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彩超检查多少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考研小宝宝的角落 - 西祠胡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1:08:2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提出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去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早期领导人是(   )

A.李大钊B.陈独秀C.瞿秋白D.周恩来

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全党共识是在(   )

A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B1935年遵义会议后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D.延安整风后

3.毛泽东最先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   )

A1935年遵义会议讲话

B1935年瓦窑堡会议讲话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D1945年中共七大政治报告

4.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因在于(   )

A.中国革命两次胜利的成功经验B.中国革命两次失败的严重教训

C.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D.延安整风过程中的学习与总结

5.第一个代表党中央明确肯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是(   )

A.周恩来B.刘少奇C.朱德D.邓小平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本质或者根本原则是(   )

A.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

C.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指(   )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问题

B.使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8.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思想B.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思想

C.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D.中国革命的道路理论

9.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的正式形成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提出

C.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理论的阐述

D.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10.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中国革命道路理论B.中国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C.党的建设理论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理论

11.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是(   )

A.《反对本本主义》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改造我们的学习》D.《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12.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   )

A.共产主义目标B.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31956年在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是(   )

A.刘少奇B.周恩来C.邓小平D.毛泽东

1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能否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关键在于(   )

A.是否坚持毛泽东思想

B.是否把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C.是否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个人思想区别开来

D.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毛泽东思想

15.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在(   )

A.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的主要著作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

C.《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

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

16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   )

A.一般著作B.重要著作

C.集大成之作D.顶峰之作

17.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并写进党章,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的宪法修正案中B.十三大上

C.十四大上D.十五大上

18.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坚持毛泽东思想

C.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首先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D.十三大

20.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A.根本前提B.一般条件

C.关键条件D.基础条件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坚持党的阶级性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D.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党的阶级性

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2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   )

A.坚持党的阶级性B.保持党的先进性

C.扩大党的群众基础D.坚持党的先进性、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25.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   )

A.立党为公B.执政为民

C.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6.确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C.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D.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环境

2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   )

A.全面的发展B.协调的发展

C.可持续的发展D.以人为本

28.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全面的发展B.协调的发展

C.可持续的发展D.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9.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是(   )

A.全面、协调、可持续B.改革、发展、稳定

C.民主、文明、和谐D.和平、和谐、科学

30.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   )

A.出发点和落脚点B.任务和内容

C.基础和前提D.方法与措施

31.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是(   )

A.发展目的问题B.发展战略问题

C.发展模式问题D.发展道路问题

32.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A.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B.全面发展

C.可持续发展D.协调发展

33.根据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所涉及的“五个统筹”的工作内容和“四个统筹”的相互关系来看,归纳起来就是(   )

A.统筹国家与社会两者关系B.统筹党和人民相互关系

C.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D.统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34.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   )

A.经济可持续发展B.文化可持续发展

C.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D.社会可持续发展

35.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

A.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B.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C.人民参与自身决策D.新型工业化道路

36.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是(   )

A.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B.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C.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协调D.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7.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科学B.发展

C.科学发展D.统筹兼顾

38.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首要的基本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9.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

A.个人B.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C.最广大人民群众D.社会主义建设者

40.以人为本的“本”,是指(   )

A.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广大党员的根本利益

C.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D.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根本利益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在于(   )

A.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B.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D.中国优秀文化的创新逻辑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指(   )

A.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B.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优秀文化之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D.实现中国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面是(   )

A.马克思主义文本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C.中国实际D.时代特征

4.在延安时期提出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党的领导人除毛泽东、刘少奇外还有(   )

A.张闻天B.朱德C.王稼祥D.周恩来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这就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A.不是象牙塔里的纯粹的纯理论工作

B.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C.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应用,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

D.对独创性的实践经验、独特的历史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提升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含义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这就是说(   )

A.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要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发挥作用就必须民族化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

D.要批判继承,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果结合并且创造出新的文明成果

7.第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克服的错误倾向主要有(   )

A.马克思主义教条化B.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

C.马克思主义民族化D.马克思主义封建化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到目前为止主要包括(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92007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就必须(   )

A.与中国国情相结合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C.与人民群众共命运D.与国家民族共发展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二大以来历次代表大会的主题和旗帜,十七大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科学内涵,即(   )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D.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12.中共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   )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3.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   )

A.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B.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C.又根据中国文化精华和世界文明优秀成果进行创新

D.又吸取了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因此它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毛泽东一生思想与实践的完整体现

15.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两大标志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C.《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D.《〈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党的建设的思想

16.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17.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历史条件有(   )

A.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B.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

C.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

D.延安整风以及由此带来的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与理论素养的提高

1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及其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主要包括的基本方面是(   )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

C.统一战线D.独立自主

19.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具体包括(   )

A.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

B.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

C.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有益的东西

D.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20.邓小平和我们党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认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确实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说,(   )

A.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B.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C.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

D.他的错误与林彪、“四人帮”利用毛泽东的信任篡权谋私有本质区别

21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主要观点有(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C.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D.发展是硬道理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是指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一个(   )

A.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B.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党

C.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党,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党

D.在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232000年春天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   )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始终代表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关系

24.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

A.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

C.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5.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   )

A.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

B.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C.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6.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   )

A.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B.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C.推进社会不断进步

D.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主要是指深化了(   )

A.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B.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D.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大根本要求是(   )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B.关键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29.“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其辩证统一关系主要表现为(   )

A.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实现“三个代表”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B.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C.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D.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

30.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正确运用执政党掌握的权力,做到(   )

A.权为民所用B.情为民所系

C.利为民所谋D.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3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因为(   )

A.先进性是一个从根本上关系着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的问题,是党的阶级性的灵魂

B.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C.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要放到“三个代表”的实践中去考察

D.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32.胡锦涛在学习报告会上强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实现人民愿望B.满足人民需要

C.维护人民利益D.提高人民素质

33.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   )

A.以人为本的发展观B.全面的发展观

C.协调的发展观D.可持续的发展观

34.十七大所概括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   )

A.第一要义是发展B.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5.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依据是(   )

A.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现实依据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或阶段性特征

C.历史依据或重要借鉴是当今世界与中国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6.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五个统筹”是指(   )

A.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B.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7.十七大报告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做到(   )

A.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B.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C.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D.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3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表明(   )

A.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主题

B.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条件

C.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科学发展观继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9.十七大政治报告强调以人为本具体讲就是(   )

A.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出发,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D.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40.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或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民生问题是指(   )

A.教育、医疗卫生B.就业、收入分配

C.社会保障  D.社会管理

41.科学发展观的三大基本要求是(   )

A.全面的发展B.协调的发展

C.可持续的发展D.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42.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是因为统筹兼顾(   )

A.集中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和精髓B.深刻反映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和规律性

C.可以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D.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目的

43.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就是要(   )

A.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B.坚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局、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

C.注重加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D.实现发展的均衡、协调、可持续

44.统筹兼顾的总方针是(   )

A.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B.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

C.尤其要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D.对主要工作、突出问题要着力推进,重点解决

45.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区别与创新,区别与创新主要有(   )

A.更加强调经济增长的结构完善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强调结构、质量、效益、速度相协调

B.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强调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增长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更加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协调,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

D.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A【解析】李大钊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2D【解析】中国共产党的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而言,是在延安整风以后,所以选D项。

3C【解析】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最先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征,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4C5B

6D【解析】ABC项是毛泽东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方面和具体途径,贯穿其中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以选D项。

7A【解析】ABC项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A项居首位。

8A【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即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初步形成的标志,“道路理论”是正式形成的标志;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基本结论及其核心思想就是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所以选A

9A

10D【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其中包括ABC项,所以选D项即可代表。

11D12D

13D【解析】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一个任务:我们现在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4B【解析】CD项都对,但B项才是关键。

15B【解析】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作出了系统阐述和高度评价,但不能说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著作或重要代表作,但不能说体现了党的集体智慧;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但与“集中体现”也不是一个概念,而且对“集体智慧”也表现不够。只有B项既突出了邓小平的突出贡献,又表达了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的思想。

16C

17D【解析】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有一个过程,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考生对这个过程中的不同提法要予以注意。

18C

19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三大历史转变,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系统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主要提出了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0D【解析】D项是权威表述。

21D【解析】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的标准提法。坚持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都不是党的建设的最高目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民利益,党不追求任何特殊利益,而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

22A【解析】考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根本要求。

23D

24B【解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理论的创新。

25B【解析】ABCD项含义相近,但标准提法是B项。

26A【解析】十七大权威提法。

27D【解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包括人自身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8D【解析】党的各项政策、方针的制定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科学发展观也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9A【解析】这是狭义的科学发展观,广义的科学发展观还包括“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或落脚点。

30C【解析】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而不是一般性的内容、任务和措施。

31A【解析】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讲是要正确解决发展目的的问题,发展目的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32A【解析】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必然要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3C34C

35B【解析】这是20076月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观点。

36A

37D【解析】十七大报告的权威表述。

38.D【解析】科学发展观围绕着发展问题,在发展的涵义、发展的原因、发展的举措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论。

39.C【解析】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

40.A【解析】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个“本”,即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选择题Ⅱ

1ABC

2ABC【解析】到目前为止D项仍然是中国新儒家的重要命题,所以不选。

3BC【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以选BC项。

4ABCD5ABCD6ABCD

7AB 【解析】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正确的命题,“马克思主义封建化”是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观点,AB项是正确选项。

8BCD【解析】十七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到目前为止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并且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在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其中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9ABC【解析】这是十七大报告的权威提法,也是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观。

10AB【解析】这是十七大报告的提法。

11AB【解析】AB项是伟大旗帜的科学内涵,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12ABCD【解析】十七大权威表述。

13AB【解析】十七大权威表述。

14ABC【解析】ABC项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但是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又有原则性的区别,所以D项不能选。

15BC【解析】1930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标志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代表作,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19305月《反对本本主义》,标志毛泽东思想形成。蕴涵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写的,此时还没有毛泽东思想的萌发。《〈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所以,本题选择BC两项。

