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印花税税率:AH溢价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3:05:31
AH溢价解
2008-10-23    扬韬
A股对H股有溢价,这颇让人不解,因为按照同股同权的原则,分红率相同,在期望收益率一致的情况下,两地股票价格理应趋同。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溢价长期存在。在股市中,存在即合理,有这样大的溢价,说明有其内在原因,那原因何在呢?为什么内地投资者动辄给一些股票以高溢价呢?是内地投资者错了还是香港投资者错了呢?不妨一一分析之。
第一,小盘股溢价。即便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中,也存在着小盘股溢价的现象。即在同等利润水平下,盘子小的股票价格比大盘股要高一些。小盘股溢价的合理性在于其成长性比大盘股好。比如,同是每股收益1元,总市值1亿元的股票,其未来成长性可能比总市值100亿元的股票更好。所以,小盘股溢价反映的是投资者对于成长性的热衷。因此,在AH股中,如果一家公司盘子比较小,其价格相对比较高。对于香港投资者来说,早已经见怪不怪,对于小盘股的成长性嗤之以鼻,所以,不肯给小盘股高估值。大陆投资者则始终对小盘股情有独钟,所以,越是盘子小,其估值水平越高。比如,北人股份,总股本只有4.22亿,是所有AH股中最小的,而其A股对H股溢价近6倍,排名溢价率第二高。
第二,小流通股溢价。一般来说,一只股票如果流动性较差,不易完成买卖交易,则其价格应该有折让。但在中国大陆股市中,流通盘小,意味着股价容易被操纵,所以,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流通盘子越小的股票,其相对估值反而越高。而香港的投资者对于流通性差的股票很少去碰。所以,两地股票溢价基本遵循一个规律:A股流通量越小,则溢价率越高。比如,目前两市溢价率最高的是仪征化纤,溢价率高达8倍。其总股本40亿,算是大盘股了,但A股流通量只有2亿股,目前总市值只有6亿多元,且尚未股改。而H股流通量14亿。港股投资者对仪征化纤的定位只是按照业绩,国内投资者则根据盘子大小来确定,由此形成了较高溢价。如果由此去推究,我们还能发现,如果A股对H股有折价,几乎必然是因为A股的流通量远远大于H股。
第三,工业股溢价。长期以来,香港股市的龙头品种是汇丰、恒生银行这样的银行股,以及长江实业这样的地产股,再加上一些服务业的股票。所以,金融、地产、服务业这三驾马车构成香港股市的主要成分。也正因为如此,香港的投资者对于此三大板块的定价是合理的,也容易被大陆投资者接受。但香港自己缺乏工业股,其股市中很少有本地的纯正工业股。正因为如此,香港投资者对于工业股的估值是有偏差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没有养成投资工业股的习惯。而大陆股市的工业股权重长期以来占第一位,所以,大陆投资者对于工业股的定价相对合理。在这样的对比下,A股的工业类股票对H股长期保持着高溢价水平。目前,A股溢价率最高的前20名里,除了东方航空与流通股数小相关外,其它19只股票全部是工业股。而溢价率最低的前20只股票,只有3个是工业股,分别是海螺水泥、东方电机和潍柴动力。它们都是绩优股,与下列溢价相关。
第四,垃圾股溢价。在香港,股票上市相对容易,壳资源几乎没有什么价值。但大陆股市实行类审批制,上市难度比较大,借壳上市一直是很多企业青睐的方式之一。所以,壳资源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一家企业完全没有利润而只是一个空壳,投资者也往往愿意按照一定的价格水平来交易。因此,AH股中还存在着垃圾股溢价的现象。业绩较差的股票,其A股价格并不会无限度地低,而总是在最低价范畴内有一个估值。但在香港,投资者对于垃圾股没有好印象,也就不会给其高定价。于是,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绩优股中,溢价率相对较低,垃圾股中,溢价率相对较高。
第五,稀缺性溢价。国内投资者有点“没见过大世面”,所以,市场中出现的新鲜股票,往往会受到追捧并被给予溢价。比如,中国石油上市的时候,是内地第一只也是唯一一致纯正的石油类股票,紫金矿业上市的时候是内地第一只面值0.1元的股票,这些股票,因其“稀缺性”而被投资者给予高溢价。香港投资者则早已习惯了各种名义的股票,对所有股票都按照内在价值而给其估值。事实证明,稀缺性溢价是没有什么道理的,类似股票增多之后,溢价将很快缩减。
在上述五种溢价现象中,很难说谁对谁错。不过,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说,小盘股溢价、小流通市值溢价、垃圾股溢价和稀缺性溢价都是不合理的。这种现象迟早会得到修正。而工业股溢价有一定合理性。或者说,对于工业股的定价,我们不能以港股为准,而更多应该看A股。
比如,鞍钢股份,去年9月最高峰的时候,A股价格35-38元,当时的H股价格最高曾超过39港元,一度比A股价格还高。在H股溢价的时候,它体现的是国内投资者的“垃圾股溢价”心态,对绩优股不肯给更高估价。但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下跌,H股最新报价3.6港元,A股价格6.27元人民币,A股价格恰好比H股溢价一倍。在这个定价过程中,我们不能说是A股跌幅不够,应该继续下跌向H股看齐,而应该认为是H股下跌过度,A股的表现反而是合理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鞍钢的每股净资产仍高达7.76元,三季度的每股净资产肯定超过8元。国内股票定价6.27元,已经相当于净资产打8折。H股的价格呢,则相当于净资产打4折!1元的账面净资产,港股按照0.4元来交易,对象是鞍钢这样的国有大企业。合理吗?当然不合理。且不说鞍钢自身的素质尚可,景气阶段每股收益超过1元,分红率极高。单就重建一个年产量1500万吨的钢厂,其投入也最少需要500亿元,而按照H股价格计算意味着当前市值只有200亿元。毫无疑问,是H股定价过低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江铜、中铝、中石化、中石油等,H股的价格过低,并不是合理反应了企业价值,而是香港的国际投资者反应过度了。过去的历史其实早已证明,H股的极端低定价只是给未来创造了更多的暴利机会,并不会导致A股必然的回归。
比如,还是鞍钢,2000-2003年,其H股价格长期在0.5-1.0港元之间徘徊,同期的A股价格却在3-5元之间。A股比H股溢价5倍以上。但到2007年,A股涨到30元之上的时候,港股也涨到30元之上,二者反而接轨了。相比之下,A股涨幅不过10倍,港股涨幅近60倍。如此而已。
从这个角度分析,目前很多工业类股票的A股溢价率较高,并不意味着未来应该跌到与H股相似的地方。反之,如果有条件,倒是可以在工业股跌到底部的时候,选择溢价率最高的股票对应的H股去买进,将来获得的收益将远大于在A股买进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