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田间试验:1943年饶漱石向中央发联名电报 排挤陈毅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0:01:16

1944年四川同乡在延安

  1943年10月16日,中共新四军军分会举行会议后,饶漱石和陈毅各向中央发了一份电报。

  饶漱石的电报长达1500字,电报中挑拨毛泽东、刘少奇和陈毅的关系,并歪曲和捏造一系列的事实,说陈毅“以检讨军直工作为名,召集20部、科长会议来公开批评政治部、华东局及我个人”等等。电报末尾意味深长地提出:“但望中央速决定物色才德兼备的军事政治负责干部来帮助我们。”为了达到逼走陈毅的目的,饶漱石还特地拉了一些人跟着他在电报上签名。陈毅一贯富于自我批评精神,他向中共中央负责人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并着重检讨了自己随便说话等错误和缺点。但电报结尾是力求团结的,表达了愿与饶漱石团结共事的心愿:“漱石、汉年和我三人之间,思想业已打通,可保证继续顺畅为党努力工作。”

  一份电报言之凿凿,要逼陈毅下台走人,而且多人签名;一份电报则言辞恳切,要求继续留下来为党努力工作。如此意见对立,究竟谁是谁非,该听谁的?

  陈毅千里迢迢赴延安

  毛泽东明察秋毫,很快就给陈毅回了电报,作了明确的答复:

  陈毅同志,并告饶:

  (一)来电已悉。此次事件是不好的,但是可以讲通,可以改正的。(二)我们希望陈来延安参加七大。前次你们来电要以一人来延,那时我不知你们之间不和情形,现既有此种情形,而其基本原因,因为许多问题没有讲通。如陈来延安参如七大,并在此暂住半年左右,明了党的新作风及应作重新估计的党内历史上重大问题,例如四中全会是错误的,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王明宗派的新立三主义,1938年武汉长江中央局时期王明宗派的新陈独秀主义及其他问题等,如对此问题充分明了,则一切不和均将冰释,并对党有极大利益……陈来延期间的职务由云逸暂行代理,七大后仍回华中,并传达七大方针。

  以上提议请考虑见复。

  毛泽东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八日

  饶漱石煞费苦心,什么也没捞到。本想一棍子把陈毅打死,毛泽东却说“可以讲通,可以改正的”。本想赶走陈毅,毛泽东却叫陈毅去延安参加七大,“七大后仍回华中”。饶漱石有些搞不清了。陈毅却心明眼亮:毛泽东毕竟是了解自己的。         陈毅接到毛泽东的电报,立即交代工作,打点行装,准备上路。他把妻子张茜和儿子小侉、丹淮托付给新四军供给部长宋裕和、卫生部长崔义田照顾,于11月25日早饭后踏上旅途。

  陈毅和两个警卫员一行3人,越洪泽湖,经泗宿县,到达新四军四师九旅驻地新行圩子。旅长韦国清十分热情,把床让给陈毅睡,自己搭铺。华中局交通局局长曾浪波和妻子叶彬前来联系,由他们护送陈毅去延安。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要求陈毅化装成资本家。韦国清随即叫人把没收汉奸的一副貂皮拿来,为陈毅赶制了一件蓝色碎花缎面裘袍,称“张老板”或“当家的”。一切料理妥善后,邳睢铜军分区司令员赵汇川、政委康志强率一个排的骑兵前来接陈毅。这里离敌伪据点很近,不时传来敌人的阵阵枪声。每次枪声过后,狗吠声此起彼伏。路上赵司令员、康政委一再叮嘱战士们要提高警惕,注意敌情。陈毅却神态自若,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打趣说:“我的脑壳是不容易被敲掉的,他们放枪只是壮壮自己的胆罢了。”经过一夜急行军,当东方天际发白时,一片苍松翠柏遮掩下的古邳镇已经呈现在跟前,连远处的巨山山峰也隐约可见。赵司令员说:“陈军长,这里是我们的天下了,请首长在古邳休息一下。”陈毅爽朗地应道:“好!我早就想松松筋骨了。”在古邳镇,陈毅一行受到当地民主人士魏老先生的盛情款待。饭后,陈毅信步走到院中,户外晨风拂面,空气格外清新。他望着朝阳映照下的古邳镇和远处的巍峨巨山,感到十分快慰,即兴赋诗《泗宿道中》

