,企业的生存的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从当前来讲,先一步的企业常会成为赢家,而那些不能及时做出应对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分得残美美没实.+ f: ^  S# k!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容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 U* \& @& a) E) y! r1 C   0 V" U4 w3 @# n6 C联系实际的例子:( a, E! C, C3 s9 g# Y/ D) ?+ k
" P7 J8 M0 D5 i; z3 y3 Y8 l* u     广州市近日规定官员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将被问责。如专家所言,此举凸显了政府部门的开明和进步。但是,官员能不能接受,“配合”舆论监督并不十分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媒体能不能理直气壮地,坚定不移地对官员进行舆论监督。8 @. Z( q, ~% i# [+ f
, e1 ?'假如媒体能够大胆监督,就完全可以将官员的“不接受或不配合”如实曝光,这本身就是一种舆论监督的手段和内容。
. y- P' X" }- f- @   : N) v8 V, n) I, X# [0 然而,现实中常见的情形是部分媒体对某单位,某官员的违纪违法或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调查,初步掌握了一些证据,但记者采写的稿件,却迫于某种压力而不能发表,使得媒体的舆论监督前功尽弃,无疾而终。这样,从表面上看某官员并没有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按照规定,他不会受到责任追究。同时,媒体对他的舆论监督,却被另一些更强大的“不接受或不配合”的力量扼杀于无形,两相比较,可知舆论监督最迫切需要的不是官员的“接受”或“配合”,而是更加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_3 Q9 m2 ^2 y# g" w6 R
   # ~& X( i1 W3 C) ?只有制度真正为媒体的舆论监督支撑起强大的“保护伞”只有确保媒体采写的舆论监督稿件能够不畏强势公之于众,媒体才能享有充分的、完整的舆论监督权。也只有这样“官员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将被问责”之类的规定才能具有实际意义。
+ l+ `$ }6 D: ?/ P+ [( \, Z- r小组讨论提纲:; ~9 `0 W9 _2 ]+ y
0 {! G% k1 z9 Z- I. A# u(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G" c3 _( b; m#  |
   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8 D4 G8 p& a- a1 z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y8 Y6 H% j* t, L  t) _
7 }9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 d2 B# V% j  X5 p+ r) _+ R
 6 o6 p! F. |# `9 b(3)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7 I: e7 I; h2 u8      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利,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 v# M3 h5 n. F! h4 v' U- Y0 d3 {0 R/ W2 P- y* r(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 x& z& M! Q3 Z/ A1 a8 O, m7 Z% f0 E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
, X* U/ B( I9 E- W3 ]$ z9 D(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 K& r0 t5 `, |% D- S
  $ M+ W0 E1 \3 p' R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
 ! }! E$ k6 ]4 ?8 B# A; j% |; i3 z0 N! C7 O( c
                                   作业3
0 L. }/ Z4 Z# X- K5 h. n' H3 [) W4 [1 e% ~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
. v3 [5 ^; h, S9 q; }6 W9 {9  我们党历来强调,党的干部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但是,相当长的时期以来,在许多方面,所谓群众监督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徒具虚名。一方面,把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没有制度化、法律化,人民群众的监督权没有切实的保证。另一方面,群众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些地方,监督者必须看被监督者的脸色行事,你监督你的,他照样干他的,甚至谁监督谁倒霉。因此,要把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关键就在于要把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权力真正实行起来,保障人民群众有权对搞特权、特殊化,玩忽职守,违法乱纪的干部,依法进行检查、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应有的纪律、法律处分。" Y5 L+ e$ w9 ~: }1 X. m% a" t6 L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几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克服官僚主义,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官僚主义的特点之一,就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官僚主义最惧怕的也是群众,一旦群众依法对他们进行监督,就惊恐不已。斯大林同志曾经说过:"自下而上的审查,即由群众、由被领导者来审查领导者,指出领导者的错误,指出改正这些错误的办法。这种审查是审查工作人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克服官僚主义,就必须实行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审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怎样来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过去有种说法,叫做"各级领导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进行监督的权力"。让被监督者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就像让老鼠保障猫的权利一样,这种保障只能是一触即破的肥皂泡。群众监督必须制度化、法律化。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官僚主义者进行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用无政府主义的手段来对付官僚主义,从而有效地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我们深信,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一定会建立和健全监督制度,一定会大大加强监督作用。
$ T; \; v2 x. v" G3 h4 v   在工矿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如何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重要代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系中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既是民主监督的积极参与者,又是搞好群众监督的直接组织者,在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中负有重大责任。在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中,各级工会要切实发动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更好地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作用。3 e7 x4 B8 [% C