16CD【解析】毛泽东思想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年)得到多方面展开和系统总结而得到成熟。《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报告,故可选CD两项。至于AB两项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撰写的文献,故可排除。

17ABCD【解析】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历史条件主要有:第一,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及其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得到确立;第二,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党从自身经验教训的学习中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第三,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丰富实践和延安时期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第四,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与理论素养的提高;第五,延安整风使全党从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ABCD均包括于其中,所以,本题选择ABCD四项。

18ABD

19ABC【解析】D项与C项重复,且是邓小平的提法,C项提法更符合毛泽东思想的有关论述,所以选ABC,不选D项。

20ABCD【解析】这是党中央关于毛泽东的权威评价。

21ABCD【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极为重要,考生应了解其中涉及的主要观点。

22AD【解析】AD两项是江泽民“七一”讲话里的标准提法。

23ABC

24ABCD【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根本上把发展生产力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相联系,所以选ABCD项。

25BCD【解析】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关于“先进文化”提法。“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三个面向”只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特点而已,所以不选A项。

26ABD

27ACD【解析】这是2001年江泽民“七一”讲话以来的标准提法。

28ACD

29ABCD【解析】这是胡锦涛“七一”讲话的提法,相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而言,更全面、更权威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可相互参照。

30ABCD

31ABCD【解析】ABCD项均为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正确阐述。

32ABC33ABCD

34ABCD【解析】这是权威提法。

35ABC【解析】这是十七大权威表述。

36ABCD【解析】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标准提法。

37ABCD【解析】这是十七大权威表述。

38ABCD【解析】ABCD就是表明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致的。

39ABC【解析】D项是十六大后,十七大前强调执政党建设所提出的,十七大权威表述是ABC项。

40ABCD【解析】这是十七大强调的六大民生问题。

41ABC【解析】D项是以人为本的内容之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42ABCD43ABCD44ABCD

45ABCD【解析】根据十七大报告的提法加以总结。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著作是(   )

A19296月《给林彪的信》B192912月《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C19305月《反对本本主义》D1941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

2.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课题之一是反对主观主义,毛泽东在形成党的思想路线的过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主观主义”的问题的文章是(   )

A.《古田会议决议》B.《反对本本主义》

C.《改造我们的学习》D.《〈共产党人〉发刊词》

3.毛泽东初步界定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著作是(   )

A.《反对本本主义》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实践论》D.《矛盾论》

4.毛泽东最早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的时间场合是(   )

A19305月《反对本本主义》

B1937年《实践论》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其中包括《论新阶段》

D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

5.毛泽东在创立党的思想路线的过程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首先作出科学界定的著作是(   )

A.《反对本本主义》B.《改造我们的学习》

C.《新民主主义论》 D.《实践论》

6.党的思想路线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

A.《反对本本主义》B.《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C.《新民主主义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7.毛泽东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的两篇著作是(   )

A.《反对本本主义》与《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B.《矛盾论》与《实践论》

C.《〈共产党人〉发刊词》与《〈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D.《新民主主义论》与《改造我们的学习》

8.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系统哲学论证中,《实践论》的作用是从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角度(   )

A.揭示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认识根源B.揭示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阶级根源

C.揭示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社会根源D.揭示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文化根源

9.党的思想路线的正式阐述者是(   )

A.毛泽东B.邓小平

C.江泽民D.毛泽东和邓小平

1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强调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并指出毛泽东所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   )

  A.实事求是    B.艰苦奋斗

  C.为人民服务    D.密切联系群众

11.邓小平领导全党拨乱反正,抵制和批评“两个凡是”的直接思想武器是(   )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本方法和精髓的人是(   )

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

13.创造性地提出解放思想,并且将其规定为思想路线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是(   )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邓小平、江泽民

 14.江泽民对思想路线作出的新贡献是(   )

  A.解放思想B.“三讲”

  C.与时俱进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本质是(   )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6.与时俱进的实质是(   )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创新

17.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着重从思想上建设B.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

C.从严治党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8.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9.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0.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贯彻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为了达到(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1.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   )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22.在谈到党的思想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时,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   )

A.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B.实事求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C.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D.求真务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保证

23.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重新确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动思想解放的第一个宣言书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24.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与时俱进的重要性D.尊重实践的重要性

2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   )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C.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D.排除姓“资”姓“社”抽象理论的干扰

26.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   )

A.解放思想,不断研究解决中国的新问题、新情况

B.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C.与时俱进,不断开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D.求真务实,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7.胡锦涛对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的基本要求是(   )

A.科学发展B.统筹兼顾

C.求真务实D.解放思想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1930年毛泽东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D.中国革命斗争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2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为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系统哲学论证的主要角度是(   )

A.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领导与群众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3.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为科学论述、最终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发表的重要著作主要有(   )

A.《矛盾论》、《实践论》

B.《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

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

D.《〈共产党人〉发刊词》、《〈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

4.在新时期两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D1992年南方谈话

5.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是(   )

A.首次对思想路线进行了准确完整的表述

B.创造性地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方法

D.正式把实事求是规定为党的思想路线

6.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有(   )

    A.从书本出发的教条主义     B.从狭隘经验出发的经验主义

    C.从小集团利益出发的宗派主义  D.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个人主义

7.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这是因为(   )

A.党的思想路线内在包含了实践标准、群众路线的内容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D.社会主义是亿万群众的事业

8.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其中尊重群众是指(   )

A.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B.尊重人民群众的愿望

C.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D.尊重人民群众的一切

9.十六大报告揭示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即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

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

C.尊重群众性D.富于创造性

1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要自觉地把人们的思想认识(   )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1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指 (   )

A.要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B.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C.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D.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12.解放思想之所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因为(   )

A.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动力,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B.解放思想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必须常提常新,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

C.解放思想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推动作用

D.解放思想渗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个部分、每个方面、每个环节

13.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做到求真务实,就必须(   )

A.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

B.不断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

C.不断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D.不断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14.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强调“走自己的路”主要体现了(   )

A.思想方法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统一

B.基本立场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C.理论原则上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工作路线上领导号召与群众路线的统一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A 【解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1929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理”,并第一次提出:那些错误思想“只是历史的教训,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

2A【解析】1929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

3A【解析】1930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从斗争中”就是从实际出发,与实践结合,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就是强调不能照搬照抄,而应该研究新情况,提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应该有创造性。这是唯物论、辩证法的运用与体现。

4C 【解析】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所以选C项。

5B【解析】1941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而且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所以选B项。

6A【解析】1930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他强调,应该实行“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就提出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思想路线,标志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

7B【解析】1937年,毛泽东在《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哲学论证,所以选B项。

8A

9B【解析】邓小平正式将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首次对思想路线进行了明确的表述。

10A

11D【解析】实事求是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但用来抵制和批评“两个凡是”的直接思想武器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实践标准。

12C【解析】按照“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主张,邓小平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方法。

13B【解析】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对思想路线最突出的新贡献。

14C【解析】“三讲”、“三个代表”主要是政治理论,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的新贡献,所以选C项。

15B【解析】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所以选B项。

16D【解析】与时俱进必然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实质是创新,在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17D【解析】中共十六大的标准提法。

18A【解析】因为人们想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要承认和尊重客观事实,所以选A项。

19C

20B【解析】解放思想的功能和作用是破除形而上学、教条主义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从而为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开辟道路。但是,不论解放思想还是与时俱进,最终都要服从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即实事求是。

21B【解析】胡锦涛同志在2007625日讲话中强调: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22A【解析】这是十七大政治报告的权威提法。

23C【解析】C项被一致公认为新时期解放思想的第一个宣言书。

24B【解析】针对思想僵化和迷信盛行,首先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25A【解析】BCD项都是解放思想的具体表现,A项才是解放思想的含义。

26B【解析】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可能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现实答案,所以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所以选B项。

27C【解析】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二、选择题Ⅱ

1ABCD2AB

3ACD【解析】《矛盾论》、《实践论》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的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10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第一次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同时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939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进一步概括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明确概念;19401月《新民主主义论》提出“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意识和存在关系正确解决,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94134月《〈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再次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1941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深刻阐述“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并提升到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所以选ACD项。

4AD

5ABCD

6AB【解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所以选AB项。

7AB【解析】CD项重复了B项的内容,所以只选AB项。

8ABC【解析】D项过于绝对化,有点群众尾巴主义的味道,放弃了党的引导、指导作用。

9ABD【解析】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提法。

10ABC【解析】这是江泽民同志的标准提法。

11ABCD【解析】这是江泽民同志的标准提法。

12ABCD

13ABCD【解析】四项都是求真务实的具体要求。

14ABC【解析】D项是具体的工作方法问题,ABC项是更高层次的概括与总结,所以D项不选。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民主革命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

A.资本主义B.帝国主义买办

C.地主阶级官僚D.军阀政治的掮客

2.决定中国革命性质的是(   )

A.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B.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D.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对象

3.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最早出现了一个新阶级是()

A.官僚资产阶级B.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B.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

5.正式制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纲领的是在(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

6.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是在(   )

A.中共三大B.中共四大

C.中共六大D.中共七大

7.无产阶级掌握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关键是()

A.统一战线   B.革命武装

C.工农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8.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9.毛泽东将官僚资本明确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之一是在(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

A.无产阶级领导B.革命前途

C.革命对象D.革命动力

1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对象   B.革命动力

C.革命领导权   D.革命目的

12.无产阶级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   )

A.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

B.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C.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D.在同资产阶级联盟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13.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前途不同  

C.领导阶级不同D.革命的纲领不同

14.无产阶级要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其核心问题是(   )

A.对于农民的领导B.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C.分清敌友D.建立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15.“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   )

A.抹杀农民阶级的革命性B.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

C.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忽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6.“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1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之所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原因在于(   )

A.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B.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对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C.革命的领导权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

D.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

18.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总结我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   )

A.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B.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

19.《共同纲领》规定我国的国体是(   )

A.工农民主专政B.苏维埃共和国

C.人民民主专政D.资产阶级共和国

20.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的文章是(   )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D.《论人民民主专政》