  夜走泗宿道,晨过旧黄河。

  古邳解鞍马,煮酒醉颜酡。

  半规残月照,铁骑送长征。

  百里吠村犬,穿插敌伪惊。

  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相见问安好,老苍惊故人。

  陈毅在古邳镇住了几天,不顾旅途劳累,召集党政军领导干部开会,详细了解邳睢铜根据地的情况,阅读了有关材料,对根据地的工作表示满意,并语重心长地指出:“一定要发展邳睢铜及周围的根据地,为华中新四军同延安的联系开辟一条可靠的通道。”在一个暮色苍茫的傍晚,陈毅一行告别古邳镇,在赵汇川和骑兵的护送下继续向北前进。运河支队负责人纪华、邵剑秋等人前来迎接,在临城(现薛城)、沙沟之间津浦铁路东侧的茶棚村与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取得联系。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副大队长王志胜一同前来迎接。深夜3时,刘金山请陈毅一行上路,并说这里是一块小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安全可靠。铁路沿线放了两里路的警戒,碉堡上的伪军哨兵全换成了化了装的铁道游击队员。陈毅说“好”,立即扬鞭催马上路。到了铁路东侧,吊桥放了下来,陈毅一行便从吊桥上越过护路沟,再上铁路。陈毅下了骡背,蹲下看看铁轨。再到一座炮楼前,用手码一码墙壁的厚度,感慨地说;“你们看,不就这么两块砖头吗?他欺负我们没有炮,等我们有了炮,他还能嚣张吗?”然后又从一座炮楼一步一步跨向另一座炮楼,自言自语地说:“两座炮楼之间的距离是四五百米呀!”原来他是在步测距离,看样子是在解决重要交通线的问题。估计敌人的装甲巡逻车快来了,陈毅这才下了铁路,从已经打开的闸门中向西出去。

  在路西,迎接陈毅的是鲁南军区独立支队副政委杨广立和警卫人员。他们一同到了微山湖边的葫芦头,上了当地称为“小溜子”的小木船,便向芦柴丛中的一个鸭墩驶去,在鸭墩旁上了一只大木船,这是微山湖大队为陈毅一行准备的“招待所”。在这里,陈毅一行度过了3个昼夜。听说湖上的渔民很苦,经常由于天旱湖水浅,渔民打不到大鱼,生活更加困难,陈毅说: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渔民在湖上不能维持生活,就要离开湖区,他们走了,我们的游击队就要失去依靠。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湖区渔民的生活困难,水浅了,没有鱼打,他们到陆地上什么也不会,就得饿肚子。因此,要教会渔民种粮食,不能光吃草籽,要想办法把渔民的生活改善。陈毅的一席话给湖区带来很大的影响。事后独立支队和地方党政机关作了认真的研究,在湖区发动了大生产运动。开春以后,发动群众在湖边上开荒生产,党政军机关支援犁耙、耕牛和种子,教渔民种麦子,再困难的就给予救济,租用渔民的船,都给代价,改变了湖区的局面。         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水慰征途。

  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陈毅在微山湖“招待所”里,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过微山湖》诗篇。由于湖水干涸,不能行船,杨广立便带短枪队护送陈毅一行去湖西。路过沛县、丰县、曹县南部平原地区时,那里日、伪、顽力量犬牙交错,斗争尖锐残酷,特别有一处三角地带,日军正在对打击他的力量举行报复“扫荡”。陈毅决定以急行军的办法,以一夜一百五六十里的速度通过三角地带。陈毅骑着牲口,右腿盘在马鞍上。警卫员知道,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他右腿胯骨负过重伤,可能伤口又发炎了。但陈毅不管这些,迅速前进和八路军鲁西二分区派来的骑兵排会合,不顾劳累,立即沿着当地军民开挖的交通壕向新的目的地前进。在和护送人员分别时,他拿出貂皮裘袍送给沛滕峄办事处主任王墨三,说道:“湖上冷,你们很艰苦,留下做个纪念吧!”陈毅对部下的关怀,使游击队员们十分感动。

