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转系统高管培训试题:孝敬父母,需要做三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9:00:35
在一次社会调查中,对于“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这一栏,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趁父母还健在》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珍视亲情、孝敬父母的“宝典”。本文摘录片段,提醒读者们在年根底下忙里偷闲之时,给父母打个电话,捎一声问候。

  常回家看望父母

  那首《常回家看看》的MTV,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如果你与父母同住一城,每个周末最少要用一天与父母团聚。如果你远离父母,在节假日的时候一定要回家看看。

  每当秦月看到那则公益广告,她就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因为,她过着“北漂一族”的生活,远离家乡,远离父母。

  去年冬天的天气,所有人都以为是个暖冬。可北京连续几天气温骤降,刮起了五六级北风,让他们觉得快和东北差不多冷了。通过电视新闻,他们知道老家已经下了厚厚的大雪,气温降到摄氏零下三十多度。丈夫和她商量着:要不今年春节不回去了,等到“五一”再回去。

  一天夜里,他们挤在一个被窝里看电视,讲述一对父母到监狱看望儿子的故事:儿子因为感情问题,一时冲动犯了法,在郊区的监狱服刑。父母希望儿子好好接受改造,早日出来。只要是探监的日子,不管刮风下雨,父母都会早上6点起床,准备给孩子带去的物品;总是提前到监狱的门口,等着与儿子见面的一刻。几年如一日,探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狱警们没有一个不认识二老,总是亲切地招呼:“你们又来了!”

  儿子在监狱的表现非常好,不久传来了减刑的好消息。父母和孩子都很高兴,他们分离的时间缩短了。但是不久,又传来一个坏消息,儿子要转狱了,地点比现在的地方远了两倍,而且交通十分不便。儿子在给父母的信中说道:“爸妈,现在地方远了,路不好走,你们不用老来看我。天气冷了,你们多保重身体……”又一次探监的日子,下着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儿子以为这次父母不会来了。可意外的是,父母依然准时出现在他的面前。在同样的时间,到达现在的监狱,父母至少要早起3小时,中间还要倒两趟车,再步行两公里。儿子看着父母依然慈爱的笑容,感动得流下热泪……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秦月感叹着。丈夫对她说:“今年,还是回家过春节吧。”她默默地点点头。

  去年国庆节,秦月打电话请父母到他们这里,好陪二老玩几天。可父母就是不来,无奈秦月只好回家探望父母。她嗔怪父母说:“想我们就到我们那里住上一段时间。我们工作在那边,没办法经常回来。”母亲叹了一口气说:“我不是不想去,是怕去了给你们添麻烦。从小你姥姥就说:只要还能走出大门,就不要去麻烦别人。我要是身体好,腿脚灵便,肯定去你们那里住。还能给你们做做饭、洗洗衣服,家务活不让你们操心。唉!可现在妈的身体不行了,你们每天那么忙,我去了就是个累赘。”秦月看着母亲,心里不是滋味。

  母亲年轻的时候,父亲经常出差,家务都是母亲一个人做。她怕影响孩子们学习,几乎没让秦月做过家务,秦月上大学前连自己的衣服都没洗过几回。如今母亲的关节炎,一变天就会疼,糖尿病也让她行动起来浑身不舒服。可一听说秦月他们要回家,她就会去远处的大市场,买很多秦月爱吃的东西,做一大桌的饭菜。

  而现在自己却因为害怕天气的寒冷,推迟了回家探亲的时间,想到这些秦月惭愧不已:“只要还能走出大门,就不要去麻烦别人。”可我们却麻烦了父母一辈子!

  维护父母的自尊心

  李平昨夜加班打车回家,困倦中匆匆结了车费,进了家门,把包往床头一扔,没有洗漱便一头钻进被窝睡觉了。

  早上起床整理钱包,发现一张用得很旧的50元人民币,觉得有点不对劲,举到日光下一看,傻了眼,没有水印。他仔细回忆昨天都干什么了。看到钱包里的出租车票,才想起昨天晚上打车,刚好没有零钱便给了司机一张百元的,票上是32元,找给他的应该是68元。翻翻钱包里的零钱只有18元,那这张看着用得挺旧的50元钞票肯定是司机找给他的假钞。

  李妈做好了早饭,敲开李平的门:“平!快吃饭吧,吃完赶紧上班,别迟到了……”“妈,瞅瞅,我真倒霉,昨天收了张假钞。”抱怨着,李平把假钞递给妈妈,就吃饭去了。李妈拿着这张假钞,端详了半天:“这假的做得还真能乱真啊!都能用这么旧了。”李平塞了口饭说:“妈,把那钱夹镜子边上,记住这个教训,以后收钱咱们都好好看看。”“唉!这不是白白丢了50块钱吗?真亏!”李妈沮丧地说。李平倒不觉得什么了:“妈,没事想开点吧,50块钱买个教训,值得呢!”说完,拎上包就上班去了。