21.毛泽东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为新中国的建立做理论和政策准备的著作是(   )

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2.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

A.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C.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统治的人民共和国

2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

A.工农兵代表大会B.人民代表大会

C.参议会D.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4.毛泽东最早提出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办法选举各级人民政府的文章是(   )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5.新民主主义经济是(   )

A.社会主义经济B.半社会主义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D.过渡性质的经济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27.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28.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个部分,他们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

29.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   )

A.软弱性B.动摇性C.妥协性D.不彻底性

30.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工作中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工作是在(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C.《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31.新民主主义文化与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根本特点是(   )

A.是否反帝反封建B.是否以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

C.是否站在工农兵的立场上D.是否提倡科学、民主

32.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的总路线内容的文章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战争与战略问题》

C.《论持久战》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33.毛泽东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文章是()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D.战争与战略问题

34.毛泽东提出“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B.《反对党八股》

C.《〈共产党人〉发刊词》D.《论联合政府》

35.毛泽东最早论证土地革命、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三者关系的文章是(   )

A.《井冈山的斗争》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新民主主义论》

36.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中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但是,把上述思想作为中国革命道路正式确立下来的文章是(   )

A1938年《论新阶段》B193811月《战争和战略问题》

C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D1945年《论联合政府》

37.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一个大国

B.帝国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所实行的分裂剥削政策及其所造成的长期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

C.中国的分裂和不统一

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38.毛泽东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的著作是(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3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国民革命的影响

C.革命形势的不断高涨D.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40.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就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自我批评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领导

41.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因为(   )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

B.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在城市占优势,而在广大的农村比较薄弱

D.中国经济以地方性农业经济为主,便于在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42.中共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献是(   )

A.《古田会议决议》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问题》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D.《八一宣言》

43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   )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44.毛泽东提出:“中国一切政党对于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要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帮助之大小。”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文章是(   )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愚公移山》

C.《为人民服务》 D.《论联合政府》

45.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所有政党相区别的显著特点是(   )

A.思想路线 B.党的宗旨

C.三大作风D.思想建党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基本特点是(   )

A.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并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C.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D.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2.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D.《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

3.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总路线是(   )

A.依靠贫农B.团结中农

C.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D.发展农业生产

4.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所谓“中间大”是指以下阶级(   )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5.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所谓“两头小”是指(   )

A.工人阶级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D.官僚买办阶级

6.中国无产阶级除具备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优点外,还有下列特殊优点(   )

A.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最坚决

B.大多来自于破产的农民,易于结成工农联盟

C.分布相当集中,便于组织起来

D.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

7.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的依据是(   )

A.生产力、商品经济落后的中国需要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C.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对工人、农民有利

D.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能够引导和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

8.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从初步形成到正式确立的代表性文章是(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岗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战争和战略问题》

9.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在“工农武装割据”中各自的地位是(   )

A.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

B.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

C.根据地是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战略依托

D.以建立和扩大根据地为中心工作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等中间势力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B.开展土地革命

C.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D.对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并一步步取得胜利

11.统一战线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原因在于(   )

A.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C.敌我力量对比的不平衡

D.近代中国是世界上各种矛盾的焦点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3.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是(   )

A.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B.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C.建立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D.加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的建设

141945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优良作风有(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艰苦奋斗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A【解析】中国民主革命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只是反对与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相勾结的具有封建性、买办性和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所以选A项。

2D【解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对象”就是讲的革命历史任务,D项代表AC项所以选D项。

3D4C

5B【解析】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B7D8B9D10A

11C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掌握革命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12C13C

14A【解析】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所谓无产阶级对于革命的领导主要就是指对广大农民的领导,所以选A

15C

16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革命两步走的革命前途理论。此题引用了王明的“左”倾言论,即“毕其功于一役”。“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错误在于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把两个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不是推翻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是一般地反对资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任务只能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才能进行。

17B【解析】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任务或对象决定的,所以只能选B项。

18A【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的重要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它具有总结过去历史经验、开创未来的重要意义。B项是指革命道路,C项是党领导革命的法宝之一,D项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尽管它们都属于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但都是单就某一方面而言,只有A项中的“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毛泽东所说的“集中到一点”的含义。

19C

20C【解析】19481230日,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21C【解析】考生要适当了解和掌握毛泽东经典理论的写作背景、内容、提出的观点、意义等。

22B23B24A25D26C27B28A

29A【解析】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在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挤压下艰难地发展起来的。正是这种经济发展上的不充分,导致了它在政治上的软弱性。这种软弱性又内在地规定了它在革命中的两面性。

30C31B

32A【解析】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33B【解析】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七大政治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34C【解析】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屡次成功屡次失败的教训,揭示规律并提出了“三大法宝”。

35A

36B【解析】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已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反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农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37B【解析】中国是形式上的统一与部分上的不统一并存,所以C项不准确;D项是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B项是根本原因又包含A项,所以选B项。

38D【解析】《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撰写的党的历史上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檄文。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驳了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或共产国际的“本本”的教条主义错误,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因子。所有这些,构成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哲学基础。

39A40B

41A【解析】本题是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特点的论述,考查中国革命采取的主要形式的原因问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采取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而不是合法的议会斗争、罢工等形式,这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这个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最准确的答案是ABCD项都是由A项派生出来的,是它的组成部分,它们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和武装斗争的长期性问题。

42B

43A【解析】ABC项都是整风运动的内容,但是这三者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主观主义是带根本性的问题。宗派主义和党八股都是主观主义在党风和文风方面的表现。

44D

45B【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根本区别是“党的宗旨”是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选B项。

二、选择题Ⅱ

1ABCD【解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③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④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⑤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⑥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因此,本题答案为ABCD四项。

2ABCD

3ABC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土地改革总路线内容的掌握程度。

4BCD5ABD

6ABC【解析】D项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共性。

7ABCD8ABCD9ABCD10ACD11ABC12ABCD13ABCD14ABD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   )

A.社会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

C.民主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里,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是(   )

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

A.资本主义社会

B.后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4.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合作社经济的性质属于(   )

A.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D.本质上仍然是个体经济

5.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内,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   )

A.资本主义经济

B.社会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控制和调节的具有社会主义取向的资本主义经济

6.在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   )

A.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B.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C.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D.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   )

A.唯一的经济基础B.主要的经济基础

C.一般的经济基础D.次要的经济基础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其中“一化”是指(   )

A.社会主义工业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

C.农业机械化D.农业集体化

9.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三大改造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C.实现工业化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

11.我国农业合作化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最初形式是(   )

A.换工劳动B.互助组

C.初级社D.高级社

12.农业合作社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过渡形式是(   )

A.互助组B.初级社

C.高级社D.人民公社

13.农业合作化最后在高潮阶段将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因而具有(   )

A.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B.国有经济性质

C.全民所有制性质D.低级公有制性质

141953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

15.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一个创新性办法是对民族资产阶级(   )

A.和平赎买B.剥夺生产资料

C.公私合营D.生活上给出路

16.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1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底的(   )

A.国家对私营企业计划订货、统购包销或经销代销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取消定息

1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

A19499B19529

C19549D19569

19.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国民经济恢复和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

20.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与全行业公私合营    D.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就全国范围来讲,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类似于马克思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

C.它从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D.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质上是相同的

3.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主客观条件和必然性在于(   )

A.政治上实现了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B.经济上没收了官僚买办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奠定了相当的物质基础

C.初步积累了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经验

D.二战后欧亚一批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4.从1949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间社会阶段的历史定位是(   )

A.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

B.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C.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D.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因素同时存在又以社会主义因素为主导的社会形态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

A.社会主义经济B.农业手工业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6.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它们是(   )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C.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7.新民主主义时期有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三种主要经济成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他(它)们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

A.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C.马克思主义与民主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

D.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之间的矛盾

8.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包括(   )

A.国营经济B.合作制经济

C.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政治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

9.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其中“三改造”是指(   )

A.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10.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的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B.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C.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D.改造人与改造生产关系的结合

11.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相联系,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在于(   )

A.个体经济增长潜力有限,难以实现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要

B.民族资本主义不仅工业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基础,无力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C.私营企业与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利益冲突加剧

D.私营经济与国营经济之间矛盾日益明显

1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具体是(   )

A.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

D.手工工厂是地方国营经济

13.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改造,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过暴力没收、和平赎买两种形式,而和平赎买的优越性在于(   )

A.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B.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C.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巩固发展统一战线

D.有利于争取团结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服务

14.在我国之所以能够争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原因在于(   )

A.民族资产阶级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B.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以强大的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D.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统购统销

15.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的做法主要有(   )

A.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注意给资本家以合法权益

B.在政治上、工作上对资本家做出妥善安排

C.组织资本家及其家属参加政治学习和技术培训

D.让资本家自食其力,改造剥削制度的同时改造剥削者

16.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主要经验有(   )

A.和平赎买政策

B.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D.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

17.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意义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基本确立

B.劳动人民从此成为生产资料主人,摆脱受剥削受压迫地位

C.进一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一五”提前超额完成

D.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和偏差主要是(   )

A.要求过急

B.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C.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D1956年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恰当

1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存在一些偏差和失误,主要是因为对社会主义缺乏科学认识,表现在思想观念上的具体问题是(   )

A.过于追求纯粹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公有制形式的理解和选择过于简单化

C.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可以共同发展缺乏认识

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20.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是因为(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了广大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21.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   )

A.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B.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D.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A

2B【解析】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里,虽然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但由于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所以选B项。

3D【解析】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4C

5D【解析】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在我国受到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限制、利用与调节,后来又被改造。所以选D项。

6C【解析】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选C项。

7A【解析】当时的提法是“唯一的经济基础”,反映当时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其经济基础的认识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后来实践证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8A【解析】“一化三改造”,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所以选A项。

9C10A

11B【解析】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及其他生产资料仍然属于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是农业合作社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所以选B项。

12B【解析】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按劳分配与按土地入股分配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所以选B项。

13A【解析】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公有制不同形式是根据不同发展水平而决定,不存在高级、低级之分。所以只能选A项。