$ v% Y$ C; \: j2 Z+ K
                             政治学原理作业4
3 ]1 h% R6 X9 b- q/ H( z9 G7 W8 Q+ c. ]$ @% x
. [  r% r3 h/ W( J% ?; z一、填空题(每空分,共6分); K: ^  v. z, G- n9 w5 u0 J
  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4 |; j8 J' y- Q2 @! {2.根据(权力制约)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 m0 u0 [% q6 h& @/ D' z4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国家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 T1 S% I: n  J4.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e/ k, ]6 P0 p* K
  5.(政治社团)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5 B' _* g" n( C9 d5 W6.(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0 K9 ?$ l7 H- Q+ r* i8 d5 K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远均不能得分)  {8 i3 V* k/ V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C)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7 k  X8 R8 ^  |8 m1 M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 C.宪政民主 D.人民民主: v3 T1 z$ b# m4 c# T
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D)政治发展的产物。
  # X2 r6 M! N, T# |+ o5 LA.委员会 B.君主立宪 C.共和民主 D.议会民主
& A1 R* X& [+ q7 u  p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BCD)4 R# m4 t1 Q3 R5 c
  A.平等选举原则 B.直接选举原则 C.自由经济 D.自由贸易
) \9 Y" `0 |5 _& A4.“第三条路”,指着一种既非资本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A、D)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3 @# @% h4 P6 B+ [5 J
  A.新社会民主主义 B.保守主义 C.自由主义 D.后社会主义
. G) }: r4 ], j* F# Z, J5.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C)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 U  ?# \& I3 C" v8 Q& ?" V/ N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k7 e; d( a6 q! f" J
6.(B)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q, t' Y8 Z  }4 C9 u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9 W1 I' y! v1 j8 v" n' k% u: D" E7.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6 H7 h# ]* \: [+ _A经济的集中体现 B.要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 ?2 @/ A, n- C5 \7 E! i
   / A0 v2 W0 Q9 d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8 l* J9 Z) g9 S7 P( v9 H8.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D)政党的典型。8 a) S% n* s5 W$ [" w- T, E1 d
  A核心会议型 B.支部型 C.单位化 D.代表性5 J  _8 O6 j% q. \& c
9.民主的限度包括(ACD)3 l  @/ f6 y/ L7 P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 |. L- A5 p, N( x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 I0 k: g! g, c
10.( A )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R5 X: o.

A.法律 B.利益 C.阶级 D.国家
1 ^: m. v+ C2 s3 [; G# F/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计18分)
' k4 p5 [) {  \! \+ o/ B, ?1、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过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4 A3 _$ B/ K0 W: y,2、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 s+ k1 [$ h+ K. `: F, g4 L6 D/ G1 j& @5 m7 s/ Z! |9 x2 B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 U( g0 P1 v- b. p6 D) N  x% Y* u$ J# e7 w# K9 i& f0 v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32分)7 x2 U/ I7 Q& V1 @
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c3 q( z2 _8 o) p6 o; `+ E4 e, U
&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
$ }) [, d. ^# S9 @6 P4 T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r3二是妥协精神;% _;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 C# U/ |+ d7 B! v' G!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m% y/ q, @; D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D" b% K' h" a
( L3 ~3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E, d+ }/ W,(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 I  c6 T4 L7 v2 O* z8 o8 h0 o+ x0      * g4 m) M1 m. U( Q$ u(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4 E; n0 e1 ?2 p, h! q+ `- Y/ B/ r: P0 D$ h3、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b( s% e) ?* j' L) X
  |,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苛政、刑律治天下。. R) H) I5 z& f5 u) y1 z: r) T3 h2 t; z2 v: N2 [" P6 D(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1 A; A* y/ f2 V3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 y" o8 s) |2 }& N0 k7 `(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 a) b& f& Q5 U4 Y9 A7 `$ T; w4 ~6 L9 i+ d  ^' D五、论述题(20分). V4 z& Z2 F, h. ]* q" o! D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是什么?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