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齿状线:收藏新宠旧期刊——谈旧期刊中的史料价值[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0:20:09
收藏新宠旧期刊——谈旧期刊中的史料价值[转帖] 作者: 学生   发表日期: 2007-07-22 23:20   复制链接



在当代收藏界,旧期刊已成为了一种新的收藏门类。据报道:在2000年中国书店举办的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旧期刊颇受买家青睐。至今收藏群体不断壮大,使之成了收藏中的新宠之一。
    所谓旧期刊,因报纸收藏早巳自成门类,所以就指旧杂志和一些特刊之类。即自清末至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至“文革”时期的期刊。因其时间跨度近百年,数量之多也难以数计。如民国时期(1911—1949),仅中国美术期刊(尚不包括摄影艺术及以绘画形式反映时事新闻类的画报、画刊等)就多达近四百种,数量之多,即可见一斑了。但由于杂志较诸书册典籍,一般在当时不为人重,阅后随弃,所以存世数量也就相对要少得多。加上书籍多再版重印,而杂志再版重印的又比较少,因此也就使得不少旧期刊至今已很难见到了。
    旧期刊中类别之多,也难以罗列。归之两类,即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分。比较而言,前者的收藏价值似不及后者大,原因“自然科学里,一种学说的成立和流行,旧学说往往被替而代之,只保存历史上的价值;在人文学科里,至少在文学里,新理论新作品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理论旧作品的死亡和抛弃。了杜甫,并不意味着屈原的过时。”(钱钟书)因此,在后者中的文艺类旧期刊也就尤受收藏者的青睐。
    再说收藏当须集研究为一体,唯此更能体现出收藏的作用和价值,而在文艺类旧期刊中,往往着不少珍贵的史科,它可供某些学术研究作为资料。如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15卷第4号,因该年4月19日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逝世百年纪念日,该期为纪念专辑。其中载郑振铎、沈雁冰、徐志摩、王统照、张闻天、傅东华、徐调孚、赵景深等的述评、译著文字,足以反映“五四”前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界的影响及当时的文化思潮,堪为研究新文化运动的文献。又如,笔者在撰述近代画家胡汀鹭传略时获知,胡氏曾收藏清初词人顾梁汾书寄吴汉槎《金缕曲》词箑。1924年诗人柳亚子尝为之题赋,故为当时文苑艺林引为佳话,遂将该词扇之影件刊在1933年上海民智书局刊印的《词学季刊》第一卷第三号上。但因该期刊一时欲觅无从,使我对这件珍贵文物无缘一见。直至最近,书友黄恽在文物市场偶获《词学季刊》数册,承其惠我所好,遂使我终于一睹该扇的全貌及扇面上所钤的收藏印记,还读到了词学家夏承焘当年为该扇题的《金缕曲》,这些对探究该扇传世经过,及胡氏的交游情况,均提供了资料和依据。从以上的例举中,就不难窥得旧期刊中蕴存的史料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足堪证明旧期刊收藏的意义。
    除了上述之外,如在1947年的《旅行杂志》上可见到当时的北京的“老照片”就多达十余帧。在1935年《学艺》上可读到当代清诗专家钱仲联教授当年与画家张大干等同游苏州惠荫园所留下的诗赋。在1947年的《科学画报》上可见到当时美国正流行“活动电话”的报道等等。这些又无一不使人广开眼界、增长知识,就从这些来看,旧期刊也就委实值得收藏了。        

摘自《文化市场周刊》 邹绵绵


阅读全文(364) ┆ 回复(0) ┆ 推送 ┆返回 学生 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