14C【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最终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

15A16D

17C【解析】1956年底,全国99%的工业企业、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8C【解析】1954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且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由《共同纲领》代行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所以选C项。

19B

20D【解析】AB是国家资本主义低级形式的具体表现,和平赎买是“改造”的政策与方法,全行业公私合营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所以选D项。

二、选择题Ⅱ

1AB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了基本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从此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故ABD项均是正确答案。C项排除,因为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才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ABC【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从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它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因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故D项不能选。

3ABCD

4ABCD【解析】关键是明确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其他皆由此而来。

5ABC【解析】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农业和手工业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就是ABC项三种。

6ACD【解析】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联系的是工人阶级,与个体经济相联系的是农民与其他小资产阶级,与私人资本主义相联系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所以选ACD项。

7AB8ABCD

9ABC【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三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所以D项不选。

10ABC【解析】“一化三改造”本身并没有D项的意思,所以不选。

11ABCD【解析】只有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要求,解决上述问题,所以选ABCD项。

12ABC【解析】实践中是ABC项三步骤。

13ABCD【解析】还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14ABCD【解析】这是和平赎买的客观依据。

15ABCD16ABCD17ABCD

18ABCD【解析】根据是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工作方法上简单化。

19ABCD【解析】关键是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理论。

20ABCD21ABCD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C.开展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决战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   )

    A.要实行一边倒政策,全面向苏联学习

    B.要坚定地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形象

    C.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D.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

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文献是(   )

A.《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

A.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召开

C.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5.《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山之作,其基本方针是(   )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C.加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团结

D.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6.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的指导思想是(   )

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B.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C.照着马克思所说的去做D.以苏联为鉴戒,建设社会主义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其主要内容是(   )

  A.要逐步走上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B.要逐步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C.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

  D.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

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首要的经济关系是(   )

A.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D.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

9.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   )

A.大干快上,赶美超英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力争高速度,快压倒一切D.慢一点,稳一点

101958年制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一次会议B.中共八届五中全会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D.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不断解决仍然存在的敌我矛盾,同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12.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

A.基本不适应B.完全适应

C.部分适应,部分不适应D.基本适应,部分不适应

13.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   )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矛盾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

14.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的建立、建成和发展阶段问题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   )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

  C.社会主义“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下一步是为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奠定基础

15.毛泽东首次明确地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的关系提到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考查的报告是(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而斗争》

D1961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6.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文章是(   )

A.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我们党的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经验》

17.最早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的是(   )

A.周恩来B.毛泽东C.刘少奇D.陈云

18.“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最初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19.周恩来提出“向科学进军”的任务是在(   )

A1951年《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中

B1956年中共中央专门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报告中

C1956年党的八大上的报告中

D1962年广州的科技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2060年代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主张的是(   )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21.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重要思想的是(   )

A.陈云B.周恩来C.刘少奇D.毛泽东

22.在1956年后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经济的领导人是(   )

A.周恩来B.刘少奇C.朱德D.邓小平

23.毛泽东提倡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鞍钢宪法”是(   )

A.兼顾国家、生产单位、生产个人的利益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D.“两参一改三结合”

24.在中共八大前后,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思想的是(   )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

25.与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相比较,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6.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上的重大发展体现在提出了(   )

 A.建立创新型国家    B.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科学发展观

27.邓小平多次指出,在经济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28.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   )

A.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不同B.社会基本矛盾不同

C.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同D.意识形态的不同

29.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科技创新B.教育与经济发展

C.教育与民主建设D.教育与人才培养

30.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指(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C.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 

D.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

31.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根本体现是(   )

A.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

B.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构建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

C.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使人民获得切实利益

D.代表先进社会制度,推动社会主义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毛泽东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和条件是(   )

    A.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需要总结“一五”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C.“波匈事件”的发生,使我国需要认真思考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D.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暴露了苏联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应该“以苏为鉴”

2.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关系问题的思想有(   )

A.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B.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

C.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   )

A.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B.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C.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

D.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4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5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的“四个现代化”目标是(   )

A.现代化的工业B.现代化的农业

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国防D.现代化的科学技术

660年代初,对我国农业生产责任制表示支持和赞成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   )

A.毛泽东B.刘少奇、邓小平

C.陈云、李富春D.邓子恢

7.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接受监督,这种监督主要来自(   )

A.人民群众的监督B.舆论监督

C.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D.共产党内部的监督

8.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是指(   )

A.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

B.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

C.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D.在分配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补充一定的其他分配形式

9.毛泽东比较系统地阐述“双百方针”的著作和讲话有(   )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D.《不要四面出击》

10.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中(   )

 A.苏联属于第一世界B.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C.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一世界D.亚洲(除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11.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主要有(   )

    A.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B.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

    C.“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

    D.中国永远不称霸

12.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是(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

B.开始寻找独立自主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探索中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和创造性的思考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财富

D.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起了指导作用

13.毛泽东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局限在于(   )

A.艰辛探索但总体上没有摆脱苏联模式

B.探索的一些正确成果没有在实践上坚持下去甚至出现了某些严重的背离

C.探索中另一种“左”的倾向逐步发展,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

D.最根本的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

14.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

A.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促进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B.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C.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指明了消除两极分化和消灭剥削的根本途径

15.根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共同富裕是(   )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B.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16.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B.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组成部分

C.是20世纪国内外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D.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17.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   )

A.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教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C.增强国家科技实力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D.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富强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D【解析】社会的主要任务是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认清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可以得出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

2D3A4A5A

6B【解析】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实际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从本国的情况出发,走自己的路”这样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C项明显不正确,AD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根本思想。

7C8D9B10C

11C【解析】这是毛泽东在19573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

12D【解析】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基本适应、部分不适应的特点,所以是非对抗性,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本身得到解决。

13B14B15B

16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毛泽东一些重要文章中的重要论断的掌握。1957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17A【解析】这是周恩来在1956年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的。

18B【解析】本题要求考生掌握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提出的时间、背景及领导人。这一方针是19565月的中央会议上,最初由周恩来、李富春等人提出,同年9月,中共八大上正式确立为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19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分子问题和党的科学文化政策。19561月中共中央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这是周恩来在会上所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提出的任务。

20C【解析】这个问题是刘少奇在1964年提出的。

21A【解析】“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陈云的经济思想。

22C【解析】当时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经济。

23D24C25A

26B【解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所以选B项。

27D【解析】一个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在改革中一再强调的两条“根本原则”,所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指这两条。

28C【解析】社会形态划分的标准是生产关系。“两个不同”是江泽民的权威提法。

29D【解析】经济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与人的全面发展更直接相关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人才培养”。

30B【解析】科教兴国战略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具体内容是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

31A【解析】四项都不错,但是先进生产力是最根本前提和基本条件,是BCD项的最终决定因素。

二、选择题Ⅱ

1ABD2ACD3BD4AB

5ABC【解析】最早提出“四个现代化”是ABC项,后来才以“科教现代化”取代交通运输现代化成为“四化”之一。

6BCD

7ACD【解析】当年邓小平的报告只提出ACD三项,所以B项不能选。

8ABC9AB10ABD11BCD12ABCD13ABCD14ABCD15ABCD

16ABCD【解析】除ABCD四项外,还有一个意义,即现实意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17ABCD【解析】科教兴国的科学内涵。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斯大林

2.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企图在社会主义建成不久就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始作俑者是()

A.列宁B.斯大林

C.毛泽东D.铁托

3.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中国人口多、底子薄

C.中国人均资源水平低的现实D.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4.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时,正在研读的主要著作是(   )

A.《联共(布)党史教程》B.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C.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5.在党的领导人中,较早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思想的领导人中,除了邓小平以外还有()

A.陈云B.李先念

C.叶剑英D.胡耀邦

6.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是(   )

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

    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

A.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D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1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党的领导

14.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是(   )

A1949年全国政协B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大

C1956年八大D1964年三届人大

15.我国现代化任务经历了由“两步走”到“三步走”战略的变化,提出“两步走”的是(   )

A.七届二中全会

B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

C1956年八大

D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

16.“文化大革命”十年使人们对中国的前途感到迷茫,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四个现代化”及其“两步走”战略的是(   )

A.毛泽东B.周恩来

C.邓小平D.陶铸

17.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发展阶段上,我国(   )

A.已经进入小康社会B.正处在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过程之中

C.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C.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19.在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   )

A.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B.由贫穷到富裕

C.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跨越D.由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20.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21.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共十七大的报告提出的新战略是(   )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坚持科教兴国,做到可持续发展

    C.坚持科教兴国,实现人才强国D.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经比较正确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这些思想观点主要有(   )

A1956年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已经进入,但“尚未完成”

B1956年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刚刚建立”,但还没有“完全建成”

C.我国社会主义需要在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后才算从根本上建成

D.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一个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有(   )

A.公有制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居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主体,当时经济总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是个体农业、手工业经济,初级阶段的公有制是社会经济主体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社会主义因素为主导居于领导地位,但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

C.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加以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解决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通过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我国最大的实际

B.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一是明确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一是规范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二者关系在于(   )

A.不了解社会性质或判断错误,就会离开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根本方向

B.不能正确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可能超越或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C.坚持而不离开社会主义是根本原则,是前提

D.正视而不超越发展阶段是保证,是防止急于求成或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认识基础

5.新时期30多年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使我国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有“两个没有变”,主要是指(   )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没有变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没有变

6.在发展阶段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证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   )

A.只讲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方向不讲发展程度与水平,会产生“左”的错误

B.只讲发展程度与发展水平,不讲性质与方向,又可能离开社会主义

C.只有坚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水平的统一认识和把握,才能自觉科学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全面把握社会性质、方向与发展程度的水平才能克服“左”和右的干扰

7.依据当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我们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了历史发展进程的曲折性和跨越性,所以(   )

A.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主要认识根源

B.以为革命成功后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的错误认识根源

C.认为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很长一段时间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唯物辩证法

D.认为中国必须“补资本主义这一课”的观点,是自由化观点

8.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里讲的“不够格”主要是指(   )

