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难受恶心嘴没味道:冬小麦播种新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1:04:17
  

冬小麦播种新理念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目前,我国广大的冬小麦产区,陆续进入了繁忙的秋播季节。从前有这么一个提法,“麦子产量高,三分靠种七分靠管”,现在,这个观念已经落伍了,专家们提倡的新方法叫做“七分种,三分管”,也就说,这麦子只要种好了,收成就有七成的把握。今年小麦怎么种,先从整地开始说。

    (采访)

    郭进考:“停下、停下,这可不行,粉碎的不行。”

    郭进考:“你这个玉米粉碎的不行,太粗了,太长了,等埋到地下,就容易让麦苗在冬天冻死。”

    司机:“这能让小麦减产,有这么悬。”

    粉碎玉米秸秆是秸秆还田的第一步,然后还要把粉碎后的秸秆翻到地下,等过个五六个月,这些秸秆就开始逐渐腐烂,最后变成小麦的肥料,现在,很多农户已经认可了秸秆还田技术,并且在播种前大多数都会这么做。

    可是郭进考却认为,秸秆还田技术看似简单,其实暗藏风险,如果对秸秆还田的细节把关不严,就很容易导致小麦减产严重,这个情况,是郭进考在今年五月下旬麦收前就发现的。

    (采访)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院长郭进考:“我们可以看看,死苗都是一块块的,这一片秸秆多了以后,麦子就种在秸秆上,通风漏气,墒情不足,这是主要原因,你看,这里一堆秸秆,这麦子怎么能好呢,情况非常严重。”

    如果在秸秆还田时把关不严,就容易在地下形成一团团的秸秆堆,小麦种子要是正好播在这些秸秆堆上,就等于被吊在半空中了,不能直接接触到土壤,想要发芽出苗就困难了。

    (采访)郭进考:“它架空了,小麦粒扎不到土上,它吸不上水,找不到肥吊死了。”

    大多数播在秸秆堆上的种子,都因为吸不到水和肥发不了芽、长不出苗。就算侥幸够着了肥和水、长出了麦苗,可到了冬天降温的时候,仍然很危险。

    (采访)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院长郭进考:“你看,这里一堆秸秆,这麦子怎么能好呢,跑风漏气的,就冻死了。”

    这秸秆堆孔隙很多,比普通的土壤要疏松,容易跑风漏气,所以保温能力也不行,冬天一降温,长在这上面的麦苗就更容易被冻死。

    郭院长告诉种植户,要想彻底解决因为秸秆堆导致的死苗问题,就要把好秸秆还田的三个关键环节,彻底消除形成秸秆堆的隐患,首先就是秸秆要粉碎到位。

    (采访)郭进考:“就是分到这个程度,很细,很均匀。”

    在粉碎时,如果玉米茎秆全部成了长1~2厘米,宽几毫米,厚1~2毫米的碎块,就算达到要求了。

    郭进考说,要消除形成地下秸秆堆的隐患,第二步就是对第一次粉碎后漏网的秸秆再粉碎一次,这是很多农户最容易忽视的环节。

    (采访)郭进考:“你看,这就是漏下来的秸秆,你看,这都是整根的,这个如果埋下去,种子种下去,就架空了。”

    如果把这些漏网的玉米秆直接翻到地下,同样会使小麦死苗,并且,漏网的秸秆数量并不少,你看,在第一次粉碎后,初看起来,这块地好像遗留的玉米秆并不多,其实,很多玉米秆是被埋到碎沫下的,把玉米秆扒出来以后,再看看,竟然占了将近五分之一的面积,如果不对漏网的秸秆进行二次粉碎,也就意味着平均每亩地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土地被白白浪费掉了。

    目前,在农村广泛使用的粉碎机中,几乎没有哪种粉碎机能做到一次粉碎彻底,不遗留秸秆的,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二次粉碎。

    看着遗留下来的秸秆变成了绿地毯,郭进考仍然不放心,因为要消除地下秸秆堆,还有最后的一个环节,旋耕的深度。

    (采访)郭进考:“我跟你说呀,你旋耕的时候,深度一定要达到10-15厘米。” 郭进考之所以会对农机手再三强调旋耕的深度,这是因为在很多地方,农机手是按亩收费的,为了能多耕几亩地,多赚点钱,他们就会开得比较快,这样旋耕的深度就比较浅,通常只有四五厘米深,就容易让秸秆扎堆。

    (采访)郭进考:“你看,这是五厘米左右的,秸秆就形成堆了,主要是太浅了,深了就好了。”

