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动手术多少钱:长沙晚报:世界锑都如何走出资源枯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5:31:56

长沙晚报:世界锑都如何走出资源枯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7日 19:29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锡矿山地区像这样的“光头山”到处都是,山上寸草不生。


三方晶系的锑晶体。 资料照片


华灯初上的冷水江。 资料照片


进入锡矿山,随处可见各类高低大小不一的灰色烟筒和小冶炼作坊。(来源:长沙晚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务院日前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其中,湖南省耒阳市、冷水江市、资兴市赫然在列

  1541年,在冷水江市境内发现了锑矿,当时误以为锡,故名锡矿山。该矿山以锑储量之富、质量之优、产量之高称雄世界,享有“世界锑都”之誉。而今,当以锑矿为根基的经济支柱即将掏空,当单一的经济产业链条眼看断裂,依靠资源承载的城市将何去何从

  90万吨左右锑储量的锡矿山不足15年的开采寿命了

  3月16日,一直春雨绵绵的湖湘大地出现了久违的太阳。

  从长沙到冷水江,一路上到处春光融融、鲜花怒放。然而,在距冷水江市区东北15公里的锡矿山却还看不到半点春的身影。

  满目的“光头山”上,皆是灰黑色的锑矿石或矿渣;密密麻麻的冶炼作坊上,覆盖着厚厚的矿尘。阳光下,整个矿区灰蒙蒙的一片。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王莽居摄,变汉制,铸作钱币均用铜,淆以连锡。”《史记》记载:“长沙出连锡。”154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最大的锑矿产地——湖南锡矿山,但当时把锑误认为锡,故名锡矿山,至1890年始知是锑。1897年创办“积善”厂,为锡矿山最早的锑炼厂,该厂的兴办,使中国的“连锡”转入锑生产的时代。

  锑多用作其他合金的组元,可增加其硬度和强度。如蓄电池极板、轴承合金、焊料、电缆包皮及枪弹中都含锑。随着技术的发展,锑已被广泛用于生产各种阻燃剂、搪瓷、玻璃、医药等部门产品。

  目前,世界上已探明锑储量为400多万吨。其中,锡矿山锑储量曾达200多万吨,以锑储量之富、质量之优、产量之高称雄世界,享有“世界锑都”的美誉。但经过110多年的开采后,锡矿山现保有锑储量不足40万吨。即使在矿床边部、深部进行第二轮找矿,也只能新增50万吨左右的锑储量。

  2007年,锡矿山地区年锑冶炼能力近7万吨。冷水江市政府的数据显示,2008年1月~9月,锡矿山地区入库地方税收占全市入库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11%。锑,已经成为冷水江市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锡矿山惟一以生产锑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已形成4万吨锑的生产能力。“按照这个速度,90万吨左右的锑储量只够我们公司开采22年。”3月16日,该公司一位技术人员说。

  进入锡矿山,随处可见各类高低大小不一的灰色烟筒,“那多是用来冶炼锑矿石的”。从七里江至锡矿山北矿的路上,这些小冶炼厂随山而建,错落有致,其密集程度令人数也数不过来。据闪星锑业的这位技术人员介绍,在锡矿山地区,从事锑开采、冶炼的个体、私营企业就有100多家,每年产量在2.5万~4万吨左右。

  “如果个体、私营冶炼企业每年产量按3万吨左右计算,加上我们公司4万吨锑的生产能力,那锡矿山不足15年的开采寿命了。实际上,‘世界锑都’这个名字早已经不复存在。”这位技术人员向记者反复强调,他这样说“并非耸人听闻”。

  无序采挖和冶炼给“锑都”的未来埋下了重大隐患

  “世界的锑看中国,中国的锑看锡矿山。” 锡矿山能否正常有序生产运营,对全球锑市场走向影响极大。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锑价一路飙升。2008年,锑的最高价格一度达到42500元/吨,比2001年高出5倍多。

  锑价上涨加快了锡矿山地区的无序采挖和冶炼企业的繁衍、争夺。

  据闪星锑业一份资料介绍说,国家对锑矿的开采从找矿、勘测、开挖巷道都有严格规定,开采时,必须贫矿、富矿兼采。“而那些非法开采点只是凭自己所谓的经验随意开挖,往往是丢贫矿采富矿,这就破坏了锡矿山地区的整体锑资源。”