A.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B.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无法逾越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

C.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D.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别

9.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   )

A.社会制度性质B.社会主义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程度和阶段D.社会发展模式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意义是(   )

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B.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C.是防止和反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武器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保证

11.党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包括(   )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基本方针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因为(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新时期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B.是兴国之要以及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C.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

D.如果经济建设为中心发生动摇,党的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1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统一,因为(   )

A.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要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B.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C.离开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

D.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14.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作用是(   )

A.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

B.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C.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5.江泽民十六大政治报告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目标是(   )

A2000年到2010GDP翻一番

B2010年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GDP翻一番

C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D.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621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主要是指(   )

A.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B.科教更加进步

C.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D.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C【解析】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社会主义。这里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

2B【解析】斯大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不久,没有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就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消极影响。

3A【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4B【解析】毛泽东是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上述观点的。

5C【解析】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讲话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还不成熟、不完善。

6A【解析】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处于初级阶段。

7D【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8B【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9A10B

11D【解析】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C【解析】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13D【解析】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14B【解析】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列入八大党章。

15D【解析】周恩来当时在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6B【解析】1975年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现代化的目标,引起巨大反响。

17D【解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阶段,主要是经济和人民生活指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具有社会发展阶段的整体意义。

18C【解析】“小康”是20世纪末所要达到的人民生活指标,D项讲的是发展方针,C项正确。

19A【解析】A项是十六大报告的正式提法,B项是不确切提法;CD项属于经济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主要表现,与“人民生活”主题有一定区别。

20A21A

二、选择题Ⅱ

1ABCD【解析】ABC项是毛泽东在1956年后提出的,D项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

2ABCD【解析】考查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区别与联系。

3ABCD【解析】考查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性。

4ABCD【解析】也就是说,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与发展程度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深刻理解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5AB【解析】AB项是十七大权威表述。

6ABCD【解析】讲的是社会性质和发展程度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

7ABC【解析】D项可以包含在A项之中,所以只选ABC项。

8ABC【解析】A项讲的是与“理论”相比较不够格,BC项是实践的不够格,邓小平并不认为苏联模式是什么“衡量标准”,所以只选ABC项。

9ABC【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社会发展模式的意义,但本身没有揭示社会发展模式的内容,D项错误。

10ABCD

11ABCD【解析】党的基本路线可以具体分为四个方面,核心和主体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2ABCD【解析】邓小平强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13ABCD【解析】一方面要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使四项基本原则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获得新的内容、新的生机活力;一方面又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社会主义正确方向。

14ABC【解析】ABC项是权威提法,D项体现的是解放思想的作用,所以不选。

15ABCD【解析】ABC三项是新三步走的内容,D项是头20年目标的概括提法,也可以选。

16ABCD【解析】十六大的标准表述。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三大D.十四大

2.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   )

A.改革B.开放C.现代化D.改革开放

3.改革的性质是(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4.新时期改革开放最根本的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

B.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确保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实现中国和平崛起

5.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   )

A.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B.乡镇企业的诞生

C.城市企业承包制D.设立经济特区

6.“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   )

A.人民生活标准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D.实践标准

7.“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

  A.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

  B.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C.判断一切改革政策的标准

  D.判断经济成就的标准

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主要结合点是(   )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物质基础

C.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又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D.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

9.毛泽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

A.有开放思想,但是条件不具备B.条件具备,没有开放思想

C.条件不具备,也没有开放思想D.条件也具备,也有开放思想

10.对外开放的开端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建设上海宝钢

C.吸收外资D.设立深圳特区

11.邓小平正式使用“对外开放”的概念是(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79年理论务虚会

C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D1982年十二大

12.邓小平首次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

A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

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

D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

13.新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B.“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结合

1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

    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5.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   )

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 B.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C.加入金砖四国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   )

A.请进来B.走出去

C.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D.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17.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   )

A.技术安全B.贸易安全

C.金融安全D.投资安全

18.“走出去”战略的直接含义是(   )

A.到境外去旅游B.到境外去投资办厂

C.到境外去学习D.到境外去贸易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改革的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

B.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2.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是指改革(   )

A.与第一次革命不同,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根本性变革

C.不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必然涉及和引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并将引起相应的思想观念变革

D.改革与过去革命的目标一样,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近代中国三次伟大革命之一,近代中国的三次伟大革命是(   )

A.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

B.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

C.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

D.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开拓了民主思想进步的道路

4.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主要有(   )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

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从僵化教条到解放思想

5.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丰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直接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

A.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即使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一旦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B.解放生产力并非只是与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相联系,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和挑战

C.在明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具有内在统一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而且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动力,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6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   )

A.废除人民公社

B.改革人民公社

C.发展乡镇企业

D.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7.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一再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内容有(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D.是否有利于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

A.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B.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C.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D.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9.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都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其中(   )

A.改革是革命B.改革是动力

C.发展是目的D.稳定是前提

10.我们党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原则是(   )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协调、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

11.之所以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因为(   )

A.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动力的主体

B.人民群众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基础

C.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共同目的

D.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稳定的关键

12.邓小平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他指出(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出发点和立足点

B.对外开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更好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条件;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对外开放要为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服务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增强了,就可以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

13.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样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

A.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利用外资,又不能盲目无计划无选择地引进

B.既抓开放搞活,又抓廉政建设,打击经济犯罪

C.既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资金,又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警惕与防止和平演变

D.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又要注意肃清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影响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A【解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D【解析】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3B【解析】AD项讲的是改革的深刻影响,B项讲的是性质,C项包含在B项中,是B项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所谓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制度,也就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所以本题只选B项。

4A【解析】ABC项涉及十七大报告概括改革开放的三大目的,其中A项是最根本的目的,因为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人民生活共同富裕是根本目的,民族伟大振兴是重要目的。

5A【解析】新时期改革启动的标志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6C【解析】最根本的目的可以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根本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生产力的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和前提。

7B

8A【解析】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和谐的深刻基础。

9A【解析】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不是孤立的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足点。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要求我们坚决抵制、批判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朽制度和思想作风,但又强调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合乎科学的东西。但由于帝国主义对我们实行敌视、封锁和禁运的政策,以及后来由于“左”的错误,毛泽东许多开放的思想没有能付诸实施。

10A【解析】对外开放的起点是设立经济特区。

11C【解析】1980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概念。

12A【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邓小平有关重要著作的了解情况。考生要注意掌握邓小平有关代表性著作或代表性观点的出处。

13C【解析】ABD项是某一项政策方针,C项是对新格局的概括。

14D

15D【解析】200112月正式加入WTO,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里程碑事件。

16C【解析】C项的新战略包含AB项两方面的内容,也包含D项内容,所以选C项。

17C18B

二、选择题Ⅱ

1ABC【解析】这是十七大权威表述。

2ABCD

3ABC【解析】ABC项是近现代中国三大伟人,三次伟大革命。

4ABC【解析】讲的是三大历史性转变,而僵化教条不可能一次性转变完成,解放思想也需要不断进行,所以D项不选。

5ABCD【解析】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理论,而不是按“以阶级斗争为纲”,达到了三位一体地科学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内在统一。

6AD【解析】A项正确,B项就不能选;发展乡镇企业邓小平称之为“意外收获”,是农村改革、开放、搞活的结果,但严格讲不属于农村第一次改革的内容,但可以看作农村改革的第二步。

7ABD【解析】“三个有利于”根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C项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所以不选。

8ABCD【解析】基本揭示了“三个有利于”的科学内涵。

9BCD【解析】在“三者关系”中改革、发展、稳定的地位和作用,即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10ABC【解析】D项是A项的具体内容,所以只选ABC项。

11ABC【解析】D项包含在B项之中,所以只选ABC项。

12ABCD13ABCD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党的领导人是(   )

A.陈云B.邓小平

C.刘少奇D.毛泽东

2.邓小平最早提出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专利品的思想是在(   )

A1978B1979

C1982D1992

3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是(   )

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B.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4.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概念的领导人是(   )

A.邓小平B.陈云

C.江泽民D.胡锦涛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   )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7.如果国家拿出1亿元进行投资,组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制的资本总额是1亿元。如果组建股份公司,国家拿出1亿元投资,掌握40%的股份,就可以控股,这时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就扩大到(   )

A15亿元B2亿元

C25亿元D3亿元

8.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主要依靠(   )

A.行政力量的支持B.产业结构调整

C.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D.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10.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指的是(   )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11.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决定于(   )

    A.企业法人代表   B.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控股权掌握在哪一种经济成分的手上

12.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1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是(   )

  A.公有制    B.非公有制

  C.公平准入    D.现代产权制度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5.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收入

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1620065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建设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着眼点是(   )

A.调整过高收入B.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C.扩大中等收入阶层D.取缔非法收入

17.十七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指导方针是(   )

A.效率优先,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C.效率与公平并重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8.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   )

    A.加强原始创新    B.加强自主创新

    C.加强集成创新    D.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

19.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   )

A.人才B.技术

C.对外开放D.体制创新

20.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是(   )

A.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B.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关系

C.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D.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21.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生活宽裕是()

A.根本目的B.主要手段

C.根本方法D.前提条件

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

A.完善市场体制B.健全基础设施

C.形成保障体系D.培养新农民

23.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是()

A.健全农村市场体系B.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4.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是()

A.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B.改善农民生活

C.扩大农民消费D.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5.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B.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服务体系

C.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D.增加农民收入

26.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指标是()

A.2000年翻一番B.2008年翻一番

C.2007年翻一番D.2010年翻一番 

2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B.发展绿色经济

C.强调国民幸福指标D.发展知识经济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前后,我国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在于(   )

A.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面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

B.当时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

C.当时人们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与特征

D.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显示了巨大成功,缺陷和局限性还有待人民所认识

2.陈云在党的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就是要求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   )

A.一部分个体经营 B.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

C.一部分报酬自主分配D.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是()

A.198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B.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D.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

4.“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是(   )

A.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B.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D.调节宏观和微观经济矛盾的要求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它的主要特征有(   )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宏观调控的存在D.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在于(   )