    一亩地的玉米秸秆量是很大的,如果旋耕的深度只有五六厘米深,大量的秸秆就会集中在这薄薄空间里,当然就会形成秸秆堆了,可如果旋耕的再深一些,情况就好多了。

    (采访)郭进考:“你看,这是十厘米深的,这里面就很少有秸秆堆了。”

    郭进考经过反复的实验发现,只要旋耕的深度能大于10厘米,就很难再形成秸秆堆了,这也很好理解,原本五厘米的深度现在增加了一倍多,空间大了,秸秆就更分散了,想扎堆也没了条件。

    总结起来就是六句话:秸秆还田不简单,关键把好三大关,首次粉碎要够细,二次粉碎不能懒,旋耕深度十厘米,笑看秸秆肥麦田。

    郭进考认为,做好了秸秆还田,在正常的年份,麦苗过冬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可如果想要对付像今年春季那样的持续严寒,就还得下点功夫。

    (采访)郭进考:“镇压非常关键,主要跟地虚有关,地虚以后,冷风灌入,就死苗。”

    镇压就是利用重物把土地压瓷实,在长期秸秆还田的土地,镇压是非常有必要的,您看看,这是长期秸秆还田的地块,因为土壤有机质太多,土壤比较虚,这一脚下去就是一个深深的脚印子。

    如果遇到了特别冷或者严寒持续比较长的特殊天气,麦苗就要遭罪了,冷风透过土壤里的小空隙会给麦苗造成一定程度的冻害,而镇压正好可以使土壤的大空隙变细,土壤上下更紧凑。

    (采访)郭进考:“一般有条件的话,播前镇压一次,地平,有利于播种均匀,第二次最重要,就是播种以后,可以保墒,踏实,使根扎到土上。”

    镇压一般进行两次,一次是播前,这一次是为了让土地更平整,利于播种均匀,最重要的一次是播种后,通过前后两次镇压,就能把土壤压得更瓷实,就像给麦种盖上了一件厚实的过冬棉衣,遇到再冷的天,麦苗也能熟睡到春节了。

    (主持人)根据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提供的资料,在石家庄市周边地区,凡是去年播种前,把秸秆还田和镇压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小麦几乎都没有减产,由此看来,要想明年小麦高产,这两个工作必不可少。整完了地,接下来就该选麦种了,选什么样的品种合适呢,我们来看看河北省晋州市吕家庄村的经验。

    (采访)河北省晋州市马于镇吕家庄村第一村民小组组长高锡川:“今年平均在八九百斤,好的能超过一千斤。”

    河北省晋州市马于镇吕家庄村第五村民小组组长杨栓印:“八九百斤吧,这个成绩算是很满意了,有的地方减产严重,只有四五百斤。”

    今年,河北省晋州市吕家庄村的小麦,平均亩产在八九百斤,虽说,跟往年相比不是最高的,可村民们却很满意,这是因为,在经历了今年春季的持续严寒以后,一些地方的小麦减产严重,而吕家庄村的麦子却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依然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

    同样是恶劣的天气,为什么吕家庄村就能有好收成呢?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的所长史占良解释说,主要是那里的种植户,选择了一个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好品种,石麦十八号。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史占良:“这主要是这个品种的恢复能力强。”

    什么是恢复能力强呢?通俗地说,就是小麦的生命力旺盛。

    (采访)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史占良:“去年和今春遇到了灾害,往年最多是叶尖受害,今年基本上冻完了,我说的恢复能力强是指,叶子干了以后,下面还有茎干,这个茎干的生命力的强弱,这个如果强,根就赶紧吸水,叶片赶紧光合作用,快分蘖等。”

    恢复能力强的小麦,如果在苗期遇到了严寒、干旱等极端天气,即使是叶片、地上的茎秆部分干枯死亡了,只要根和分蘖节还活着,等到条件合适时,小麦就能快速地重新长出叶片、正常地分蘖,正常地生长。  因为选的品种恢复能力强,吕家庄的村民就经历了从悲到喜的坎坷,这是今年三月下旬时,吕家庄村的麦子,跟很多麦田一样,叶片干枯,麦苗倒伏在地上,很多农户都觉得今年产量没指望了,可只过了一个月,小麦的长势又让人看到了希望,叶片肥绿,分蘖正常,平均每亩的麦穗数量达到了四五十万个,达到了高产的穗数要求,这也让农户们很惊喜。

    (采访)河北省晋州市农户:“去年这么大的灾,麦子还能长成这个样子,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采访)河北省晋州市农户:“今年突破1000斤,我非常满意。”