  造成锡矿山地区无序采挖和冶炼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作为锡矿山地区锑矿资源经营主体的闪星锑业是省直属企业,与当地并无行政隶属关系,也不能对当地产生直接的税收。由于闪星锑业的“特殊”身份,当地根本“无心”管理。

  当地一方面想打破国有闪星锑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希望由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放得太开、太快”,以至于形成了不可控制的局面。

  正是源于这一思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锡矿山地区周边一些乡镇开始杯葛闪星锑业,自行划割矿区领地。在经过多轮讨价还价的谈判后,闪星锑业不得不同意将一小部分矿山划归周边相关乡镇,各类私营小矿在当时大力提倡 “有水快流”的背景下,仿佛一夜之间冒了出来。这个时候,各方博弈正酣,再出动行政手段进行整治、打压亦无济于事了。

  无序采挖和冶炼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锑走私、偷逃税费等造成的世界锑定价权失语,无疑给“世界锑都”的未来埋下了重大隐患。

  已有人意识到了锡矿山地区发展模式的弊端。2008年11月,冷水江市政府向上级递交的《关于冷水江市锡矿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安全隐患整治情况汇报》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乱采滥挖、过度采挖,导致锡矿山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大量采空区未得到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同时,该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大量流失,80%的田地无法耕种;地下水系已发生巨大变化,水量明显减少,群众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严重不足;空气污染严重。

  由于锑矿冶炼产生砷碱渣,地下水质受到十万吨砷碱渣等严重污染,锡矿山地区已发生多起砷中毒事件。汇报材料直呼“该地区近2万群众基本丧失农业生产条件,生计难以维持”。而锡矿山地区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常住及流动人口近5万人,环境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2008年9月,冷水江市发生水污染事件,对在锑矿无序无度的采炼过程中形成的砷碱渣,正是其祸根。

  这个曾经引以为自豪的“家”已越来越不值得炫耀

  3月6日,闪星锑业公司工会举行了庆“三八”我爱我家演讲比赛,有位选手演讲的《锡矿山——我的家》获得一等奖。

  可对于很多住居在锡矿山地区的人来说,这个“家”已非昔日那样值得炫耀了。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高小地理教科书上就有“世界锑都·湖南省冷水江锡矿山”的插图和文字介绍。“我就是在读小学时看到那张照片后,立志要到锡矿山工作的。”今年59岁的孙立建1974年从株洲来到了锡矿山,“我一直在矿山从事安全工作,几经衰落、几经兴起,矿山所发生的一切对于我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了。”再过一两个月,等办完退休手续,因呼吸道出现了问题的孙立建就要离开他工作和生活35年的锡矿山了,“医生强烈建议我离开粉尘多的地方,看来,还是回到株洲老家的乡下去住好。”

  今年23岁的刘康军是矿工的第二代,“小时候我非常自豪我家住在锡矿山,我的许多同学都继承了父业,成了新的矿工。但我就是不愿意呆在这里,成天灰扑扑的,叫人怎么生活得下去?” 等到3月底父亲的50大寿庆典过后,刘康军就准备南下打工。

  但更多的人别无选择。

  30多岁的刘连琴在七里江一家个体老板那里选矿已经4年,她每个月可以拿到300元钱的底薪,另外就凭选矿的多少来决定收入,“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拿到千把元”。这个数字对于像她这样住居在锡矿山附近的农村妇女来说,有点“惊人”了。

  她告诉记者,老板总共雇用了17个像她这样的农村妇女专职选矿,还雇有20多个男人专门挖矿。“我也想离开这里去外面打工,可上有老下有小,像我们这样的情况怎么走得脱?”

  “采空区越来越多,我们就像生活在一层薄薄的土壤上一样,每天诚惶诚恐。”一名老矿工对记者说,他们一家5口长期蜗居在南矿区的一处民房里,“房子下面早已经掏空,想去城里买房又没钱,只好在这里将就住”。

  经济转型是冷水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确定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冷水江市名列其中。

  但许多人还没完全意识到冷水江市所面临的资源枯竭问题。

  3月18日,记者在闪星锑业的网站上看到这样一段描述该公司前景的文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锡矿山明确了以科研找矿、开发新产品、开发新产业、节能减排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以坚持自主创新,永创世界一流的勇气和胆略,将闪星锑业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锑业公司。

  同一天,记者登陆冷水江市门户网站,关于“资源枯竭”的问题只字未提。

  一颗曾经被誉为“世界锑都”的湘中明珠,在长达110多年的矿产开采后,当以锑矿为根基的经济支柱即将掏空,当单一的经济产业链条眼看断裂,仅仅依靠资源承载的城市将何去何从?环保负债、发展减缓、失业率上升、人均收入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冷水江的面前。

  3月11日,孙立建从长沙朋友那里知道了冷水江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的消息。他对于“资源枯竭”的理解是,“矿快挖光了”。“好在我已经要退休了,但那些年轻的矿工以后怎么办?”