A.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取舍不同所有制形式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巨大优越性

8.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   )

A.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10.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是(   )

A.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

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优势

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1.所有制实现形式(   )

A.是所有制关系得以实现的具体形式

B.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C.直接影响到这种所有制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D.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12.股份合作制经济(   )

A.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B.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C.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D.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

13.近年来城乡大量出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它的特征主要有(   )

    A.是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B.是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有效形式

    C.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

    D.共同分配劳动成果,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

14.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B.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C.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D.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公有制经济

15.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中非按劳分配收入主要有(   )

A.集体企业工资收入B.国有企业福利收入

C.个体劳动所得D.资产收益

16.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有(   )

A.股份公司股票持有者的股息收入B.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投资分红收入

C.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D.房产出租者取得的租金收入

17.现阶段我国存在着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主要是因为(   )

A.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结果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结果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D.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的结果

18.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   )

A.社会保险、社会救济B.社会福利

C.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D.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19.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   )

A.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是(   )

A.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

B.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C.统筹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

D.统筹公平与效率、政府作用与市场效率

2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仅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   )

A.强调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

B.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协调

C.强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进一步突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D.强调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

22.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在于(   )

A.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增长方式转变都离不开自主创新

B.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进入新世纪,自主创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C.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

D.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2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   )

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

24.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是指(   )

A.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

B.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C.形成强大的国家科技竞争优势

D.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措施有(   )

A.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重点是建设国家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各种科技创新主体有效互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B.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与其他社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

C.继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科技人才,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D.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创新行为,提高创新回报;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导人才,造就各种创新人才

2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正确处理的重要关系有(   )

A.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现代化服务

B.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引进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自主创新为主,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C.基础研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后劲

D.国家创新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国家为主导,企业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

27.国家创新体系是(   )

A.政府为主导B.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C.各类创新主体紧密结合,有效互动D.企业为主体

28.我们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该是(   )

A.企业为主体B.市场为导向

C.产学研相结合D.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9.经济增长方式彻底转变应该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有(   )

A.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B.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C.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开发利用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D.人口与资源的关系

30.中共十七大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具体是指(   )

A.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1.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是(   )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2.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格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   )

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以农业为基础D.服务业全面发展

33.根据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措施是(   )

A.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内容

C.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D.努力加强第一产业和基础产业,尤其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4.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必须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有(   )

A.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从投资拉动转到消费拉动的轨道上来

B.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关系,在立足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扩大国外消费需求

C.分配与消费的关系,把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实现良性发展

D.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消费制约和促进生产,生产与消费相协调

3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要求是(   )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B.乡风文明

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

36.新世纪新阶段的“三农”问题之所以依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之所以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依据在于()

A.农业基础仍然落后,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B.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C.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D.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部挑战在农村

37.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   )

A.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中心环节,发展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

B.生活宽裕是目的,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也是农村工作的基本尺度或衡量标准

C.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新农民,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对农民群众基层民主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38.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是(   )

A.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C.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D.农村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小康阶段

39.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新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是(   )

A.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B.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C.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

D.国家和政府大力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彻底改变农村生活条件、生产条件

40.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方针、新要求,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具体应该做到(   )

A.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B.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C.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

D.着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4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是(   )

A.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B.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C.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D.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发展

4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共享性原则

43.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

A.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方式进行生产

B.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

C.以最低的消费进行生活

D.以最高的效率进行生产

44.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要求是(   )

A.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B.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

C.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关键,通过人才开发实现经济发展

45.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是指(   )

A.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B.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C.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提倡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D.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46.发展循环经济具体要求是(   )

A.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

B.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

C.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实现

D.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D【解析】当时毛泽东针对“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千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2B【解析】1979年邓小平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3B【解析】A项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的,CD项是十三大的观点,所以选B项。

4C【解析】根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1992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和十四大的充分肯定,所以选C项。

5A

6C【解析】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7C【解析】40%的股份可以控股,1÷40%=25,即1亿国有资本可支配25亿社会资产。所以选C项。

8C【解析】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9D【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靠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政府的作用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经济社会环境。所以选D项。

10C【解析】B项是指所有制关系的内容。D项讲的是所有权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所以选C项。

11D【解析】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决定于控股权。

12B13D

14B【解析】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他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生产要素分配。A项的概括不全面,也不能突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5B【解析】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如果个体劳动者劳务或经营项目失误,即使投入劳动,也可能一无所得。只有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的劳动与报酬之间才具有必然的内在对应关系,所以B项正确。

16B17B18B

19A【解析】200665日,胡锦涛在《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

20A【解析】现在世界上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共同发展,我国既要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又要面临信息化的挑战。所以在当前国际环境中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21.A【解析】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22.D【解析】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23.B【解析】这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权威提法。

24.D【解析】这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权威提法。

25D【解析】党的一切工作出发点是人民利益,农村工作则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利益集中体现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26B

27A【解析】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反复利用”、“减耗减污”,所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BD项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国民幸福指标又不只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以实现的,所以只选A项。

二、选择题Ⅱ

1ABCD【解析】这是我国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客观原因。

2ABD【解析】“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工商业经营方面、生产计划方面、市场结构方面的内容,不包括分配方面,所以只选ABD项。

3ABCD4BC

5ABC【解析】D项包含在C项之中,只选ABC三项。

6ABCD【解析】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必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身特征。ABCD四项即这些特征的概括。

7ABCD【解析】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依据的是我国的国情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A、B、C、D四个选项都是正确表述,故全选。

8ABC【解析】十六大报告的权威表述。

9ABCD

10BD【解析】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但不同地位不同行业可以有所不同,也不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优势,因为二者是公有经济主体,但不等于公有经济,公有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成分;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所以只选BD两项。

11ABCD【解析】所有制实现形式能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挥程度,但不能决定所有制性质,即同一形式可以为不同所有制所运用,同一所有制也可采取不同实现形式。

12AD【解析】股份合作制经济不能简单说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还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或集体控股的,可以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控制范围。

13ABCD

14ABC15BCD【解析】集体企业工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形式,所以A项不可选。

16ABD【解析】C项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形式。

17ABCD【解析】收入差距扩大,存在着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情决定的。

18ABCD【解析】考查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19ABCD【解析】这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框架。

20ABCD【解析】要求从“五个统筹”方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1ABCD【解析】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对“好”字要求不断提高,内容不断充实,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22ABCD【解析】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3ABCD【解析】这是科技发展的十六字方针。

24ABC【解析】考查“创新型国家”的概念。

25ABCD【解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26ABC【解析】应该正确处理ABC三项关系,ABC三项关系是主要关系。

27ABC【解析】D项包括在C项之中,所以不选。

28ABC【解析】技术创新体系不包括D项内容,D项是整个科技发展的基本要求。

29ABC【解析】D项被包含在C项之中,所以不选。

30ABCD【解析】这是十七大的权威提法。

31ABCD【解析】这是党的政府文件中的权威表述。

32ABD【解析】这也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结构的标准提法。

33ABC【解析】ABC项是党和政府文件的权威表述。

34ABC【解析】生产与消费之间,生产是主题,即消费如何刺激生产,生产如何接受消费制约,才能良性增长,才不会出现生产过剩;ABC项均是以消费需求本身为主题的,所以不选D项。

35ABCD【解析】这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权威提法。

36ABC【解析】城乡都存在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所以D项不选。

37ABCD【解析】这是对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具体阐述。

38ABC

39AB【解析】CD项是A项的具体内容、具体政策措施,所以只选AB项。

40ABCD【解析】党中央权威表述,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改革措施的权威提法,所以ABCD项全选。

41ABCD【解析】这是权威提法。

42ABC【解析】可持续观念的基础是地球的整体性、有限性与相互依存性,但并不强调“共享”,“共享”是分配领域的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所讲的公平性原则是强调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生存与发展。所以D项不选。

43AB【解析】经济高效率、生产高效率不一定必然是能源资源的高效率利用,传统发展观的“效率”就是高消耗、低产出为特征的,节约也不能以贫困为代价,所以只选AB项。

44ABC【解析】“节约”涉及的是资源能源,不包括人才资源,所以不选D项。

45ABCD【解析】这是权威表述。

46ABCD【解析】这是规范表述。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   )

A.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C.民主和法制的紧密联系D.民主和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联系

2200210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方针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如何组织政权B.如何行使统治权

C.哪个阶级居统治地位D.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

A.普选制B.民主集中制

C.议行合一D.分权制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高原则是(   )

A.共产党领导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

C.民主自由原则D.法制原则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根本上体现的是()

A.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B.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

C.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D.制度更具有根本意义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当家作主

C.怎样实行民主D.民主是什么

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中,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党的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9.毛泽东最早明确提到多党合作问题的著作是()

A.《论联合政府》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0.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是()

A.四项基本原则B.民主革命时期的共同经历

C.统一战线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我国具体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质是()

A.权力机关B.行政机关

C.咨询机关D.社会主义民主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是()

A.以聚居区为基础B.建立自治地方

C.设立自治机关D.行使自治权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是()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基层民主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民族区域自治

14.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形式是(   )

A.村民海选B.村民自治

C.村民委员会D.村民小组

15.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最大特点是()

A.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B.直选基层组织领导人

C.与基层党组织相分离D.与基层党组织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6.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的核心是(   )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7.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

A.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D.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18.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的关键是(   )

A.执法必严B.有法可依

C.违法必究D.有法必依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C.行使自治权利

D.民族平等

20.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说明(   )

A.人好坏不重要

B.个人没有责任

C.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D.制度决定人的好坏

21.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

A.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B.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

C.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2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的方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郑重载入宪法的是()

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B1978年全国人大

C2004年全国人大D1982年全国人大

23.在自由、民主、人权的现代政治价值观中核心是(   )

A.民主B.自由C.人权D.法制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人民当家作主是()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和核心要求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

C.是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根本目的

D.依法治国的主题和中心内容

3.依法治国的实质是()

A.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行B.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C.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务D.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   )

A.是以工人阶级(由共产党领导的)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B.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C.取得全国政权后,担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D.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5.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体现在(   )