    跟吕家庄村不同的是,在河北省的一些地区,一些农户为了单纯地追求高产量,而放弃了对品种耐寒,恢复性好的要求,在暖冬时,小麦的产量还好些,但是一遇到像去年冬季的严寒,小麦冻死的就比较多。

    所以,在选品种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品种能不能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像石麦十八这样的品种,即使受到了冻害,等天气一好转,马上就能恢复长势,选了这样的品种,即使再遇到了恶劣的天气,也能把损失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选好了品种,紧接着就要确定播种的时间了,播早了或者跟播晚了,都不利于小麦生长。

    (采访)郭进考:“根据河北的情况,大体上是10月5号到15号,如果太早了,暖冬季节容易旺长,导致冻害,如果晚了,产量没有适时播种的高。”

    在河北省,小麦播种的合适时间是10月5号到15号,如果播的早了,容易旺长,进入冬季以后,容易冻伤,如果播的晚了,小麦的生长速度就慢,到该分蘖的时候,不分蘖或者分蘖少,造成麦穗偏少。

    有了合适的播种时间,就要进一步确定播种时机了,在北方,到了种麦子的季节,农户能遇上一场及时雨的机会并不多,大多数年份天气都偏旱,土壤墒情不好,在这种情况下种麦子,就必须人工给地里补水。

    (采访)郭进考:“因为苗期墒情足了,才扎根好,分蘖好,这样冻害就轻。”

    如果土壤里的水足了,种子就能快速发芽,快速生长,植株就能够赶在入冬前积累大量的营养,打下一个好底子。这底子好的些底子好的麦苗,入冬后即使遇到长时间的低温,植株也能靠这些提前储备好的营养挺过去。可如果墒情不足,种子发芽慢,长得慢,植株积累的营养不足,那就糟了,这冬天还没过完,养分就耗干了,麦苗也就是保不住了。

    墒情对苗子这么重要,这播种时,土壤的含水量达到多少才合适呢?

    (采访)郭进考:“土壤含水量要达到20%,或者17~18%,也就是说,手一攒撒下去,一攒成团,一甩能摔开就最合适。”

    在河北,播种时的土壤湿度在17~20%是最合适的,如果湿度不够,在播种以后,要及时地浇水,达到种子发芽和生长的湿度要求。

    除了播种时间,农户关心的还有播种量和播种深度。

    (采访)

    农户:“郭院长,我们播种的量和深度”

    郭进考:“播种量上,根据不同的播期和肥力来定,比如适期播种的,以石麦18为例,基本苗要求在15~18万,按老百姓的斤换苗就是15~18斤,如果晚播了就要加大到20~25斤,肥力低的多播点,肥力高的少播点。”

    在石家庄周边地区,适期播种的,以常用的石麦18为例,播种量在15~18斤,如果播的晚了,可以增加到20~25斤,为什么播的晚了就需要增加播种量呢?

    (采访)郭进考:“适期播种的,因为小麦是分蘖作物,最大的时候可以分蘖到三十个,在大田里有五六个,如果播晚了,它就没分蘖了,主要靠主茎,所以得多播。”

    为了避免由于晚播造成的分蘖偏少,就需要在播种的时候加大播种量,以此来弥补由于分蘖少造成的麦穗偏少问题。

    咱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这冬小麦的播种深度,一般是3-5厘米,超出这个范围,不管是深了还是潜了,对小麦的生长都不利。

    (采访)郭进考:“播种的问题就是播浅播深的问题,深了不发苗,浅了易冻死。”

    为什么播深了不发苗,播浅了易冻死呢?播的浅了,分蘖节就漏在表面,易冻死,深了以后,出苗晚,分蘖节太深不利于分蘖。”

    原来,这深浅都是围绕着分蘖节来说的,这分蘖节前面也提到过,就是小麦分蘖的节间,如果播得太深,分蘖节就会处在地下较深位置,一般越靠下,温度越低越不利于分蘖,所以能发育成的麦穗就会偏少。

    可如果播得太浅,分蘖节就会漏在表面,在冬季,就很容易被冻伤,同样不能正常分蘖。

    一般播种时,深度多少才合适呢?

    (采访)郭进考:“一般的深度在3~5厘米。”

    在河北省,一般的小麦播种深度在3~5厘米,这个深度范围,正好能让麦苗的分蘖节处在土层偏上的位置,既利于分蘖,又能保护分蘖节不被冻伤。

    从整地到选种再到具体的播种,这些技术都是石家庄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从去年播种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大灾之年不减产,科学播种是关键。

    (主持人)科学播种,“七分种三分管”,我们在这里衷心祝愿农民朋友,把握好秋播的每一个技术环节,为明年的夏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