  1943年底,陈毅一行来到河南安阳附近。这是平汉铁路的要点,敌人封锁很严。去年7月,刘少奇一行返回延安时到达这里,是武装部队硬打过去的,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交通局长曾浪波建议,通过伪军中的统战关系,化装混过去。于是陈毅化装成大绅士,坐上轿子,由穿了伪军服装的人抬着;两个警卫员也化装成伪军保护;曾浪波化装成商人,坐黄包车,他老婆叶彬骑毛驴,扮成回娘家的妇女。他们分成三路,由化装成伪军的秘密武装交通人员在后面掩护,随时准备战斗。下午1时,正是过往行人最多的时候,他们在人群中穿过了安阳,越过了平汉路。

  过路后,沿着清漳河边北行。1944年元旦以后,陈毅一行平安到达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所在地——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左权县的麻田,和邓小平、滕代远等会合,受到了热情的欢迎。1月25日,是甲申年春节,陈毅有幸领略了太行军民节日的盛况和精神。陈毅挥笔写下了杂言古体长诗《过太行山书怀》。

  陈毅一行在邓小平处住了近10天,接毛泽东电报:“望动身来延,沿途请小平注意安全部署。”邓小平找来二分区司令员曾绍山,交代他一定要把陈军长安全护送到吕梁军区。跟随曾绍山来的交通队长说:“沿线都是山,冰天雪地,路不好走。”果然他们行进到太谷县境南山根据地的水晶坡时,真像到了一个冰晶世界,大家不得不下马敲冰赤手攀登。

  陈毅一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登上了山顶。再向前走了十多里,过第四条铁路封锁线——同蒲铁路。陈毅的鞋子走破了,同蒲支队队长杨毓贤立即脱下自己脚上的鞋子同陈毅换穿,陈毅推辞不掉,只好连声道谢。他穿着杨队长的鞋子,走过了数不清的村庄窝铺,山川河流。2月11日黄昏,踏过用高梁秸铺垫的汾河大桥,进入了吕梁山口。吕梁山比太行山更加林壑幽深,冰坚雪厚,气候寒冷,有的人脚冻坏了,只得以牛车代步。但延安已近,黄河在望了!3月初,陈毅一行胜利渡过黄河,再向西南行进,3月7日终于看到了延安宝塔;时近百日,行程数千里,吟得诗词十余首,陈毅收获颇丰。 毛泽东“我欢迎你这个态度”

  陈毅到达延安以后,被安排住在党中央和中央领导人的驻地杨家岭,离毛泽东的窑洞不远。陈毅受到分别近10年的中央领导人的热烈欢迎,感触极深,作《延安宝塔歌》以抒怀。

  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

  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

  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塔尖喻领导,备具庄严相。

  犹如坚战旗,敌军胆气丧。

  又如过险滩,舵手平风浪。

  ……

  见到毛泽东后,毛泽东又给陈毅讲了许多党史问题。陈毅才静下心来,开始给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写《1938年至1943年的华中工作总结报告》。一进入对敌斗争的回顾,陈毅立刻精神振奋,思潮涌动,不到两月,总结报告完成。他在结束语中写道:“在华中六年工作的结果,使我党在华中敌后广大农村中确立了普遍的巩固的军政优势。由零星分散的小场面地区逐渐衔接几个大片,由零星的武装建立大的集团部队,经过了反顽反‘扫荡’、反‘清乡’的艰苦锻炼,一般维持着向前发展的形势。”而日军是逐渐削弱,“配合国内外条件,这一削弱更是日益增长。”国民党虽有“正统”的优势,“但在敌后由于他们的反动政策自取溃灭。”所以陈毅充满信心,“坚持抗战,过渡新时代,迎接胜利”。

  善于知人的毛泽东,在陈毅开始写总结报告的一个星期之后,即3月15日那天,对陈毅说:“经过一个多礼拜的考虑,我以为你的基本态度是好的。你现在可以给华中发一个电报,向他们作一个自我批评。我也同时发一个电报去讲一讲,这个问题就打一个结,你看如何?”陈毅诚恳地说:“这样好,我照办。”