A.从阶级结构看,人民范围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B.从政党关系看,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C.从政权组织形式看,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从概念表述看,人民民主与人民专政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提法更全面

6.除中国共产党外,中国大陆目前还存在的民主党派有()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B.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

C.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D.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

8.在我国政党制度下,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的主要内容有()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C.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9.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最突出的特征是()

A.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B.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C.共产党决策、多党派咨询D.共产党决策、多党派协商

1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D.政策咨询

11.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

A.科学发展B.和谐社会

C.团结D.民主

12.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多种因素的内在统一,其中主要是指(   )

A.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B.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

C.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D.民族因素与宗教因素

1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依据和优越性有()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与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中国在历史上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统一始终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

B.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共同革命经历,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D.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团结、统一、富强与繁荣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深刻现实依据

14.根据我国宪法、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主要有()

A.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B.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C.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D.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15.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有(   )

    A.村民委员会    B.居民委员会

    C.职工代表大会    D.职工股东大会

16.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

A.有法可依是前提B.有法必依是核心

C.执法必严是关键D.违法必究是保障

17.对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强调三条,它们是指()

A.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C.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D.看是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8.资产阶级自由的虚伪性主要表现为()

A.在一般词句中标榜自由,在附带条件中废除自由

B.正面规定中标榜自由,限制规定中否定自由

C.地位巩固时标榜自由,形势不利时取消自由

D.把资本和金钱的自由,论证为全人类的普遍自由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D【解析】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阶级统治,是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制度化”命题揭示的才是民主与法制的内在联系,所以ABC三项都不合题意。

2D【解析】这是十六大的权威提法。

3C【解析】A项讲的是政体,B项讲的是统治方式,D项讲的只是社会主义民主,所以选C项。

4B【解析】议行合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关关系原则,即不主张三权分立,而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议行合一原则,最高立法机关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立法和监督机关,而且是一个拥有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管理机关所行使的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都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赋予,由它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而不能平行和超越于它。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的组织原则。

5B【解析】人民主权原则是人大制度最高原则,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共产党领导是人大制度的重要原则,不是最高原则,因为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所以选B项。

6C【解析】自由、民主是政治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一般的普世价值问题,所以B项不选;参考上题应该选C项。

7A【解析】A项是CD项的根本回答,是B项的实质,所以选A项。

8B【解析】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是由全国人大产生,并且对全国人大负责,所以选B项。

9B【解析】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

10A【解析】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所以选A项。

11D【解析】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民主具体体现,实质是社会主义民主。

12C【解析】关键是设立自治机关,使民族区域自治得到落实。

13B【解析】十七大在部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时,引人注目地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14B【解析】AC项是村民自治的具体内容,村民小组是村民委员会领导下的基本单位,所以只选B项。

15A【解析】B项是A项的题中之义,CD项不符合基层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所以选A项。

16B【解析】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总方针中,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证。

17B【解析】本题是对法律建设的考查,选项B是标准表达。

18A【解析】执法必严就是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一要求司法独立不受非法干预,二要求司法监督防止司法机关滥用权力。

19A

20C【解析】邓小平讲的这些话是和法制建设联系在一起的,做事情必须有制度的保证。

21A【解析】BCD三项虽然也和法制有关,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些相关的内容,但它们都不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任何法律都是阶级意志的体现,答案只能是A项。

22C【解析】2004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郑重载入宪法。

23A【解析】因为民主是国家制度,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人民才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二、选择题Ⅱ

1ABCD

2ABCD【解析】党的领导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依据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所以ABCD全选。

3ABCD【解析】依法治国的概念具体分解为四个选项ABCD

4ABCD【解析】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都以马克思主义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这一点也很重要。

5ABCD【解析】所谓“中国特色”,就是与其他无产阶级专政相比,中国特有的东西,ABCD四项都是中国特有的。

6ABCD【解析】具体讲就是八大民主党派。

7ABCD【解析】这是权威表述。

8ABCD【解析】这是规范表述。

9AB【解析】AB项是权威提法,而且包括了CD项的内容,因为执政就是决策,参政就是协商、咨询。

10ABC【解析】人民政协有三大职能,D项是降低了人民政协的作用,而且包括在参政议政范围之内,所以只选ABC项。

11CD【解析】这是党和国家的权威提法。

12ABC13ABCD

14ABCD【解析】这是规范表述。

15ABCD

16ABCD【解析】这是规范表述。

17ABC【解析】邓小平讲的不包括D项,所以选ABC项。

18ABCD【解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只能说具有形式上的自由权利,实际上真正通行的是财富的自由。谁占有金钱、财富,谁就拥有自由;愈有钱愈有自由,没有钱寸步难行,乞丐根本无法与亿万富翁奢谈自由。这是资产阶级自由虚伪性的根本原因。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

A.为什么人的问题B.代表谁的利益的问题

C.对生产力发展起什么作用的问题D.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D.马克思主义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A.共产主义的理想B.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以人为本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A.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B.公平与正义

C.自由、民主、人权

D.社会主义荣辱观

6.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指(   )

A.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

B.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

C.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

D.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7.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D.人本主义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党的十七大强调了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主要是指()

A.文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B.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C.文化构成社会的人文环境

D.文化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生产力

2.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   )

A.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要用“三个代表”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

C.要把“三个代表”贯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D.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3.胡锦涛提出文化建设要坚持“三贴近”的方针是指(   )

     A.贴近时代    B.贴近群众

     C.贴近生活         D.贴近实际

4.建设和谐文化主要包括(   )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

D.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5.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有(   )

A.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多样化发展、思想多样性的关系

B.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关系

C.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D.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

6.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多样性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的关系,就是要(   )

A.尊重多样性

B.承认差异性

C.思想多样性要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D.核心价值体系尽可能以广泛共识为基础

7.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在于(   )

A.每个国家、民族、文明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B.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C.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向心力、凝聚力、精神动力

D.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价值导向和思想保证

8.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措施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9.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指(   )

A.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

B.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

C.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

D.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10.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指(   )

A.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

B.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

C.在全社会形成爱劳动的良好风气

D.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

11.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指(   )

A.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C.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

D.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

12.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指(   )

A.在各行各业包括新兴行业中培养爱劳动的思想

B.使爱劳动的思想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

C.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D.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3.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指(   )

A.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C.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

D.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14.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指(   )

A.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

B.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

C.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

D.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15.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指(   )

A.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B.要认识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

C.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D.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1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立相应的践行机制,主要包括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   )

A.教育机制B.修养机制

C.示范机制D.评价机制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D【解析】世界观对文化建设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指导决定着文化为什么人服务。所以选D项,D项包括AB项,且比C项更具根本性。

2D【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3C【解析】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突出了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4C【解析】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5D【解析】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美丑善恶,才能有一个基本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导。所以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

6D

7B【解析】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道德相对立。

8D【解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所以选D项。

二、选择题Ⅱ

1ABCD【解析】这是十七大的权威表述。

2ABCD【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是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统领作用。

3ABC

4ABCD

5ABC【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没有“个人主义”的位置,承认个人价值但不认同个人主义,个人价值是一般价值,但不等于“核心价值体系”的范畴,所以D项不选。

6ABCD

7ABCD

8ABCD

9AB

10AB

11AB

12AB

13BD

14ABC

15BCD

16ABCD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   )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B.自由人联合体

C.重建个人所有制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2.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着眼点是(   )

A.解决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解决新世纪、新阶段的不和谐问题

D.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

3.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社会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和谐社会

D.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须与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4.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是()

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

C.和平正义D.改善民生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目标或核心价值是(   )

A.民主法治B.自由民主

C.公平正义D.社会稳定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   )

A.安定有序B.社会安定

C.发展有序D.秩序良好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以人为本    B.共同富裕

C.民主法治    D.公平正义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

  A.科学发展    B.诚心友爱

C.充满活力    D.民主法治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

  A.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B.社会安定

  C.民主法治    D.改革开放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经济发展    D.社会稳定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

    A.经济发展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共同富裕    D.增强社会活力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   )

    A.党的领导    B.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C.各族人民    D.各阶层民众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2002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的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自由幸福、互助合作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民主法治就是(   )

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B.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D.政治参与得到进一步扩大

3.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   )

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4.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成果得到肯定D.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   )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

C.生命健康D.生态良好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社会范畴,两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即()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B.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现实任务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D.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

8.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A.本质属性B.基本特征

C.基本要求D.根本目的

9.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强调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   )

A.共同建设的和谐社会B.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C.共同设计的和谐社会D.共同追求的和谐社会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主要是指(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B.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C.在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D.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11.党的十七大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提出六大民生问题,并且依据六大民生问题把和谐社会建设的相关目标和任务概括为()

A.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B.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D.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12.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

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B.病有所医

C.老有所养D.住有所居

13.我国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是()

A.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

B.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C.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

D.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有()

A.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B.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D.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房制度

1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总的原则和要求是()

A.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B.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C.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D.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16.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要形成相应的社会管理局面,即(   )

A.党委领导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D.公众参与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表述,无疑是指高级的和谐社会。

2B

3D【解析】这是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权威提法,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道路、领导核心、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全体人民共享”。

4B【解析】主题是以人为本。

5C【解析】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6A【解析】和谐社会,首先要安定;但只有安定还达不到和谐的层次;安定和有序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和谐。

7A8A9D10A11B12B

二、选择题Ⅱ

1ABD【解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ABC【解析】这是胡锦涛2005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内容。

3ABD【解析】这是胡锦涛2005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内容。

4ABCD【解析】这是胡锦涛2005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内容。

5ABCD【解析】这是胡锦涛2005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内容。

6ABD【解析】这是胡锦涛2005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内容。

7ABC【解析】D项涉及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所以只选涉及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相互关系的ABC项。

8ABC【解析】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尤其是“本质属性”的新判断,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BC项是由A项引申而来,但和谐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D项不选。