  一天工作下来,李平终于完成了手上的任务。今天可以不加班了,心里好不轻松。下班路过小区的菜市场,干脆买点水果回家吃。他走进市场找水果摊。看到前面围了一堆人,他凑过去把头往里探着看,这一看可呆了,怎么是老妈在里面,正被人数落呢。卖菜的大爷气呼呼地说:“你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用假票子骗人啊!我这卖菜的挣几个钱容易吗……”李妈硬着头皮分辩着:“我哪知道这个钱是假的,我也是被骗了,我也是现在才知道……”李平赶快挤进人堆:“妈!怎么了?”李妈看到儿子,挺不自在地说:“我……我这不买菜来了吗……”卖菜的大爷举着那张用得很旧的50元说:“竟用假票子买呀。”李平接过假钞:“哎呀!妈!我忘了告诉你了,我扔在床头50块钱是找来的假钞,我给你的买菜钱放在茶几下边了。”李妈愣着:“啊……”李平赶快说:“你肯定拿错了。大爷,对不起了,我妈真不知道,都是我的疏忽。我妈在你这买什么了,多少钱?”说着掏出自己的钱包。老大爷一看母子的对话,这老太太还真不像故意的,加上李平一提付钱,大爷便不再追究了。

  母子拎着菜和苹果回家了。路上老妈一直低着头。吃晚饭的时候,李平对母亲说:“妈!还记得小时候那次我独吞馒头吗?”李妈笑笑说:“嗯,我记得。一晃这么多年了。你弟都当兵去了……”那时候,父亲去世了,李妈拉扯着李平和弟弟,家里真是穷得叮当响。李平在几里外的村庄上小学,六岁的弟弟在家帮李妈烧火做饭,李妈起早摸黑挣工分,省吃俭用供李平读书。

  一年的“六一”,学校说要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3个馒头。李平高兴地对李妈和弟弟说:“明天发了馒头,弟弟一个,妈一个,我一个,刚好三个。”弟弟拍着手说好,李妈也笑了。

  第二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典礼之后,李平手里捧着牛皮纸包着的3个热腾腾的馒头。回家的路上,李平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他实在忍不住,于是吃了自己的那个。三口两口下去,嘴里还没觉出什么味道,馒头已经吃进肚了。又走了一会儿,他还是馋得慌,还是饿。他想干脆把妈妈那个也吃了吧,给弟弟留一个就行了。妈妈平时也是把好东西让给他们的……

  到了家,李平手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妈妈看看他,笑了笑。弟弟从外面跑回来问:“哥!大馒头呢?我等着吃呢!?”李平躲着弟弟的眼睛,支支吾吾说:“我……我……”这时妈妈从厨房端出一个大碗,碗里装着3个白呼呼、热腾腾的大馒头,说:“你哥给你带的馒头在这呢,我热了一下,快吃吧。”弟弟拿过馒头,大口大口地吃得特别香。妈妈拿过一个给李平:“平!你也吃一个吧。”李平哭着说:“妈,我不饿,你吃吧……”妈妈摸着李平的头说:“孩子。没事,不就是几个馒头吗?以后妈再努力,多赚点钱,争取每星期都让你们吃一回馒头。”想到这些,李平对妈妈说:“妈,现在儿子挺能干的,日子好了,不用那么紧巴了……”

  妈妈欣慰地看着李平:“妈是过惯了那些苦日子,觉得你的钱来得不易啊。”李平抓住妈妈的手说:“妈,那时你拉扯我们真的不容易,儿子感激你啊!儿子以后会更努力的,你就等着享清福吧……”妈妈拍拍李平的手:“我相信你。”

  留意父母最爱吃的食品

  记忆中那好像是1980年代初期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的食粮品种是很单一的。大概有那么两年的时间,马可的父亲在中午拥有属于他自己的两个韭菜馅饼,地方上叫成“韭菜合子”,那是他的午饭。

  父亲在离家20多里的县中学教书,来回就骑着一辆黑色的破旧自行车。两个韭菜合子、一碗白米粥,是学校提供给他的工作餐。在当时当地,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伙食和待遇了。马可记得那个时候,家里只是偶尔可以吃到面粉。年幼的他和弟弟,对于顿顿要吃的高粱米和茬子粥总是充满着一种厌恶的情绪。于是,父亲的韭菜合子,成了他和弟弟三餐之外的美食。父亲对他们说,那是公家另发给他的零食,中午饭供得足,吃得很饱。

  为了吃父亲的韭菜合子,马可和弟弟每天傍晚的时候,会跑到村口去等着父亲回来。一见到父亲的身影,他们就兴奋地跑上前去。父亲便微笑着从包里掏出两个韭菜合子,分给他和弟弟,只见三下五除二他们就吃了个精光。而他们并不知道,可怜的父亲一到中午就把韭菜合子省下来包好留给他们,自己只是喝一碗白米粥充饥。

  后来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里可以顿顿吃上白面了,母亲会经常变着样地给他们做些豆沙包、油饼、饺子之类的面食。马可和弟弟对所谓的美食,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两个已经不再起眼的韭菜合子被他们渐渐淡忘掉了。

  如今回想起来,马可仍对自己那时的年幼无知而感到羞愧。关于韭菜合子的往事,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很对不起父亲。

  现在已经成家的他,经常会做些美食,给他的父母品尝。马可想尽力让他的父母品尝到天下的美食,让他们吃足他们喜欢的食品。事实上这么做,一点都不费力。马可会随时留意父母爱吃的食品,出差的时候,被朋友请客的时候、逛街旅游的时候,他都会想着他们,好吃的他会给他们买一份带回来,遇到他们本来就喜欢的口味,他就多带一些。一起休闲的时候,请父母下下馆子……看着父母健康幸福的样子,马可心里真的很舒畅。即使这样,马可仍然知道,他一生都报答不了父亲给他的那些韭菜合子。因为,那不是两个简单的韭菜馅饼,那里面包含的全是父亲对他们伟大而又无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