  于是,陈毅向饶漱石、华中局和军分委各同志发了一个电报。叙述了到延安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对他的巨大的帮助教育。说“我自己对如何团结前进的问题上,我的某些认识上和处理方式常有不正确的地方。由于自己有遇事揣测,自己又常重感情,重细节,不正面解决问题,对人对事不严正等等陈腐作风,这样于彼此协合工作以大的妨碍……我自惭最近一年来在华中的工作尚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这就是我到中央后所获得的教训。”结尾,陈毅表示:“七大后再回华中工作。”

  毛泽东阅后,也起草了一份电报稿,于3月15日一同发往华中。毛泽东的电报说:“关于陈、饶二同志的争论问题,仅属于工作关系性质。在陈动身前,两同志已当面谈清,现已不成问题。中央完全相信,在陈饶二同志及华中局、军分会的领导下,必能协合一致,执行中央路线争取战争胜利。关于内战时期在闽西区域的争论,属于若干个别问题的性质,并非总路线的争论,而且早已正确地解决了。关于抗战时期皖南、苏南的工作,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不能与项英同志一概而论。无论在内战时期与抗战时期,陈毅同志都是有功劳的,未犯路线错误的。如有同志对以上两点不明了时,请漱石同志加以解释。”

  次日,饶漱石给毛泽东、陈毅回了电报。给毛泽东的电报不像去年10月16日给毛泽东的电报拉了许多人签名,而是单枪匹马一个人上阵。电报颇有“顶”的味道:“陈和我的争论,既非属于重大路线,也非简单属于工作关系性质,而是由于陈同志在思想意识、组织观念仍有个别毛病。他对统一战线,对文化干部,对某些组织原则,仍存有个别右的观点。对过去的历史问题,存有若干成见,且有时运用很坏的旧作风,这些陈同志来电有隐约说到,所以我去电欢迎。但似乎尚欠清明,故详告与你,以便你给他帮助。” 饶漱石给毛泽东的电报尚且敢顶,对陈毅的复电就可想而知了。陈毅当时正患感冒,看到饶漱石回复他的电文顿时怒火中烧,提起笔来就给毛泽东写信,写好后马上派人送去。毛泽东于4月9日给陈毅写了回信,给予开导:

  陈毅同志:

  来信已悉,并送少奇同志阅看。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碍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这点意见,请你考虑。感冒多睡,少动多食。余容面叙。

  敬礼

  毛泽东四月九日

  毛泽东第二天果然请陈毅去面叙。毛泽东劝他说:你现在在延安,你又不能回去,横直搞不清楚。这件事容易解决,将来你回去是可以解决的,主要是人家对你有误会,你有什么办法?越解释,误会越大。陈毅表示:本来我的气很大,你这样一讲,我也没有什么意见了。现在我感到神清气爽,一身轻松。

  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上,作了《学习与时局》的讲演,陈毅也去听了。有些观点,毛泽东和他“面叙”时曾经谈到,但现在讲得更系统、更深刻,更加提到理论的高度了,强烈地吸引了他。特别是这样几段话,促使他大为触动。毛泽东说:“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许多负担应该加以解决。有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有些同志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屡犯错误,背上了这类包袱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检查自己背上的包袱,把它放下来,使自己精神获得解放,实在是联系群众和少犯错误的必要前提之一。”“所谓开动机器,就是说,要善于使用思想器官。”“要去掉我们党内浓厚的盲目性,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如果我们既放下了包袱,又开动了机器,既是轻装,又会思索,那我们就会胜利。”

  陈毅结合学习毛泽东的《学习与时局》,检查自己的思想路线等问题,经过一昼夜的反复思考,他又给毛泽东写信,在论述经验主义问题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个人说来多年含茹于经验主义的原野之上,今后多从打开脑筋重新认识自己去着手,由己及人,变更过去及人而不由己的办法。”此后,陈毅变化明显,既放下了包袱,又开动了机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陈毅在延安参加重大事情和重要活动