9AB【解析】AB两项是文件的标准提法。

10ABCD【解析】这是胡锦涛2005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内容。

11ABCD【解析】这是十七大的权威表述。

12ABCD【解析】这是十七大的权威表述。

13ABCD14ABCD15ABCD16ABCD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口号的时间是()

A1949B1950

C1954D1956

21955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60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的思想、政策方针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接受大陆中央政府领导、管辖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

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

C19821月邓小平谈话

D1982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   )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D.西藏问题

5.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   )

A.外交问题B.国际政治问题

C.内政问题D.中美关系问题

6.“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   )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祖国统一D.和平统一

7.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1960年周恩来的归纳总结,为了达到“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的目标,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有()

A.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

B.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D.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2.“一国两制”构想(   )

A.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

B.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19977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在香港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   )

A.立法权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独立的外交权D.行政管理权和财政独立

4.中国政府提出,我们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

A.在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可能性

B.能否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

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

D.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势力搞“台湾独立”的阴谋

5.“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   )

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模式

6200812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对台关系的意见,内容是(   )

A.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B.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D.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A【解析】1949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是我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人民解放军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致使台湾计划被迫搁置。19547月,党和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同年93日炮击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

2C【解析】当时的“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3A【解析】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党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4C【解析】“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却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5C【解析】由于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使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解决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问题,不得不涉及外交、国际政治特别是中美关系问题。但是,从根本上讲,台湾问题是由国共内战引起的内政问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和不承认台湾“独立”,是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主流共识。

6C【解析】“一国两制”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两种制度长期不变是第二位的问题。

7A【解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前提,任何解决方案都不能与此相背离。

二、选择题Ⅱ

1ABCD【解析】四个选项均是权威提法。

2ABCD【解析】这是对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内容的一种表述,具有综合性。

3ABD

4ABCD【解析】本题基本阐述了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本意与依据。

5ABCD【解析】“一国两制”的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来是用来解决国际问题的,现在把它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这是一个创造,坚持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为解决世界性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应该全选。

6ABCD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在(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   )

A.和平B.发展

C.民族独立D.经济联盟

3 首先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一系列主张的我国领导人是(   )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4.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   )

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D.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5.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   )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B.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C.不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别人打自己的牌

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7.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对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所作的最大的调整是实行()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

C.完全的不结盟政策D.反美统一战线

8.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   )

A.和平与发展B.和平、稳定、公正、合理

C.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

A.反对侵略扩张,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权利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决不干涉别国内政D.平等互利

10.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毛泽东B.周恩来

C.刘少奇D.邓小平

1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建立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   )

A.互利、互信、团结、合作的新安全观

B.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的新安全观

C.互利、合作、繁荣、发展的新安全观

D.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所说的第二世界国家有(   )

    A.日本    B.英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D.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在于(   )

A.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B.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C.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D.是基于和谐世界理论的必然选择

4.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的基本含义是(   )

A.对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

B.不屈从于任何外来的压力

C.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D.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5.中国政府提出和谐世界应该是(   )

A.民主的世界,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

B.和睦的世界,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

C.公正的世界,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

D.包容的世界,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

6.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国坚持的外交工作布局是(   )

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多边是舞台

7.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C【解析】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2B【解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发展问题是核心,所以选B项。

3B

4B【解析】这道题重在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过程,应该选B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但在当前适用于我国处理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5B【解析】中国外交政策有很多目标,但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与发展。

6B【解析】20036月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指出:“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国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

7C【解析】是完全的不结盟政策,有时又叫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即不与任何大国、大国集团结盟,也不与大国搞军事战略关系。

8D【解析】A项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项是我国努力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而不是这个新秩序的基础,C项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9A【解析】2003年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0周年大会上,温家宝总理的说法。

10B【解析】这是考查考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过程的掌握,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的代表团谈话中首次提出。

11D【解析】20036月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指出:“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二、选择题Ⅱ

1ABC【解析】1974年,毛泽东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2ABCD3ABC

4ABCD【解析】20036月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于一切国际事务,我们都要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容许任何国家、任何势力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但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考生如果认真学习《学习纲要》,就不难回答本题。

5ABCD6ABCD7ABCD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依靠力量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关键在于(   )

    A.维护全体职工的经济利益

    B.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C.稳定全体职工的工作岗位

    D.大力提高全体职工的文化水平

2.我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   )

A.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他们主要是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C.他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方面都负有重要责任

D.没有知识分子参加,取得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3.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资产阶级D.不劳而获的寄生者

4.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   )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互助,维护祖国统一

C.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各自独立

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阶级矛盾问题

B.阶级斗争问题

C.民族冲突问题

D.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

6.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   )

A.坚持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B.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C.爱国主义D.共同的文化传统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    D.加强民族团结

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   )

A.大陆范围内联盟是主体

B.大陆范围外联盟是主体

C.大陆范围内联盟和大陆范围外联盟都是主体

D.大陆范围外联盟是大陆范围内联盟的基础

9.在“四个尊重”的方针里,核心是()

A.尊重知识B.尊重人才C.尊重劳动D.尊重创新

10.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B.民族互助

  C.民族融合    D.民族交流

1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征是(   )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各民族之间消除差别

    C.民族地区稳定    D.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2 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   )

    A.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D.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C.打得赢、不变质    D.加强战备、服务经济建设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新时期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主要有()

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C.岗位流动加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削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D.工人阶级是国家主人翁,又是私营企业的雇佣劳动者

2.新时期以来,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有()

A.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B.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各类非公经济企业中就业的职工已经达到职工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

D80后新工人开始成为骨干力量

3.我国知识分子是(   )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C.文化、教育、科技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D.科技兴国的主力军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主要包括(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

  D.私营企业主

5.新时期的一个重大政策是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体是指()

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D.尊重创造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B

2B【解析】A项是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一般定位,B项讲的是知识分子地位作用的特殊性,“不可替代”讲的正是知识分子的特殊性。

3B【解析】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2003年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B【解析】D项是错误的判断,首先排除。A项是团结互助的前提和基础,C项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

5D【解析】在旧社会,民族问题往往是和阶级矛盾混合在一起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只能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而不是民族冲突问题,各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6C【解析】爱国主义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最广泛的基础,既为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劳动者所坚持,也为拥护祖国统一但不赞成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接受,C项正确。

7A

8A【解析】大陆范围内的联盟是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主体。

9C10A11D12D

二、选择题Ⅱ

1ABC【解析】工人阶级在三资企业是雇佣劳动者,但政治上仍然是国家的主人。所以D项不选。

2ABC【解析】政治分析一般不涉及中国职工的代际结构,代沟理论在我国存在很大分歧,所以D项不选。

3ABCD【解析】四个选项从不同侧面表述了知识分子的基本性质与独特作用,可作为有关论述题的答案要点。

4ABCD

5ABCD【解析】权威提法“四个尊重”,是十六大提出的,核心是尊重劳动。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领导核心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主要看(   )

  A.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B.它由什么人领导

   C.它的党员出身于哪个阶级

  D.它的党员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首先是由(   )

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B.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C.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决定的D.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决定的

3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   )

    A.党的根本任务的体现    B.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C.党的基本路线的体现    D.党的奋斗目标的体现

5.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   )

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B.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密切联系群众

7.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

    A.放松思想工作    B.脱离群众

    C.党政不分    D.组织涣散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中国共产党性质是指(   )

A.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   )

    A.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B.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C.由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D.人民的拥护和选择的结果

3.党中央强调指出,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在(   )

A.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C.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D.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4.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坚持的方针是(   )

A.标本兼治B.综合治理

C.惩防并举D.注重预防

5.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是(   )

A.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C.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在于()

A.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改革、调整浪潮,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与时俱进地把握了时代要求和世界大势

B.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要更好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在时代前列领导改革开放,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C.也是适应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变化,切实解决党自身建设新矛盾新问题的必然要求;党领导改革开放30年,治国理政、自身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必然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得到加强

D.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构想的必然要求

7.十七大提出党的建设主线是()

A.先进性建设B.执政能力建设

C.作风建设D.思想建设

8.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是()

A.党要管党B.从严治党

C.为民、务实、清廉D.学习、创新

9.按照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总要求,党的建设的重点是()

A.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B.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C.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D.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10.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A.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B.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C.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D.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1.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A.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C.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D.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12.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

A.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B.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C.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1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主要经验是(   )

  A.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

   B.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D.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

1A

2A【解析】ABCD四项都对党的领导地位有决定作用,但最根本的,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

3C4B

5C【解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6.D7B

二、选择题Ⅱ

1ABCD2ABD3ABC4ABCD5ABC

6ABC【解析】ABC项实际是客观依据,D项是理论依据。本题强调重要性、必要性,必要性即客观依据,所以D项不选。

7AB【解析】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8.ABC9.ABCD10.ABCD11.ABCD12.ABCD13.ABCD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考研小宝宝的角落 - 西祠胡同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选择题 - 考研小宝宝的角落 - 西祠胡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网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最新修改的几点说明 + 2010年考研政治毛特课程六大知识框架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贺国强:坚持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何不含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年编》、《邓小平思想年编》和《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大事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大事记》出版发行 和家长谈谈幼儿数学教育 (ZT) - 宇堃妈的角落 - 西祠胡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简述 太极拳珍藏 - 陈太爱好者的角落 - 西祠胡同。 中国品牌现状 - 上海舒滨牛牛的角落 - 西祠胡同 橱柜设计师培训资料 - 天堂狗/的角落 - 西祠胡同 律师名言录 - 法律边缘的角落 - 西祠胡同 均线口诀ZT - wuqi0426的角落 - 西祠胡同 治病果菜秘方 - 灵蕾2008的角落 - 西祠胡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成成败败 - 百姓的江山的角落 - 西祠胡同 人见人爱的28个原则 - 美女是怎样炼成的的角落 - 西祠胡同 日本和德国何以对战争罪责持不同的反省态度 - 魔鬼撒旦的辩护士的角落 - 西祠胡同 鼠标右键背景画面更换成你喜欢的图片 - chongxianggcs的角落 - 西祠胡同 关于武术-一个不错的观点(转帖) - 无上明王的角落 - 西祠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