  “那时,成千上万的人从全国各地涌入冷水江,来这里开采锑……一想起当年的情形,就特别兴奋。” 孙立建说,现在,外地矿工开始陆续撤离锡矿山,地面塌陷而房屋开裂,很多人从矿区搬走住到城里去了,附近村子几乎成了“荒村”。

  2008年10月14日,冷水江市市委书记谢志雄、市长刘小龙联名在网上发公开信,八问求计重振“世界锑都”,“恳切期盼”广大网友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为冷水江的发展“灌水”、“拍砖”。

  8日后,管辖冷水江市的娄底市委书记林武在接受一家财经报纸记者采访时表示,冷水江锡矿山地区形势非常严峻,这里的污染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他指出,尽管过去工业发展遗留问题不少,但如果以环保治理为中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植一些新的产业,重振冷水江还是有出路的。

  “放任资源枯竭的话,资源型城市势必衰败,甚至消失。资源枯竭是危机,也是发展的契机。经济转型是冷水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一个热心网友给冷水江开的“良方”。

  以工业立市的冷水江,历史上曾进入过全省经济四强。而随着矿产资源减少,环境问题加重,冷水江的建设也面临一系列发展难题。如何在资源枯竭、废渣残留的矿山下找到新的出路?的确是“一篇大文章,一个新课题”。

  刘连琴说,如果矿挖完了,“我们这些选矿的和挖矿的都得想办法另谋生路。有的说想搞养殖,有的说想去城里摆摊……不管怎么样,还得生活下去。”

  迎接新的一天

  范亚湘

  3月15日晚从成都飞回长沙已是夜深。

  翌日,为了赴早已定好的冷水江采访,我只好强打精神。幸好,这一天阳光明媚,春意正浓。

  一路问去,采访车终于开到了锡矿山。站在灰尘弥漫的马路边,眺望光山秃岭、褶皱断块的矿区,我有一种说不出的疲惫和失意。我不知道,曾经引以为自豪的“世界锑都”为何是眼前这番毫无生气?我也不知道,当地人是怎样在这几乎寸草不生的地方坚持下来的。我甚至觉得,应该写一篇文章去好好地颂扬一下他们的生存能力。的确,他们的意志太顽强了。

  我不想把锡矿山的资源枯竭归结到谁的头上。如那样,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此行,我只想理性地去探究一个城市资源枯竭的成因,调查当地民生的现状和困惑,展望资源枯竭城市经济的早日转型,抑或这种转型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征程。

  借用那位给冷水江开“良方”的热心网友一句话,那就是“资源枯竭是危机,也是发展的契机”。我深知,地处湘中腹地的冷水江肯定会有办法去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从而实现新一轮的飞跃。正如一个人,当他走到尽头猛然一转矫健的身躯,画出的那道弧线必然会华丽得令人炫目。

  因为路上堵车,从冷水江回到家又是更深人静。一去一回500多公里,即使这一路并不轻松,但我的心却异常释然。我想,我一定会迅速地洗漱完毕,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然后,在第二日早早地起床,去迎接新的一天……

  作者:文图/首席记者 范亚湘 实习生 张光智

.corrTxt_01{border-top:1px dashed #C8D8F2;margin-top:-1px;}.corrTxt_01 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 0 0 3px;line-height:25px;margin:0;}.corrTxt_01 ul{padding:0 0 20px 18px;}.corrTxt_01 ul li{font-size:14px;line-height:164.28%;}

> 相关博客:

  • 地方土地财政依赖症是怎样上瘾的 ()
  • 能源局强力推动煤层气开采 (投资独行客)
  • 以投机心态做资源类股 (阿贵)
  • “生态文明排行榜”有缺憾 (刘正山)
  • 家电促消政策的目标定位 (梅新育)
  • 三年大变样与城市运营(一) (杨卓舒)
  • 资源产品涨价共识里可见百姓踪影? (余丰慧)
  • 揭示民工荒背后的深层原因 (艾学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