  陈毅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之后,毛泽东安排他参加许多重大事情和重要活动。

  会见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抗日战争的光辉业绩,引起了大洋彼岸有识之士的重视,促成了和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的要求。1943年6月,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史迪威将军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派52岁的包瑞德上校率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于7月21日飞抵延安。8月10日,陈毅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会见了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包瑞德、谢伟思等。为了全面地了解新四军敌后抗战的真实情况,应包瑞德的要求,陈毅连夜写了《苏北事件真相》、《皖南事件真相》两份材料,并写了一封给包瑞德的信,一并交给毛泽东审阅。送出的当天7月22日,就收到毛泽东的回信:“各件均好。略有增改,请再酌。”“各件重抄送去后,请留副本交李富春转秘书处保存,将来有用。”陈毅看完信,又查对了两份材料上面不仅有毛泽东的增改,还有周恩来的笔迹。陈毅深深感到毛泽东的精细和中央领导人工作之高效,自愧粗疏。

  8月23日,毛泽东约见要求与他再次见面的史迪威总部政治顾问谢伟思,就国共关系长谈6个小时。谢伟思在与毛泽东面谈之后的8月27日,向史迪威总部作了报告。其中提到,“许多迹象表明,共产党认为不久的将来他们对未来的行动将作出重大决定。现在大多数领导人正聚集在延安,其中不仅有党中央和军队的领导人,而且有基层的野战部队领导人。这些人包括……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

  9月12日,陈毅又到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与包瑞德、谢伟思交谈。后来,美国总统特史赫尔利来到延安,毛泽东也想到了陈毅,非常认真地听取了他的许多意见。         对发展江南提出全盘部署。美军观察组到延安以后,中共中央对于配合美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以打击日军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在这种形势下,新四军向江南发展并控制海岸线的任务突出了。9月27日,陈毅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件《关于开展苏浙皖地区工作给华中的指示》。指出:“敌寇目前已进占衢县、丽水、温州等地,其目的在控制浙江海岸线以预防盟军登陆。我军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军条件,对苏浙皖地区工作应有新发展的部署,特别是浙江的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因而提出了任务:巩固苏南现有地区,并向太湖西、南岸发展,沿京(南京)杭国道入天目山,造成越过钱塘江与浙东打通联系的战略的形势,浙东则向南延伸,向天台山进军直抵浙闽边,控制海岸线。3个月后的12月26日,陈毅便和刘少奇一起对整个发展江南的问题提出了全盘部署的意见,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他们的战略思想及准备大反攻的胆略与计谋。陈、刘的这些超前意见,被中央和华中局、新四军的领导人详加考察后,一些符合变化中的事项都实行了。

  为把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好,中央成立了一个筹备委员会,陈毅为委员之一。陈毅的工作主要是起草《建军报告》。陈毅以“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的武装斗争的优良传统”、“我党建军的目的是为人民大众服务”、“论创造军队”、“论内战”、“论抗战”、“论毛泽东军事学派”、“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等7大部分,以洋洋5?郾7万余言草成了这个《建军报告》。但在3月份主席团召集会议讨论这个草稿的时候,也许某些部分触动了一些人的伤心处,因而有人潸然落泪,有人唏嘘,毛泽东说:军事报告就讨论到这里吧,宣布散会。会后另组织人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陈毅的草稿虽然搁置了,但它是早期提出“毛泽东军事学派”这个命题并作系统研究的成果,仍然相当深刻地反映了陈毅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某些精深的见解。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隆重举行。华中的名额是112人。陈毅和张鼎丞被公推为正副主任。陈毅又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根据大会筹委会的安排,由他代表华中和新四军的党员在大会上发言。他起草了一个发言稿,交华中代表团讨论通过后,作书面发言。另外,他又起草了一个讲稿,于5月1日下午在大会上发了言。他在发言中强调:中国革命需要掌舵人。他说“船载千人,掌舵一人”,就要看那位掌舵的。掌舵先生并不是一天到晚都掌舵,而是在上滩下滩,转弯拐角时才扳它两下。不扳便会把船打烂,扳过劲也会碰到石头,所以要扳好。从“我们党的历史看,毛泽东是最会掌舵的”。

  陈毅在这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进入中央领导集体。8月25日,他同刘伯承、邓小平等一大批各大军区党政军高层负责人来到延安机场,登上了一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美国军用道格拉斯型运输机,飞往山西黎城。26日,陈毅即将取道冀鲁豫返回华中时,接到中共中央任命他为新四军军长、华中局副书记的电报。

  新的使命在召唤着陈毅。  (胡居成《福建党史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